孩子看英文繪本,家長到底要不要翻譯呢?
這個問題經常被群中的媽媽問起,也是無數媽媽在家中陪孩子看英文繪本時的痛點,老母親們無數次懷疑自己的操作對不對。
這些問題是比較集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大家看看你們屬於哪種情況呢?
1. 怕影響孩子的英文邏輯,努力用英文解釋,感覺孩子聽的懵懵懂懂的!
2. 我家孩子7歲,孩子不問不解釋,孩子問了才用中文解釋,但是孩子從來不問!
3. 每次讀英文繪本之前,先用中文解釋一遍故事大意,再讓孩子自己看,怕她不懂看不下去。
4. 不給他解釋意思,他說都懂,但是讓他把意思說出來,和書上是不同的!
5. 3歲零基礎啟蒙要翻譯,我都逐字逐句給孩子翻譯的。
6. 孩子一直要問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非常影響閱讀速度,不想翻譯。
7. 不翻譯的話,感覺問他繪本裡的單詞意思,孩子解釋不清。
8. 我家孩子上小學了, 我英文不好所以就給他電子翻譯筆,不知道行不行.
9. 名詞一般不翻譯,看著圖片好理解,有一些圖片解釋不清楚的就翻譯。
10. 沒見過的單詞就翻譯,見過的就不翻譯了。
以下這些情況。請把自己和孩子對號入座,就知道該不該翻譯了
1. 家長的英文程度
英文程度較好的家長:可以用英文進行親子閱讀、用英文解釋英文的家長可以不翻譯,直接用英文講繪本就好。
英文程度一般的家長:大部分的媽媽屬於英文學過但也僅限於把書上的英文念一遍的水平,可能有的連念一遍也困難的,那麼親子閱讀時基本就要翻譯。
2. 孩子的年齡
0-5歲,孩子的基礎常識還不夠,很多繪本中的場景都是沒遇到過的,難免會產生很多疑問,哪怕看圖片也是看不明白的。碰到這樣的情況,請家長放心翻譯,讓孩子中英文的知識可以對照起來。
6歲以上,孩子的生活常識已經有質的不同,中文繪本也有一定涉獵。大部分的英文繪本看圖就可以理解,基本不用翻譯。但是,如果孩子問了,請翻譯,不要擔心。
3. 孩子的提問
只要孩子問了這是什麼意思,請一定要翻譯,說明孩子不理解。是他猜也猜不出來的。
很多家長就是喜歡忍著不翻譯,讓孩子猜。孩子猜不出來,也不翻譯,無形中製造了英文閱讀的壁壘。
如果孩子不提問,媽媽可以自己預估一下哪些內容在孩子知識水平以外,選擇性翻譯。
4. 根據英文書的類別
大部分的分級閱讀初期都是簡單的虛構類故事,看圖片就可以明白情節。那麼只要對個別難的情節或者單詞翻譯一下即可。
但是類似raz後期或者科一科二等科普類的書籍,孩子的科普知識儲備、英文單詞量不夠,也許根本不知道這些專有名詞,看的一頭霧水。家長可以翻譯一下,用中文擴展出來講一講。不要讓孩子覺得科普類的英文就是難懂的,產生厭煩和排斥心理。
5. 怎麼翻譯?
不要逐字逐句翻譯,選難的單詞、情節、內容翻譯。
選擇性翻譯!
6. 翻譯的前後順序
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在英文都念完了或者音頻聽好以後!很多媽媽喜歡給孩子先用中文講一遍,那麼等於讓中文成為這本書的主導語言了。順序一定不要錯。
7. 翻譯筆能否使用
可以用。翻譯詞典筆一掃單詞就顯示中文意思,大大減少了查字典浪費的時間,可以保持閱讀更高的連貫性。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每個詞逐個翻譯的習慣,只有想不出來猜不出來的情況下再用翻譯筆。否則大腦也會變懶惰的哦。
8. 孩子翻譯和句子本身意思不符合
英譯中是輸出,閱讀是輸入,本來就是兩種能力。受限於孩子的中文詞彙量、知識量,英譯中這樣的輸出要求就太高了。聽說讀寫的順序不要搞錯,輸入還沒弄好,就考察孩子的輸出能力,操作上出現了錯誤。
9. 根據英文書的難度
大部分問翻譯不翻譯的媽媽,孩子都處於英文啟蒙階段,孩子的詞彙量非常少,看什麼似乎都不認識。所以家長就焦慮翻譯不翻譯的問題!關鍵還是不要選過於難的書籍給孩子啟蒙用,選貼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會更好。
孩子進入橋梁書、初章的水平以後,英文閱讀詞彙量大大提高後,基本上翻譯不翻譯這件事就不會再困擾大家了。
在家庭英文啟蒙中,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家庭的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啟蒙之路。英文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但是我們要抓住母語期學習語言的特點,給孩子做到最大效果的輸入。選擇對的方式翻譯,完全不會影響孩子的英文輸入,比如我不會英文,完全不影響陪伴小法閱讀英文繪本,給他的學習做有力的支持!
我準備繼續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勤勤懇懇碼字啦!歡迎大家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