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有過這種經歷:蹲久之後站起來時會出現頭暈、眼前發黑或冒金星的現象,稍微休息一會,會恢復正常。
有人說這是貧血導致的,還有人認為這是低血糖導致的。
其實,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叫做體位性低血壓。
這主要是因為長時間蹲著由於腿部彎曲導致血液循環功能下降,所以有的人蹲久了之後會出現腿麻的感覺,突然站起來血液會迅速的往下肢流去使上身出現局部缺血。
大腦的位置最高,缺血最嚴重,所以會出現短暫的供血、供氧不足,使人出現頭暈眼黑的感覺。
體位性低血壓又被稱為直立性低血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的發病率比較高。
據相關數據顯示,
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5%的人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75歲以上的老人,有30%~50%的人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這與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有密切關係。
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血管出現不同程度的硬化之後,沒有注意減慢動作或者體位變化太快,就會使大腦缺血,貧血、低血糖,身體虛弱的人也會引起這種現象。
平時可以通過以下五種方式來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一、變換體位時動作要慢
高血壓患者在服用了降壓藥之後在變換體位的時候要注意減慢速度。
比如經過長時間的下蹲需要站立起來的時候就要慢慢的支撐起雙腿,在於緩慢的速度使腰部直立起來。
平時起床的時候可以先做起伸直雙腿做屈伸活動,使下肢靜脈回流,然後再慢慢的將雙腳放到地上,緩慢的站起來,這樣可以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發生。
二、穿彈力襪
彈力襪也被稱為靜脈曲張襪,是一種特殊設計的醫療彈性襪,穿上之後可以使小腿肌肉收縮,預防靜脈充血,能夠促進心臟血液回流,還能夠起到雕塑腿型美化曲線以及預防靜脈曲張的作用。
長時間站立或者蹲著的人可以通過穿彈力襪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作機率。
三、合理飲食
平時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不能挑食以免身體缺乏營養出現貧血或者低血糖、低血壓。
身體的體質下降後會對全身的血液循環造成影響,當循環血量降低之後,就會引起直立性低血壓。
這類患者需要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補充各種營養,使身體的體質增強。
四、適當鍛鍊身體
每天可以通過跑步、散步、打球、瑜伽、打太極、遊泳等運動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得到有效鍛鍊,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身體的體質增強,儘量避免長時間蹲下、站立、臥床或者坐著不動。
經常運動可以使身體的活力增強,保持健康。
五、保持睡眠充足
睡眠不足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每天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使身體各個部位得到良好的休息,也能使內分泌保持在正常狀態,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
尤其是高血壓和低血壓,低血糖患者平時更應該提高睡眠質量,有利於病情恢復,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除了以上五個方面,平時也要注意避免身體過度勞累和情緒過度緊張、焦慮。
當然,由蹲位轉變成立位會出現這種現象,由臥躺位轉變成坐位或者立位,有些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甚至嚴重的會突然暈倒。
這種體位轉變對老年人而言更是猝不及防。
所以,當我們轉換身體的體位:蹲位、臥位、坐位、立位時,切記不要用力過猛,放緩速度,給血流充盈缺血部位一個緩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