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觀點|融了4億多的Atrium都倒了,法律科技創業還有前途嗎?

2020-12-24 36氪

文 | 特約觀察員 吳世傑

核心提示:

1. 現在沒找到商業模式,沒關係,以後一定找得到,關鍵要試。

2. 法律科技創業的用戶需求,其實也是創業者想從律師處得到解決的需求,是一直以來的持續的需求。

3. 中國「技術+法律」創業的發展方向和美國基本一致,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結構性的創新創業機會。

尋找商業模式,關鍵要試

最近,一家名為 Atrium 的法律軟體和律師事務所初創公司宣布倒閉,原因是「未能找到比傳統律師事務所更好的盈利模式」。

這件事情就很奇葩。

至今為止,Atrium 已經融了 4 億多人民幣,它並不缺錢,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在早期沒有找到商業模式是很常見的。

今天可能看網際網路覺得廣告商業模式很自然,但早期的谷歌、雅虎非常掙扎,由技術驅動的競價排名這個商業模式,其實是另一家公司 —— Overture 發明的。

所以,現在沒找到商業模式,沒關係,以後一定找得到,關鍵要試。

難道 Atrium 是想在疫情在美國蔓延開之前,提前關閉公司過冬?

Atrium 宣布關閉的消息出來後,行業內都很悲觀。我的幾個朋友也是在做和 Atrium 類似方向的創業 —— 為法院、律所、企業研發工具。

事實上,國內的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對標美國公司,尤其是 To B 企業服務賽道,如果一直沒有公司實現 IPO 或者跑出來,基本上就可以宣布這條賽道撲街了。

法律科技創業還有前途嗎?

法律科技創業的用戶需求

在開始之前,我們可以簡單扒一下 Atrium 這家公司。

Atrium 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 Justin Kan 是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其創業公司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 被亞馬遜以 9.7 億美元價格收購。

Justin 認為:「律師服務是一個藝術與重複性行為相結合的工作」,他希望 Atrium 能改造重複性的工作部分,用技術手段將低價值工作自動化。

既有自己的律所也有自己的 AI 技術公司,用自有技術提升自家律所服務質量,進而在市場上產生鯰魚效應。這就是 Atrium 誕生時的構想。

Atrium 的業務板塊包括兩個部分:

1. 一家律所(Atrium LLP):與傳統的律所沒什麼區別,擁有自身的律師團隊,以及專門的融資團隊,為創業團隊提供全棧服務:IPO、區塊鏈、商業合同、智慧財產權、商標、勞動關係,以及併購、融資等。

2. 一家軟體技術公司(Atrium LTS):全權負責設計、部署提高 Atrium LLP 工作效率的軟體,比如使用機器學習來提取文檔並將其轉換為結構化數據、用機器自動幫用戶記錄通話內容等等。

在收費模式上,Atrium 廢除了按小時收費的模式,代之以月包或固定費用。其中,常規性法律服務的包月費用,大約為 2 千美元到 1 萬美元。針對諸如創業公司融資這種非常規性服務,則採取固定價格:2.5 萬到 4.5 萬美元。

在法律這個行業,律師給用戶的交付主要是「時間」,律師的收入 = 單價 x UR(時間使用率 utilization rate) x 250 天。

單價,就是你一天的時間價格;250天,就是一年理論上你可以收費的總時長,即250個工作日;UR 就是時間使用率,也就是一年的收費總時長,除以理論上一年你可以收費的總時長(250天)

因此,律師為了提高收入,要做的就是:

1. 提高單價

2. 提高 UR

單價和市場上的供需關係,以及你的影響力有直接關係,很難把控。

律師自己能控制的,就是通過一些方法提高 UR ,比如使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然後去接更多的案子,增加自己的服務時長。

這也就是律師行業常說的,計時收費。

Atrium 按月訂閱的收費模式,雖然顛覆了傳統律所的模式,但從收費金額上看,明顯低於計時收費,而且用戶也不會因為你的法律服務使用了技術手段進行額外付費。

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由於 Atrium LTS 的存在,Atrium LLP 的人效得到提高,而且用戶體驗明顯更好,如果 Atrium LLP 仍計時收費,是不是會更好?

或許並不能,作為一個新物種,Atrium 大概率不會享有品牌溢價。

就這樣,UR 提高了,但單價卻下去了,即「未能找到比傳統律師事務所更好的盈利模式」。

從用戶端來看,法律科技創業的用戶需求,其實也是創業者想從律師處得到解決的需求,是一直以來的持續的需求

1. 加快法律服務的進程,創業者最厭煩的就是緩慢滯後的服務;

2. 更加透明,信息不對稱長期存在於供需雙方之間,創業者不清楚法律服務的價值,因此創業者常常會覺得信息閉塞,自己被置於暗箱操作之外;

3. 低成本,以及價格走勢的可預測性。

其實,這些問題在法律行業長期存在,除非有人來解決,不然這些問題會持續存在。所以,對 To B 用戶而言,任何解決了這些問題的產品都會是不錯的產品。

賽道中的創業機會有哪些

法律是一個高度垂直的市場 —— 知識壁壘高、從業人員少,對科技創新而言,這是一個難啃又小眾的方向,正因如此,法律科技一直不是創投的熱門賽道。

不過,從近兩年全球創投資金流向和大額交易事件來看,法律科技(LegalTech)賽道的熱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技術+法律」創業的發展方向和美國基本一致,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結構性的創新創業機會:

技術驅動律所

在法律行業中,有大量律師不願意從事的高度重複性的工作,因此越來越多的 SaaS 進入該領域,而且正在替代部分律師的工作。

這也是 Atrium 等法律機構誕生的原因。

除此之外 ,國外還有像 Clio 、思滿科技(Smart Team Global)等公司,為法律工作者提供文檔管理、組織管理、客戶管理、帳單管理等整合服務。

在中國,也有一些律所研發了輔助自身辦案的工具,比如天同律所就孵化了「無訟」,但更常見的模式是律所採購一些技術工具,運用到工作中。

因此,你會發現現有的法律科技公司:ROSS、LawGeex、冪律、華宇元典、iCourt 都是自己研發工具,然後賣給法院、律所、公司等用戶。

這些公司的結構通常也非常簡單一致,主要以技術人員為主,輔以適當比例的法律專業人才以便更好地訓練系統和設計產品。

同時,不論是律所創新還是法律科技,都在強調一站式 —— 提供完善的 API 接口,兼容律師常用的各種工具,比如 iManage、Workshare、OneDrive、Office365、堅果雲等,讓用戶可以順暢地完成工作平臺的切換,從而降低學習與培訓成本。

可以預見的是,為了適配中國市場,法律科技企業還要實現與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在線協同辦公軟體的集成。

但是,這類模式的短板也非常明顯:光是說服律師主動購買這樣一款與計時收費相矛盾的工具這一點,就足以耗費大量精力。

而且,頂級律所內部就有自己的辦公OA系統,自己研發或外包研發,大多都已部署多年。

也就是說,這類模式很難切到行業內的頭部客戶,反而要自己去教育市場,成本很高。

合同自動化

目前,電子合同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加上這次疫情進一步推動了在線辦公的發展,線上合同管理也成了關注點之一。

一方面,對每個企業來說,合同管理都是一項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的工作;另一方面,律所日常中日積月累的合同數據,正在加速「 AI+ 法律」浪潮的到來。

在美國,合同自動化賽道非常火熱,市面上存在 Ironclad、Klarity、Evisort、Concord、Icertis、Seal Software 等多家創業公司。

這些公司都把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其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了合同上,以下是我為你總結了合同自動化產品的主要功能:

自動化合同撰寫:幫助公司生成標準化的法律合同,用戶可以調整默認選項設置,快速修改,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定製合同內容。快速處理合同:智能讀取多個關鍵數據點,理解合同中詞彙的含義和上下文,審查、分析、批准各種類型的文檔,同時支持大多數文檔格式,比如 PDF 和 Word 等。識別用戶偏好:通過 AI 技術抓取用戶的偏好,通過這些信息審核公司的NDA、銷售、供應商等合同,幫助客戶節省不必要的法律成本。高效管理合同:幫助企業對各種類型的文檔進行分類、搜索、跟蹤和管理,用戶可以按條款、合同類型來進行搜索,提供強大的報告功能,將合同信息和數據通過可視化功能呈現。在線籤署存證:接入雲端籤名系統如Docusign,雲端存儲平臺如Dropbox,以及企業CRM系統如Salesforce,只需在一個系統內即可實現協議籤署、文件上傳存儲、部門內文件流傳等工作。自定義工作流:法律團隊根據自己的業務流程自定義工作流,隨時調整合同和合同政策,並提供數據支持和解決方案等服務。法律合規:自動化審查企業合同,滿足不斷變化的新的法規要求。這在企業面臨嚴格的合規截止日期,並且必須審查數十萬個合同後做出戰略決策時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法天使、華宇元典、iCourt 等法律機構,正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切入合同領域。

但是,這些機構目前都還在沉澱和標註數據階段,遠未達到 Deep Learning 的程度。

電子籤名

合同自動化的創業公司,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賽道的玩家,還有電子籤名行業。

據Bloomberg Law統計,截至到2019年10月份,全球法律科技投融資總額已達到12.29億美元。其中,「吸金」能力最強的細分領域是電子籤名,DocuSign 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DocuSign 成立於 2003 年,並於2018年在納斯達克 IPO ,通過數字籤名等方式驗證用戶的真偽,幫助公司用戶在網上迅速獲取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籤名。

在美國,電子籤名行業已經形成巨頭集中的競爭格局,市場排名前三的分別是 DocuSign 、 AdobeSign 和 HelloSign ,而且 DocuSign 已經成為一家獨大。

電子籤名的應用場景,天然就和電子合同有關,而 DocuSign 作為行業巨頭,具有技術和數據的優勢,當它進入電子合同市場,將會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今年2月份,DocuSign 宣布將以 1.88 億美元收購 Seal Software ,這是一家提供人工智慧驅動的合同管理軟體解決方案的公司。實際上,DocuSign 早在2019年3月就已經向 Seal Software 戰略投資了1500萬美元。

在中國,電子籤名行業還處在多家混戰的狀態。

早在2014年的時候,電子籤名領域的創業公司多達幾十家,但隨著行業整合、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場,目前已經形成e籤寶、法大大和上上籤三足鼎立的局面。

股權管理數位化

在美國,「Carta」是一家成熟的股權服務商,自2012年成立至今,擁有超過 13,000 家企業用戶和 800,000 股權持有者,目前已完成 3 億美元E輪融資,估值 17 億美元。

Carta 的主營業務是提供一個 SaaS 系統,輔以一些股權專家,幫助公司和投資者管理他們的股權結構表、估值、投資和股權計劃。

目前,Carta 以 Captable 管理為基礎,同時把觸角伸向了其他服務。

今年2月8日,Carta 宣布推出同名基金,投資利用其平臺的初創公司,圍繞其核心產品和服務建立一個生態系統。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保持非上市狀態的公司價值數千億美元。

出於各種原因,這些非上市公司實現 IPO 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股權作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交易的需求越來越大。

此外,股權作為公司最底層的信息,應用場景非常廣泛。

今年2月,一家幫助企業實現組織結構圖自動化的公司 ——「ChartHop」獲得了 5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這是一種新型 HR 軟體,可以將所有不同人員的數據集中在一起,讓公司擁有完整的組織歷史,幫助公司以全新的方式計劃、分析和可視化組織,並從戰略上計劃自己組織的狀況。

ChartHop 的工作方式是直接連接到15~20種標準類型的公司系統,並基於這些信息構建組織結構圖,Carta 就是其中之一。

ChartHop按性別組織的組織結構圖

就中國的股權管理市場來看,雖無明確數據,中國也有 4000 萬家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 99%。這是一個 To B 的新藍海。

目前,中國的股權管理數位化還處於發展初期,市場玩家主要有易參、股書、股加加、靈動未來等,此外還有部分律所也開始重視股權業務。

創業啟動工具

在美國,在線支付巨頭 Stripe 旗下有一款創業啟動工具「Atlas」,可以幫助創業者快速、便捷地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

目前,Atlas 的母公司 Stripe 的估值已經超過了350億美元,你可以理解為中國的支付寶。

Atlas 是一個外包服務商,解決的用戶痛點是企業出海時遇到的各種繁瑣的流程問題:

1. 註冊公司:美國是融資渠道集中地,初創企業要想獲得風險投資,打入美國市場,就需要在美國成立公司。如果一個中小創業公司通過 Atlas 來進入美國市場,將會大大節省他們與政府或機構打交道的時間,讓業務更快地落地,而用傳統的方式註冊,整個過程可能會耗時好幾個月。

2. 建立銀行帳戶、申請納稅編號:帳戶開通後,用戶可以存入資金、轉帳、收款,在交易中可以輕鬆地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在方便交易的同時也避免了交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匯率損耗。

3. 稅收和法律諮詢:付費用戶可以通過 Stripe 的平臺向普華永道(PwC)和國際律師事務所奧睿(Orrick)的稅務和法律專家諮詢相關問題,但 Stripe 自身並不為用戶提供以上諮詢服務。

4. 招募合作夥伴:很多美國基金和孵化器(如 Y Combinator)對於其看好的項目,會幫助其招募合作夥伴,Atlas 也提供這個服務。

5. 在線支付交易:對跨境公司來說,支付結算和業務拓展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通過 Stripe Atlas 審核的創業公司,可以免費在亞馬遜網站託管平臺上開展在線業務。

Atlas 是 Fintech 領域業務延伸的新玩家,也是 Stripe 第一次嘗試超越支付的業務,一個內部孵化的項目。

從業務協同上看,Atlas 是 Stripe 的一個導流工具,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Atlas 進入美國市場,Stripe 也可以從交易中獲得更多的手續費。

在中國,幫助創業啟動的通常是「代理」,去工商局幫創業者註冊公司,但在其他方面,技術的滲透率極低。

隨著新外商投資法的頒布,很多外資和出海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業啟動工具可能也會火起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上,已經有過一次成功的創業案例。

2000年,當時的中國法律規定,境外公司不能投資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外商企業也不能在境內從事網際網路業務。

但是,早年的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都有外資成分,只能爭取到納斯達克上市。

由於需求的存在,通商律師事務所的劉鋼律師,設計出了此後影響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 VIE 架構。

這也讓劉鋼律所和通商律師事務所從1999年到2010年,幾乎壟斷了網際網路海外上市和直接投資項目。

今天我鬥膽分享了我自己對於法律科技(LegalTech)創業的一些觀察,不是為了說明我看得多透。只是,我覺得前段時間 Atrium 宣布關閉的消息出來後,行業內太過悲觀,所以忍不住把之前的一些觀察分享給大家。

拋磚引玉。

最後,祝願所有的法律科技創業者,都能在這個特殊時期,活下去,然後跑起來。

祝福。

帶著觀點看商業。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冒險家孫正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超級觀點
    2.有創業經驗的人一定都會先開槍再瞄準,因為時間太貴了。3.我覺得願景基金對於孫正義而言,是動用他手上所有的資源去完成他腦海裡對人類300年以後構想。4.中國有非常多厲害的創業者,他們未來可能會去做一件更大的,更有價值的,不確定性更高的,更加離經叛道的事,如果我們一直用這種成敗論的視角去評判創業者的話,他們都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做這些嘗試。
  • 科技早報 | 特斯拉將一次性納入標普500股價漲4% 谷歌Facebook還有...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昨夜今晨,科技圈都發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聞回顧:先關注Facebook:谷歌、Facebook面臨更多反壟斷訴訟 1月底之前多達4起知情人士稱,科技巨頭的法律困境預計將在接下來幾周惡化,美國聯邦和州反壟斷機構準備對谷歌和Facebook
  • 12億英鎊砸向科技行業,英國新晉的17家獨角獸都是誰?|【倫敦科技周】
    按照目前的匯率,估值達到7.84億英鎊(10億美金)的公司就達到了獨角獸的標準。而現在全歐洲超過1/3的快速增長的科技公司都位於英國。從2013年~2018年間,英國科技行業投資達到270億英鎊。首相德蕾莎·梅伊在倫敦科技周開幕式表示,今年倫敦科技有望吸引投資超過12億英鎊。還有數據表明,「英國科技的增長速度超過其他經濟體的一倍半,每年為英國的經濟增加超過1300億英鎊。」
  • 90後投資人眼中的B站:到底B站憑什麼值百億美金? | 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從當下的DAU角度看,作為中視頻代表的B站其實只是1/4個愛奇藝(長視頻代表),1/9個抖音(短視頻代表)而已。之所以股價節節攀升,是得益於B站近期頻頻的出圈事件,從8億拿下英雄聯盟3年獨播權,到跨年晚會大獲成功,都讓投資人看到B站不安於小眾的雄心。
  • 黃渤、劉詩施等多人與北京醋溜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陷入法律糾紛
    來源:金融界網站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醋溜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條案件,即與劉詩施相關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和與黃渤的相關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其中,劉詩施為二審被上訴人,黃渤為二審上訴人,開庭日期均為2021年1月15日。
  • 再見2010-2020創業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他們不僅對過去10年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給予重新定義,還有了新的使命,奠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01 數字解讀2010-2020創業黃金十年獨角獸36家根據公開數據、上市財報、媒體報導大致梳理,根據最新估值或市值(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成立、成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目前有至少36家企業估值超過30億美元。
  • 地方政府不遺餘力爭辦創業大賽,為了啥?
    湯旭東的感受在本屆創富中國的冠軍項目晶泰科技(Xtalpi)上得到印證,這家旨在通過大數據技術提供生物製藥晶體預測服務的公司包攬了總決賽三項大獎:年度總冠軍、最具商業價值獎和最受媒體關注企業獎。「公司成立以來,就已有多家機構提出了很有誠意的投資願望。」 該項目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馬健表示。
  • 【創新創業】探秘廣州「超級大腦」
    【創新創業】探秘廣州「超級大腦」 2020-07-0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飛融擔科技賦能,給消費者融資新希望
    平臺服務模式已不是稀罕物,大有在神州大地四面開花之勢,但從效果來看,大部分都收效甚微,甚至很多都淪為了信息發布平臺。  為什麼傳統的服務平臺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呢?據信飛融擔分析,其中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是很多平臺噱頭多但功能少,很多平臺名不副實,技術水平低下,並沒有建模、分析的能力,無法滿足金融機構風控要求。
  • 最適合女生報考的4個專業,工資高父母放心,比考公務員還有前途
    過去很多人認為比起女生,男生找一個好工作更重要,而女生畢業了找一個好的婆家比什麼都靠譜,至於工作找個差不多的就行了。其實,這句話放到現在已經很不適用了。 因為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女性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家庭事業都很美滿,過得也更幸福。所以女生找一個好的工作同樣很重要。今天就大家推薦4個最適合女生報考的專業,工資高父母放心,比考公務員還有前途。
  • 梁建章:網絡謠言的糾錯管理,來自新加坡的啟示 | 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特約觀察員|梁建章、陸蓓 而以下的表述如果不符合事實,將受到懲戒:「政府向新加坡鄰國宣戰」;「某銀行損失了200億美元」;「外國工人肆意破壞了新加坡各地的幾個宗教敬拜場所」。 法案實施半年多來,新加坡政府發布過十多次的謠言糾錯案例,尤其以新冠病毒疫情案例居多。
  • 羅永浩6億債務已還4億l令人咋舌 創業屢屢失敗的老羅吸金能力有多強?
    羅永浩6億債務已還4億l令人咋舌 創業屢屢失敗的老羅吸金能力有多強?時間:2020-09-24 1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羅永浩6億債務已還4億l令人咋舌 創業屢屢失敗的老羅吸金能力有多強?
  • Letv電視品牌升級為樂融,攜手漫威打造超級營銷
    Letv超級電視正式將中文品牌升級為「樂融」,並發布全新品牌LOGO和超5,全新樂融定位於網際網路智能科技的引領者,以成就家庭美好生活為使命,將用極致的科技產品去關懷家人生活。第二,原超級影視會員現已全面升級為華影時光會員。
  • 馬斯克能打開「潘多拉寶盒」,實現數字永生和超級人類嗎?|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每一個應用場景都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我們要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待科學意義上的重大進步。4. 大家不用擔心或恐慌,在這個東西絕對安全之前,政府、國家監管都會進行監管,一項技術到什麼階段就會去造福人類去做什麼樣的事情。編者按:本文由36Kr LIVE內容整理而成,有刪減。
  • 信飛融擔發力金融科技,小微融資難題不斷破局
    數字科技之所以被如此追捧,核心原因在於數字科技已經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關鍵手,它已經成為當下各行各業實現數位化升級的必選項,並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信飛融擔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應用,精準服務、實時監控將成為解決小微群體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抓手。  據悉,數位化升級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微群體融資中供需兩端難題。除提升技術能力外,金融機構還需強化自身對小微群體的洞察能力,對不同的小微群體進行差異化、精準化管理,全面提升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實際上,小微群體一直以來也是國家高度重視的發展對象。
  • 武漢可以代理極智科技智能家居嗎?
    極智科技AI智能家居加盟代理區域有哪些地方?極智科技AI智能家居在武漢還可以做代理嗎?極智科技AI智能家居招商政策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極智科技AI智能家居招商加盟政策詳情請致電諮詢。
  • 遠望程浩:2020,To B創業還有出路嗎?|甲子直播間第二期預告
    2020,to B創業將面臨怎樣的情形?今年還是to B創業的好時機嗎?中小企業如何精細運營,應對疫情影響?4月2日(周四)晚,「甲子直播間」第二期開播。我們邀請了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從資深創業者和投資人兩個視角出發,為大家分析「2020,To B創業還有出路嗎?
  • 頭牌觀點丨阿里女高管創業被打假,劇情有反轉,讓子彈飛一會
    此次討論中,王晗本人也來到頭牌觀點發表自己的立場和看法——我昨晚凌晨發布了第二封公開信,提出幾點看法:1. 陳亮與我不熟,且是他抹黑在先;2. 我離職前的最高職級為阿里健康家庭醫生事業部總經理,M4(p9)級別;3. 合影是工作需要;4. 「被裁」、「虛假千萬期權」、學歷、產品資質請看圖說話;5.
  • 瑪雅人記載了4次超級文明,現代科技最弱!第1紀的人有超能力?
    今天大牛要聊的就是瑪雅人記載了4次超級文明。說到這裡,讓我們先討論一個概念:即地球上是否有過許多高智慧文明(如人類社會這樣)。許多人認為地球上只有一種高度智能的文明那就是我們人類。事實上,這種觀點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的,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地球自誕生以來至少已經有45億年了。
  • 日活3.1億的愛奇藝,用戶付費收入與廣告收入已經1:1,將探索超級網劇直接收費
    除了廣告和向用戶收費,我們可能還有IP價值的延伸、衍生的開發等等。 此外,經過7年的發展,愛奇藝不簡單是一個視頻播放器,我們要把視頻播放相關的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有機的非常有邏輯的集中在一起。如果獨播的話,在這個平臺可能是20億,在那個平臺可能只有10億。 截止2017年5月底,愛奇藝的全網日活躍用戶數達3.1億人。根據第三方機構艾瑞最新數據顯示,愛奇藝APP已經是僅次於微信的全國第二大使用時長APP,月活躍設備數達5.1億臺,月使用時長達60億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