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20-12-25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肖向麗參加福建省第三屆曲藝節「丹桂獎」比賽,表演劇目《國系九零後》。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1975年,肖向麗出生在南平市延平區,母親是南平市京劇團知名旦角。幼時,她常常和小夥伴一起溜到演員化妝間摸摸五顏六色的化妝盒,拿著枕巾當水袖扮小姐、丫鬟。不知不覺間,藝術的緣分悄然播撒。

16歲那年,肖向麗考入福建省藝術學校南詞戲曲班。先天韌帶不好,成為她學藝路上的「攔路虎」。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肖向麗的虎跳、側空翻等基本功總是不如人意。儘管有老師們的寬慰,但她憋了一口氣,主動加課,認真完成母親布置的「家庭作業」。

肖向麗說,平日裡母親是個慈母,可一遇到「戲」這件事,就會換上一張面孔。有一次,她上臺前和人聊天,母親發現後當眾狠狠批評,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敢忘記「戲比天大」的教誨。

直到今天,哪怕再熟悉的戲,每回上臺前,她都認真「默戲」。

母親常常告誡肖向麗:「沒有人是天才,你一定要時時沉浸在角色當中,走上臺的每一步都在人物中。」

艱辛學藝,短板拉長。肖向麗很快成長為藝校裡的佼佼者,可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演出又給她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17歲那年,學校排演劇目《大山的兒子》,準備參加全市大賽。她認為自己不是女一號,就是女二號,沒想到排戲的萬老師只給她一個配角,扮演70多歲的老媽媽。當時,她非常不理解,萬老師找她談心,並告知這是其有意安排。

「玉不琢不成器。世間凡事都要靠著『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專注,在各種挑戰、變數、未知之中接受磨礪,才能獲得成長。」萬老師一番肺腑之言,讓她懂得了藝人應耐得住寂寞的道理。

演出很成功,她第一次登臺,節目就拿了一等獎。打那以後,她認真對待各種角色,還主動拓展演藝領域,不讓自己待在舒適區。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

相關焦點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非遺傳承人賈茂田:用金屬絲編制大千世界
    非遺傳承人賈茂田:用金屬絲編制大千世界 2019-02-19 15:25: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助力非遺產業化,湖南13位非遺傳承人獲幫扶
    如何讓非遺走進生活,進而得到更持久的傳承?「非遺產業化」是一條值得推廣的路徑。 9月11日,湖南省首屆非遺傳承人公益幫扶大會暨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等嘉賓共同出席,見證湖南非遺產業化成果。
  • 非遺傳承人張美蘭舉辦二人臺講座
    河曲視窗網訊(苗香9月24日下午,河曲縣二人臺藝術研究中心舉辦非遺傳承人張美蘭二人臺講座。
  • 我的理想:非遺傳承人在肩負的使命下,過的是怎樣的人生
    小時候,我們都寫過一篇作文,叫《我的理想》。班裡的同學講得最多的是科學家、醫生、作家還有老師,因為崇拜這些職業,所以我們希望也成為那樣的人。後來,長大了,現在的我們,成為了曾經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了嗎?還是說,依然在路上努力。
  • 近百組非遺傳承人進駐優酷 直播公開課推廣非遺文化
    用雕刻復活傳統年節中諸神的木版年畫、從最鮮美食材中尋找上古美味的荊州魚糕、從大自然中取材巧奪天工的傳統木雕……12日起,全國近百組非遺傳承人將進駐優酷,通過直播方式展示傳統工藝和非遺故事,讓「藏在深閨」中的老手藝,通過網際網路呈現在更多人面前。
  • 湛江非遺傳承人再添殊榮
    醒獅非遺傳承人李榮仔在製作醒獅。出生於「中國醒獅之鄉」「能作為湛江非遺傳承人的代表,入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100名候選人名單,我感到十分榮幸!」李榮仔出生於1965年,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人。
  • 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多形式培養傳承人
    9歲織錦 18歲習得精髓  47年始終如一  「我是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歡迎大家來保亭觀看織錦。」這是黃桂瓊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9歲開始學習織錦的她,講起非遺黎錦來便滔滔不絕。回憶起小時候,看到母親織錦很好看,越看越喜歡,於是喜歡上了,接著便「愛不釋手」,沒曾想這一織,便是47年。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日前,一點資訊攜手數十位非遺傳承人正式推出「非凡的非遺」全球大型直播計劃,計劃自3月27日開始每周五選擇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主播,通過一點資訊客戶端和Facebook、YouTube等內容、社交傳播平臺進行全球直播和視頻傳播,讓用戶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在線「雲賞」非遺的魅力。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
  • 墊江縣大石竹編「非遺」傳承人入選「全國能工巧匠」
    墊江縣大石竹編「非遺」傳承人入選「全國能工巧匠」",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dianjiang/dianjiangxinwen/2020-12-21/3455100.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dianjiangxinwen/2020-12-21/b951ce47a1d313f7519988f3f809f41a.jpg
  • 海歸美女劉文娟學中醫成「非遺」療法最年輕傳承人
    ▲劉氏刺熨療法傳承人劉文娟   劉文娟是這一「非遺」療法最年輕的傳承人,今年32歲。被朋友稱為「女漢子」的劉文娟面容秀美,性格直爽。  劉文娟開始認真思索自己的職業未來: 我是不是該回歸祖傳的 「劉氏刺熨療法」 ?  3年前,劉文娟回歸中醫, 回歸「劉氏刺熨療法」。 她捨棄了很多的個人愛好,潛心修煉,用心領悟。 她常常拿自己做試驗,扎穴位,一切為了儘快 「回歸」 。  劉文娟很快成為「劉氏刺熨療法」第六代傳承人。
  • 非遺傳承人與守護人帶你榮昌尋陶
    連日來,由重慶市委網信辦、榮昌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非遺,我來傳」網絡文化互動活動如火如荼——榮昌陶主題歌《陶寶陶寶 你在哪兒》MV火熱播放,不少網友開始計劃去榮昌尋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領銜的柴燒窯開窯網絡直播進入倒計時……今天,讓我們跟隨上遊新聞的鏡頭,跟隨非遺傳承人與守護人,一起去尋找「榮昌陶寶」。
  • 鎮江省市兩級非遺項目與傳承人又添新成員!
    /a/20201219/67d7b2cc111f400d85fa69a5ae18a11f.shtml   以傳承為基礎,作為創新的根基,12月18日,鎮江市對部分省級非遺傳承人與市級非遺傳承人進行專門培訓
  • 憑手藝留住城市記憶 非遺傳承人再迎「春天」
    退休前,我白天上班,下班後做花燈補貼家用。二兒子陸敏是我的徒弟,現在已辦理停薪留職,一門心思從事花燈創作。」陸有文說。除了掙錢養家,他們還獲得了不少榮譽,陸有文是秦淮燈彩省級非遺傳承人,陸敏獲得南京工匠、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這讓他特別自豪。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傳統藥香有一顆『求變心』,我收臺灣弟子,是想讓兩岸手工香製作技藝融合碰撞,更好地傳承中華香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師傅韓燕表示。  唐思瑛退休前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專攻古字畫修復,這是一項膽大心細的手藝活。對於自己新收了福建弟子黃鴿,唐思瑛表示:「文物或藝術品修復技藝,更多依靠師帶徒的傳統方式,而且必須經過長時間修煉才能出師。
  • 非遺傳承人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這是一堂網絡線上直播課,主講人是歷經四代百年傳承的吉林非遺「徐氏中國結」傳承人——徐曉雪。 徐曉雪介紹,目前課程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播,一種是錄播。直播可以實時看到製作過程,還會和觀眾實時互動。
  • 喜報|虹口非遺傳承人楊寧榮獲優秀紀念商品獎
    喜報|虹口非遺傳承人楊寧榮獲優秀紀念商品獎 2020-12-23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竿計劃 | 我在布龍——90後非遺傳承人陳亮亮
    陳亮亮從小受父親陳行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藝術薰陶,從小酷愛舞龍,隨父到全國各地傳授布龍文化和表演套路,耳濡目染學會布龍製作技藝。9歲正式舞龍,讀小學那會就代表校舞龍隊多次參加比賽。2013年畢業以後,專研舞龍文化,曾在磐安、永康、嘉興桐鄉、河姆渡、寧海、鄞州、上虞、象山、台州、溫州、上海、衢州、金華、寧波愛菊藝術小學等地講授舞龍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