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國文化報》之約,寫了一篇《動畫賀歲:中國卡通雞喔喔叫》,這其中有五部懷舊國產老動畫,今天看起來,仍值得回味(感謝@齊魯大弟 李保傳老師的指引)
編者按:對於非懷舊部分,有刪減,不贅述了。另,片尾有「彩雞蛋」喲
瑞猴辭舊歲,金雞報新春。隨著中國農曆雞年的到來,關於雞的各種話題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熱絡了起來。然而,縱觀中外動畫史,我們卻發現: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螢屏,關於雞的動畫作品並不多,而由雞擔當主要角色的更是少之又少。 雞在中國有「吉慶有餘」「吉祥如意」的寓意,但有意思的是,在早期的國產美術片中,以雞為主角的作品不僅少,且多以群像出現,甚至還時不時出些「負面」形象。 值此新春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在國產動畫中看過的那些卡通雞明星們吧。
角色:雞大哥、雞大嫂
出自:《謝謝小花貓》
年代:1950年
這部14分鐘的《謝謝小花貓》雖然只是一部黑白動畫,卻是國產卡通雞的開山之作。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雞為主角之一的動畫作品,本片的故事如下:村裡住著雞大哥和雞大嫂,小花貓擔任村裡的守夜工作。雞大哥一大早出去鋤地,懷了孕的雞大嫂在家紡紗,隨後生了個特別大的蛋寶寶,它趕忙出去找雞大哥告知這個喜事。雞大嫂出門後,兩隻老鼠躥到家裡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還偷走了蛋寶寶,幸好小花貓及時趕到,老鼠嚇得丟下蛋回了洞。雞大哥和雞大嫂回到家,正為丟失蛋寶寶著急,小花貓把蛋送來了,並和雞大哥、雞大嫂以及鴨鄰居一起,把四隻老鼠全部抓獲。
截圖真的是會誤導人,其實片子畫得非常漂亮
本片開始創作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沒有成立,所以片子的前期製作在長春進行,後期才移師上海,於1950年9月攝製完成。在正式製作前,攝製組人員到長春郊區農村收集了第一手素材,為影片創作打下良好基礎。本片畫風寫實逼真,富有兒童情趣,各個角色的擬人態惟妙惟肖,是一部優秀的美術片,不過片子的政治宣傳意味較重,寓意也較為直白,比如,雞鴨鵝象徵著生產隊的辛勤勞動者,小花貓的民兵功能非常突出,老鼠則像片中歌曲所唱,是破壞生產的「反動派」。
角色:小花
出自:《好朋友》
年代:1954年
這部20分鐘的黑白動畫片由特偉擔任導演,是我國真正意義上以雞作為第一主角的動畫影片,故事說:小鴨子媽媽要帶著幾個大孩子去外婆家,可又不放心看家的小鴨子,便把小鴨子託付給了雞媽媽。雞媽媽的孩子小花和小鴨子在玩遊戲時鬧了彆扭,小鴨子就獨自在河裡遊來遊去找小魚吃,不慎被黃鼠狼抓住。小花發現後大聲呼救,大鵝們聞聲趕來,救出了小鴨子。小花捉來小魚慰問受傷的小鴨子,兩個好朋友和好如初。
《好朋友》有點像《謝謝小花貓》的升級版,不僅畫面更鮮活、敘事更流暢,更主要的是,說教痕跡非常淡,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小雞和小鴨子表現得猶如兩個性格鮮明、天真可愛的孩子,對它們鬧彆扭時的心理刻畫非常細膩動人。本片是上世紀50年代動畫影片中的優秀作品,於1955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是國內首部獲獎的美術片。
角色:黑雞、黃雞、白雞
出自:《母雞搬家》
年代:1979年
本片是一部16分鐘的彩色默片,講述黑、黃、白三隻不同顏色的母雞接到搬家通知,大家都不知道新居條件如何,黑雞帶了一籃玉米,黃雞背了一條被子,白雞拿了一把雨傘便上路了。在新樓房裡,它們看到有自動拌料機提供的點心,又多又好吃,還有可以遠程遙控的太陽能供熱,它們帶的雨傘、被子和玉米都用不上了。於是,三隻母雞愉快地住了下來,和大家一起聽催眠曲,喝香甜可口的清水,蛋生得又多又大,小雞也長得很快,這個大家庭越來越興旺發達。
作為上世紀70年代末出品的美術片,《母雞搬家》有著十分鮮明的時代背景。當時,建設四化、向科學進軍的高潮漸起,本片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部科普動畫片,向那時的觀眾展現了農業現代化的光明前景,所謂的母雞住新房,其實是以動畫形式描述了自動化養雞場的情況,十分生動有趣。
角色:黑公雞
出自:《黑公雞》
年代:1980年
本片20分鐘,主題鮮明、敘事明快、畫風較為粗獷,觀賞性很強。作品講述一個小姑娘在紙上畫了一隻黑公雞,後來這幅畫作在繪畫比賽中得了獎,大雁給黑公雞送來一枚金質獎章。黑公雞把獎章掛在脖子上四處張揚,遭到大伙兒的一致批評,大家說獲獎得歸功於小姑娘的勞動和顏料,黑公雞一氣之下將顏料、紙張都甩了出去,成為癱軟在地的一堆亂麻。
本片的音樂、旁白、節奏感都十分出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坦率地說,本片屬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常見作品,畫面表現較為簡單,甚至可說略顯簡陋,這也是本片難以成為一部經典佳作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導演浦稼祥老先生是1964年《大鬧天宮》的原畫師之一,由他創作的土地公公成為家喻戶曉的動畫形象。
角色:花母雞
出自:《三隻雞》
年代:1986年
本片出自很少生產美術片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在10分鐘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老奶奶養了三隻母雞用來下蛋,最開始,其中一隻花母雞因為特別能生蛋而深受老奶奶喜愛,後來,花母雞好吃懶做,漸漸生不出雞蛋來了。面對老奶奶嚴厲的「業績考核」,花母雞情急之下便去搶其他母雞的蛋弄虛作假,起初倚仗自己的霸道和強勢,還能矇混過關,但紙裡包不住火,最後還是原形畢露,讓老奶奶看清了它的真面目。
《三隻雞》雖非美影廠作品,但當年的「出鏡率」非常高,是電視螢屏上的常客,很多觀眾對此印象深刻。本片畫風生動、色調鮮豔,音樂與節奏十分酣暢,把老奶奶和三隻母雞的形態、神態表現得十分傳神,繪畫風格及敘事手法頗有美影廠之風,以至於如今有不少人以為這是一部美影廠作品,只是片尾的職員表讓人感到陌生(除了曾為多部美影廠作品創作過劇本的編劇何玉門)。
但是,我是實話實說啊,我最喜歡的一隻動畫雞,其他是它。。
喜歡的不要不要的,而且當年江蘇臺譯製版的配音實在是太經典啦。
都有印象吧?
最後奉上「彩雞蛋」:我們的小夥伴給大家又精心製作了一幅懷舊動畫元素滿滿的元宵節祝福賀卡,明天奉上,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