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論文一作曾聯名抵制Nature子刊,而今卻發論文

2021-01-10 和訊網

  新智元原創

  作者:金磊

  【新智元導讀】《自然-機器智能》前幾日上線,然而,Reddit上有位熱心網友發現,有一篇文章的一作,竟然是去年4月反對該期刊的數百名學者之一。此帖在Reddit一經拋出,便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打臉,是真的打臉。

  前不久,Nature新子刊《自然-機器智能》悄然上線。但在去年4月徵稿時曾遭到幾百位學者的聯名反對。

  因它採取付費訂閱的形式是讓歷史倒車,而機器學習歷來有開放訪問的傳統。

  然而今天,Reddit上一位細心用戶發現,該期刊有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竟然就是當年數百位聯名反對的學者之一:

  嗨,大家好!

  在Nature宣布它們的新「機器智能」期刊將付費訪問後,許多著名的機器學習研究人員聯名籤署了一份請願書:

  https://openaccess.engineering.oregonstate.edu/home。

  然而,似乎這篇NMI文章的第一作者正是位列籤署請願書名單中的以為研究人員。我知道NMI最近宣布他們的報紙將免費閱讀一年,但就我而言,這還遠遠不夠。特別是考慮到該期刊可能會減少可用於JMLR等開放、免費和社區認可的期刊資源(例如審稿時間)。我是唯一一個對此感到憤怒的人嗎?還是我錯過了這個故事的一些重要部分?

  據我所知,反對在NMI發布的論點仍然有效,所以我想知道是什麼讓一位(備受尊重的)研究人員改變了他的想法 - 圍繞NMI的情況是否發生了變化?你們怎麼看待在該子刊出版或不出版文章?

  我們先來看下這位一作:

  根據文章簡介顯示,第一作者叫Shai Ben-David,而在去年的籤署名單中確有其人——Ben-David,Shai。

  Ben-David教授何許人也?

  據了解,Shai Ben-David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學院的一名教授。

  Shai Ben-David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長大。 曾就讀於希伯來大學,主修物理,數學和心理學。

  他在Saharon Shelah和Menachem Magidor的監督下獲得了博士學位論文。 Ben-David教授是多倫多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並於1987年加入以色列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系。

  他曾在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97-8)和康奈爾大學(2001-2004)擔任過訪問教職。 2004年8月,他加入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Ben-David教授的研究涉及計算機科學基礎及其應用的廣泛領域,尤其側重於統計和機器學習。貫穿其研究的主線是提供對現實世界問題的數學公式和理解。

  是虛偽還是求真知?

  該細心網友的問題一經拋出,便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有的網友認為Ben-David教授過於虛偽。

  熱心網友1:

  不,你並不孤單,任何社區都有惡毒的人。 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要麼籤名不發表文章,要麼不籤名繼續投稿發表文章。但有些人就是如此虛偽。

  也有網友持中立態度。

  熱心網友2:

  這是虛偽嗎?-是的。

  將你的文章投至可能成為主流的期刊是一個明智之舉嗎?-是的。

  自然出版集團(NPG)曾因其封閉原始碼和訂閱模式而受到批評。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可否認的是,Nature雜誌及其子期刊被認為是各自領域中最負盛名的出版「場所」。

  如果NMI也成為ML中最有聲望的工具之一,我不會對此感到驚訝,看到其他人試圖儘早加入進來並獲得出版物也不足為奇了。因為ML從更熟悉期刊出版模式的領域和NPG更具影響力的領域中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跨學科進步。

  此外,無論怎樣,Nature期刊的吸引力很大,即使在類似ML / CS這樣的領域。 Mnih等人2015年在Nature發表的關於《通過深度強化學習進行人類級控制》(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論文,就是給ML帶來重要進展的一個例子。

  當然也有網友對此表示質疑。

  熱心網友3:

  好像任何人都可以用別人的名字來籤名吧?所以David先生可能沒有籤名,而是別人用了他的名字?

  對此,各位讀者有何看法呢?

  Reddit地址: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ag9tre/d_people_publishing_in_nature_mi_after_signing/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聯名抵制Nature機器智能子刊的教授成了首刊文章的一作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機器之心編輯部自《Nature》宣布要上線子刊後,許多學者聯名抵制,直到近期 Yoshua Bengio 還在發抵制聲明,然而,NMI 首刊上卻出現了當初抵制的學者……在《Nature》宣布其子刊《Machine Intelligence》(NMI)將會收費後,諸多著名的機器學習研究者籤了一份請願書來抵制該子刊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NATURE子刊一作論文、3篇SCI論文、5項發明專利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於探索未知,勇於開拓創新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論文一篇(影響因子12.121),這也是我校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於該刊物,EI檢索會議2篇,參加2018年IEEE ROBIO會議並作匯報,申請發明專利5項,另有多篇論文在機器人頂級期刊審稿中,獲得2020方姚自強獎、2020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8年獲得東洋電裝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上海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
  • 有個在 Nature 子刊論文致謝裡求婚的男友,是什麼體驗?
    過了 15 分鐘,我的男朋友還沒回復,我終於忍不住要炸毛了,這時,小琳突然驚訝地叫了聲,我轉頭就看到對象大步走來,沉聲說:「剛剛給最近幾天寫的 Nature 子刊裡的致謝都加了求婚,你想在第幾次答應我02幾年前我還是個博士生,某次在辦公室和導師聊天,問導師:「老師,你說,怎麼樣才可以快速發論文啊?」
  • 本科生時就一作發核心論文,王驍是絕世大天才還是家庭背景過硬?
    看圖片左上角的時間這篇論文是在2015年發表,投的是新聞類,而且還是C刊先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C刊,A類,B類,C類,是一些單位對學術期刊的水平的簡單認定,其中C刊等級最高,是核心期刊。許多人評職稱,拿學位可能會要求要有發表在A刊以上的論文。發了A刊,都能評教授了。大概知道C刊有多厲害了吧。再來了解一下發一篇C刊需要多長時間王驍這篇論文是在15年發表出去的,那麼他在14年的時候就已經寫好去投稿了。2014年的王驍才大二。真厲害,大二開始寫論文,大三就發表出去了。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表中國AI全景論文,背後有哪些故事?
    來源:一財網在7月9日下午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的中國AI全景論文正式發布。這篇於6月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發表的全景論文,名為《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中文譯名:《新一代中國人工智慧》,簡稱「AI in China」),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中國AI發展的全景論文
  • 母女聯名發論文的巧合與必然
    (6月4日澎湃新聞)面對質疑,論文的第二作者,也即高中生的母親回應稱,孩子出生於書香之家,有能力寫這個文章。但很顯然,無論真相如何,聯繫到整個事件中太多的「巧合」之處,此事不讓人產生聯想和質疑,或才是不正常的。18歲的高中生,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寫就一篇學術論文,這在同齡人中實屬鳳毛麟角。
  • ACL 2019最佳論文出爐:華人團隊包攬最佳長短論文一作,中科院、華為等榜上有名
    剛剛,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會ACL 2019公布最佳論文,本次共頒布了4個獎項,共有8個獲獎名額,分別是:最佳長論文最佳短論文最佳DEMO論文5篇傑出論文獎今年,華人一作團隊拿下了最佳長論文、最佳短論文和2篇傑出論文,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騰訊、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南京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榜上有名
  • 博士舉報論文合作老師把文章偷偷發了,一作還是老師女朋友!?你怎麼...
    但近日,該博士生發現該論文被發布,第一作者為老師的女友,博士生並沒有得到老師的任何事先通知,發布的論文和博士生當時完成的手稿有很多相同部分。博士生認為自己對文章有所貢獻,但卻被剝奪了知情權和署名權,同時,博士生也對第一作者為老師的女友提出質疑,希望能得到證據證明女友的貢獻值得一作。
  • 「看面相識別罪犯」論文要上Nature?遭1700名科學家聯名反對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澤南、小舟有 1700 名研究者籤字聯名抵制 Nature 出版一篇 AI 研究論文,這可是頭一次。「我們敦促審核委員會公開撤銷論文通過的決定,並解釋評估該論文通過的標準。Springer 需要公開聲明譴責使用刑事司法統計數據預測犯罪行為,並承認其過去在激勵這種有害學術方面的作用。
  • 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團隊博士後在Nature子刊撰文探究暗激子與...
    近日,交大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史夙飛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Emerging Photoluminescence from the Dark-Exciton Phonon Replica in Monolayer WSe2」的研究論文 (Nat.
  •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2020-05-0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EMNLP2019獎項出爐: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導師是NLP大神
    今年雖然中國人投稿論文和錄取論文都很多,然而基本無緣獎項。最佳論文一作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華人學生,她的導師Jason Eisner是NLP界大神級人物。來新智元 AI 朋友圈獲取4篇獲獎論文下載地址~自然語言處理頂會EMNLP 2019 的最佳論文重磅出爐了!
  • 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獲最佳論文獎,ECCV 2020獎項全公布
    昨日,計算機視覺頂會 ECCV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ImageNet 論文一作鄧嘉獲最佳論文獎。計算機視覺三大國際頂級會議之一的 ECCV 2020 已經召開。受疫情影響,原定於 8 月下旬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 ECCV 2020 會議轉為線上舉行,為期 4 天。
  • 一年賣論文賺十多億,給論文作者只分幾毛錢的地方?
    光看這個數字你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於是,我找了一個參照物國內搜尋引擎屆扛把子百度官方可查14年至17年毛利率比知網還是低了還有很大一部分資源連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啥時候被知網給收錄了早在2008年知網曾因庫侵犯學位論文著作權
  • 正規雜誌出假刊 論文發表市場亂象叢生
    華北某製藥公司員工朱明傑(化名)的論文被刊發在了一本「鴛鴦期刊」上,單位領導不予承認,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評上職稱的他不得不吃下「啞巴虧」。    知道好多刊物為了多發論文「創收」,可能會擅自推出增刊、特刊等,卻沒想到還有敢發行「鴛鴦刊」的。然而更讓人糾結的是,發行「鴛鴦刊」的雜誌社有關人員明確告訴記者,「我們是正規期刊,就是兩個版本,都可以用來評職稱。」
  • 那麼多人論文發表普刊、水刊,不會有什麼壞影響嗎?
    交錢即可安排發表實際上我國官方沒有對期刊進行「水刊」的定義,只是部分學校有頒發文件要求本校師生發表在某些刊物的論文不能用作評獎評職稱的材料,傳著傳著就導致某些刊物有了「水刊」的名號知網《馬克思主義研究》期刊#論文#而沒有這兩種標誌的期刊基本就是普刊(包含一些學報+CSCD期刊+SCD期刊)。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本研究利用合子擾動和單細胞RNA測序同時檢測多個小鼠突變胚胎,獲得十個重要調控因子的形態和轉錄信息。分析表明多梳抑制複合物(PRC)1和2存在協同性,但PRC2在限制生殖細胞中發揮主導作用。該實驗框架最終能從量化角度闡明細胞多樣性的產生機制。
  • 95後博士生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均為一作,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2018 年 3 月 5 日,《Nature》在一天之內連續發表了兩篇石墨烯超導方面的論文,第一作者均為曹原。文章刊登後立即在整個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 107 年的難題」。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天在Nature子刊發表2篇論文,振奮人心!
    2019年伊始,學校的「雙一流」建設迎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1月22日,生命學院許曉東課題組、鬱飛課題組分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
  • IAASET見刊通知:新增3篇化學類論文在某SCI期刊官網上線見刊
    見刊通知經核實,由IAASET推薦發表的3篇論文已在某SCI化學期刊官網上線見刊,論文編號如下:NA16642同時,IAASET與多家世界知名出版集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如Academic Press, TTP Press, ASME, Springer, ASME,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ing and SPIE,可推薦優秀學術論文至知名國際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