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討公道,他鬥爭了30年——被擄勞工之子自掏腰包幾十萬元去日本...

2020-12-22 青島新聞網

被擄勞工維權有了「山東樣板」

三菱對每位受害勞工的10萬元賠償金已打入指定基金將在核實身份信息後發放

自二戰期間迫害中國勞工企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提出和解意向5年後,備受關注的中國被擄勞工對日索賠事件近日又有了關鍵性進展。幾天前,30位山東受害勞工遺屬在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被擄山東勞工謝罪賠償金發放材料上鄭重地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昨日,記者在高密市軍人接待處看到,多名勞工遺屬來到這裡進行信息採集登記。信息認證審核後,日本三菱公司向每位受害勞工賠償的10萬元人民幣,將打入他們遺屬的帳戶。這意味著,這份來之不易的正義終於來到。

青島首批10多名勞工獲賠償

12月7日,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被擄山東勞工謝罪賠償金發放儀式在濰坊市高密舉行。記者從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獲悉,山東首批受害勞工完成相關信息核實,30名勞工遺屬每人將獲賠10萬元。記者了解到,在首批獲賠勞工中,青島市膠州和即墨共有10多人。據介紹,這是日本三菱公司向山東勞工支付的首批賠償金,標誌著中國被擄勞工對日訴訟活動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

「登記的勞工需要各種材料信息的核對,大量的工作是為了保證賠償金能準確及時地發放到每一名勞工遺屬手中。山東首批30名獲賠受害勞工中,青島有10多名。」劉煥新介紹,雖然每名勞工遺屬獲賠的數額不多,但更大的意義在於日方「謝罪」,某種意義上這比10萬元賠償金來得珍貴。10萬元的賠償數額是之前索賠時提出的,關鍵點不是數字,而是對方的一種態度。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秘書長陳丕剛最近一直在忙著核實和登記受害勞工信息,他和其他工作人員多次趕到青島膠州和即墨,反覆核實受害勞工遺屬相關材料,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登記發放賠償金。此次三菱謝罪、支付賠償金後,30位受害勞工將先行獲得賠償,目前,賠償金已經全部打入指定基金,待身份資料核實後陸續發放。

山東三菱受害勞工僅找到560餘人

12月13日,隨著山東首批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被擄山東勞工謝罪賠償金的發放,來自山東各地的10多名勞工遺屬來到高密市軍人接待處,在山東勞工聯誼會的安排下,按照相關要求有序進行信息採集登記。劉煥新介紹,首批勞工賠償金的成功發放,標誌著山東受害勞工索賠歷程的開始,經歷了30年的漫長維權道路,今天終於有了結果。

「因為時間相隔較長,受害勞工遺屬的情況比較複雜,所以登記工作進行很慢。一名勞工遺屬的信息採集,需要40多分鐘。」昨天,早報記者在高密市軍人接待站看到,多名勞工遺屬在這裡陸續開始進行信息採集登記。陳丕剛介紹,首批受害勞工賠償金陸續發放後,山東各地又有許多勞工遺屬聯繫他們,加入了維權序列。來自昌邑的勞工遺屬說,感謝勞工聯誼會的志願者,幫他們維權索賠,這對於一個深受日本勞工迫害的家屬來說,一方面是經濟賠償,更重要的是正義的說法。

劉煥新介紹,這些天,他和聯誼會的工作人員一直在忙碌賠償事宜,每天除了接收報名電話外,還要完成大量的信息採集工作。

「目前,山東三菱受害勞工僅找到560餘人,還有近2/3沒有找到。青島除了膠州和即墨首批獲賠的10多名受害勞工外,還有包括平度在內的許多受害勞工沒有建立檔案,也希望青島地區的受害勞工遺屬多尋找線索,儘快和聯誼會取得聯繫,早日建立維權信息檔案,進行索賠程序。」劉煥新希望。據悉,自上周青島早報刊登尋找勞工遺屬的熱線電話8288000後,已經陸續有近10位島城讀者聯繫到陳丕剛,提供了有關受害勞工的線索。

三菱有百名勞工來自青島

記者調查了解到,2015年,青島市檔案館從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網站找到一批中國勞工名簿及其他有關中國勞工的檔案,再一次佐證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強擄、殘害中國勞工的罪行。在這批名簿中,三菱大夕張礦業所使用的292名中國勞工中,來自青島地區的中國勞工就有103人之多,多數是從青島被押往日本。

在這份名簿上,三菱財團大夕張礦業所於1944年9月15日、10月17日分兩批接收中國勞工,這些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山東和河北。第一批176名來自青島,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來自即墨的56歲的江秋芳。

「中國勞工被強迫押送日本後,在日本軍警的刺刀下,任由日本企業驅使奴役。在沒有勞動保護措施的條件下,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遭受到慘無人道的折磨。由於過度的體力勞動,中國勞工的體質迅速下降,大批勞工慘死在日本。有學者研究表明,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強徵的勞工共有13批,最低的死亡率為7%,最高死亡率高達52%。但是,日本企業編制的中國勞工死亡人員名簿中,竟將遇難中國勞工的死亡原因都歸咎於因病死亡,甚至編造出諸如腳氣、心臟麻痺甚至梅毒等花樣繁多的死因,以掩飾其令人髮指的殘害中國勞工罪行。據介紹,早在2004年,青島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曾採訪了24位青島當年被擄勞工,請這些飽受欺凌的親歷者留下珍貴的口述影像檔案。

新聞延伸

「三菱模式」或成勞工維權「樣板」

根據資料顯示,當年被迫赴日的中國勞工有近4萬人,其中涉及日本三菱的超過3000人。三菱作為知名企業,使用中國勞工成為其繞不過去的一段「黑歷史」。

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團長、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傅強介紹,賠償金到位之後,領取成為關注焦點。為規範賠償金領取,在大家的商議下,專門出臺了《山東受害勞工賠償金發放管理辦法》,從申請遞交、登記在冊、核實發放、爭議解決等方面進行規範;同時形成專人專戶、定人定款、統一管理、統一發放的制度。「山東是全國第一個出臺規範受害勞工賠償金發放管理文件的。」傅強說,不論是出臺規範性文件,還是受害勞工向三菱維權的整體解決模式,希望能成為今後全國受害勞工索賠的「樣板」。

「日軍侵華期間,共有35家日本企業使用中國勞工,現在只有三菱公司一家對中國勞工進行謝罪、賠償。下一步,我們將爭取全面賠償,也就是說35家日本企業對於中國4萬勞工所犯下的罪行,要得到全部清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面向和平,這是它的真正意義所在。」傅強表示,按照計劃,在三菱方面謝罪、支付賠償金後,來年春天還將在日本進行受害勞工祭奠追悼活動,一位勞工派一名遺屬代表參加。

為父親討公道他鬥爭了30年

勞工之子劉煥新自掏腰包幾十萬元先後69次去日本參加談判等活動

12月13日,早報記者驅車200多公裡趕到位於高密市草泊村的劉連仁紀念館。劉連仁之子劉煥新作為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除了赴日本參加談判等各種活動外,多數時間都守在紀念館內。30年來,他先後去日本69趟,還有接待勞工遺屬、組織各種活動,自掏腰包幾十萬元,為的就是要一個正義的說法。77歲的劉煥新說,劉連仁紀念館是中國勞工悲慘遭遇的見證和縮影,紀念館內的每一件遺物都講述著中國勞工難忘的苦難歲月。記者在紀念館內看到,這些年,劉煥新收到的和勞工索賠有關的名片竟有2000多張,其中不少是日本官方和各級民間組織人士的名片,這成了劉煥新勞工索賠維權的見證。

替父維權追索日方加害企業

劉煥新的父親劉連仁是中國受害勞工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也是中國乃至世界首位以個人身份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的維權者,被譽為「不拿刀槍的英雄」。「中國受害勞工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對日訴訟之路,我父親劉連仁的案件是其中一個標誌性案例。」劉煥新介紹,1944年9月,33歲的劉連仁從家鄉高密縣井溝鎮草泊村被日軍擄到日本,押到一座礦山做苦工。不堪虐待的他在1945年6月逃進北海道深山,度過了13年野人般的生活,直到1958年被人發現後送回國內。

上世紀90年代初,劉連仁向不認罪不賠償的日本政府提起訴訟,並3次赴日上法庭陳述。劉煥新也正是由此走上了為勞工維權之路。2000年,劉連仁去世。2001年7月,日本政府被判賠償劉連仁2000萬日元,這是中國人對日索賠成功的第一例。然而4年後,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推翻了這一判決,駁回劉連仁的索賠請求。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審駁回原告訴求,不再受理此案。此後,中國勞工對日企的訴訟全部以敗訴告終,這被認為是日本徹底關閉了中國民間索賠的大門。但是,中國民間對於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方加害企業的追索一直在繼續。在此期間,劉煥新和勞工案的受害者轉向國內尋求司法途徑。2003年9月、2006年2月及2010年9月,先後有勞工委託律師在上海、河北、山東等地高級法院起訴,但均未得到受理。

近10年來法律的完善,使得在國內對日訴訟具備了更有利的條件。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也是在這一年,6名受害勞工及其遺屬代表山東1000多名受害勞工籤署了授權委託書,授權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全權代理對日本三菱公司山東企業的索賠事宜。劉煥新回憶,那時山東打響「第一槍」,是為了探路。

出現轉機擬定和解協議書

轉機出現在2014年3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正式受理了37名北京籍勞工(及其遺屬)訴日本焦炭工業株式會社(原三井礦山)和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案,這是我國法院首次受理勞工對日索賠案。隨後,勞工對日企在中國多地的訴訟被立案。

「在此之前,勞工代表在與三菱公司談判的時候,對方態度並不配合。然而隨著國內多個法院受理勞工團體對日企的訴訟,日方的態度出現了大的轉變。」劉煥新說。然而散落在各地的勞工團體在對日談判中訴求並不統一,各團體提出的賠償金額也不一樣,個人要求獲得的補償金額從10萬元到13萬元不等。日企方面以此為藉口拒絕談判。

2010年9月,三菱公司山東受害勞工委託「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向省高院提交訴狀,狀告三菱設在青島和煙臺的兩家企業,要求對方認清歷史,誠意謝罪,對山東勞工每人賠償30萬元;在日本每一個作業場所和中國建立紀念碑或紀念館。2014年4月,山東三菱受害勞工再次遞交訴狀,除了維持原有訴求外,謝罪賠償追加到每人100萬元。道阻且長,孜孜以求,劉煥新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終於,2015年,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在北京約見了劉煥新和山東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團長傅強等人,表達了和解的意向。經過多次磋商,三菱方面擬定了和解協議書草案。

「敝公司坦誠地承認各位中國勞工人權被侵犯的歷史事實,並表示深刻反省……敝公司承認上述歷史事實及歷史責任,並且認為從為今後日中兩國友好發展作出貢獻的角度,向為最終整體解決本問題而設立的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的基金支付款項……敝公司協助設立紀念碑,並承諾將這一事實世代相傳。」提起三菱的這份謝罪書,劉煥新仍難掩激憤之心,但他說,早日與三菱公司和解,會為下一步其他受害勞工爭取權益打下基礎。

終見曙光盼來首筆賠償金

「當時的和解協議我們反覆磋商了好幾次,原來三菱方面並沒有把謝罪這一條的內容放協議文中,而是放在附件裡,這個我們不能答應;原來他們想把對受害勞工進行賠償的基金設在日本,我們也沒有同意。」劉煥新回憶,當時山東受害勞工遺屬基本都是贊成和解的,但是三菱方面要求「整體解決」,這意味著不僅山東受害勞工要同意這個方案,外省市受害勞工也要認可這個方案。「我們當時就向全國三菱受害勞工及其遺屬發出呼籲,希望建立全國三菱受害勞工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心,達成共識,早日與三菱方面談判,為受害勞工及其遺屬找回尊嚴。」劉煥新說道,於是他們又繼續為與全國其他的三菱受害勞工聯誼會聯合起來、達成一致而奔波起來。

2016年,日本律師團專門來到山東,向山東三菱受害勞工親屬就謝罪、賠償等相關內容作出說明,20多名勞工家屬代表參加。經過一年的協商和3年多艱苦談判,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與部分中國勞工和解協議最終籤署,同意向全體山東勞工謝罪。三菱方面將謝罪賠償金設定為每人10萬元人民幣,這是日本公司第一次決定向中國勞工支付賠償金。3765名受害者中,三菱現階段掌握受害者本人或其遺屬信息的大約1500人,其餘受害者下落不明。如果最終尋獲所有受害勞工信息,三菱支付的費用將接近80億日元(4億人民幣)。由於各種原因,這筆賠償金直到近期才進行首批30人發放。

新聞延伸

維權之路從不惑到耄耋

這些年,來自日本社會各界的參觀團紛紛來到劉連仁紀念館,在參觀的同時也捐出了許多中國勞工在日本時使用過的器物,劉連仁居住過的房屋也成了愛國教育基地。「你看,這隻很小的碗就是當年勞工吃飯用的,可見在日本做苦力的中國勞工生活是如何悲慘。他們不僅吃不飽飯,而且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衣不遮體。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勞工在日本的生活寫照。」在紀念館,劉煥新拿起一隻比茶杯大不了多少的小碗,向記者回憶起他為勞工維權30年,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

如今,劉煥新終於等到三菱公司向山東勞工謝罪並作出賠償。「這是好事,這也是我們集體和我自身這30年努力的結果,沒有白付出,維權帶來了曙光,為全面解決勞工問題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剛過了77歲生日的劉煥新眼圈紅了,從為自己父親維權,到為許多勞工遺屬維權,一項項權益被提出,一個個遺屬被找到……他從壯年步入了耄耋之年。「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就要堅持到底。」劉煥新擦掉眼角的淚水,「有陳丕剛秘書長的志願服務,有那麼多廣大勞工的夙願,還有很多日本友人、律師支持我們,國內也有律師團、援助團,大家一起努力。不管怎樣,我也得堅持下去!」現在他最希望的是,青島數百名尚未找到的勞工或其遺屬能儘快儘早聯繫山東勞工聯誼會,他想為更多的人討回公道和權益。

每頓一塊窩頭病重慘遭活埋

青島3名被擄赴日勞工遺屬回憶父輩那段血與淚的悲慘遭遇

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約39000名中國勞工到本土13家公司強制勞作。其中,3765人被送至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承包公司(三菱材料株式會社前身),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勞動,722人身亡,僥倖生還者也大都遍體鱗傷、身患重病。據悉,膠州人閆明、朱正基、夏福信也曾作為勞工被抓往日本。雖然他們都出現在山東省被擄日勞工謝罪金第一批勞工名單中,可惜均已經過世,無法親眼看到這一沉重卻珍貴的公道和勝利。近日,他們的後人向記者講述了當初父輩那段血與淚的過往。

講述人:閆炳波勞工閆明之子

有人凍瘡感染被拖出去活埋

12月11日,作為當年日本受害勞工的兒子,今年51歲的膠州人閆炳波向記者談起了父親閆明在日本所經歷的遭遇。閆明老家與高密搭界,1944年的一天,閆明去高密趕集購買物品,結果在集市上遇到了一幫日本兵,之後就被強行抓獲送去日本成了一名勞工。

在日本,閆明和工友都在一個臨海煤礦裡幹活,他們把自己比作「鼴鼠」,每天的工作就是鑽到海底1000米以下拿著鐵鏟挖煤。那時礦井內條件簡陋,隨時會有瓦斯從礦井裂縫中噴湧而出,爆炸時有發生。不少勞工被爆炸導致的坍塌掩埋在礦道中,長眠海底。勞工們每天周而復始的工作,疲憊不堪的臉上滿是煤灰。而食物卻如飼養動物一般的豆腐渣,根本無法填飽肚子。加上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工作,每個人都骨瘦如柴。

閆炳波說,冬天當地天氣十分寒冷,煤礦上不發棉衣,父親和其他勞工都是穿著單衣幹活,大家身上到處是凍瘡。凍瘡被磨得血肉模糊,不少勞工因此感染,渾身潰爛,一些嚴重者直接被煤場監工拖出去活埋掉。

「父親被抓去日本前身體很壯實,可回來時只有不到100斤,日常行為也和以前判若兩人……」閆炳波說,父親是1945年回來的,總共在日本待了一年多。原來開朗活潑的他,回來後變得沉默寡言,每晚睡覺都會做噩夢被嚇醒。「現在老人已經走了,作為兒子,我希望能給他一個公道。」閆炳波表示。

講述人:朱鐸衛勞工朱正基之子

每頓一塊窩頭沒日沒夜挖煤

朱正基也是被抓往日本的膠州勞工之一。「我父親是在青島走親戚時被抓走的,回來後就重病纏身直到離世。聽他說起以前遭受的非人待遇,真是心裡難受啊……」12月11日,今年54歲的朱鐸衛向記者講述了父親朱正基那段在日本做勞工的悲慘經歷。

1943年,退伍回到膠州老家的朱正基,前往青島走親戚,他與姨家姊妹相約在青島的街頭碰面。那時,日本人整天在街頭劫掠年輕男子赴日充當勞工,正遇到街頭的朱正基,便將他強擄至日本。「父親1945年才回來,在日本一個煤礦從事慘無人道的繁重勞動,飽經折磨,備受欺凌,不到兩年的時間,我父親就從一個身材強壯的青年,被活生生餓得皮包骨頭,看著他的模樣,就知道在日本的經歷有多麼慘不忍睹。」朱鐸衛說,他從父親那裡了解到,在日本,勞工們每天都要在完全黑暗的海底煤礦裡沒日沒夜地挖煤。如果不能完成指標就會被痛打,沒有任何休息時間,被如同奴隸一般對待。當時有很多人嘗試過跳海逃跑,但都溺水身亡了,煤礦四周建築都是黑色的,看起來就像一座巨大的監獄。日本人要求所有勞工全身上下只能穿一條短褲,他們被煤炭染得一身黑。

「我父親說,他們住的地方就是一個大通鋪,上百人擠在一起,床上到處是蝨子,周圍的蚊子嗡嗡響,食物到了難以描述的地步,只有一塊硌牙的窩頭和一點米湯。」朱鐸衛說,父親和很多勞工每天努力工作,不是為了得到賞識或金錢,而是期望有一天能逃離這個人間煉獄,儘快回到自己的家鄉。

講述人:夏俊正勞工夏福信之子

冬天睡在地上只給一條單被

夏福信1944年被日本人從家裡抓走,在日本幹了一年多勞工。「聽父親說,他被抓走的當天,日本人包圍了我家,先把我家裡人關起來,然後就把我父親摁在地上一陣毒打,打完以後就把他綁走了。」夏福信的兒子夏俊正說,在日本人據點裡,父親被審問了兩天,強逼他承認是抗日軍人,不承認就不停毒打。當時父親被打得皮開肉綻,最後只能胡亂承認,然後就被送到了日本。在日本,父親先被關進了一個勞工集中營,沒有飯吃也沒有水喝,加上衛生環境差,很多人就生病了。對於這些生病的勞工,日本人直接關進一個廢棄屋內,不管不顧。「過了幾天,父親被送到一個煤礦上,更是遭遇了非人折磨。」夏俊正痛苦地表示,在礦井上,父親每天不停地挖煤幹活,一天一頓飯只給一個窩頭,硬得都咬不動。他們住的地方也十分破舊,在地上鋪一層草蓆就是床。就算是寒冷的冬天,每人也只有一條破舊的單薄被子。「當時很多人是被凍死或餓死的,父親就曾見過不少勞工慘死在被子裡。」

「有一次父親患了感冒,日本監工不但不讓他休息,還拿皮帶抽他。後來,幸虧有一名勞工偷了一塊姜,讓父親用熱水衝著喝,這才慢慢好了起來。」夏俊正說,「父親雖然已經去世,但是我們仍然無法忘記他的那段經歷。從日本回來後,父親的身上有幾十塊傷疤,經常疼得受不了。作為子女,怎能不心疼,怎能不讓人憤怒?」

提醒

尋找勞工遺屬

統計數字顯示,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的山東省一萬多名勞工裡,青島人有幾百人,目前還有許多受害勞工沒有找到。青島早報聯合山東愛之工聯誼會,尋找受害勞工及其遺屬並幫助索賠。受害勞工及其遺屬可以撥打早報新聞熱線82888000反映情況,或撥打15963602201聯繫山東受害勞工聯誼會陳秘書長。

記者手記

挽回尊嚴重於金錢

歷經30年維權爭取來的首批山東省被擄日勞工謝罪金,將直接打往遺屬的帳戶中去。這個賠償金,政治歷史意義遠遠超出了金錢本身,它包含著對那段歷史的清算和公道,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譴責,對遠離戰爭、追求和平的渴望,也是對中華民族這種百折不撓精神的肯定。

現在,有日漸強大的祖國及億萬同胞做後盾,訴訟道路上的困難與阻礙在慢慢攻克;現在,團結一心的廣大受害勞工的訴求與心願,緊緊聯繫在一起,眾志成城。我們相信,接下來將會有第二批謝罪金、第三批謝罪金……會有更多的受害勞工能夠實現他們的夙願,能夠解決他們的困境,能夠追回他們本應的正義與公道。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卻不敢忘、不能忘。銘記,不僅牢記和平來之不易,還需汲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紀念,不為激起仇恨,只為立下誓言:吾輩當自強。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楊健

相關焦點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受害勞工賠償!
    據悉,這也是日本三菱公司向山東勞工支付的首批賠償金,標誌著中國被擄勞工對日訴訟索賠活動取得重大進展。青島即墨籍勞工遺屬江偉青感慨萬千,他說,這份賠償不多,但象徵性意義很大,是對父親那一代人的一個告慰。赴日勞工劉連仁之子、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也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 銘記歷史 日本北海道舉行中國勞工殉難者追悼大會
    今年是中國勞工殉難者全北海道追悼大會51周年,大會主辦方迎來了活動開始半世紀後的第一個追悼大會。大會首先為這一年過世的原八路軍護士、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北海道聯合會會長山崎幸女士,札幌華僑總會會長席佔明先生致哀。  之後,大會主持介紹了令人安慰的幾件事。
  • 淳貴人有甄嬛為她討公道,而扮演者譚松韻啥時候能為媽媽討回公道
    淳貴人死後有甄嬛為她報仇,討回公道,而現實中譚松韻想為被撞的媽媽討回公道卻至今還沒有結果,什麼時候她能如願還不知道。哪怕是現在,雖然30歲了,但因身材上的優勢以及緊緻的皮膚,看起來依舊年輕,這就是為什麼她還能在《以家人之名》裡出演高中生的重要原因了。
  • 淳貴人有甄嬛為她討公道,而扮演者譚松韻啥時候能為媽媽討回公道
    淳貴人死後有甄嬛為她報仇,討回公道,而現實中譚松韻想為被撞的媽媽討回公道卻至今還沒有結果,什麼時候她能如願還不知道。如果不是翻看過譚松韻的資料,估計會有不少人以為她扮演淳貴人時應該也就十來歲,跟14歲的淳貴人差不多年齡。但實際上譚松韻演這個角色時已經20歲,只是身材嬌小的她看起來顯小而已。
  • 他為「慰安婦」奔走30年,沒得到日本的道歉,卻等到了她們的離世
    >要替她們向日本人討回公道!這種強盜邏輯張雙兵當然不能接受他帶著受害者前前後後多次上訴他和日本律師團一起花費了上千萬人民幣1995年,4位老人起訴1996年,2人起訴1998年,10人起訴這些老人的生活終於有人關心了從1995年開始我們和日本兩個國家的慈善組織每年都會給受害老人1000到3000元不等的資助每年都有人登門造訪
  • 劉曉東 年旭:明袁璡「被擄」像的形成與中日朝交涉
    對於日本入貢,是否合乎禮儀規矩,則命禮部官員議處奏報。一番商議後,禮部大臣提出了如下處理意見:  日本夷人宋素卿來朝,勘合乃孝廟時所降,其武廟時勘合稱為宗設奪去,恐其言未可信,不宜容其入朝。但二夷相殺,釁起宗設,而宋素卿之黨被殺眾。雖素卿以華從夷,事在幼年,而長知效順,已蒙武宗宥免,毋容再問。惟令鎮巡等官,省諭宋素卿回國,移諮國王,令其查明勘合,自行究治。待當貢之年,奏請議處。
  • 無語子!當他想為自己討回個公道時,全世界仿佛都在和他作對
    當人們受到傷害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要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但是在《籠中人》中,男主費興空在為自己討公道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仿佛全世界都不想讓他討回這個公道。這是為什麼呢?費興空作為一個剛剛升入高中的男孩,他大腦中一直在幻想自己美好的未來。可誰知他才剛剛踏入學校的第一步竟然就被人打暈在了地上。這也使他足足在醫院裡躺了2個月的時間。而當他重新回到學校中時,打傷自己的人竟然口口聲聲說是她是自己的官配女友?!接下來她還告訴了自己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 王耀慶為拍好形象,自掏腰包30萬買西裝,細節決定成敗
    王耀慶為拍好形象,自掏腰包30萬買西裝,細節決定成敗 在大學期間,拍下了他的第一個廣告,這個廣告雖然很普通,讓他一直不溫不火,在這幾年的磨練中,終於在電視劇《太陽花》中打開了局面。雖然王耀慶住在臺灣,祖籍卻是山東人,過了不久就來了內地發展事業。
  • 目睹父親被砍18刀身亡,9歲男孩輟學追兇為父報仇,17年後他怎麼樣了?
    父親被殺害後,向家的天一下子塌了。既喪失了經濟來源,也沒有了精神支柱。更崩潰的是,案發當晚向家就報了警,但主兇張某奇連夜潛逃了,警方進行了簡單的屍檢後,只拿出1000元錢資助向家辦理後事便不了了之。之後一年,向明錢和母親頻繁跑公安局申冤,但每次都被三言兩語打發走,案件始終沒有任何進展。
  • 民國期間,十幾萬勞工被騙出國挖煤,等待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讓他們擺脫列強的控制,收回租界和不平等條約,政治也可以避免一個集團不平等的賠款,段祺瑞在1914年的時候,讓14萬勞工去參加一戰,並且是以非戰士的身份去參加戰爭,但是很明顯,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但是對於段祺瑞來說,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開始是以政治去威逼
  • 被性侵、凌虐到輕生,揭小人物被性侵,想討個公道有多難
    她的輕生也令人不禁感嘆:市井小民被性侵,想討一個公道,真的有那麼難嗎?韓國電影《非法復仇》(又譯《蚯蚓》)就用一個家境貧苦卻努力善良的少女,如何被家事顯赫的同學們性侵、恐嚇、凌辱,最終走上絕路的故事,告訴我們最殘酷的現實:一個普通女孩被性侵想討個公道,真的比登天還難……2017年於韓國上映的《非法復仇》(又譯:《蚯蚓》),講述一個女孩如何被校園暴力、性侵、偏袒有權者的體制聯合起來逼到自殺的故事
  • 《遺忘者》:被性侵的女孩,該保持沉默還是討回公道?
    女醫生帶著女孩去了那個混混家討公道,但因無憑無據,對方家長不承認。在討公道的過程中,女孩被混混性侵的事情被隔壁的長舌婦聽到,第二天整個鎮子都知道了這個女孩的事情。整個鎮子上的人,沒有一個人譴責那個混混,反而是都對這個女孩冷嘲熱諷。女孩長大之後嫁了人,每天面對丈夫的家暴,她卻認為被打是自己的錯,自己活該被丈夫打。
  • 自殺還是他殺,半百老人為父緝兇35年!
    湖南新晃操場埋屍案鄧世平老師在沉冤16年之後終大白於天下,作惡者一干人等也均受到了法律的嚴懲。鄧老師沉冤得雪,它雖然得益我國法治的長足進步,得益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持續深入,同時也得益於公安機關的勇敢糾錯和鄧世平之子鄧藍冰16年中的苦苦求索與堅持。然而,烏雲也有遮住太陽的時候,冤屈也有得不到伸張的時候,有的且可能會永遠埋藏於「地下」!
  • 這個中國人以一己之力,向日本發動了一場戰爭!並三次被諾貝爾獎提名,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有句話必須說!
    日本人拍攝的被擄去日本花岡的中國勞工照片 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還強制徵集,為日軍提供性服務的女性,整個的二戰期間,而他自己也不富裕,但他仍然心甘情願地,自掏腰包繼續為索賠奔走。他放下學者與成功人士的身段,以超過四十歲的「高齡」,投入從未涉足的商海,到同學創辦的一家公司謀生。
  • TFboys七周年演唱會原價超高,三人自掏腰包為觀眾補差價
    網友們看到TFboys七周年演唱會票價原本高得離譜,三小隻掏腰包為觀眾補差價的這條消息之後,也不淡定了,大家紛紛留言道:怪不得李飛每次都能被粉絲罵上熱搜,真是掉錢眼裡去了。之所以這麼便宜,是因為TFBOYS三人自掏腰包,所以才有的低價演唱會門票!這是微博大V曝料的,可信度非常高!
  • 豆瓣高評8.4影片《以女兒之名》:父親奔波30年,為女兒討回公道
    今天你44歲了,我好想你……」法國影片《以女兒之名》中的主人公安德烈·班伯斯基,與法國和德國的法律體制糾纏了30年,終將兇手——女兒的養父繩之以法。這是一個真實事件的重現,相信每一個有女兒的父母,每一位女性,看完影片都會對那個惡魔養父嫉惡如仇;都會對安德烈的所作感同身受。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挖煤,誰知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最終還是派去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出國到一站戰場做後勤工作,有些被分配到工廠,有些被騙去礦場挖煤,這些去法國務工的人員,是一戰爆發後期,段祺瑞為了奪回八國聯軍喪失的利益,看到德國已經必敗,才派去法國以幫助修工事去支援法國的。可以說,有了他們在異國他鄉的付出,我們才成了一戰戰勝國。同時戰後還有幾十萬法國女郎(遺孀)等他們成家。
  • 劉佩琦:傾情演繹農村教師,深刻表達什麼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但是他的家裡非常窮,連買作業本的錢都沒有。徐老師發現他是個可塑之才後,傾儘自己的所有能力,為他鋪路,助他成才。一、去奧數考點幫樹立討回公道他知道樹立數學好,就讓樹立參加考試。帶回來之後,徐老師看過之後非常滿意,但是他對考場的老師非常不滿,就帶著樹立跑到考場老師的辦公室,當著所有老師的面,把樹立的卷子拍到了考場老師的桌子上,並大罵考場老師都是吃飽了撐的,要為樹立討回公道。但是規定就是規定,雖然無功而返,但是能這樣幫學生討公道的老師,還真的是微乎其微。
  • 朝鮮王朝末期,大院君與閔妃的權力鬥爭,及大清與日本的捲入
    而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要想插手朝鮮事務,甚至將其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必須要找一個看似合理、能夠掩蓋事實的理由。而朝鮮李氏王朝的內部鬥爭過程中,不經意間送給了日本這個理由。李氏王朝已經統治了朝鮮長達400多年,到1863年的時候,也就是清同治二年,朝鮮李氏王朝哲宗去世,且沒有留下子嗣。
  • 保羅·麥卡特尼發聲明,要為喬治·弗洛伊德家人討公道
    聲明中他呼籲,所有人都需要共同努力來抵制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蔓延。在這份聲明中,麥卡特尼講述了1964年披頭四樂隊在美國傑克遜維爾舉行的一場演唱會中,當他們得知將會有一些觀眾被種族隔離時,他們是如何拒絕演出的。「我們從來不會在有觀眾受到隔離的現場演唱,現在也不會。」約翰·列儂當時說。「我寧願失去自己的出場費。」這場音樂會最終成為當地第一次沒有種族隔離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