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後海茶館》(第四部)—— 雨雪風話北京

2021-02-24 北京後海朗誦藝術團

《後海茶館》——雨雪風話北京

根據八五子同名作品改編

編劇: 趙君

導演:後海好聲音&趙君

配樂合成:好聲音配樂工作室&芳紫

那五爺:

今兒個這後海茶館怎麼那麼多人吶,嚯……還真熱鬧哇!老闆娘呢?

老闆娘:

來嘍……那五爺您吉祥,過年好哇!今兒個還是給您泡壺西湖龍井吧。 

趙君:

那五爺您過年好!今天來的可都是咱們北京後海朗誦藝術團的人,這不是過年了嗎,我們大傢伙兒在一塊兒聚聚,熱鬧熱鬧。

那五爺:

呦!趙君團長也來了,您過年好!給您拜年!

眾人:

那五爺您好!過年好!過年好!您吉祥!給您拜年啦,拜年啦!

那五爺:

呦!他山老師,張老師,靜宜,文先,有一天,哈哈還有常二爺,常二嬸兒…… 大伙兒過年好!給大伙兒拜年啦 !

老闆娘:

那五爺,您說今年的冬天兒也沒怎麼下雪,這過完年兒 一開春兒冬天兒就算過去啦 。我記得小時候,那冬天冷的溜著大鼻涕,穿著棉襖棉褲 大棉窩 ,倆手揣在袖口裡凍得直打哆嗦。

眾人:

是呀,那小時候的天兒怎麼跟現在不一樣了。

那五爺:

不知你們聽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天氣預報,胡說八道」。是說前些年天氣預報總是報不準。天天酷暑難耐,都盼望來場雨涼快涼快。電視什麼節目都可以不看,一到播報天氣預報的時候,全跑過來,瞪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耐著性子,讓沒完沒了的廣告摧殘之後,聽聽有沒有雨。

趙君:

其實聽天氣預報的途徑很多,電話,廣播,報紙,手機……哦,那時候還沒手機呢。

那五爺:

可總覺得電視臺裡報的最新,最準,興許是剛剛統計的數據,可靠程度高。結果還是大失所望,照樣兒不準。一天兒不準,兩天兒不準,一禮拜不準……說玄了,真有連報十幾天,天天都報不準的。

常二爺:

是不是北京地方太大了,咱這兒沒下雨,別的地方下了唄?

那五爺:

親戚,朋友,同事,東西南北四九城兒,一通兒打電話,結果都一樣,哪兒哪兒都沒下。嗨,可憐的是氣象臺的領導和專家,輪番出鏡,分析的頭頭是道。這個槽 ,那個圖,這個脊,那個壓,結果呢?天天說有雨,天天不下雨。

常二爺:

無數防汛大軍,頂盔貫甲,拉著一車車的輕重武器,鎮守北京的各個橋洞,低洼路口,晝夜值班,嚴陣以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老天爺甭說下雨,連個噴嚏都不打,一丁點兒唾沫星子都見不著。

常二嬸:

老街坊們都說,小時候氣象站沒這麼多武器呀?不就是盆兒裡養幾條蚯蚓,罈子裡養幾條泥鰍,罐兒裡弄倆蛤蟆,頂多放個風箏,放個氣球,不就報的挺準的嗎?

他山之石:

那時候,聽不著天氣預報,在家摸摸水缸,看看臉盆底兒,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街坊要是有個患關節炎老寒腿的大爺,只要怹一不得勁兒,一嘬牙花子,你就帶雨傘,戴草帽,準用的上。

李建榮:

小孩兒都知道,小黃兒(蜻蜓)開會,螞蟻搬家,耗子亂竄,狗趴地上不挪窩兒,舌頭老哆嗦,一會兒準下雨。

有一天:

反正我記得以前下雨挺容易的,尤其一入伏,按老一輩兒的話說:有塊雲彩就下雨。只要是天兒一悶咕嘟,感覺氣兒一短,身上一汗沫溜丟,準是要下雨。只要雲彩往一塊兒湊,天一發黑,雨馬上就來。那天要是黑的跟黑鍋底似的,一定是下大雨。大雨前一定是電閃雷鳴。一看前邊的閃,就知道後邊是什麼雷,準著那。

靜宜:

對,一片兒一片兒的閃,雷聲就悶。一杈子一杈子的閃,雷聲就脆。一綹子一綹子的閃,雷就打著滾兒跑;要是眼麼前兒突然來個豎閃,趕緊臥倒,肯定是大霹雷!

芳紫:

風是雨的頭,前邊涼氣兒一來,後邊雨馬上就到。先下點兒,後成線兒,再大點線連成片兒。再不解氣就直接下水!喝!天連水,水連天,白花花,一大片。可您甭擔心,北京是福地,鬧不了大災,再大也就一陣兒,說停就停,實頂實的雷陣雨。

貴氣蘭香:

當然,也有下起來沒完沒了的時候,我記得好像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一連下了二十一天,但都是哩哩啦啦的小雨兒,房子悶倒了不少,可北京城愣沒事兒。

張海陵:

最招人待見的是,下完雨立碼兒就涼快,出來?水玩兒,穿著棉襖還凍的嘴唇兒發紫打哆嗦呢。更可人疼的是,雨一過,天就晴,天一晴,就出彩虹。城樓城牆襯彩虹,跟畫兒似的,美!可也不新鮮,家常便飯,哪個夏天也得遇上十幾回。

不像現在,現在見到彩虹就跟見著佛光似的,又上網,又上電視,手機拍下來還得去朋友圈連晾帶曬。

崔文通:

那會兒下完雨隨便找個高坡兒就可以看見西山。西山的樹,上山的路,看的清楚著呢 。有眼尖的大孩子,說還看見了樹枝上有個小松鼠兒在磕松籽兒,這個,您甭搭理他,不是起秧子就是吹牛皮。

王文先:

反正雨後看哪哪兒都透亮不假,看什麼都真真兒的;而且那會兒那氣兒吸著特舒服,特痛快!下完雨,打完雷,小涼氣兒甜絲絲兒的,香噴噴兒的,還帶一點點兒腥氣味兒,吃兒嘍吃兒嘍往裡邊兒鑽,就跟沒鼻子擋著似的。

百荷:

更奇怪的是一下完雨,河溝兒裡,水坑兒裡準有魚,大孩子拿螞螂網去撈,還真撈的著,活蹦亂跳,噼哩噗嚕的。小的有一柞,最大的有一二斤重。最神的是馬路上一寸來深的小水窪子裡有時都有魚。雖然個兒不大,可都是金頭銀尾兒的大眼賊兒,水靈靈的挺喜人兒。倆手一捧,撒丫子就往家跑,回家放在臉盆兒裡,盆底放點兒石頭子兒,上面再放倆綠菜葉兒,就是一景置兒。

月星:

很多人也好奇,問北京晚報這些魚是哪兒來的,有專家說是大風從魚塘裡吹來的,有的說是水漫了養魚池流到這兒來的。也有的老人說就是隨著雨從天上下來的,最後還是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

餘華珍:

剛下完雨趁著水深孩子最愛玩兒放小船兒,一張紙疊一個,船底還燙點兒臘油兒,比賽看誰漂的遠。有時大人也來湊熱鬧,用菸捲盒兒疊成彩色小船兒跟我們比賽,大船小船兒排成一隊,順著胡同裡的陽溝兒往前跑。

高嬡:

對對對,像現在玩兒冰壺比賽一樣,前頭用破條帚枯翅一引,後邊兒幾十隻手一轟,洪湖水浪打浪——真有點兒「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一江山島」的氣勢。胖丫頭坐在石頭臺兒上挽起褲腿兒涮腳丫兒,噼裡啪啦打水花兒,活像個野小子。

春蘭:

而真正的野小子挽著褲腿兒排著隊,打著的屁股板兒踏著浪花兒走了過來,伴著劈劈啪啪,整齊,清脆的節奏,唱著自創的北京歌謠:「節噔節,嗆噔嗆!一男一女搞對像;男十九,女十八,不夠歲數算白搭……」哈哈哈哈……義務宣傳婚姻法。

那五爺:

咱再說雪。有一年一冬天連個雪花兒都沒見著,開春兒了才偷偷摸摸的下了點兒。您瞧吧,長籲短嘆吟詩作賦的,披紅掛綠擺造型兒照相的,揢吃地皮攢到一塊兒堆雪人兒的,滿世界找雪景兒的,真難為了愛雪之人。

趙君:

過去下雪沒費這麼大勁呀?一數九,只要夜裡窗戶沒被風吹的吱吱嘎嘎亂響,靜悄悄的讓您睡個安穩覺,第二天早上起來,十有八九推不開屋門。隔著玻璃上的冰雕窗花兒往外一看,喝!遠看一片白,近看白一片。除了煤池子露出一丁點兒黑,鋪天蓋地全是白!

春華:

說鵝毛大雪還真不誇張,真見過大雪片兒像鵝毛那麼大,一片一片往下墜,要是粘眼睫毛上一片兒,還就真就看不清路了。有句話說:「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可能說的是山東。北京是:「一片雪糊眼,任麻兒都看不見」。

他山之石:

您要想出門先得用小勺小鏟兒順著門縫兒把雪扒拉開。出門一邁腿,雪沒腳脖子,沒「胳吝蓋兒」(膝蓋)。鐵鍬,自製推雪板, 家家必備。也不用動員,出來的一個比一個早。二大媽一嗓子:「撮白面來嘍——」惹得七大姑八大姨三姑姥姥二舅媽哈哈大笑,老爺們兒在女人面前個個兒是能耐梗,一撅屁股一貓腰兒,大雪板兒跟推土機似的,噌噌的往前拱。

楷域:

下雪歡實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玩兒的小臉兒通紅,四脖子汗流。小不點兒蹲在鐵鍬上,讓爹拉著跑,嘴裡還不停的喊著「駕,駕!」拿爹當驢使,當爹的嘴裡噴白煙兒腦袋冒蒸氣,不但不生氣還咧著大嘴樂。當媽的在一邊兒看的那叫一個美,中午沒下酒菜兒,臭豆腐熱湯兒面,也得讓老東西喝二兩。

陳華:

大孩子總想犯壞,看樹底下人多,照樹幹上就是一腳,樹上的雪譁譁啦啦往脖子裡跑,進脖領兒就化,順脖子溝兒流到脊梁溝兒,順脊梁溝兒又流到了屁股溝兒,冰得齜牙咧嘴,又蹦又跳。

常二爺:

這樣的虧我吃的太多了,我不再貪熱鬧兒,跟奶奶躲在屋子裡,拽著一根小線兒。小線兒另一頭兒順著窗戶縫兒直到小院兒;小院兒牆角兒支著洗臉盆兒,盆兒底下撒點小米兒,等著下雪天兒找不著食兒的老家賊自投羅網。

老家賊還真來了不少,圍著臉盆轉,就是不進去,急的我抓耳撓腮的,連氣兒都不敢出。突然,一個老家雀兒把頭轉向了我,好像在說:「嘻嘻……老家雀能讓小家雀算計嘍?想什麼呢!」刷的一下全飛走了。急的我剁著腳的哭天抹淚兒,最後奶奶答應天晴了給我買個小白耗子兒,再搭個屎殼郎大官兒,(屎殼郎為啥還帶一個大官兒呢?因為屎殼郎的頭像當官的大殼帽,所以叫屎殼郎大官。)這才完事兒。

香溪女:

北京也不是什麼都好,颳風就不好,一年四季都刮。春天,幾乎天天兒刮。夏天入伏後風少了,樹葉一動不動,有「夏日鵝毛不起」一說。可後面又跟了一句,夏日鵝毛不起——能把碌碡刮上天。這可不是瞎說,我親眼所見。

楊祥玲:

大約是五八年的夏天,那是中午陰天沒的玩兒我正睡覺,突然被一陣驚叫聲驚醒。出門一看,胡同裡都是人,一個個臉色兒都變了。都在議論剛剛刮過的一「條」風。

老闆娘:

確實是一「條」風,由朝陽門外一個街道小工廠起,(即現在外交部的位置)至朝陽區區政府大院結束,中間大約一公裡的距離,也就是從西北至東南的一條斜線颳了一條兒風。說不出來有多少級,把水缸,八仙桌,大天棚都刮上了天。我家棗樹上掛著一條紅色的大棉被,對門的老槐樹上掛著一個雙人大床屜,再往前隔一個門的院內,落下一個大瓦盆,而且是完好無損。這還不算稀奇,西南幾百米有個賣老玉米的漢子叫二騾子,他家放雜物的小房子頂上落下了一個二百多斤重的大磨盤,平時一個人上去都能踩塌的小土棚愣一點兒沒壓壞。一撥兒又一撥兒的人都去參觀。您說怪不怪?

任朝霞 :

不單風大,而且又幹又冷,真夠窮人嗆。我有個同事上海人,一到冬天耳朵就凍的出血,嘴唇乾裂,又紅又腫,跟豬拱嘴一模樣兒。

郭紅:

我記得那時候橫過馬路,都歪著腦袋,縮著脖子拿一邊的肩膀斜著往前拱著走。由於風太大,一邊走一邊斜,過了馬路能斜出好幾丈,去油鹽店打醋,愣進了絨線兒鋪。

力:

老北京最可人疼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不像現在,脫掉羽絨服就換耍單兒,新的毛衣毛褲沒用,甚至連長袖襯衫都派不上用場。過去常聽老人說:「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黎民有禍」。細一琢磨,不無道理。

那五爺:

北京的雨雪風給兒時的我留下來美好的回憶,年輕體強好勝,一下雨,我就去頤和園昆明湖,過十七孔橋到龍王廟,拿昆明湖當大海,體會大雨落幽燕的感覺。一下雪,就奔景山,萬春亭上看故宮,眼看著金色的紫禁城又披上一層銀。看完銀裹金,回家吃「金裹銀兒」(面卷)。要是一颳風……一颳風,幾個小夥伴兒就往胡同裡的門洞跑,門洞兒背風,擠在一堆兒講故事,說笑話兒;還可以過家家兒,假裝當大官兒,發財娶媳婦兒……

相關焦點

  • 北京後海酒吧查「歌手證」? 官方闢謠
    今日,北京西城區文化委表示:網傳「北京後海酒吧開始查『歌手證』,民警突襲各家酒吧,檢查駐唱歌手的『歌手證』,如果沒有歌手就會被帶走」的內容不屬實。文中一張圖片顯示有人在朋友圈說:「後海查歌手證了,調音臺樂器音響全被收走,好像有幾個歌手要被帶走。」今日,西城區文化委表示:網傳「北京後海酒吧開始查『歌手證』,民警突襲各家酒吧,檢查駐唱歌手的『歌手證』,如果沒有歌手就會被帶走」的內容不屬實。
  • 北京後海只有酒吧街 ?
    1979年出生的趙照並不算意義上的「80後」,但成了後海一幫年輕人北漂中輩分最老的歌手之一。來後海前,趙照有很多「北漂」故事,在三裡屯酒吧街裡賣唱過,在琉璃廠的琴行打工過,也被房東四處驅趕,被警察突襲檢查暫住證。因為出來得早,他迅速在後海成為最有威望和資歷的歌手。
  • 北京後海小混蛋-周長利
    「北京頑主」,他們經歷了我們無法經歷的殘酷,也擁有我們難以擁有的激情.頑主絕不等同於流氓。
  • 北京人藝經典劇目話劇《茶館》何以成為經典
    那麼,我要是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裡,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不就側面地透露出—些政治消息麼?這樣,我就決定了去寫《茶館》。」除了精巧的戲劇結構,《茶館》中平民化的語言也是其他劇本無法相比的。它不光真實,而且真切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老舍之女舒濟說,老舍的寫作講究「人到話到,話到人到,以語言立人物,以對話畫精神」。
  • 北京人藝三個版本《茶館》全劇視頻
    《茶館》以北京裕龍大茶館為背景,描寫了清末、民初、抗戰勝利後三個歷史時期的北京社會風貌。
  • 四川話版《茶館》什麼樣?濮存昕:把川人的風採亮出來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李雨心今年是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茶館》劇本發表60周年,四川人藝特意推出四川話版《茶館》致敬經典。「一部經典劇作應該活在每個時代的舞臺上,而不是塵封在書架上。」執導該劇的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介紹,該劇將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全國首演。11月13日晚,四川話版《茶館》的首次合成彩排在德陽上演。當晚7:30,隨著三聲鐘響,燈光漸熄,紅色的帷幕慢慢拉開,四川風味兒的茶館展示在觀眾的眼前。
  • 北京電臺打造歷史紀實「聲音大片」——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
    為緬懷建立新中國徵戰28年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致敬為建設新中國艱苦奮鬥70年的中國共產黨人,北京電臺傾情製作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並將於5月24日在北京香山舉行播出發布會,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該劇以生動的真情講述,再現了中共中央在香山革故鼎新、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的特殊歷史時刻。
  • 耽美劇《廣播劇》1080部廣播劇高h資源
    進最後閱讀原文獲取免費資源在線觀看耽美劇《廣播劇》1080部廣播劇高h資源‍廣播劇第一季自
  • 後海大鯊魚北京專場收官 搖滾點燃激情
    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 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7月5日,最「熱」搖滾樂盛宴在愚公移山Club上演——後海大鯊魚"心要野" 巡演北京專場。現場盛況空前,票房突破了愚公移山樂隊專場票房記錄。
  • 北京外語廣播原創英文廣播劇《洋北漂的幸福生活》開播
    《洋北漂的幸福生活》(英文名: Beijing Daze)是繼北京外語廣播成功推出的第一部原創英文廣播劇,《年少輕狂》後的又一力作,也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反映外國人在北京生活的喜怒哀樂
  • 融創滇池後海是什麼?
    融創滇池後海是一種全新的狂歡模式從開業慶典出發,戀上融創滇池後海滇池後海主題曲1221全球首發金曲獎入圍創作型女歌手PiA吳蓓雅全新編曲、填詞傾情演繹融創滇池後海主題曲炫酷彩煙秀亮相春城刷屏級大秀,爽翻你的視神經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極!
  • 北京後海歌手談駐唱:老闆一個電話就不用來了(圖)
    5日,遙遙(右)在後海的一家酒吧駐唱。90後的她,在後海駐唱歌手裡已算是經歷比較豐富的了。  後海歌手:歌聲裡有夢  「一個電話就不用來了」  下午4點,遙遙從通州出發,坐1小時地鐵來到後海。5點,在銀錠橋附近的聽荷雨酒吧,她開始了自己一天的演出。此時,後海酒吧街逐漸開始了夜幕下的繁榮,百餘家酒吧裡飄出各種歌聲。  下午5點到晚上8點,被後海的歌手們稱為「早場」。
  • 【補全版】完結廣播劇600部
    J-嘰嘰復嘰嘰J-機智的趙成晨絕不被套路J-極限深潛(軒轅靖日&乘風歸去)J-寄生(十六夜&沫生)J-甲方大佬,乙方流氓J-假如我死的話(尋常&十四Juyon)J-奸角(風允之&冬冬)J-煎燭 全一期J-見詭J-劍出寒山J-劍似生平J-賤J-健傾海J-江山易改(風允之&敕勒川下)J-將軍令J-交杯酒 商桐x卡修J-焦點J-叫你一聲老攻你敢答應嗎 全一期
  • 小朋友們,護苗系列廣播劇第四期來啦!
    小朋友們,護苗系列廣播劇第四期來啦!今天為小朋友們帶來第四期《提倡綠色閱讀》↓↓↓來源:掃黃打非公眾號編輯:王 琳原標題:《小朋友們,護苗系列廣播劇第四期來啦!》
  • 心肝兒微顫 那些讓你一聽再聽的廣播劇
    《白公子》【個人劇】古風耽美廣播劇第一期發布《悲慘大學生活》 【剪刀劇團】《北京正午》【決意同人】《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天墨工坊】長篇BG都市愛情劇預告發布《彼岸花開,可奈何》【魅惑音源】古風耽美廣播劇(更新第五期)《蝙蝠》【決意出品】長篇古風耽美《別把我掰彎》【個人劇】校園BL劇 預告撒花發布
  • 後海不是海
    無獨有偶,又看到了劇中女主人公的扮演者左小青,然後想起上月靳東南下,紮根深圳拍攝的第二部男人劇 除左小青外,靳東這部新劇中出現最多的場景就是深圳目前俗稱的大「後海」商圈,無論是主題片幕的海岸城掠影,還是深大校園以及主人公居住的區域,都若影若現,飄忽著深圳「後海」的標誌。 電視劇中的後海不是海,北京的後海也不是海,它是由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面組成的什剎海,嚴格意義上,那只是個湖而已。
  • 15部廣播劇大賞,全是網友的白月光,你喜歡哪部?
    最近一直在看《我是特優聲》,雖然很多朋友是通過動畫或影視劇認識的配音演員,但對於他們來說,廣播劇更像是入門操作。在廣播劇這個領域,不管是愛好者,還是網配商配團隊,都有著無比的活躍。所以,便想在新一年的開始跟大家說說廣播劇。漫漫第一次聽廣播劇是在前年,接觸時間並不長,入門氪金的第一部作品是729聲工場的《殺破狼》,楊天翔、阿傑和郭浩然主配。
  • 散文《後海情結》
    王鐵成: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新華社籤約攝影師、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首任主席、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第二天還不算完,秦家一家大小被責令站在院子裡,由紅衛兵的頭目宣布:子女與反動家庭劃清界限的站在一旁,堅持與人民為敵的就和老人站在一起。史無前例的年代,倫理的褻瀆,人的本性淪喪到了荒誕的地步。不管你是違心的,還是情願的,最終分出了結果。秦家留下了一個女兒,其餘的幾日之內遣返原籍,就愣把全家轟出了北京。1967年秦家的宅院被夷為平地,在原地兒建起了一座三層的居民樓。
  • 電影《茶館》京腔京味還原時代本貌「北京人藝」群星燦爛成絕唱
    老舍先生的《茶館》,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它常演常新,經久不衰,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國演出的話劇。)在給她講解攝製角度1979年北京人藝為紀念老舍80周年誕辰,第三輪上演《茶館》。「一個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影片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形神兼備,演得活龍活現,語言一派京味,對話洗鍊、雄勁而又富有個性化,體現了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的藝術風格。像唐鐵嘴一段話:「我改抽『白面』啦。 (指牆上的香菸廣告)你看,哈德門煙是又長又松,(掏出煙來表演)一頓就空出一大塊,正好放『白面兒』。
  • 北京的後海,有人在這裡成名,有人在這裡老去,我們的青春夢想
    後海是北京文藝青年的聚集地,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夜色撩人,河邊匯聚了很多的酒吧。後海的酒吧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一到晚上就霓虹閃爍,讓人流連忘返。後海的酒吧走的是文化範兒,一水兒的小胡同格調酒吧臨「海」而聚,與夜店不同,這裡充滿了觸動心弦的的民謠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