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斯熱杜拉·阿迪力
努斯熱杜拉·阿迪力是新疆烏魯木齊市第66中學的一名8年級學生。在全國普遍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的今天,阿迪力的擇校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原來,他的家鄉喀什距離烏魯木齊市約1500公裡,駕車大約需要22個小時,他與其他學生一起全天寄宿在學校。不僅如此,這裡的學生一年只有一次返鄉的機會,即利用暑假兩個來月的時間回家與親人團聚。雖然每年有四次家長開放日活動,阿迪力可以藉此機會見到父母,但是對於一個剛剛升入初中不久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慰藉還是稍顯不足。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維吾爾族學生選擇來66中讀書呢?
從內高班到內初班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介紹,為提升新疆農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讓更多農牧民子女享受到惠民政策,自2000年9月開始,國家陸續在教育資源相對發達的內地省市開辦「內地新疆高中班(內高班)」,截至2016年秋季,內高班累計招收17屆9萬餘名各族應屆初中畢業生,在校生規模達到3.8萬餘名,農牧民子女錄取比例達77%。
2004年9月,為向內高班提供高質量的生源,新疆參照內高班辦班模式,在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市等城市開辦了「新疆區內初中班(內初班)」。截至2016年,自治區13個城市開設內初班,辦班學校達26所,阿迪力所在的烏市66中學正是其中之一。
阿迪力說自己的大姐當年就是通過內初班考上了內高班,之後又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他的父母希望阿迪力也能夠像姐姐一樣,以此接觸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尋求更好的發展路徑。
優質的教育資源
阿迪力就讀的66中位於烏市經開區的新校區,佔地面積43畝,建築面積約2.3萬平米。從多媒體教室到標準的塑膠跑道,從配備有各種運動器械的體育館到乾淨整潔的宿舍,校園內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
「一流的設施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校長屈明才經常用這樣的話來激勵教師,因為在他看來設備再先進如果沒有優秀的教師資源依然無法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祁芙蓉正是學校400多位老師中的一名。2005年她通過學校的公開招聘進入學校擔任語文教師。在12年的時間裡,她同同事們一起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果。她向《北京周報》記者介紹說,學校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每年會不定期派部分教師前往內高班進行研修,通過「同課異構」的方式學習內地同行更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們也會利用研修的機會對內初班升入內高班的學生的學習和品行進行跟蹤,針對出現的問題對現有的教學管理進行調整和改善。
阿迪力雖然經常見不到父母,但老師們的陪伴也讓他倍感溫暖。此外,學校組織的球類、棋牌、舞蹈等社團活動和各類比賽也讓他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而在享受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過程中,阿迪力不需要父母承擔任何費用,因為按照規定,內初班的學生不用交納學費和生活費。據屈明才校長介紹,內初班開辦以來,自治區不斷加大對內初班的辦學投入力度,到2015年10月已累計投入各項辦學經費超過15.4億元,主要包括基建補貼、教職工專項補助和學生經常性經費等。辦班以來,內初班學生平均每年補貼標準從2006年的5000元提高到目前的8000元。
突出的語言優勢
阿迪力是說維吾爾語長大的,雖然小學時接受了一些漢語的學習,漢語基礎依然薄弱,所以剛剛進入內初班學習的那段時間很是辛苦。但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已經能較為熟練地掌握漢語,去年暑假回家的時候,他還為當地漢族村幹部充當起了翻譯。據他介紹,當地的村民很多都不會講漢語,每次村幹部到村民家裡走訪調研的時候溝通起來都很吃力,而他在學校學習了漢語後,每次村幹部走訪時都會叫上他,幫助溝通。「由此,我更加感覺到漢語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漢語給我以後的發展帶來的優勢。」阿迪力說。
據屈明才校長介紹,學校90%以上的學生都是來自南疆喀什、吐魯番等地的少數民族家庭,來內初班之前基本上都不會說漢語。「因此學校格外重視漢語教學,力爭為學生今後適應內高班的學習打好語言基礎。」屈校長表示。
祁老師介紹說,內初班在教學上統一使用漢語授課,對民考漢(這裡指有漢語基礎的少數民族考生)和漢族學生使用與當地漢語授課學校統一的教學計劃,民考民(這裡指沒有漢語基礎的少數民族考生)學生第一學期重點強化漢語教學和補習小學的基礎課,以後逐步過渡到與當地漢語授課學校相統一的教學計劃。經過多年的探索,祁老師和同事們編成了適用於少數民族學生語文教學的校本教材,可使初中一年級少數民族學生在入學後的6個月內完成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的學習,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後,與漢語系學生同步進入初中教學。
政策傾斜
隨著內初班辦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家庭看到了孩子進入內初班學習的優勢,報考內初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其中也不乏許多漢族學生。但是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的惠民政策,內初班的主要招收對象是農牧區或貧困、邊境縣城市小學的應屆畢業生,在招生計劃中,漢族學生的比例被控制在10%,其餘90%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學生。此外,各少數民族的招生比例,原則上按各民族的人口比例確定,並對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給予照顧。
想要進入內初班學習也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只有成績最優異的學生才能進入。以阿迪力為例,他所在的地區有13所小學,最終和他一起考入內初班的只有85名學生,每所學校平均下來只有6、7名學生能夠進入到內初班學習,可以說是「優中選優」。
成果豐碩
烏市66中學只是全疆承辦內初班的一個代表,而阿迪力也只是眾多接受內初班教育的學生之一。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對外公布的數據,從2004年內初班辦班以來,內初班招生總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截至到2016年7月,已有9屆近4.26萬名學生畢業,大部分畢業生順利升入內高班學習。目前,全疆有30所學校承辦了疆內初中班,在校生到達1.06萬。
據屈明才校長介紹,66中有98%左右的畢業生都能順利升入內高班學習,剩餘的2%的畢業生會進入到疆內高中學習。根據學校掌握的資料,很多畢業生在進入內高班後即使和本地學生分到同一班級上課,也完全能夠適應當地的教學,很多學生還成為內高班的優秀學生。
買合木提·買買提敏是66中首屆內初班畢業生,現在正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讀研。雖然已經畢業多年,但他依然和當年的語文老師馬紅霞保持著聯繫,兩人還經常以「姐弟相稱」。馬老師還記得有一個學期開始的時候買買提敏兜裡只有60元,到了學期結束時他還有30元,因為吃住都不用花錢,買買提敏只用30元錢給自己買了一些小零食。「他的家境是非常苦的,如果不是政府的扶助他是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馬老師說道。買買提敏即將碩士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被導師推薦讀博,但是他表示自己更想趕緊回到新疆,回到家鄉,為當地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