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限塑10條」,塑膠袋、塑料吸管還能再用嗎?

2020-12-27 澎湃新聞

近年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以快遞包裝、外賣餐具為代表的新型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持續快速上升,塑料汙染問題也逐步上升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近日,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的《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實施。

廣泛徵集各界意見

實施前進行修改

從11月10日至12月9日,首都之窗網站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網站對《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進行了為期30天的公開徵集意見。期間,個人、企業、行業協會、公益組織等社會各界積極建言。

意見建議普遍認為治理塑料汙染對北京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涉及行業領域廣泛,包括餐飲、電商、外賣、學校、社區等,內容主要集中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禁限措施上,充分體現了全社會對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關注。

結合意見建議,行業管理部門逐條進行了研析,對《行動計劃》進行了部分修改。例如——

餐飲業塑料汙染治理部分,考慮到餐飲企業咖啡攪拌棒庫存消化和替代產品採購周期實際情況,將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的時間調整為2021年6月底,增加6個月的緩衝期;同時吸管替代措施增加可重複使用吸管,調整為鼓勵餐飲企業「使用符合相關衛生、安全標準的直飲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等替代一次性塑料吸管」。

農業生產塑料汙染治理部分,增加了「加大對農業投入品中塑料製品的監督管理力度」措施等;

建立重點用塑單位報告制度部分,增加了「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方案執行情況須向社會發布」措施;

綠色學校創建部分,增加「落實國家有關要求,減少塑料書皮等非必要塑料製品使用」措施。

充分考慮城市特點

提出三階段目標

《行動計劃》充分考慮北京市塑料製品消費型城市特點,充分考慮方便群眾生活,著力抓好「一控、一減、兩促進、三個一批」——

「一控」即嚴控塑料廢棄物向環境洩露;

「一減」即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

「兩促進」即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

「三個一批」即禁止限制一批難回收、易洩露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和使用;循環推廣一批新型包裝和物流載具,建立健全高效回收體系;協同治理一批塑料汙染突出的重點場所和沿線,建立塑料汙染治理制度體系。

《行動計劃》提出了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到2022年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塑料汙染治理措施全面實施,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充分發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示範引領作用;

第二階段到2023年

全市重點場所、重點沿線塑料汙染基本消除,重點用塑單位報告等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

第三階段到2025年

塑料汙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撐體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基本形成,努力成為國際超大型城市塑料汙染治理典範。

從十方面提出治理塑料汙染的具體要求

具體來說,《行動計劃》從以下十個方面提出了北京治理塑料汙染的明確要求——

(一)

發揮北京冬奧會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

以舉辦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制定並組織實施北京冬奧會落實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廣泛傳播北京冬奧會治塑理念,推廣複製成熟經驗、技術和產品,引領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向國際最高標準看齊。

(二)

禁止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

到2020年底,全市範圍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全市範圍禁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三)

推動六大重點行業塑料汙染治理

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嚴控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露。

對於餐飲業

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

對於外賣平臺

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鼓勵外賣平臺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發放平臺「專屬綠色優惠券」等引導消費者選擇。

對於批發零售

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3年底,北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塑料購物袋全面實現集中購銷。到2025年底,北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對於快遞業(含電商自營快遞)

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循環中轉袋基本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對於住宿業

要求到2025年底,逐步擴大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範圍,並將實施範圍擴大至鄉村民宿。

對於會展業

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舉辦的各類展覽、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對於農業生產

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場主導的廢舊農膜和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

(四)

加強重點場所重點沿線塑料汙染治理

聚焦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重點沿線,協同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對於重點場所

以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為契機,在四類重點場所試點開展外賣餐盒和包裝袋等塑料廢棄物單獨回收工作,探索適宜的回收模式,逐步提高重點場所塑料廢棄物的回收質量和比例。

對於河道及其沿線

在臨近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等重點河段沿線,持續開展白色汙染治理。強化河道沿線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機制,從源頭防止塑料廢棄物汙染水體。

對於公路沿線

重點針對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等重點路段沿線,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對於鐵路沿線

將鐵路沿線護網或圍牆內外的塑料汙染治理,與清理堆放垃圾等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加強日常巡查與問題協調處置。

對於背街小巷

將塑料汙染治理納入「門前三包」責任制、生活垃圾分類等相關工作,落實街巷長監督督促、宣傳動員等職責,有效治理背街小巷塑料汙染。

(五)

開展減塑生活創建

以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行動為契機,將相關治理要求納入創建評價指標體系,發揮典範引領作用,示範帶動全社會參與塑料汙染治理。

對於節約型黨政機關創建

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充分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率先實施更加嚴格的塑料製品禁限、替代措施;機關單位食堂禁止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杯子;各類會議不得主動提供塑料瓶裝飲用水和一次性塑料杯。

對於綠色學校創建

將塑料汙染的危害、塑料汙染防治等內容納入課程,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引導環保綠色產品採購,減少學校食堂不可降解塑膠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餐盒的使用;在產生塑料垃圾較多的區域設置塑料瓶回收設施;減少塑料書皮等塑料製品的使用。

對於綠色社區創建

將倡導綠色消費、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等內容納入社區綠色生活行為公約。開展綠色生活主題活動宣傳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內容。與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把塑料廢棄物清理作為其中一項重點任務。

對於綠色家庭創建

將塑料汙染治理工作與尋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動相結合,倡導全市家庭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六)

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培養市民減少亂丟塑膠袋、菸頭等廢棄物的不文明行為,開展控煙公益宣傳,將丟棄菸頭的環境危害作為菸草危害宣傳的內容之一。將塑料汙染治理與開展健康北京行動結合,倡導市民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

(七)

建立重點用塑單位報告制度

先期在市級黨政機關、連鎖超市、郵政快遞、餐飲外賣、電子商務平臺等領域,試點建立重點用塑單位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情況報告制度,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研究確定重點用塑單位名單並向社會公布,後續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完善。

(八)

全面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塑料領域科技研發與技術推廣,完善標準體系,強化塑料汙染治理的科技支撐。

(九)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領域監督執法

加大塑料汙染治理領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力度,充分發揮12345等平臺的監督作用。

(十)

加強組織推動

建立北京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將塑料汙染治理納入本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持續完善政策措施。

治理塑料汙染,人人有責

《行動計劃》正式實施,對於治理塑料汙染,廣大市民和市場主體需要做出哪些轉變?

(一)

廣大市民需要做出哪些轉變?

治理塑料汙染,保護生態環境,廣大市民既是綠水青山的守望人,更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行動者,應當養成「低塑」生活習慣,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按需點餐、厲行節約,若有剩餘或外帶儘量使用自帶餐盒打包,減少一次性餐盒、塑膠袋使用;

點外賣時儘量選擇「無需餐具」,在辦公場所自備餐具、水杯;

旅行住宿自備洗漱用品、拖鞋等;

旅遊聚會隨身攜帶水瓶、吸管,減少一次性塑料餐飲器具使用;

到商場超市購物時儘量自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購物車或其他盛裝器具;

快遞包裝儘量重複利用;

不亂扔塑料飲料瓶、塑膠袋、菸頭和其他塑料垃圾,隨手清理身邊的塑料垃圾,按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投放;

在特殊場合下必須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時,儘量選擇紙基或生物降解製品進行替代。

(二)

市場主體需要做出哪些轉變?

商場超市等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量大,應積極創新業務模式,做好替代品供應,努力為顧客提供綠色和便利的消費體驗——

商場超市

替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減少生鮮果蔬一次性塑料包裝,為消費者提供可重複多次使用的環保布袋和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等,方便消費者購物,也可提供購物籃、筐租借等多種服務,引導消費者環保購物、綠色消費。

集貿市場

加強和規範使用塑料購物袋,杜絕超薄塑料購物袋的銷售和使用,鼓勵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

書店

可採用簡易綑紮、牛皮紙包裹等方式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藥店

可採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或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等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餐飲企業

可使用免吸管飲料杯替代一次性塑料吸管,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攪拌棒或木質咖啡攪拌棒替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採用可重複使用、可清洗消毒的餐具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外賣打包服務使用紙質或生物降解塑膠袋,以竹木或生物降解刀、叉、勺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住宿企業

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易耗品,按需提供的洗漱用品儘量使用可重複利用、可生物降解產品。

電商快遞企業

可使用生物降解膠帶、生物降解包裝袋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物。可使用易回收、可循環、可重複使用的包裝物或物流配送器具。可在網點設立包裝回收設施。

生產銷售企業

停止生產、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等產品;停止生產含有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並儘快消納庫存,到2022年底前不再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哪些塑料製品要被禁止?

重點行業如何實現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

……

4個問答讀懂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布

轉載自發展北京

原標題:《北京發布「限塑10條」,塑膠袋、塑料吸管還能再用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京「限塑10條」正式實施 年底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購物袋、吸管、攪拌棒、外賣餐盒、快遞包裝……這些塑料製品成為北京未來治理塑料汙染的關鍵。近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正式印發實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限塑10條」從十個方面提出了本市治理塑料汙染的具體要求,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
  • 成都發布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來源:澎湃新聞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日起,成都市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北京「限塑10條」正式實施——年底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購物袋、吸管、攪拌棒、外賣餐盒、快遞包裝……這些塑料製品成為北京未來治理塑料汙染的關鍵。近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正式印發實施。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限塑10條」從十個方面提出了本市治理塑料汙染的具體要求,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日起,成都市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北京實施限塑令 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吸管
    近日,北京發布實施了「限塑10條」,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吸管。 塑膠袋(圖源Unsplash) 近日,北京市改革委審議通過了《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從十個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治理塑料汙染的具體要求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 本報記者 白雪 李睿哲 王拓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舉實施效果如何?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蔣君芳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日起,成都市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限塑10條」對六大行業強化減塑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北京「限塑10條」)正式實施,從十個方面提出了北京治理塑料汙染的明確要求。同時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嚴控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漏。
  • 新「限塑令」公布一年,你身邊的一次性塑料減少了嗎?
    1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關於做好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商務部制定了《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 《辦法》提出,國家鼓勵和引導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 最強限塑令「京十條」落地 塑料吸管替換情況參差不齊
    去年12月底開始,北京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建成區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勵餐飲堂食服務採用可清洗消毒、重複使用的餐具……被業內稱作力度最強限塑令的「京十條」已經落地,但記者發現,在頭部企業率先取消一次性塑料吸管後,仍有不少餐廳對此默不作聲
  • 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
    那麼,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無紡布袋就可以放開了用嗎?針對公眾的減塑疑問,記者專訪了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和「擺脫塑縛」總幹事鄭雪。中國環境報: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答:我們知道塑料製品容易洩露到環境中,對海洋生物和環境造成影響。其中,塑料吸管使用量大,回收價值低、回收量少,更容易洩露。
  • 塑料吸管「大限將至」,北京餐館準備好了嗎?
    根據近日正式印發實施的《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隨著塑料吸管「大限將至」,北京的餐飲行業準備好了嗎?
  • 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北京建成區
    A10-A11版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超市買完的菜,順手裝到隨身攜帶的布袋中;快遞小哥送達你的快遞後,細心將快遞盒收起,繼續使用;出差住賓館,拿出自帶拖鞋穿上……這些理想中的環保生活,將是北京的未來。昨日(24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限塑10條」)正式發布。
  • 與一次性塑料吸管說再見,真的做得到嗎?
    原創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
  • 2020年北京限塑令新規定 限塑令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限塑10條」,本市將嚴控塑料廢棄物向環境洩露,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  聚焦使用:  市民「吃住購」生活全面減塑  北京是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型城市。
  •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現身麵包新語門店,限塑也要防「李鬼」
    如果產品材質含聚丙烯(PP)、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請直接移出購物車」,價格過低的「生物降解塑料」有可能是「冒牌貨」。烘焙企業多舉應對根據北京「限塑10條」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調查發現北京一些小型店鋪仍在使用普通塑膠袋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限塑令。雖然「限塑令」已實施兩周,但《中國消費者報》在實際走訪中仍看到一些小型店鋪使用普通塑膠袋。在北京一些農貿市場,售賣果蔬、肉類的攤位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喝飲料需要塑料吸管、買菜得用塑膠袋子裝著……眼下,塑料製品充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一局面,即將迎來重大變化。近期,浙江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宣布浙江的「限塑令」升級——到2020年底,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被禁止、限制。
  • 記者調查:限塑首日,濟南外賣、小店仍使用普通塑膠袋
    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濟南具體執行情況如何?限塑、禁塑是否真正落地?2021年1月1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展開調查。大型企業、連鎖品牌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大潤發歷下店在收銀臺掛出了關於可溶解塑膠袋使用的溫馨提示。
  • 可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紙質餐具在港城上線
    1月1日,港城升級版限塑令實施開始實施。當天,記者隨機走訪了多家商超、奶茶店、小餐飲店。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中型商超、品牌餐飲已不再售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塑料吸管了,轉而為市民提供有償的無紡布和可降解垃圾袋、無償使用的紙質購物袋和紙質餐具,而多數市民則自備購物袋「上陣」。不過如何讓規模小但數量眾多的餐飲企業配合「限塑令」加碼,可能是推行的「痛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