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嬪妃?——揭露詹王府二格格的原型

2020-11-20 騰訊網

陳寶國主演的《大宅門》,以同仁堂為原型,2001年火爆螢屏。有一個人物從未出現在觀眾視野,卻決定了白家的命運。因為她的死亡,導致白家大爺判了斬監候,百草廳被查封。她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詹王府二格格——同治爺的嬪妃。同治爺有一後四妃,那麼她是哪一位嬪妃呢?

01 同治的嬪妃

《大宅門》的時間主線,光緒六年白景琦出生,六年以後,即光緒十二年,白家大爺「治死」了同治的嬪妃。而白景琦的原型,樂靖宇出生於同治十一年。就是說白景琦的實際出生時間比劇中早八年。為了避免對號入座,編劇對時間進行一定的文學加工是情有可原的。

還有一個線索,詹王府未出閣的大格格,身體不適,被不明就裡的白家二爺診出了喜脈,惱羞成怒的詹王爺,指示手下殺馬砸車對白家進行警告,那年大格格二十九歲。

白家老太爺為大格格診脈

白家老太爺為大格格診脈

忍不了百草廳的聲名如此受辱,白家老太爺親自上門診斷,診出胎氣後,不動聲色地說只是腹中有一痞塊,化解即可,開的藥方卻是安胎藥。等到大格格察覺出不對勁,已經到了不得不生的地步。

半年後,大格格生下一對雙生,白家老太爺特地上門祝賀,言道,既然我診錯了,那我們老二總是對的吧?如果老二沒錯,當初何以要殺他的馬、砸他的車?最終老太爺駕著詹王府賠的新馬車,耀武揚威地回府。

百草廳要回了名聲,詹王府大格格未婚生子也大白於天下,詹王府因此與白家結仇。六年後詹王府二格格,死在了宮裡,這年大格格三十五歲。作為大格格的妹妹,二格格的年齡必在三十五歲以下。

考慮到戲劇的藝術加工,如果這個二格格真實存在的話,她不一定死於光緒十二年,這個時間跨越應該是同治末年到光緒二十年左右,而且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必不是壽終正寢。

我們看看同治嬪妃,有哪些符合以上情況: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知府鳳秀的女兒,光緒三十年薨,年四十五歲;

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道光權臣塞尚阿的女兒,宣統三年薨,年五十四歲;

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生活在一起,活到民國時代。

同治的四個妃子,死於光緒年間的只有淑慎皇貴妃,而她是當年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選。

在同治死前二十天,慈禧為了衝喜大封后宮,富察氏連升兩級,由慧妃晉升皇貴妃,位同副後,其餘嬪妃皆升一級。

光緒即位後,又單為她加封號為敦宜皇貴妃。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又獲封號為「敦宜榮慶」皇貴妃,皇貴妃得到四字封號,在有清一代僅此一例。

由此可見,她深得慈禧歡心,劇中死的不可能是她,且時間、年齡也不太對的上。

如此來看,死的不是同治的妃子,那麼慈禧心狠手辣,難道會是鹹豐的妃子?

02 鹹豐的嬪妃

根據劇情,我們列舉一下有哪些鹹豐的嬪妃於同治末年到光緒二十年去世:

莊靜皇貴妃,原麗貴妃,歿於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時年五十四;

玫貴妃,徐佳氏,歿於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時年五十六;

婉貴妃,索綽絡氏,光緒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崩逝,時年五十八歲;

禧妃,察哈喇氏,光緒三年五月十六日薨逝,年三十六歲;

璷妃,那拉氏,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逝世,年五十五歲;

慶妃,張氏,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薨,享年四十六歲;

璹嬪,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去世,年三十四歲。

我們看一下,莊靜皇貴妃(麗妃),父親為主事慶海,育有一女,這個女兒與同治二人,為鹹豐僅有的一對兒女,感情交好。同治九年,麗妃的女兒被封為榮安固倫公主,獲得皇后女兒才可獲封的「固倫公主」稱號,可見慈禧對其甚為喜愛。

同治和榮安固倫公主

同治和榮安固倫公主

同治於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去世,這位公主則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九崩逝,一說為同治帝去世後過於悲傷導致。莊靜皇貴妃對慈禧已無半點威脅,況且在鹹豐、同治朝都沒有動她,何必到了光緒十六年再殺呢?

玫貴妃是除了麗妃、慈禧外,唯一為鹹豐生過孩子的女人,育有一位阿哥,可惜早夭。玫貴妃為內務府包衣,宮女出身,身份低微。

禧妃,廚役常順之女,原為長春宮宮女,為「四春娘娘「之一的「海棠春」。

璷妃,主事全文之女,為「四春娘娘「之一的「武林春」。

慶妃,原為長春宮宮女。

璹嬪,員外郎桂祥的女兒。

可見,鹹豐帝的這幾個嬪妃,娘家地位都不高,最高的員外郎,為從五品;主事次於員外郎,為正六品。這樣的娘家勢力跟劇中的「詹王府」相差甚遠,而且慈禧手握生殺大權,對這些既無背景,又無兒女的人,實在談不上忌憚。

鹹豐的嬪妃

鹹豐的嬪妃

劇中二格格是同治爺的寵妃,又得罪了老佛爺,所以不得不死。對於是否追究白家的責任,太監王喜光私下對白家人說:

「只要詹王爺不死乞白賴地咬你們,老佛爺樂得睜一眼兒閉一眼兒。反正心腹之患已經除了,跟你們白家有什麼仇啊!"。

這個嬪妃是慈禧的心腹之患,能夠稱得上心腹之患的人,鹹豐帝的這幾個嬪妃都不夠格。

思路到這裡似乎又被掐斷了,會是誰呢?考慮到我們只分析了同治和鹹豐的妃子,難道死的不是嬪妃而是正宮皇后?

03 會是哪位皇后?

我們先來看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距同治去世僅三個月。

慈安太后,鈕鈷祿氏,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后,與慈禧攜手垂簾聽政二十載,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驟然崩逝,年四十五歲。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兩位皇后的去世時間與劇中情節頗為接近。只是根據上述推測二格格的年齡應在三十五歲以下,這樣一看,同治皇后又較為接近原型。

歷史上這兩位皇后的死亡原因都有爭議,被慈禧害死的猜測不絕於耳,那麼二格格會不會是她們中的一個呢?我們再來看看劇中的提示:

詹王府二格格是同治十一年進的宮,詹王爺攜一家老小進京,獨留大格格一人打理蒙古老家。這樣一來大格格的親事就被耽誤了,回到京城已經成了二十九歲的老姑娘。她怨恨父親偏心,娘親死的早,就連進宮選秀都只有庶出妹妹的份。遇到一個不成器的武貝勒對她噓寒問暖,便以身相許,多少也有種報復父親的心理。

大格格懷孕後,身體不適,白家二爺上門診治,才出現了文中開頭的情節。詹王府殺馬砸車的事在京城不脛而走,這之後上門診治的太醫個個揣著明白裝糊塗,佯稱才疏學淺,直到白家太爺上門穩住了詹家。

大格格懷孕生子的事,因為詹王爺兒子詹瑜的周旋,瞞過了家裡的老奶奶,還有去新疆帶兵打仗的詹王爺。詹王爺剛一回府,白家太爺就登門拜訪,親自恭賀「添丁之喜」,這時詹王爺才如夢初醒。

詹王爺

詹王爺

能夠看到詹王爺領軍打仗,詹王府勢力龐大,大格格和二格格同父異母。

那麼同治皇后和慈安太后的娘家是否符合以上幾點呢?

04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皇后,蒙古正藍旗人,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魯特氏的外婆是慈安太后的姑姑),莊和皇貴妃(同治的珣嬪)的侄女。

阿魯特·賽尚阿(1794年-1875年),字鶴汀,蒙古正藍旗人。嘉慶二十一年繙譯舉人,授理藩院筆帖式,充軍機章京。道光十一年,擢內閣侍讀學士,偕將軍富俊按吉林將軍福克精阿尅扣兵餉,得實,劾罷之。予頭等侍衛,充哈密辦事大臣,擢內閣學士。丁父憂回旗,留京,遷理藩院侍郎,兼副都統,調工部。迭赴盛京、廣東、察哈爾按事。十五年,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調戶部,擢理藩院尚書,兼都統,調工部。五年,遣戍軍臺,尋釋之,命練察哈爾蒙古兵。十年,回京,總統左翼巡城事宜,予侍郎銜,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以病免。光緒元年,卒。

可見,塞尚阿是道光年間的權臣,行軍打仗,曾任哈密(新疆)辦事大臣,曾練察哈爾(張家口)蒙古兵。光緒元年,去世。

無論祖籍、官職均與詹王爺相似,同治的皇后在光緒元年二月二十去世,而塞尚阿也在這一年病逝,塞尚阿的死亡時間極為敏感,因為二月二十畢竟是一年之初,塞尚阿死於同治皇后之後,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說孫女被害屬實,那不僅是情感上的折磨,也是對家族勢力的極大削弱,這種打擊對於這位八十一歲的老人的確是致命的,這可以看做是同治皇后被害的一種推測和佐證。

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琦,是滿清第一個旗人狀元,崇琦因女兒封后,而加封三等承恩公。

同治皇后的母親是鄭親王端華的女兒,1861年,慈禧、慈安發動辛酉政變,端華被賜自盡,鄭親王的爵位則由族人繼承,雖然鄭親王府已物是人非,但是如果同治皇后真被慈禧害死,我相信鄭親王家族還是可以做些事情的,比如對白家使絆子之類。

同治皇后

同治皇后

崇琦作為承恩公,他們府上只能算公爵府,是除了王室之外的最高爵位,而鄭親王府卻是貨真價實的王府。如果「詹王府」對應諧音:鄭王府,就比較好解釋,所以「詹王府」很可能是鄭王府和塞尚阿家族糅合而成的角色。

阿魯特氏,既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還和慈安太后有血緣關係,所以一開始就不被慈禧所喜。而同治后妃中的珣妃,則是阿魯特氏皇后的姑姑,塞尚阿的女兒、崇琦的妹妹,這麼一看,我們就能發現,劇中的詹瑜並不是浪費筆墨,也許是崇琦的原型。大格格一直怨恨該進宮的是她,而塞尚阿的確有一個女兒在宮中為妃,只是死的不是她,而是塞尚阿的孫女?

05慈安太后—鈕鈷祿氏

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后,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死時四十五歲。

穆揚阿,滿洲鑲黃旗人。福克京阿的長子,嘉慶九年承襲叔祖傅森的二品蔭生,後任廣西右江道,駐柳州,擅長詩、畫。

慈安為庶出,生母姓姜,嫡母是克勤郡王慶恆的孫女,為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後代。

慈安的父親只是廣西的三個兵備道之一,正四品。嫡母是克勤郡王的孫女,於她益處也有限,畢竟她並非嫡出。她的哥哥叫廣科,姐姐嫁給莊親王奕仁為嫡福晉,妹妹嫁給莊王府的奉恩將軍綿林。

父親生卒年不詳,史書中並無過多記載,可見政績平平。姐夫莊親王,是太宗的後代,在清初八大王中,莊親王的功績與其他六王難以比擬。清史學者孟森曾感慨:「莊王……功績聲望遠在諸王之下,其必湊一世襲罔替之數。」順治朝的上諭也明確指出「爾等向不在寵貴之列」。所以莊王府勢力一般,且奕仁於同治十三年病故。彼時慈安太后的娘家勢力並不龐大。

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

家世上講,慈安太后於四十五歲去世時,莊親王早已不在,而父親穆揚阿,即便在世,也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了,也並無出兵新疆的經歷,他們與詹王府的顯赫家世不太相像。

從地域上講,慈安太后是滿洲人,鈕鈷祿氏起源於松花江、長白山附近,不是蒙古。

從人性上講,慈禧和慈安平等相處二十幾年,二人共同撫育同治、光緒,垂簾聽政,同治一朝都沒有害死她,為何在光緒七年動手呢?

但是值得推敲的是,慈禧在光緒六年生了一場大病,到光緒八年才治癒,期間是慈安太后在處理政事。關於這段時間,野史上有很多戲說,關於慈禧暗自懷孕生子,毒害慈安等等。這不僅讓人腦洞打開,難道大格格懷孕生子,詹王府殺馬砸車,導致太醫們噤若寒蟬,這個大格格原型是慈禧?她無法上朝,眼看著慈安長時間把持朝政,害怕大權旁落,所以毒死了慈安?

腦洞大的收不住了,還是從劇中去找線索:

白家大爺與老太爺的對話:

"詹王府的二格格病的要緊麼?"

"沒什麼大病,肝鬱不舒,純粹是氣的,不是老佛爺不待見她麼!"

二格格死後,太醫魏鶴卿深夜給白家送信:

"宮裡的事太複雜,大意不得。嬪主子當年是同治爺的寵妃,同治爺駕崩以後,西太后就一直容不下她……哎呀,不說不說了,亂得很,有備無患,多保重吧。"

白文氏坐在炕沿上:"這下又犯到詹王爺的手裡了。"

太監王喜光和白家三爺的對話:

王喜光說著壓低了聲音,"嬪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爺,她還想活命嗎?"

"那也別把我大哥整進去啊!"

"誰讓他趕上這寸勁兒了呢?不把他整進去,怎麼向詹王爺交代?!"

白文氏私下裡想向詹王府求和:

「王爺,您心裡最清楚嬪主子歸天,跟我們家大爺沒關係。"

二格格是同治的寵妃,而且死亡時間是在同治爺駕崩不久,慈禧和二格格不和,二格格並非急病,這是一樁冤案,冤到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說二格格原型是慈安,那麼鹹豐駕崩已二十餘年,西太后容不下她,恐怕難以與她共事這麼多年。慈安的死亡雖然意外,但慈禧應對得宜,大家心裡存疑,但是並無十分把握。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起病急,發展迅速,而且在十幾年前有相同病症出現,按現代醫學猜想,傾向於心腦血管疾病,而這也許與慈禧缺席政事導致的勞累過度有關。

慈安便服像

慈安便服像

06詹王府的落幕

庚子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西逃,詹王爺因為主戰,被慈禧發配新疆,在發配途中病逝。詹瑜再次回京後,詹王府已不存在,詹瑜的兒子詹奎禧和白家的外甥女聯姻,詹奎禧不思上進,一家人靠詹瑜賣字畫維持生計。多年後大格格的女兒黃春和白文氏的兒子白景琦兩情相悅,仇人的兒女結為連理,這是後話,而詹王府在劇中落下帷幕。

說回歷史,慈禧太后攜帶光緒帝和一些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命崇綺和榮祿等為留京辦事大臣。當時慈禧西行路線是取道居庸關,經大同以達太原。

崇綺擔心八國聯軍以輕騎尾追其後,襲擊慈禧乘輿,於是與榮祿等偽裝成皇駕乘輿,從南路直奔保定,想以此作為掩護。到達保定後,崇綺等人住進蓮池書院,每日派人打聽北京局勢。

不久,噩耗傳來,崇綺之妻瓜爾佳氏在崇綺走後,指揮僕人在屋內掘了兩個大坑,男女老幼跳入坑內,命僕人填土掩埋.僕人不應命,驚慌逃出。兒子葆初便自己點燃了窗欞,全家人巍坐不動,以身殉國。崇綺聞知,如五雷轟頂,當晚這位年近古稀的滿蒙狀元自縊於蓮池書院。

詹王府家族的落幕基本也是庚子年1900年,發配新疆途中,有這樣的描寫:

「詹喻、安福、車老四正指揮僕人搬運東西。詹瑜之子二十歲的奎禧正在廊子上整理書籍,詹瑜拿起一套書交奎禧:"這套書單放,我要帶在身邊兒。"

在家族落魄、仕途失意時,詹瑜仍然書不離手,這讓我確定詹瑜暗指崇琦,這與崇琦的滿蒙狀元身份甚為符合,而崇琦一家人殉節,是否有後呢?還真有:曾孫—阿魯特·法亮,阿魯特·廉定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襲爵,正好與劇中詹奎禧的情節對應。

再說說同治皇后外祖家—鄭親王府,當時的鄭親王家族在八國聯軍進城之前,南逃固安,鄭親王凱泰初到固安便病逝,其子昭煦襲爵,待其長大時大清已經滅亡。1947年,一部電影《十三號兇宅》上影,因為拍戲用到了鄭親王府,且提到了他。昭煦將劇組告上法庭,並獲賠13億法幣,但他很快揮霍一空。可見鄭親王府也是在庚子年之後境況急轉直下,子孫在窮困潦倒中度過。

鄭王府頹敗之像

鄭王府頹敗之像

因此劇中詹王府二格格的身份,死去的同治的嬪妃,有很多證據指向了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而她的死亡,並非《清史稿》記載的正常死亡。

《大宅門》的創作本就沒有固定的原型,我的猜測若能符合一二也已十分欣慰,若有不同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大宅門》白家敢於詹王府對抗,愛面子是其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電視劇《大宅門》中,‍‍白家和詹王府‍‍‍‍大戰過兩個回合,‍‍可以說‍詹‍王府對白家是懷恨已久,處心積慮‍‍要搞垮白家。但最後‍‍‍‍‍終究是‍‍誰也沒‍‍幹過誰,‍‍都是隨了自己的‍‍命運,各自凋零。明面上來看,是白家老二白穎軒給大格格「號錯了脈」,竟給未出閣的大格格號了個喜脈,導致詹王府顏面盡失,對白家懷恨在心,砸了白家的馬車。
  • 《大宅門》裡詹王爺的原型是誰?
    要想知道這位詹王爺的原型是誰,先得看看電視劇是怎麼描述這位王爺的。現在,我們就根據這些條件找一找他究竟是誰。《大宅門》白家與詹王府結怨的故事發生在同光之交。具體年份劇中沒有明確交代,但可以推算一下。庚子年白家全家逃難,只留白景琦一個人在看家。
  • 《大宅門》大格格對父親詹王爺怨念很深,卻不知自己有多短視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詹王府的大格格,一直不為外人知曉,別人都知道王府裡的格格是宮裡面的嬪主子,卻不知道詹王府裡還有一位一直在蒙古老家,最近新進京的年紀最長的大格格。不久白家太爺暗地用了安胎藥,逼迫詹王府,不得不生下這個孩子,白家和詹家由此結仇,可以說,大宅門後續的劇情,都是由大格格未婚先孕這件事而引出的。
  • 大宅門裡的詹王府是什麼級別?
    《大宅門》該劇是導演郭寶昌老師依照本身的經過、以同仁堂樂家的汗青為素材改編而成,其中詹王爺確實是一名大清的王爺,但是是什麼級別的在電視劇中沒法判定,不管詹王爺是正王爺甚至於郡王,他都是大清的王爺。提到詹王爺,劇中的大格格身上原來可以看出一點,因為大格格時常在老家蒙古看病,錯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陰
  • 盤點:電視劇《大宅門》中最感人的場景!網友:潸然淚下
    電視劇《大宅門》作為一部反映醫藥行業家族劇的大戲,從晚清一直演繹到新中國初期,劇中大量感人,潸然淚下的場景,可謂是數不勝數。第一個場景:大格格半夜出城找尋子女,武貝勒半路擋車悔不當初詹王府的大格格,是被大多數觀眾都忽視的一個角色,因為一直呆在蒙古老家,加上二格格先於自己出了閣,來北京後未經人事被武貝勒騙了情感,生下了雙棒被詹王爺趕出家門,在當晚和詹俞出城時,被武貝勒擋住馬車。
  • 《大宅門》丈夫入獄,為何烏翠姑與婆婆白殷氏的反應截然相反?
    大宅門》裡面,貴武對大格格被白家太爺下安胎藥的事情一直懷恨在心,並伺機報復白家,詹王府的二格格被西太后下手害死後,貴武賄賂了壽藥房的太監,把白家大爺白穎園給詹王府的二格格開的藥方子,改了一味藥方   白穎園被下了大獄,同行魏大人勸告白家太爺,不要和詹王府和西太后硬剛,風聲過後,最後落一個不予追究,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 從《大宅門》裡看為人處世,白萌堂為爭口氣幾乎毀了白家
    不得不說電視劇《大宅門》是近年來難得的國劇精品,不僅囊括了杜雨露、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何賽飛、張豐毅、蔣雯麗等大牌明星,甚至連劇中客串的明星也是巨星雲集高朋滿座,如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申軍誼、寧靜、李雪健、于榮光等,由此可見導演
  • 《大宅門》詹瑜,一個嚴重被低估的角色,真正有情有義有品格的人
    電視劇《大宅門》一開始,白家就和詹王府結下了仇,並且仇越結越深。白家太爺下的安胎藥,使得大格格不得不選擇未婚生下一對雙胞胎,詹王府賠了白家的車和馬,昭示了原本白家二爺的脈息沒號錯,詹王府的顏面掃地,大格格的兩個孩子被王爺一怒之下送到了鄉下,大格格也追隨孩子而去,一去不回半生悽苦。
  • 《大宅門》白景琦三位長輩的處事方式,預示了百草廳的三種結局
    《大宅門》第一部播出距今已經有19年了,但至今豆瓣評分還維持在9.3,是一部很難超越的經典。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小編將帶領大家重溫《大宅門》,今天先從小編重溫的一二集中分析一下《大宅門》三個不同的人物,三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式,將會讓白家走向何處。
  • 民國百業蕭條,《大宅門》白氏家族一個賣藥的為什麼那麼有錢?
    《大宅門》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視劇,講述了傳奇一生的主角白景琦,是名導演郭寶昌的得意之作,《大宅門》裡白氏家族家大業大人員眾多,很多人便走一個問題,一個賣藥的家族,怎麼那麼有錢?《大宅門》這部劇並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視劇,導演郭寶昌的養父樂敬宇原型就是白景琦,百草廳表示樂士家族
  • 孝莊和慈禧如在同一時期,二人地位相同,兩者相鬥誰厲害
    在康熙的一生中,多次面臨劫難,都是在孝莊的大力支持下撐了過來,從而成就了千古一帝。 慈禧,鹹豐的嬪妃,深受鹹豐的寵愛。鹹豐臨終前傳位給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
  • 慈禧精心培養的同治皇帝,為何19歲去世了?死因終於找到了證據
    ,是大清王朝中最短命的皇帝,他的死因,也被外界紛紛的猜疑?慈禧和其他家長一樣,把同治的課程,安排的滿滿的,同治能出來遊玩一下,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他認為皇宮一點沒有安全感。同治當然也會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讓慈禧看見,都會非常嚴肅的批評同治,慈禧就是這樣的教育,導致同治皇帝,還沒有到青春期,就非常的叛逆。
  • 《大宅門》:萬千氣象,尋常百姓
    市民劇的動人之處便在於它的世俗與普遍,那些大歷史中的傳奇、傳奇中的悲歡離我們是那麼近,近到只需要體會,而不需要想像。《大宅門》便是如此。老太爺寧折不彎的性格,直接導致白家在與詹王府的爭鬥中落敗,又捲入後宮之爭,成了無謂的犧牲品,祖傳的百草堂被查封,第一繼承人大爺白穎園被判斬監候,大奶奶上吊而亡。老太爺白蔭堂好似《權力的遊戲》中的奈德史塔克,一個悲劇英雄,他的敘事任務便是告訴觀眾,那套非黑即白的古典主義道德觀行不通了。慈禧一句話,白家分分鐘覆滅。所以我說《大宅門》是部市民劇。
  • 同治皇帝的死因真是梅毒?不值一駁的民間傳言!
    後來同治親政,但是慈禧垂簾聽政,同治皇帝有名無實。16歲開始親政,但是不到兩年就染病駕崩,這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引起了種種傳言,或說被慈禧所害,或說死於楊梅瘡,總之是疑霧重重。雖然這位少年皇帝的死,並沒有給清王朝掀起多大的波瀾,可是卻給後世留下了不少遐想空間。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同治皇帝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驕傲地說自己是從大清門進來的
    那麼我們就能明白了,為啥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為何如此驕傲的原因了,她敢用這件事來頂撞慈禧,慈禧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壓根就不多。大清門一般不開,開了也是為了迎接一些喜事。其中皇帝大婚的時候,大清門的確是開的,不過如果娶的是妃嬪,那麼妃嬪的轎子只能從神武門走。
  • 《大宅門》:二奶奶是當世豪傑
    二奶奶白文氏是整個家族的功臣,主心骨,可以說,沒有二奶奶,整部《大宅門》也就不存在了。二奶奶生產之日,也是二爺無意中得罪詹王府之時,此時的白府中,二奶奶白文氏還是透明人一個。 眼看白萌堂意氣用事,唯恐白家與詹王府結下仇怨,二奶奶出言勸了幾句,被老爺子生生罵了回去:「你想?且輪不到你想呢!你一個女人家懂什麼!」 這是二奶奶在白家初次嶄露頭角,但老爺子根本沒把二奶奶的話聽進去。 結果是白萌堂暫時出了口氣,掙回了面子,可是從此徹底得罪了詹王府。
  • 慈禧一生有三個男寵?慈禧去世後,貼身宮女揭開了真相
    結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慈禧看到了這位古董商人,立刻就覺得十分的喜歡,便把他留在宮裡。沒過多久,居然還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後來被送到醇親王府裡養育。醇親王是慈禧的妹夫。這個孩子長大後,就被立為皇帝,也就是光緒。這是當時老百姓對於慈禧為什麼立光緒這個侄子當皇帝,最大的傳言。第二個就是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早期非常寵信的太監。人長得不醜,也十分的聰明機靈。
  • 《大宅門》白萌堂的真性情和錯決策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看了還想看,還能反覆琢磨,每次還都有不同的感悟,《大宅門》就是這麼一部劇。安胎藥,不間斷的給大格格吃,半年後,詹王爺出公差回來了,白萌堂帶著兒子親自去詹王府道喜,大格格寶寶的哭聲傳進詹王爺耳中,
  • 慈安:比慈禧更為厲害的角色
    有時心情大好的慈禧還會穿上戲服,粉墨登場,安德海便會不失時機地讚美說:太后就像月宮裡的嫦娥,真正是仙人兒啊!每當看見慈禧靜坐無言時,安德海就會諂媚地說:太后真像那南海觀世音菩薩啊,救苦救難,功德無量!無論慈禧心情如何,登時就會眉開眼笑。安德海成了她身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滿朝上下皆知這一點,就連同治皇帝也要懼他三分。
  • 大宅門1(電視劇)
    至此,白家大宅問捲入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洪流中。大宅門1第1集北京:光緒六年的春天。京城最有名的藥鋪《百草廳》「白家老號」的大宅門裡,二奶奶白文氏生下一個男孩兒,奇怪的是這孩子生下來不會哭,越打越笑,祖父白萌堂為其取名白景琦。其父白穎軒去詹王府為大格格看病,由於號出了喜脈而馬被殺、車被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