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丹:源於1555年的傳統中藥館內製劑
關鍵字:八寶丹 片仔癀
漳州片仔癀名揚天下,然而它的同門兄弟,廈門八寶丹,卻少為人知。
這就是八寶丹,廈門中藥廠生產。功能主打清利溼熱,活血解毒,去黃止痛。適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發熱,黃疸,小便黃赤,噁心嘔吐,納呆,脅痛腹脹,舌苔黃膩或厚膩幹白,或溼熱下注所致尿道灼熱刺痛、小腹脹痛,以及傳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見有上述證候者。功能與片仔癀極其相似。
從八寶丹的歷史淵源等資料看,八寶丹與片仔癀系出同門,都源自一五五五年宮廷秘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等相似功效。兩家甚至在2014年還因為相同的成分打過一次官司。
今天就讓我們起來來看看八寶丹,這個傳統中藥館內製劑的代表作。
八寶丹作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中國允許使用天然麝香入藥僅有的8個品種之一,屬於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的特效藥、關鍵藥之一。其生產工藝和配方均為秘密級國家保密技術,產品傳承了具有千年歷史的中醫傳統劑型錠劑,並開發了現代劑型八寶丹膠囊。
總體來看,八寶丹具有清利溼熱、活血解毒、去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發熱、黃疸、小便黃赤、噁心嘔吐、納呆、脅痛腹脹、舌苔黃膩或厚膩幹白,或溼熱下注所致尿道灼熱刺痛、小腹脹痛,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各種肝膽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據史料記載,八寶丹有著400多年的歷史,一脈相承至今。
明嘉靖年間(1552~1566年),一名宮廷御醫因不滿奸臣嚴嵩敗壞朝綱,掛冠出逃,削髮為僧。後輾轉來到福建漳州府,在府城東門外的璞山巖寺當住持。閩南民風素以剽悍尚武著稱,寺廟也不例外。寺僧習武之時,跌打損傷在所難免,住持便按宮廷藥方精心炮製,生產出一種藥丸。該藥丸主要成分為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羚羊角、蛇膽等八味名貴中藥材,其宮廷御名即稱為「八寶丹」。
關於「八寶丹」的最早記載物證,即是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漢苑茶莊置於藥品內標說明。這張內標寫道:漢苑茶莊秘制的八寶丹到清同治乙丑年已經「馳名二百餘年」,該內標所言八寶丹馳名的時間,與閩南歷史發展的軌跡相互吻合。
清同治乙丑年前溯200餘年,正是明末清初,清鄭兩軍在這一帶反覆徵戰,百姓或因烽火戰亂受到創傷,或因避居深山老林而被毒蟲猛獸咬傷者劇增,「八寶丹」以其特殊療效成為救死扶傷的良藥,並逐漸在社會上享有聲譽,成為璞山巖寺的鎮寺之寶,代代相傳,秘不外洩。
到了清末,璞山巖寺僧傳「八寶丹」的秘制技術傳至最後一任主持釋修文手中,開始在市面出售。
高峰(1894~1969年),龍溪縣人,早年當過牙科學徒、西藥房藥工和販賣手工捲菸。其青年時期正值民國初期政局動蕩、戰亂叢生,他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得到釋修文和尚真傳,掌握了「八寶丹」的組方及製作工藝。
民間在治療「癀」(閩南方言稱肌肉腫、痛為「癀」)傷時,常將「八寶丹」進行切片服用,因此,其功效被民間譽為「一片即可退癀」。
釋修文和尚圓寂後,在漳州市面上製售「八寶丹」的商販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於是高峰在民國中期開始創設高峰藥房製售王帽牌,王帽商標寓意出自「宮廷正統」,高峰藥房將批發處設立在漳州,同時在廈門、香港設有分銷處,是最早銷往海外的商人,從而成為解放前後較知名的製售者之一。
1948年,高峰娶吳玉為妻,夫妻倆人在漳州共同經營高峰藥房。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高峰舉家移居到廈門市,高峰藥房所經營的業務也隨之遷移到廈門,並繼續在開元路製售該藥,當時求購者絡繹不絕。
福建著名中醫盛國榮先生早期在廈門市立第一醫院(現廈門市第一醫院)工作,他在1957年第八期《中醫雜誌》發表論文,詳細介紹使用高峰藥房所制的八寶丹治療病人的典型病例。論文在來歷中寫道「八寶丹系福建漳州市璞山巖僧傳秘方,據云歷今已三百餘年,銷售於南洋和閩南一帶,在漳州製售者頗多,惟以馨苑茶鋪為老牌,其次如瑞林中藥店高峰藥房等家。我院採用乃高峰藥房所制,經臨床應用,效果尚好,茲將……」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八寶丹治療疾病的臨床報導,也是八寶丹治癌的首次臨床報導。盛老作為最早用「八寶丹」治癌的探索者之一,許多海外華僑為之慕名而來。
1958年公私合營時,高峰藥房與壽生堂、一貼靈、甘惠堂聯合組建廈門躍進位藥廠,以高峰藥房為註冊人,改原來的王帽商標為印有「高峰肖像」的高峰藥房商標,作為廈門躍進位藥廠生產該產品的專用商標。
1964年,躍進位藥廠併入廈門思明區醫院思明製藥廠。到了1965年,思明製藥廠與廈門製藥廠中藥部分合併,組建了廈門中藥廠。廈門中藥廠由此整合併傳承了高峰藥房的「八寶丹」、正和號藥鋪的「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懷德居藥鋪的「珠珀驚風散」、「大七釐散」、壽生堂藥店的「胃散」等老字號醫藥產品。「八寶丹」傳人吳玉始終隨著企業的歷次合併而成為廈門中藥廠的一名員工。在文化大革命落實幹部政策時,吳玉深受感激,遂主動將「八寶丹」的組方、工藝及相關史料交給國家,並親自帶領企業技術人員製作三批八寶丹,悉心加以傳授和指導,使得八寶丹的組方、工藝一脈相承到廈門中藥廠。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由於歷史的原因,廈門中藥廠停止生產八寶丹,1989年,福建省衛生廳批覆同意恢復八寶丹及錠劑劑型生產,供海外市場出口。1992年,原衛生部藥政局同意八寶丹作為特殊情況按新藥審批辦法申報恢復國內生產,1994年獲得批覆。
自1995年以後,廈門中藥廠恢復生產八寶丹供應國內市場。2002年,八寶丹和八寶丹膠囊的處方及製法同時被列為國家秘密技術,2005年成為國家五部委聯合核准使用天然麝香的中成藥品種。據IMS監測數據表明,2009~2013年,八寶丹均位列中藥固體口服製劑清肝膽溼熱類醫保目錄產品銷售的第一位。
據史料及臨床專家研究,「八寶丹」三個字頗具寓意——八,意為「多」,由牛黃、蛇膽、珍珠、麝香、羚羊角、三七等多味中藥材組成;寶有兩層含義,一是療效獨特,視之為「寶」,二是其採用的多味名貴中藥材,亦為人間之「寶」;丹,意為「藥品貴重,劑型獨特」,中醫把某些較貴重的藥品或有特殊功效的藥物劑型叫作「丹」,八寶丹傳承了我國中藥最古老的獨特劑型——錠劑。
據了解,錠劑質量穩定,其保質期長達5年,是目前國家批准的最長時間的保質期,八寶丹組方獨特,配方經典,療效顯著,國家保密局及科學技術部將八寶丹的生產工藝及配方列入國家保密技術,至今秘而不宣。
八寶丹目前公開的組方僅六味藥材,皆為名貴藥材,包括麝香、羚羊角、牛黃、蛇膽、三七、珍珠等。其中,麝香有抗炎、鎮痛、抗腫瘤和增強免疫、提高肝藥酶的活性、改善肝臟微循環、利膽的作用,麝香還對炎症的早、中、晚三期均有明顯效果;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涼血解毒的作用;牛黃來源於黃牛、水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其味甘,性涼,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的作用,多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蛇膽可祛風除溼、清涼明目、解毒去痱;三七被公認為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珍珠則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作用。
八寶丹是治療溼熱證的傳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的傳統名藥。近年來,圍繞八寶丹的功能主治而進行系統的藥理學研究,試驗結果顯示,八寶丹在肝膽方面具有保肝降酶、利膽、退黃的作用,並且具有抗炎、解熱鎮痛的功效,抗腫瘤對化療藥物減毒增效顯著,並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臨床專家認為,八寶丹可以作為治療肝細胞性黃疸的優選用藥,適用於黃疸型病毒性肝炎、頑固性黃疸、慢性重症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術後、肝膽腫瘤、胰腺炎(癌)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