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徐州北門(武寧門)外街道和舊黃河木橋。遠處高聳的建築就是聞名遐邇的五省通衢牌樓
這座牌樓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是河道總督黎世序為慶祝一場治水勝利而修建的。在牌樓正中的橫匾兩面分別寫有「大河前橫」和「五省通衢」的字樣
五省通衢,是指清代徐州府城北門外是通向北方五省(直隸、河南、山東、山西和陝甘北方)的大道。徐州素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之稱,是溝通南北的戰略要地
一直以來,這座牌樓都是徐州的地標性建築。1964年,牌樓因年久失修有倒塌危險被拆除,1987年在原址附近重建
1938年5月19日,徐州陷落當天,一群日本侵略者在五省通衢牌樓下歡呼勝利
日本侵佔徐州後,牌樓上被也被日偽漢奸塗抹上了「中日親善、東亞和平」的反動宣傳標語
五省通衢牌樓周邊鱗次櫛比的民居建築
徐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從這清一色的瓦房建築就可見一斑
武寧門外舊黃河堤上的鎮河鐵牛,修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二十三日。鐵牛身上有一則銘文:「太歲在己土德盛,月唯庚午金作鎮。鑄犀利水乘吉命,蛟龍虯伏水波靜。天所照惟順兮,安流永寶。歲在嘉慶己未年庚午月庚辰日辰時鑄。」
這樣的鐵牛在徐州一共有三尊。從前的人們用鐵鑄牛鎮水, 是寄託對根治水患的美好願望。但時逢戰亂,這尊鐵牛也只能靜臥在荒草叢中了
本圖拍攝時間不詳,看周邊環境應該就是第三尊徐州鐵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