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雞那條狗那頭羊

2021-02-27 峨嵋吹雪

降臨凡間幾日,聽不盡各種苦、怨、愁、惱、貪嗔痴。

人心苦不平,無論是兄與弟、父與子、母與子,無論是生者與生者,生者與逝者。唯有逝者那裡無消息,所以是否不平不可知。

面對此情此景,我若是觀音大士,便將凌空一飛,轉面向南,微微一笑。或者楊柳枝條,點玉淨瓶一滴淨水,臨風一揮:「世人啊,我救得了人間乾涸,洗不盡憤恨不平。凡夫俗子,爾不自渡,何人能渡!」

但我不是觀音大士,飛升不得,降露不能,於是我邁步山原,眼見冬野蕭條,草木枯黃,時聞野鳥啼叫枝頭,不知所言何事。低首看草根,看枝頭,一點嫩綠,一線生機正在暗暗滋長。百草待時而發,不要人催。

我也看那隻雞,該啄食便啄食,要下蛋便下蛋。噫!下完了蛋,它還要咯咯噠一番自誇,即使是雞,也不肯默默無聞,暗自辛勞。

我再看那條狗,人間安好,它便作太平犬,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或躺在豔陽底下,或橫臥火爐之側,偶然呼嚕成鼾,好夢啊!

我要登山,它作前驅,遠見喜鵲成群,它便悄悄向前,突然騰躍而起,一番追逐,果然如夢如幻如泡影。若遇長草連綿,鋪地如毯,它便或躥伏,或打滾,玩得一片歡喜。令人好生羨慕。

我也牧羊山陲,兩隻羊,一大一小,本該各飲各水,各啃各草,誰知小羊吃草正好,大羊舉頭撞來……

又一個強凌弱,大欺小,我為之有動於衷,沉思良久。天性苟如此,也便隨它去。

2021-2-16,人在旅途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從那隻雞說起
    最近,在網上流行一個梗:你是否看到一隻雞?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他們只看到了那隻雞
    就是看一下就沒有接觸過現代文明的人群是怎麼接受電影影像這個東西,結果影片放映完成以後,反應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就是這群電觀眾熱情洋溢的在談論一隻雞。而這個電影導演這部影片是自己拍攝的是他自己剪輯的,那就意味著每一個畫面他已經無數次的看過。但是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在這部影片當中,有一隻雞。」「但是這次這件事太奇怪了,就是觀眾們討論一個影像,而電影導演根本沒有意識到了這個影像存在。
  • 我是那隻名叫叭兒的狗
    人們說人生是平衡的,受多少苦,就享多少福,然而我只享了幾天的福呀,難道是狗生和人生有差異?然而那病殃殃的太陽,哪如我這條健碩的狗,也許,她不愛我。當我憤怒時,她似乎感覺到我的不悅,輕輕親吻我的額頭,我眩暈的無力判斷,善變的女人,終於還是引領我們前進。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那人那狗》那些年,沒有車馬,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1999)評分8.8,改編自彭見明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郵政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郵政路上的故事。兒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後,做了大半輩子山村郵遞員的父親決定提前退休,安排兒子接下自己的工作。
  • 那年 那人 那狗
    有人對上海藝博會組織者的生活狀況很是好奇,那今天小編給大家講個我們上海藝術博覽會辦公室老主任養狗的故事好嗎?老主任屬雞,離異後始終單身,嫌養人煩!愛她她不愛我,愛我我不愛她,傷神!而養狗沒有這些問題,所以就養了。先是莫名其妙地跑了一條,後來又稀裡糊塗地死了一條。那年春天,一條叫「多多」的小狗做了第二任填房,繼續相依為命。
  • 《那人那山那狗》:二十多年的默默前行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之一。1999年,影片在中國市場問世卻一直默默無聞,只賣出一個拷貝更被一些媒體稱為「國內發行幾乎為零的電影」。2001年被日本引進上映後卻爆火,這顆遺珠才正式開始洗去了它的蒙塵,先後在國內外的金雞電影節、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與印度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中獲獎。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當年的納尼亞傳奇,如今最大牌的,居然那隻柔弱的半羊人!
    話說,陪伴不少人長大的奇幻電影,除了《哈利.波特》,最著名的系列莫過於《納尼亞傳奇》了…《納尼亞傳奇》系列改編自英國作家C·S·劉易斯的魔幻小說,儘管電影只拍了三部飾演半羊人Mr. Tumnus的James McAvoy,詹一美同學...
  • 躲開那條咬人的狗(好文)
    因為我之前站在一邊,圍觀只能站在後面,而圍觀的人個頭都比我高點,沒看清那人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只聽到了儀器咯咯顫抖,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對面的牆已經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炸開,一人高一人寬的洞口出現在我的眼前。
  • 《那山那人那狗》中國山裡的艱苦 父子之間的和解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講述的是29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湘西山區郵遞員的故事電影一開始便是父親因為年紀大了需要退休,於是兒子接班郵遞員一職山裡人說當兒子能背動父親時便長成了走過溪水以後,他們來到一處陡峭的巖壁上,只靠一根繩爬上去
  •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劇本 (下) | 演員經紀匯.影視劇本...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劇本 (下)轉娃:初中只上了兩年。路太遠,來回要翻3個山頭,爹媽不讓上了。我爺也說我的知識已經很豐富了,不用再讀書了。 兒子:那你自己呢? 轉娃:我知道他們心疼我。不上就不上,我讀函授大學。我知識很豐富,高中不用讀,直接讀大學了。 兒子:你讀什麼系? 轉娃:我非常希望有記者到山裡來採訪我,可是沒有記者來過。
  • 再看《那山那人那狗》:子承父業的郵路背後,是對鄉土情結的懷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父親說:「誰說沒有,想頭,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頭,人有想頭,就什麼都有了,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有了滋味,就像咱們跑的這條郵路,說苦,夠苦的,可幹的久了,記掛的人多了,記掛的事兒多了,就覺得有幹頭了,不衝別的,就衝這些鄉親們,就衝他們住在大山裡。」
  • 《那人那山那狗》觀後感
    有人有山有狗,這到底是在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了一個很平實感人的故事,而這部電影也是在表演上讓觀眾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裡面所要展現給我們的是什麼。這部影片是中國著名電影美術師,導演霍建起先生拍攝的。他從小就喜歡繪畫,而且畫的還很不錯,所以他也是從繪畫中認識到電影了解電影的。他前期是通過在電影製片廠當美術設計接觸的電影,後來他才開始真正導演起自己的作品。
  • 《那山那人那狗》:治癒系的美景、真情與人性光輝!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相信看過的人,都能從中得到答案!這部電影,豆瓣8.5分,也曾在日本風靡一時,票房高達8億日元,破了當時的記錄!它講述了一位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因為不放心接班的鄉郵員兒子,所以帶著一直陪伴他的大狗老二,在鄉郵路上,兩人從一直的生疏隔閡,到因為對不同的事件的處理方式的爭吵,到後來的互相理解,冰雪消融!
  • 《電腦線圈》那隻特別的狗
    那條電子狗,剛開始總不習慣付之可愛一詞,實際上這種狗原來我是無視的,但看多了居然大愛啊,特別是ed裡獨自徜徉的身影,唉,配得上汪峰「美麗世界的孤兒」了。也許能作為那個世界裡它該是對我的仁慈吧,恩,就是種福氣。   對於這種畫風淳樸,風格獨特又不失人情味,加上虛擬世界的美麗,真是不能不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