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11月30日消息(記者陳庚)29日,中國首個抽象藝術團體「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88歲高齡的藝術家夏陽亮相廈門仧美術館,為自己在福建首檔個展「渲寫·行變」揭幕,並現場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心路歷程,與各界來賓對話交流。
夏陽出生於1932年,在南京度過自己的少年時期,先後前往臺北、巴黎、紐約追求藝術理想,晚年重歸故鄉,目前定居上海。年少經歷戰亂、顛沛流離,壯年遊歷海外、追風逐夢,晚年回歸故土、心寧氣靜,他的創作風格在前行中不斷改變,從早期嘗試以粗細線條描繪帶有機械主義色彩的人物和抽象畫作,到巴黎時期把粗細線條混出了獨特的「毛毛人」語彙,從紐約時期「入鄉隨俗」創作當時盛行的照相寫實風格,到千禧年前後在創作中加入剪貼元素,並創作富有輕盈紙張感和線條柔韌性的金屬雕塑……2002年夏陽遷居上海至今,在外闖蕩多年終於歸鄉安定生活,他開始將注意力放到生活環境和自然界,創作大尺幅山水畫,線條透露著隨意中的自在。
雖然身體如浮萍,創作風格一直在變,但夏陽的精神思想一直都在,他曾說:「我最初的創作就是『回歸』的,畢生關注『中國元素』,以此作為我的表現基礎。」探索讓傳統藝術語言更具世界性,找尋傳統藝術在世界藝術中的個性與地位,成為夏陽的藝術探索方向。
本次夏陽「渲寫·行變」展覽一共分為三個展廳,作品創作年份橫跨1971-2020年,包括大尺幅山水作品及大型雕塑、「毛毛人」系列和中國民間神話系列、小尺幅多媒材畫作等20餘件,為觀者帶來不一樣的東西方文化衝擊。展區還以夏陽上海工作室為原型進行了場景設置,同時設立了互動體驗區及衍生品販售區,帶來多元素的觀展呈現。
夏陽當日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畫家最重要的是初心,每次作畫時,心裏面都很高興,作品就是新的,而不是非要求變、求新。他認為,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接觸中國藝術,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東西,也是最重要的東西。從幼兒園開始,裝飾、剪紙、泥娃娃等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只要接觸到,就會有心,有心才能交流,讓文化在心裏面流動。
據了解,這是廈門仧美術館籌劃展出的第三檔以二戰前後華人藝術家為對象的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31日。前兩檔為常玉與林壽宇兩位藝術家。廈門仧美術館館長林定義說,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了解二戰後華人藝術家的重要性。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