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高班」的全稱是「內地新疆高中班」。
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的培養步伐,讓新疆孩子接受內地的優質教育、了解內地,加強新疆與內地的溝通,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0年起,在內地部分經濟發達城市舉辦內地新疆高中班。
今年,我們迎來了內地新疆高中班成功辦班20周年。
這20年,是讓無數新疆學子擁抱夢想的20年;
這20年,是充滿無數溫情故事的20年;
這20年,是愛與感恩深深交融、譜寫教育傳奇的20年。
從2000年到2020年,恍如隔世的20個春夏秋冬,意味著太多太多的東西。
內高班學生十五歲左右到內地求學,在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辦班20年後的今天,他們中的一部分成了航天員、人民教師、工程師……一部分決定留學或在祖國各地工作。還有大批學子學成歸來回到新疆,成為建設家鄉、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中堅力量。
他們在各自的位置上發光發熱,為祖國和家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們是祖國、社會的中堅力量,是懂得感恩、有才華、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內高班20周年,我想和你們聊聊關於內高班的那些事。
「我的寶貝女兒考上內高了!」
「我的乖兒子考上內高了!」
有關內高的初印象,是父母臉上藏不住的喜悅和嘴邊停不下來的褒獎。
你因為考上內高感到驕傲,而你是父母的驕傲。
你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就要離開父母這麼久。
父親捨不得你離開,母親為了你哭紅了雙眼。於是,你的行李箱裡塞滿了各種好吃的。
你抱怨地拉著沉甸甸的行李箱,裡面藏著父母濃濃的愛。
剛上內高,伴隨著興奮而來的還有不適應。周圍的環境、同學間的相處、老師快節奏的上課模式、學校食堂的飯菜,都讓你覺得格格不入。
凡事,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過是快慢而已。
當你開始接納新的學習環境、老師以及同學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裡。
愛上了這裡生活用具齊全、清新且溫馨的宿舍環境,與室友住在一起就像住在家裡一樣;
愛上了這裡的食堂,三餐營養均衡,不缺油水;
愛上了學校開設的很多課程,比如人生中的第一次遊泳課。
你懷念周末的日子,因為周末不用穿校服,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或帥氣逼人,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場心心念念的電影。
你想念在這裡結交的好朋友,雖然偶爾會鬧彆扭,互相生氣,但更多的是互相陪伴和傾訴。
你想念在這裡慶祝的每一個生日,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個跨年夜……
在這裡,珍惜每一次玩手機的機會。定期給家裡打電話時,通話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怕不爭氣的眼淚流出來。
雖然會想家,但更多的時候會珍惜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
因為你很清楚,你已不是異鄉人。這裡,早已成了你的第二個故鄉。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內高班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能想到的肯定是「苦」。不「苦」的內高班,算不上是真正的內高班。
長期被管理,一切服從安排,是內高班寄宿生活的真實寫照。
甚至有人曾經問他們的校長:「我們跟監獄的人有什麼區別?」
校長開玩笑地說:「你們可以外出,還可以領手機。」
一開始這位同學感到不解,後來終於想通:
「其實紀律約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覺得在我們能夠奮鬥、闖天下的年齡,內高無疑是較好的選擇之一。」
內高生的寒假很短,為了縮小與本地生學習上的差距,往往會加班加點地學習。
兩天假期放一天、三天假期放兩天、七天假期放三天、寒假放七天……壓縮假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
四年的時間基本都在重複三點一線的生活(教學樓—食堂—宿舍)。
即便這樣,教室裡,校園中和操場上,永遠不缺早起晨讀和晚上堅持自習的同學。
奮鬥是內高的主旋律。但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所有人都在為自己心裡的目標而努力。
從踏上內高之路的那一刻起,你應該明白:踏上這條路是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幸運只會眷顧努力的人。
上內高班的過程很苦,但當你拿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你一定會感謝那時努力學習的自己。因為,這個結果很甜。
除了苦,我聽到更多的還是感恩。
這種感恩,是發自心底的、強烈的、真誠的、不慘雜任何煽情成分的。
感恩黨和祖國,內高班政策打通了「沙漠」教育到「海洋」教育的界限,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培養新疆學生,同時還為新疆輸送了大量的優質人才。
感恩內地的老師,對新疆孩子視如己出,穿越崇山峻岭踏上家訪路;
感恩內地的同學,對遠道而來的同學關愛有加;
感恩處處為新疆孩子著想的新疆部老師;
感恩所有的宿管阿姨,感恩食堂的叔叔阿姨。
為了緩解新疆孩子的壓力,讓學生們散散心,學校會定期組織旅遊。
學校會記得新疆人特殊的節日,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都會組織各種娛樂活動,陪內高班的學生一起過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師比學生更辛苦,因為當你們在奮筆疾書的時候,他們也捨棄了假期為你們加班授課。
內高班往事,是夾雜著太多情感的散文詩。
內高班奮鬥史,是燃燒青春換來的可喜之果
在內高班成立20周年之際,我希望你還能大聲地說出:
「這輩子我做的最明智的選擇是報考內高班,最幸運的事是考上了內高班。我驕傲我是內高生,且從未後悔過。」
-END-
往期精彩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搜索
主 編:魏曉磊
副 主 編:阿布德吾力、艾克拜爾
版 塊:生活研究所
版 主:閆玉祥
作 者:閆玉祥
校 對:樊雙陽
排 版:凱熱瑪·艾山江
圖 源:紀錄片「我從天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