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薈萃古今鬼文化的《青葉靈異事務所》

2021-03-03 網絡文藝日報

一個即將拆除的破敗小區,一家有鬼的事務所……似曾相識的檔案背後,是黃泉盡頭還是不可名狀的恐怖?作者將「遇見靈異即為不幸」的主旨融入了所有故事中,過去與現在、靈異與現實,交織如蛛網。每個故事都有伏筆,無人倖免、無處可逃。這些人有無辜、有咎由自取、有罪不至死、有善有惡報。然而,當你遇見它們的時候,一切已經無可挽回。

——編者按


《青葉靈異事務所》是作者庫奇奇於2016年起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的探秘向靈異恐怖小說。本書的時間線發生在2020年,一個5人拆遷工作組進駐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老小區工農六村,與一個神秘的事務所不期而遇,由此展開了一場過往與現實重疊、靈異而又恐怖的故事。

似有似無的人影,若影若現的門扉,詭異恐怖的檔案,過去消失的成員逐一出現。現在的事件與過往的檔案交織,每一個人都隱藏著自己的秘密,涉足其間,無論是誰,都無處可逃。

本書採用單元劇的形式,以青葉靈異事務所留下的檔案及拆遷五人組在工作和生活中遇見的靈異事件為兩條主線,串聯起多個不同題材形式的故事。文章開篇以檔案文體描述了一個靈異事件:一個浮現於水中的鬼臉,一場幾十年前私刑,被纏上的無辜者,無比詭異的惡鬼……

不同於常見的、神通廣大的降妖驅魔事件,本書中的大量事件都以未完結的懸念或慘烈的死亡告一段落。尤其是開篇的水中鬼臉和元旦鬼嬰,都是以驅魔失敗、受害者慘死結束。作者一開始就給本書印上了與其他同類小說不同的灰暗基調。

作為幾乎是和人類理性和文明一起誕生的「鬼」,或者其他什麼代稱的靈異事物,一直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考古發掘中,我們常常可以找到石器時代留下的祭祀痕跡。巨石陣、納斯卡線條、復活節石像、世界各地的巖畫、巖石造像……這些都明白無誤地顯示著我們先祖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就對神秘的自然發自內心地敬畏。而在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中,神秘靈異的事物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人對靈魂的恐懼與崇敬,更是無以復加,甚至成為了某些宗教的根基。

本書的構思形式極為巧妙,過去與現在、靈異與現實,交織如蛛網。每一個故事都有伏筆,每一個名字都有命運,無人倖免,無處可逃。本書並不像一般的網絡靈異那般,用主線任務串聯,以一個事件或者故事為分割,彼此之間較為獨立。例如我們熟知的《鬼吹燈》就是此類。

作者將「遇見靈異即為不幸」的寓意融入了所有故事中。在和服篇中,僅僅出現在別人口中兩次的學姐,成為百章之後的犧牲者;檔案中女生宿舍靈異事件的受害者,把恐懼變為貪婪,妄想著用鬼的力量獲取利益;本是救死扶傷的醫生,面對親人的離世,也會犯下恐怖的暴行;一個孩子的無心之失,讓歌聲帶上了禁錮的力量;言語的衝突,代價是52條人命;抄襲者的末路,是以一個善良的靈魂為代價的;外賣的盒子裡,潛藏著最深的惡意;血腥的玩具熊,卻有著純淨的心靈;而那神異的聚寶盆,沒帶來一個持有者的善終……

這些人有無辜、有咎由自取、有罪不至死,也有善有惡報。然而,當你遇見它們的時候,一切已經無可挽回。

鬼的存在,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古書當中,「鬼」通「歸」,人死之後身體歸於自然,而靈魂留存世上,是為鬼。換句話說,人都是鬼的過去進行時,鬼是人的一般將來時。當然,有個前提是,你得相信靈魂不滅才行。

漢代之前,中國傳統裡的「鬼」和「神」其實差不多,都是先祖崇拜的一種形式。墨子的《明鬼篇》中,把鬼神並列為可以對世間賞罰的大能。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裡的「鬼」指的無疑是祖先鬼神。即便是現在,仍有部分人認為去世之後,人的靈魂就會到另一個世界——也就是「陰間」或者「陰曹地府」。

「輪迴」和」地獄」其實都是佛教帶來的概念。人死之後靈魂大致有四種歸宿,一般是重入輪迴轉世投胎,再就是打入十八層地獄永遠受苦,只有極個別的出類拔萃者可以封為神明飛升天外。至於第四種,則是繼續留在世界上遊蕩,做一個」孤魂野鬼」。

乍看起來第四種情形似乎也不錯,除了不如成神者之外,都強於入輪迴、下地獄。作為靈體,無影無蹤又自由自在,是惡作劇愛好者的最佳選擇。然而鬼並非想當就能當。一則,變成鬼需要死前有極其強烈的怨念或者情緒波動;二則,鬼的形態並不能長期保持,除了有黑白無常緝拿之外,還會隨時間消散;三則,鬼並非毫無弱點。

在本書中,大量靈異概念與現實對應,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力和身臨其境的驚怖感。一個即將拆除的破敗小區、一家有鬼的事務所、一柜子似曾相識的檔案——背後,是黃泉的盡頭還是不可名狀的恐怖?

離世的老人在執念中活了兩年,孩子們的惡意、成人的復仇、死去的嬰兒、自身的愧疚……這些可以找到原型的事件,以一種似是而非的面貌出現,不由得讓人產生倒錯感。而且,本書中的鬼怪脫去了文化中給予的理性、善良、溝通,以純粹的情感集合出現。人的靈魂在世界上留戀,最終都化為了赤裸裸的惡意,成為了不知饜足的野獸。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的似曾相識:拆遷的老小區,村裡的鬼故事,不知哪裡的大案,校園裡的怪談……每個地方都有未知的事,每一處都有著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威脅。不存在善惡,不存在原因,而這正是本書中最巨大的恐怖。

角色與背景塑造也是本書的特色。一般來說,要麼是升級打怪都市文變體,要麼是純粹恐怖、為了黑暗而黑暗,而本書則是結合了兩者的特色又有所揚棄。現時段的主角五人組,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有傳承的奇人異士」,也不是天生神奇、勢不可擋的驅魔人。在最開始,這只是一群被捲入的普通人而已。

青葉事務所五人組,曾以團滅外加馬賽克的形象出現;認知中神通廣大的正道邪派,也都是一種苟延殘喘的狀態;而應該履行職責的天道與地府,更是被葉青認為已經「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狂亂壓抑的氛圍,配上詭異的事件,令人顫慄。

那些能夠留在凡間的鬼,往往因為心存怨念,而變得非常偏激邪惡,成為恐怖題材小說和影視劇的主角。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中,鬼故事不勝枚舉,但絕大多數都是以青面獠牙、兇狠可怕的形象出現。有的鬼喜歡嚇唬人,有的鬼喜歡吃人,也有的鬼僅僅滿足於惡作劇,甚至有的鬼還非常呆萌。《搜神記》裡的《宋定伯捉鬼》,那個鬼就被人騙得團團轉,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聊齋志異》算是寫鬼最多的一本古典名著,裡面的鬼千姿百態,既有賢良淑貞的女鬼聶小倩,也有活潑愛笑的嬰寧,有鐵骨錚錚的席方平,也有狡詐惡毒的「畫皮」。

在美劇《美國眾神》中,現代社會的一切都可以成神,從高速公路神到信用卡神,從媒體到網際網路,到處都是新產生的神靈。本書中的鬼怪也可謂是與時俱進,唱片成鬼、電腦遊戲成鬼、外賣成鬼、車禍成鬼、小額貸款成鬼……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有可能催生出新的鬼怪。古老的靈異文化,在這部網絡小說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讓人沉醉不已。

應該說,靈異是一種混雜了恐懼與好奇的感情,古今中外皆然。對靈異的追尋是我們對世界探索的投影,也是歷史留在我們基因中的潛意識,過去、現在、將來,都將與我們相伴。

[本期榜評執筆人為粉絲評論家「熒惑之蛇」]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許仙志》演繹的妖怪靈異文化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起點大神級作者「說夢者」在2010年創作的古典妖怪傳說題材小說《許仙志》,一部蘊藏著傳統妖怪靈異文化的傑作
  • 【中國網絡小說傳統文化傳承榜】《龍蛇演義》中的精神與傳統
    這部書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術技擊融入其中,既是一種創舉,也代表了一種傳承。創舉,是因為它開創了網絡小說中的「國術流」;傳承,是因為它繼承了傳統國術技擊與文藝作品相結合的一脈創作傳統。 這裡要注意「國術技擊」四個字。它實際上可以拆成兩部分:國術、技擊。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 《天下梟雄》中的傳奇往事
    本書中涉及多個歷史和傳奇人物事件:從開皇之治到煬帝登基;從遠徵高句麗到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從願意為隋朝開創盛世到最後的黃袍加身;楊廣、楊素、李淵、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定方……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薈萃於這個時代,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們上演著一幕幕或慷慨激昂、或奇謀詭譎、或英雄末路的悲喜劇
  • 《古今圖書集成》與中國傳統文化
    到了中國文化走到全面總結時期的時候,也就是在中國遭遇西方列強侵略前,中國文化從傳統向近代轉型之前,出現了一部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一部全面記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類書,這就是清代康熙、雍正間編纂、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西方學界也經常叫它「康熙百科全書」,因為中國古代的類書這種傳統在西方大約相當於他們的百科全書。
  • 「靈異鬼怪」中國鬼文化的源頭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誕生過許多文化。而鬼文化伴隨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經久不衰。鬼文化的開端最早誕生於上古先民們的口耳相傳之中,以獨特的方式流傳而出。上古先民有以鬼為圖騰,殷商時期,祭祀盛行,鬼神文化空前繁榮,誕生巫祝等一類神秘的職業,在早期甲骨文中,就發現了「鬼」的文字。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大愛精神
    本報訊 24日晚,以「我們的節日·七夕的愛與擔當」為主題的文藝晚會在梅城金沙灣酒店音樂餐吧舉行,活動由市文聯指導,梅州市作家協會、中國客家文學院共同舉辦。 活動在茶藝師的茶道文化演藝中拉開序幕,緊接著,客家姑娘丘雅媚獻唱了一首《新客家姑娘》,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
  • 常見於遊戲中的鬼文化 有趣點
    鬼文化的發展——中國與日本的鬼文化中國的鬼文化在原始社會當中生根發芽,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面貌。其中有些內容隨著唐朝時期中日兩國頻繁的文化交流而傳到日本,經過日本本土文化的影響與融合,也逐漸衍生出日本獨有的鬼文化。這些鬼文化形成的原因與中國並無太大區別,無非是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影響下形成的產物。但是因為這些方面中日兩國存在一些根本性的不同,從而導致兩國的鬼文化在表現形式上存在一些差異。
  • 鬼與啟蒙:「鬼文化」的生成理路
    《見鬼》涉及的素材,主要源自中國古代志怪小說文獻。在歷史裡,從幹寶的《搜神記》到蒲松齡的《聊齋異志》,這些志怪故事的形成與文本的書寫,是「鬼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但這些也並非全部。此外,還有物質、實踐、口傳、節期等等,均構成「鬼文化」動態演變的內涵。而就物質而言,許多人類學家著墨的「燒紙錢」這種行為和習俗,便對於溝通陰陽、塑造心理起到重要作用。
  • 學聞丨劉釗:從古今一脈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從古今一脈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劉 釗《人民日報》(2018年09月18日07版)「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
  • 5本推理懸疑小說,精品薈萃,老書蟲讚不絕口!
    推理小說具有獨一無二的魅力,腦洞與縝密結合形成了天然的吸引力,推薦5本推理懸疑小說,精品薈萃,老書蟲讚不絕口!01《青葉靈異事務所》 作者:庫奇奇簡介:我叫林奇,在拆遷辦工作,今年年初的時候負責一個舊小區的拆遷。
  • 海之聲新年演出季:助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
    傳統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與人文價值,同時也是了解歷史,傳承精神的重要載體。民樂、京劇、相聲等傳統文化節目精彩紛呈,深受觀眾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隨之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關注。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第十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用一場場經典節目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次傳統文化的洗禮,助力傳統文化傳承和新生。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讀《拍翻御史大夫》,看大唐風貌
    讀之如讀史《拍翻御史大夫》的作者謝金魚,是清華大學歷史所研究生,獨愛唐代文化,因此本書雖為架空卻是有實際歷史可參考的。本書的參考年代背景大概在唐德宗到唐憲宗時期,被認為是中唐醞釀著元和中興的時期。其間湧現出了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等等文人名士。雖為戲說,人物背景框架均是實打實的唐代風物。
  • 舞榭歌臺夜未央 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文藝演出精彩紛呈
    據悉,今年大廟會,武侯祠精心策劃了上百場文藝演出,並全面升級演出舞臺光影效果,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一場獨具文化魅力和現代氣息的節慶盛宴。 百戲薈萃 貫通古今 琴臺悠長、琴臺泱泱,成都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傳統藝術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脈。
  • 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國學公開課2020》讓優秀傳統文化點亮春節螢屏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公開課2020-春節特別節目》以國學為經,以藝術為緯,用多元的節目形式,展現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廣大觀眾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的璀璨光芒,讓祖國優秀文化得到最篤實的傳承。
  • 一本好評不斷的靈異文,深入骨髓的驚悚,體驗最佳的靈異感受!
    荒仔詳評: 近幾年不可多得的靈異小說,雖是網文卻有實體書的感覺。故事以二線敘事的方式展開,一方面以「我」這個第一人稱的主角引出現實事件,另一方面則由青葉的靈異檔案以偽紀錄片的方式展開當年的案件,並由「我」來整理解決靈異事件,二者相輔相成。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跟隨《春秋我為王》領略春秋時代的文化風情
    作者七月另一個值得稱道之處是對細節和當時的禮儀文化的考據,例如關於洗澡這件事:本書在很多地方還用上了藝術梗、文化梗。比如編入了《詩經•趙風》的唐詩《塞下曲四首•其三》,趙無恤版的馬賽克拼貼畫《伊蘇斯壁畫》,還有給予盜蹠的《私掠令》,常常使人會心一笑。
  • 《傳承進行時》:讓傳統文化「流淌」進日常生活
    《傳承進行時》一方面聚焦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緊密關聯當前時代、貼近日常生活,讓文化傳承變得「生動」起來。《傳承進行時》伊始這段穿越時空的對話,以有趣的方式打開傳統文化議題,展現出節目注重的古今雙視角。近年來,文化類節目似一股清流,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國家寶藏》,到《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神奇的漢字》等,文化類節目不僅豐富著螢屏,也在不斷迭代,在題材樣式、表達手法、製作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
  • 五本高分恐怖靈異小說,揭開一個怪誕詭異的世界,驚悚、駭然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高分恐怖靈異小說,揭開一個怪誕詭異的世界,驚悚、駭然!二《茅山後裔》【大力金剛掌】134.5萬字 已完結【簡介】: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傳統秘術一茅山道術的小說,故事說的是張國忠、張毅城父子運用茅山道術踏足天下的故事,從驅鬼鎮邪到探秘尋奇無所不及,民間冤案、千古謎團將被一一揭開,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及亞歐異域
  • 民居大師李長傑:傳承華夏建築文化,走中國自己的路
    對一個城市,要能品味到自己最原始的本土文化味,欣賞到傳統特色味,體驗到民族風貌味,聽得到自己的歷史文化故事。要傳承弘揚華夏傳統建築文化,走中國自己的路。建築設計理念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夢」要實現自己的夢。
  •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2020-11-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