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色字「文藝扒」關注!
有些笑容,只有在消逝的時候才讓人難以割捨
有些親人,只有在離開的時候才讓人懂得珍惜
……
本期主筆:小喬
數日前,我無意間在一本名為《鳥瞰合陽》的冊子裡,看到了爺爺的木蕊畫。
△《鳥瞰合陽》△
20世紀70年代,爺爺師從民國時期蜚聲秦晉豫三省的著名塑畫大師王明鸞的傳人王國聲老師學習木蕊畫。
木蕊畫是一種國內首創的剪貼畫,它是利用樹皮、刨花(過去製作家具時用刨子推木頭形成的木卷)等作為原材料,經繪畫、剪貼、雕刻、點染、烙花、拼接等複雜工序,在絨面上貼出的富有立體感的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的一種手工藝品。 可製成條幅、橫幅、插屏,也可以直接飾於家具之上,為大廳、臥室的裝飾品。
工作之餘,他加入了西安市國聲美術社,他們的作品曾出口美、法、日、瑞士等國,央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都曾對爺爺的木蕊畫做過專題報導。他的作品,也曾被陝西省政府當做禮物饋贈給國外友人。
在加入西安市國聲美術社期間,爺爺對木蕊畫進行了創新。他的作品更注重木質本色,不需顏料修飾,題材也不局限於花鳥魚蟲,名著、民間故事、領袖人物皆可入畫。
一把剪刀、一個自製刻刀、路邊隨手可撿的樹皮、刨花,便是爺爺手中極為簡陋的工具和材料。
就是用這些簡單的工具,爺爺創作出了「紅樓夢」、「哪吒鬧海」、「八仙過海」、「松間情趣」等等一幅幅形態逼真的木蕊畫,畫中人物表情各異、生動形象、呼之欲出;畫中的動物立體生動、活靈活現,讓人嘆為觀止!
自打我有記憶開始,家裡的牆面上從來都不需刻意修飾,「長樂圖」、「鴛鴦並蒂」、「冰姿玉影」等各種主題的木蕊畫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人生活的一部分,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對親朋好友,他也是一 一饋贈。木蕊畫裝飾了他人的家,也寄託了爺爺的情!
小時候,家裡最多的就是刨花、樹皮,爺爺總是帶著我走遍西安、合陽的大街小巷撿樹皮、刨花,遇到樣子獨特的樹皮,他如獲至寶,笑著說,「這是做假山的好材料」,遇到顏色稀罕的刨花,他也會哈哈一笑,「這個剪黛玉裙裝上的裝飾剛剛好……」
那時候,跟著爺爺撿樹皮是我假期裡最忙碌的事兒;
那時候,家具還是用刨子推出來的,沒有現代化的電鋸,只要有木匠的地方,就是我們爺倆探尋的目的地;
那時候,爺爺所在的西安市五一劇團還是陝西省有名的秦腔劇團。寫劇本、作畫之餘,爺爺夾起一塊蒜充當洋芋餵到我嘴裡,看著不吃蒜的我氣哭的表情,笑出了眼淚;
那時候,西安的天空很藍,爺倆的笑容也最燦爛...
木蕊畫,承載著爺爺的夢想。
舉辦自己的木蕊畫展,是爺爺畢生的心願。然而,長期伏案導致的心腦血管疾成為他實現夢想最大的阻礙。
2001年,我如願以償地考上了陝西師範大學,從老家來到爺爺身邊。爺爺也曾拿起他的那套工具手把手地教我作畫,希望他的手藝還有人傳承,自詡年輕手巧的我,剪出的一根根羽毛竟不及一個年邁的、因腦血栓而雙手顫抖的老人那麼細、那麼均勻,我知道,這是他幾十年的功底,是長期伏案的厚重積累。
這剪貼的功夫、繪畫的功底、豐富的閱讀以及他待人做事的一絲不苟的態度,豈是我一天半天就能習得的?
木蕊畫,也飽含著我對爺爺深深的懷念。
一幅幅巧奪天工、獨具匠心的藝術品裡,有我名字的出處,有爺爺伏案作畫的樣子,有他帶我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搜羅樹皮、刨花等原材料的時的身影……
小時候,爺爺,是那個在抽屜裡裝滿鍋巴、蝦條、泡泡糖、巧克力等著我的人;
長大了,爺爺是那個帶我足跡踏遍西安市所有公園的人,兒童公園、蓮湖公園、興慶公園、革命公園、大小雁塔……每一塊石階、每一個亭臺,都留有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上大學了,爺爺是那個孩子般在師大校園裡讚嘆我實現了他夢想,比自己考上大學還要激動的老人;
每個周末,西安南門215站牌前,他是那個腿腳不便卻以鍛鍊身體為理由堅持走到車站,目送我乘車返校的人……
以前,我總想著:
等我長大了,我也給您買好吃的;
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帶您去四處轉轉;
等我不忙了,我再教您英語;
等我閒了,我會抽空學學您的手藝……
然而,生命從來不願意等待。我們總是在痛失親人的時候才追悔莫及,那些做過的「承諾」也永遠錯失了被兌現的機會。2005年的國慶,剛剛考上研究生的我回到老家看望生病的爺爺,臨走前,他坐在爸爸商店的椅子上,想站起來都有些困難。
出門的那一刻,我特別想和他照張合影,四爸喊我上車返校,下次回來再照吧,我稍作猶豫便上車走了。沒想到一個月後,我再次聽到的爺爺的消息,竟是回家送他最後一程……
△ 四幅紅樓夢畫作,成為爺爺留給我最大的財富 △
一張照片,沒有拍
成為戳心的痛
一臉笑容,不再見
成為永遠的懷念
花的心藏在蕊中,爺爺的心藏在畫中。爺爺走後的十二年間,每當提筆寫下自己的名字,每當有人喊我叫我,每當有人站在家中的木蕊畫前駐足驚嘆的時候,我都知道,我的爺爺從來都沒有走遠,那一幅幅再也難以複製的畫作就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他用他的方式繼續陪伴著我們。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爺爺」,如果他,也同我的爺爺愛我一般愛你,請你千萬珍惜每一分鐘的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哪怕只是午後陪他遛遛彎;
哪怕只是陪他吃了一頓飯;
哪怕只是坐下來給他講講你生活中的瑣事;
爺爺走了,帶走了他的夢想,留下了我的懷念;
爺爺走了,帶走了他的藝術,留下了件件孤品畫作;
與內心深處,最令人遺憾的是,那些如同他的作品一般的文化遺產,誰來傳承?
若干年後,誰還識得何為「木蕊畫」?
若干年後,又有誰知道那些木蕊畫的故事呢?
音容猶在慈祥笑
片片追憶祖孫情
謹以此文紀念離開我們12年的爺爺!
主筆:小喬
紅色聖地 延安
心思細膩,三觀極正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