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談藝錄(三)丨卡拉揚最愛講富特萬格勒的一個笑話是?

2021-02-25 每晚古典音樂會

卡拉揚最愛講富特萬格勒的一個笑話是:「一次富特萬格勒演出遲到了,他一邊急急忙忙地衝進音樂廳,一邊問深情愕然的引座員:『他們都開始了麼?』」

卡拉揚說:「富特萬格勒最愛用的一個詞是jein(德文縮略詞,肯定和否定之義兼而有之),因為他總是拿不定主意。我接手柏林愛樂後,一位原先跟富特萬格勒共事的首席小提琴手曾跟我講起過富特萬格勒指揮的一次演出。當交響曲奏到一處節奏緩慢的過門時,富特萬格勒目光憂愁地望著這位首席小提琴手,因為他討厭給示意繼續的手勢。於是這位小提琴手便逕自奏了下去,他說當時富特萬格勒的眼神看上去如釋重負。他不願意音樂太過清晰,惟恐失去了想像的餘地。他要求的音樂非得如霧中看花,迷離朦朧不可。」

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第9交響曲》(尾段)

「有人問過柏林愛樂一位團員,在富特萬格勒手下演奏,他們怎麼知道當於何時開始?那人回答說這很簡單,只要看見富特萬格勒在臺側一露面,團員們便默數節拍,數到第四十拍便只管開始。」

卡拉揚說,他總是用一臺SONY隨身聽錄音機通過錄音帶來檢驗所灌錄唱片的效果。「我從來不直接聽唱片。錄音帶的品質總要比唱片略差,要是錄音帶聽上去都挺好,我就知道唱片品質無可挑剔。當作完最後的修正,確認唱片已完美無暇,我就再也不聽它了。除非遇上需要重錄的時候。這時我就會把自己關進一間屋子獨自呆上兩天,反覆聽呀聽呀,心裡暗自納悶:我是喝醉了還是怎麼的,竟會是這種效果!」

富特文格勒指揮華格納《紐倫堡名歌手》序曲

通過觀察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德語安魂曲》,你會感到「指揮家」這一本就難以定義的角色更多了一層謎一樣的色彩。它還是我想到了早些時候卡拉揚所講的一段話。大多數人認為,「作曲者怎麼寫就怎麼指揮」是託斯卡尼尼的特點,我們當時的話題就是由此開始的。「我有一位了不起的朋友,維克多·德·薩巴塔(也是馬澤爾的老師),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指揮家,」卡拉揚說,「我在斯卡拉歌劇院時,他常來聽排練。那次我正排練《唐豪瑟》,到一個合唱段我讓樂團繼續演奏,因為我想去後面聽聽效果,維克多當時正坐在廳裡,他做了一個非常優雅的手勢,上臺接替我繼續指揮。瓦爾特·列格也在場,後來他告訴我說,那是一次最為有趣的體驗。維克多無疑是位偉大的指揮家,從他接過指揮棒那一剎那,音樂就起了變化。而他並未說片言隻語,全憑他展示在樂團面前的個性特徵。音樂的整個特質都變了。姑不論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這無關緊要;反正是截然不同了。」

卡拉揚指揮《德語安魂曲》


歡迎關注每晚一張音樂CD,講述音樂大師的故事

以及西方音樂評論,為您提供好玩的古典音樂研究文章

古典音樂微信群開放,請聯繫微信179747611邀請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公眾號推薦閱讀圖書

閱讀往期節目請點擊以下連結:

   古典音樂:西本智實《波萊羅舞曲》《「黃河」鋼琴協奏曲 》阿姐生日快樂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奇《第1大提琴協奏曲》約書亞·貝爾、鄭明勳、馬祖耶夫演繹舒曼《夢幻曲》克拉拉·舒曼的幾部作品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特米卡諾夫指揮聖彼得堡愛樂每晚古典單曲丨小提琴超女安·梅耶演繹巴赫&古諾 《聖母頌》柴可夫斯基之夜陳妤穎演繹《來自星星的你》主題曲每晚古典單曲丨亨德爾《降B大調豎琴協奏曲》每晚古典單曲丨德彪西《阿拉伯風格》11歲的李傳韻演奏巴赫和帕格尼尼十大青年小提琴家音樂會阿巴多的俄羅斯俄羅斯之夜音樂會丨鋼琴埃萊娜·格裡莫亨德爾《水上音樂》布裡頓《戰爭安魂曲》《黃河大合唱》交響合唱音樂會寧峰、呂思清、宓多裡(小澤徵爾指揮)演繹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丨科茨、王霄、 Fukuda演繹瓦克斯曼版《卡門主題幻想曲》穆特、莎拉·張、米蘭科維奇演繹薩拉薩蒂版《卡門主題幻想曲》穆特、馬友友演繹勃拉姆斯《搖籃曲》穆特、鄭京和、梅紐因演繹孟德爾頌《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穆特、林昭亮、帕爾曼演繹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帕爾曼、巴倫博伊姆演繹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鳴曲》朱莉婭·費舍爾、梅紐因、阿紹特演繹維尼亞夫斯基 《D大調華麗波蘭舞曲》

   鋼琴作品:《「黃河」鋼琴協奏曲 》巴倫勃依姆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樂會朱曉玫《哥德堡變奏曲》音樂會齊默爾曼的蕭邦與舒伯特鋼琴作品音樂會李赫特、奧伯林演繹「六月船歌」阿勞演繹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阿勞演奏莫扎特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丨貝多芬第32號鋼琴奏鳴曲王羽佳韋爾比耶音樂節鋼琴獨奏音樂會齊默爾曼與伯恩斯坦演繹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顧聖嬰彈奏舒曼歌曲《奉獻》王羽佳演繹舒曼沈文裕《時間都去哪兒了》陳薩演繹王西麟鋼琴協奏曲家裡的李雲迪王羽佳演繹蕭士塔高維奇《第一鋼琴協奏曲》但昭義學生王雅倫演奏卡巴列夫斯基《D大調鋼琴協奏曲》王雅倫與郎朗丨郎朗與巴倫博伊姆丨四手聯彈舒伯特《軍隊進行曲》元傑、王羽佳、白巖峰演奏《彼得魯什卡》卡蒂雅、魏森伯格和弗裡德爾演奏《彼得魯什卡》王雅倫、 郎朗以及吳樂懿演奏賀綠汀《牧童短笛》每晚古典單曲丨巴赫《西西里亞舞曲》元傑鋼琴獨奏會沈文裕全國巡演天津站音樂會沈文裕演奏張朝改編版《義勇軍進行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魯賓斯坦演繹《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魯賓斯坦、郎朗、季古諾娃演繹蕭邦第二諧謔曲魯賓斯坦、郎朗、格裡莫演繹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席夫演繹巴赫《英國組曲》張昊辰《百鳥朝鳳》霍洛維茨最後的音樂會霍洛維茨)、王羽佳演繹《卡門主題幻想曲》每晚古典單曲丨洪雪、白仁浩四手聯彈薩蒂最美的愛情歌曲《我需要你》古爾德為什麼能夠成為巴赫在20世紀的最佳代言人黎卓宇的柴可夫斯基比賽視頻每晚古典課堂丨郎朗大師課上黎卓宇彈奏《向陽花》米凱蘭傑利、郎朗、演奏德彪西《亞麻色頭髮的少女》夏天聽薩蒂會很涼快盛原《殘餘的探戈》

相關焦點

  • 有人說他是個獨裁者,卡拉揚這樣回答
    1963年,卡拉揚說:「作為指揮家而讓樂團和自己共同擔負闡釋音樂的責任,富特萬格勒是第一人……雖然我從未打算改變這種風格,但我還是試圖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些精確性的要求,託斯卡尼尼正是憑著自己的絕對控制力把這種要求加諸樂團的。」    卡拉揚與託斯卡尼尼初次接觸時才15歲,他說:「託斯卡尼尼在斯卡拉幹了8年,這是他最輝煌的時期。但他離開時總經理卻暗自慶幸。
  • 卡拉揚「最大的恥辱」是什麼?
    3、薩賓‧梅耶弟子丨英國單簧管演奏家朱利安‧布利斯(Julian Bliss)四歲、五歲、十歲的演奏視頻;4、「我與單簧管一同歌唱」丨薩賓·梅耶演繹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80年代,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的矛盾因一位女單簧管手薩賓娜·梅耶衝突爆發,兩者(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的合作減少。此次衝突非常激烈,德國有關部門曾介入事件調停。卡拉揚認為,這是他本人有生以來最大的恥辱。
  • 卡拉揚當年來北京的情況記錄
    ,一個時代結束了。火車應是早上五點半進北京站的,可是晚點直到九點不到才到北京站,害的接站的人多等了三個多小時。下午才見了李德倫,據李德倫講看排練時要非常小心,以免招惹卡拉揚,卡拉揚近日火氣特大沒見他笑過,整天鐵青著臉。其實這是有原因:卡拉揚訪華包的是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DC10大型客機,我國民航沒有那麼高的舷梯,於是用木板接了一截!可是幹活的工人粗心,沒搞好。
  • 卡拉揚生平年表
    1979 作為由巴黎查理-柯羅斯學院所頒發的國際唱片大獎的一部分,所有卡拉揚在1978年間錄製的唱片皆獲法國總統獎。4月2日,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樂團在柏林新建成的「國際會議中心」(ICC)落成開幕式上演出。5月17日,資助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基金會——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基金會,該基金會主要對神經心理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10月13日,被東京早稻田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短評
    ——卡拉揚卡拉揚貝多芬第九號短評1、比才《卡門》歌劇全本丨卡拉揚、克萊伯、鄭明勳指揮;2、一種天賦神技的恩賜丨基辛演奏老柴《第1鋼琴協奏曲》丨卡拉揚、小澤徵爾指揮;3、「我與單簧管一同歌唱」丨薩賓·梅耶演繹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卡拉揚貝多芬第九號短評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
  • 傳世指揮家:卡拉揚
    這是卡拉揚的音樂節,無論歌劇還是音樂會,負責指揮的只有他一人,樂隊則一定是柏林愛樂。此外卡拉揚還會負責燈光和導演等職。這個音樂節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們會在登臺演出數月之前製作錄音。錄音主要用作排練,但是也會在音樂節期間向訂購者籤名發售。音樂節為期9天8晚,地點就是大節慶劇院。其票價驚人,歌劇票60美元,音樂會30美元。這在60,70年代音樂節創辦初期是非常高的。
  • 卡拉揚「在道德和創造力上都一無是處」?
    在錄音室裡,卡拉揚總愛用隨身聽來檢驗所灌錄唱片的效果。他說:「我從來不直接聽唱片。錄音帶的品質總要比唱片略差,要是錄音帶聽上去都挺好,我就知道唱片品質無可挑剔。當做完最後的修正,確認唱片已完美無瑕,我就再也不聽它了。」1951年卡拉揚開始試驗把自己的演出拍成電影。在1970年到1982年,他指揮的20場演出,由慕尼黑的UNITEL公司進行了電視錄像。
  • 卡拉揚 | 二十世紀最知名的指揮帝王
    年輕的卡拉揚當時具有一個鋼琴演奏家的一切音樂才能。不過後來,一如羅伯特·舒曼,卡拉揚手指的腱鞘嚴重受傷,即使他本人作了一些荒誕的嘗試以使之痊癒,也沒見好轉,這讓他不得不在通往鋼琴家的路上止步,而將之轉到指揮的前途上。
  • 卡拉揚坐標
    我們對卡拉揚的感情,不僅因為1979年,世界大門剛剛大開時,他率柏林愛樂樂團到北京,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更因為,我們是通過他的交響音樂磁帶,才開始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他的貝多芬,他的勃拉姆斯,他的布魯克納。那時候他就是交響樂的具體想像,除他,其他都被屏蔽。
  • 卡拉揚在中國
  • 如何評價卡拉揚?
    不久前,我看了一部有關卡拉揚的紀錄片《世界因他而感動》,得以從一個新的視角,對這位指揮大師的藝術理念、人生哲學,以及他的心路歷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 - 1989)的藝術生涯,始於德國的一個小城烏爾姆。
  • 淺談卡拉揚的西貝柳斯錄音
    對於我來說卡拉揚的西貝柳斯代表了可信。卡拉揚不但擅長製造恢宏的音響,最秒絕的是對於音樂的色彩感、嗅覺甚至觸覺等全方位感官的營造能力。從大師生前工作和生活來看,他顯然是個十分成功的製作人。我們不難想像,如果讓老卡製作一出好萊塢大片音效絕對會讓人過癮。
  • 卡拉揚指揮大賽 下
    卡拉揚在指揮大賽中的身份為冠名者,並不直接參與評選和組織工作。評委中還包括指揮家約翰·巴比羅利爵士、弗朗克·費拉拉、羅浮羅·馮·馬塔切克,兩位作曲家教授沃爾夫岡·福特納與卡爾·霍勒、樂評家施圖肯施密特,以及兩位卡拉揚的錄音合作夥伴——來自EMI的沃爾特·萊格和來自DG的艾爾莎·席勒。評委成員意見時常相左,但卡拉揚並不擔任調停人的角色,只是暢所欲言。
  • 卡拉揚的十五張面孔丨「指揮真是一種神秘的體驗!」丨卡拉揚年表
    要是某個管樂手在吹奏一個長段時,音樂進行的速度突然快了起來,那是我令他們加快的,因為我感覺出他快接不上氣了,便讓他吹得快一點。第二天他來對我說:『昨天發生的事真叫我難以置信。』我回答說:『我鑽進你心中啦。我感覺到你氣緊了,那個樂段眼看要不連貫了,所以加快了速度。』這就是你與演奏者之間的溝通,很難用言語解釋得清楚。」
  • 莫扎特:晚期交響曲 卡拉揚
    > 這套《莫扎特:晚期交響曲》由DG唱片公司發行於2008年,赫伯特•馮•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錄製。《g小調No. 40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完成於1788年,整部交響曲熱情洋溢,有著充滿感情化的樂念。
  • 美文:卡拉揚,不做大哥很久了
    他走後,一位大二女生撲閃著藍睫毛膏的萌眼,問:「卡拉揚是誰?」我氣得一上午沒理她。後來,我把這事在微博上發了,民間高手紛紛留言,擠兌兼寬慰。有的說,音樂學院的學生居然不知道卡拉揚,匪夷所思;有的笑,你就告訴她卡拉揚是卡拉OK的前身哈哈;有的說,沒看過那電影麼?《卡拉是條狗》。我印象最深的一句留言很傷感——難怪,他不做大哥很久了。
  • 卡拉揚 | 從薩爾茨堡走向音樂天國的指揮帝皇
    德奧有古老的音樂傳統,嚴格的聽眾,很多聽眾是帶著樂譜去聽音樂會的,其指揮,其樂隊,非一流水平豈能輕易出頭?好樂隊是好指揮訓練出來的,卡拉揚執棒柏林愛樂34年,絕對功不可沒。此後,貝五、貝六、貝九的一路聽下去,方對卡拉揚有一鱗半爪的了解。今年一月,我造訪了卡拉揚的故鄉薩爾茨堡。德奧到底盛產音樂家,小城薩爾茨堡就出了兩個名滿世界的音樂家,莫扎特和卡拉揚。
  • 卡拉揚指揮的名曲,經典收藏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卡拉揚指揮《藍色多瑙河》198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卡拉揚指揮>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卡拉揚指揮卡拉揚長期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水平樂團,只有維也納愛樂樂團可與其媲美,愛樂管弦樂團也可以說是在卡拉揚一手訓練下茁壯、成熟起來的。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他是要借立體聲錄音為最廣大的聽眾群建立一個通俗作品的最典範的標尺,當別的指揮意識到這點時,卡拉揚已經把大多數聽眾給圈來了,他是先培養一批自己的通俗音樂的欣賞者,然後培養他們做他進一步的高深音樂的聽眾。結果就是大家都來買他的唱片,跟著他一遍遍聽,買。不過他老兄的通俗管弦樂作品指揮得實在沒有對手,這點大家沒有異議吧!這麼說著,時間已到了60年代。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50年代他和愛樂樂團的錄音就明顯有了變化,客觀的講,錄音技術在這幾年也有突飛猛進,他是錄音術進步的最先得益者,此刻,原先在萊格胸中的夢想也移植到卡拉揚心中,他身上被後人垢病的商人味也是來自萊格,倒也沒有必要去指責他,他無非是抓住了時代的脈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