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他,一個黑人鋼琴家,為何如此孤獨

2020-09-05 電影毒角獸

唐,大概算得上是電影界裡最為孤獨的鋼琴家,可能沒有之一。

唐孤獨地坐在房子裡

臺上的他光鮮亮麗,受人尊敬;臺下的他沉默孤獨,只能用酒精去打發內心的孤寂。

三重奏

但與他與《海上鋼琴師》主角「1900」的孤獨又有所不同,1900的追求是向內的,而且簡單而純粹,只要在船上的一方小天地裡,他就可以得到「平安喜樂」。

《海上鋼琴師》

唐本來也可以如此,通過在鋼琴上的才華,他已經擁有了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財富,只要他在他的王座上揮揮手,就可以擁有人間的一切。

王座之上

但鋼琴在給他帶來財富的同時,也讓他精神備受煎熬。

因為他在堅持自己的藝術夢想的時候與家人漸漸疏遠了,不光是物理上的疏遠,還有心理和社會屬性上的疏遠,換句話說,就是漸漸地失去了共同語言,再也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孤身一人

隨著他的弟弟和妻子先後離他而去,他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能一人獨守城堡,對月獨酌。

是什麼造成了唐的悲劇呢?是身份的錯位,用唐的話說就是這樣。

「I am not white enough, not black enough and even not man enough」

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

唐有著貴族的生活方式,言語優雅,行為得當,不管何時用餐都會有一條趕緊的毯子,但問題是,他是一個黑人。所以不管是白人和黑人都不接受他,覺得他不是自己人,白人不能接受他的膚色,黑人不能接受他的舉止和品位。

勞作的黑人

但這種錯位並不完全是唐自己造成的,是當時美國的環境造成的。1960s的美國依舊是一個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越是靠南的州歧視的程度就越厲害,因為那些州過去就是蓄奴州。

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的蓄奴州(紅色)

雖然《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已經被頒布了超過100年,但黑人在當地人眼裡還是低人一等。他們不允許黑人與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吃飯,同一個旅館住宿,甚至不會用黑人接觸過的任何東西,當然,土地和空氣除外。

落日鎮

在許多的地方,黑人必須與白人隔離,否則一頓侮辱是免不了的,如果遭遇極端地白人主義者還會有生命危險。而「落日鎮」是對黑人來說最為危險的地方,因為在那裡黑人白天可以工作,但晚上不能過夜,如果被「3K黨」被抓到甚至會被私刑處死。

3K黨與黑人

所以對於當時想要到南方旅行的黑人來說,《綠皮書》就是一個必須的東西。因為它可以指示黑人哪裡是他可以去的地方,哪裡是他不可以去的地方,從而避免很多的麻煩。在綠皮書指定的旅館裡,黑人才可以放心過夜,電影也正是按著綠皮書的指引展開的。

綠皮書

而作為一個鋼琴家的唐,並沒有因為高超的技術而被特殊優待,膚色是唯一的評判標準。他也要和其他黑人一樣接受同樣的待遇。

唐孤獨地坐在黑人旅館外

雖然如此,但他還是依然決然地接下了南方的尋回演出,因為他走一條前任沒有走成的路,證明黑人的尊嚴。

唐的搭檔

馬丁路德金說他有一個夢想,唐心中也有一個夢想,他的夢想就是能夠像希臘神話中的俄耳浦斯一樣,用音樂消除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隔閡,雖然這幾乎不可能。

鋼琴師原型

雖然希望渺茫,但為了消弭自己與所有黑人所遭受的苦難,他就是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電影為了對這種精神致敬,安排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黑人鋼琴家唐和白人司機託尼最終得以一起度過聖誕節,但現實中的歧視卻不知道 何時才能休止。

馬丁路德金

相關焦點

  • 奧斯卡大贏家《綠皮書》:做一個時代的異類,到底有多孤獨?
    情感如此脆弱、人際關係如此薄弱的年代,我們還有朋友嗎?《綠皮書》裡面有一句臺詞:世界上那麼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有些孤獨是個人選擇,但《綠皮書》裡,黑人鋼琴家唐·謝利的孤獨,是時代選擇。
  • 《綠皮書》:勇氣改變人心,友情治癒孤獨
    顯然,《綠皮書》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兩位「一黑一白」的男主角,從紐約一路開往南方各州演出兩個月,原本互看不順眼的兩人,隨著朝夕相處、經驗分享與共度難關,最後漸漸放下對彼此的偏見,發展出一段超越種族和階級的感人友誼。片名由來唐·雪利是一位古典樂鋼琴家,受過高等教育,談吐不凡。他受上層白人歡迎,卻從沒真正地被平等對待過,同時也與自己的族群有著很大差距。
  • 《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原型,才華橫溢曾被贊「配得上神」
    《綠皮書》相信大家都看了吧,這部拿獎拿到手軟的奧斯卡寵兒成為最近大家最為青睞的電影之一。「炸雞熱」讓大家啼笑皆非,託尼、謝利二人的友誼令人動容,除了探討種族歧視、友誼與愛,電影還讓音樂迷們再度認識了一位傳奇黑人鋼琴家——唐·謝利。
  • <<綠皮書>>為何引起如此大關注?
    黑人系列的電影,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呢,今天我們就來來看看講述黑人的影片<<綠皮書>>說到這部電影,它上映的時間是2018年,應該有不少小夥伴看過了,它在2019年就獲得了奧斯卡,這部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的電影,到底為何取得如此的聲譽,今天我們就再次走近它.
  • 《綠皮書》:實現階層跨越的黑人,迎合了全世界,卻不迎合自己
    二刷《綠皮書》,與第一次的感受略有不同。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完這部電影都會引發對於種族主義的深思,但這次二刷,除了種族主義,我看到更多的是主人公唐對於自己不斷否定所帶來的悲觀人生。先複習一下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的劇情片。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鋼琴家唐開車。
  • 《綠皮書》:從反轉藝術的顛覆與重構看待黑人與白人的友情世界
    ,他是孤獨的。在黑人眼中,他儀容整齊,舉止高雅,與黑人群體格格不入,無法與黑人群體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引領他們走向反歧視的道路;在白人眼中,他是黑人,不能使用白人家庭衛生間,只能在狹小的雜物間換衣物。謝利博士似乎與世界格格不入,想與整個世界為敵。
  • 《綠皮書》裡黑人鋼琴家每晚必喝的威士忌!
    《綠皮書》裡的黑人鋼琴家Don給自己面試司機時,提了兩個要求,第一必須是白人,第二每天晚上必須準備一瓶順風威士忌。旅程的後半段兩人喝著順風威士忌交心。Don 在白人和黑人眼中都是異類,成為了音樂家但不能和白人平起平坐,精緻的穿著也沒法被黑人朋友接受。 雖然Don一直生活在刻板的規則下,但只要一杯順風威士忌下肚能讓這個平時內斂沉默的男人變得健談,他都會用自製並且極富力量的方式抗議,想改變人們對種族歧視的看法。看過綠皮書的人,都會好奇順風威士忌的魔力。
  • 《綠皮書》:白人為黑人服務?這部電影憑什麼三萬人打出滿分?
    如果按照類似的命名邏輯,《綠皮書》大概可以改名叫《為雪利博士開車》,相似的劇情,膚色翻轉過來再拍一遍。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簡單到幾句話就能說完。講述了厭惡黑人的工人階級白人迫於生計為黑人鋼琴家開車,兩人經歷磨難最後和解的故事。詳細情節紐約市保鏢Tony正在尋找新工作,而他工作的夜總會因裝修而關閉。
  • 豆瓣高分電影《綠皮書》,不敢邁出第1步的人,永遠都是孤獨之人
    種族歧視幾乎隨處可見,或許在國內並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在國外,黑人與白人之間的鬥爭,幾乎成為了社會上最尖銳的問題。不可否認,這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個汙點,同時也是一個令人寒心的錯誤。18年的時候,就曾經上映過一部關於種族歧視的作品,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綠皮書》。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上映之後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9分。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白人保鏢託尼和一個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兩個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情況最嚴重的時期,進行了一次全國巡迴演出,而在期間所遭遇了種種問題。
  • 豆瓣高分電影《綠皮書》,不敢邁出第1步的人,永遠都是孤獨之人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白人保鏢託尼和一個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兩個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情況最嚴重的時期,進行了一次全國巡迴演出,而在期間所遭遇了種種問題。託尼是一個酒吧的工作人員,憑藉他工作比較積極,而且非常有頭腦,因此能夠賺到不少小費。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對於黑人,不得不說在當時那個時代,幾乎很少有不歧視黑人的白人,託尼同樣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酒吧要進行停業整修,託尼也暫時失去了工作。
  • 《綠皮書》真正的孤獨是被這個世界惡意的拒絕,不得不選擇沉默
    這些形成法律的種族隔離制度規定繁多,其中包括社會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而隔離使用,即供白人使用的設施和場所不允許黑人使用,比如餐廳、比如賓館、比如購物場、比如廁所...這就是為什麼在《綠皮書》電影中,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博士即便已經是國家級的藝術大師,並受到包括總統在內的美國民眾的尊重,卻依然會在南方城市,遭遇到區別對待和侮辱的原因!
  • 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
    導語: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最近刷屏的一部電影《綠皮書》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先說說這部電影現在取得的榮譽,在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這部電影得到了了最佳創作劇,最佳剪輯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當然非常成功的拿到了最佳影片這個獎項,這部電影不僅僅在國外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 綠皮書觀後感
    《綠皮書》:心中有信念的人,努力優秀是為了打破魔咒,一個眼神也能成為動力,不被理解的孤獨也將伴隨終生。司機很逗,很喜歡他的性格;當鋼琴家的才遇到司機的耿直彪悍,本來充滿鬥爭情懷的故事竟然喜劇起來。印象很深的是鋼琴家在臺上每一次奏響命運之音,用鍵盤抗擊現實;印象更深的是,在酒吧為黑人現場演奏,仿佛在拯救靈魂。
  • 電影推薦——《綠皮書》
    ——唐·雪利 《綠皮書》「種族」關係是近年一直圍繞著歐美國家的話題。今年六月在歐美各地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再一次把「種族」矛盾推向高潮,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再次升級,只是這一次的規模與進展已經遠遠超出想像,漸漸失去控制。
  • 《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綠皮書》展開於1962年的美國,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故事講述了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黑人鋼琴家唐要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開始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相對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現了無數次的種族問題,讓不少人心中生疑,這部電影為何斬獲奧斯卡三項大獎。
  • 說實話,我居然被一個黑人圈粉了
    ,原來唐是一位久負盛名的鋼琴家,但他卻是個黑人。黑人白人都是要分開住宿,住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能接待黑人等等。這個都是要提前知曉的,否則黑人連個休息酒店都沒有。而這個綠皮書就是這樣一份指南。幸好有鋼琴家唐給他指點迷津。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前往歧視更甚的南部,勇敢踏出第一步雪利在美國北部地區經常被富人邀請去宴會演奏,收入也很可觀,但他卻依然希望前往美國南部地區演奏,在當時美國南部地區對黑人的歧視更深,但雪利依然希望前往南部。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話,總要有一個孤獨的人邁出第一步,而雪利選擇去當邁出第一步的人。
  • 一言難盡的《綠皮書》
    影片有兩個歷史門檻,其一便是綠皮書是在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本黑人專用書。1965年之前,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使有色人種受到區別待遇,1936年,紐約哈萊姆黑人社區的郵局職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和他的妻子出版了第一本《綠皮書》,書中記載了所有黑人可以入住的旅店和就餐的餐廳。
  • 《綠皮書》:黑人與白人形象的錯位,讓觀眾看到了人性最初的溫情
    斬獲2019年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綠皮書》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義裔美國白人託尼被美國著名黑人鋼琴家唐納德僱傭為巡演途中的司機兼保鏢,在旅途中發展出一段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影片名「綠皮書」本身就是當時的黑人旅遊指南,上面所列的是黑人在南方旅行時允許出入的旅店、餐館等場所,黑人必須遵從書中的指示才能在旅途中避免與白人發生衝突,毫不誇張地說它是黑人的「活命指南」。影片中即使是在舞臺上看似風光無限的唐納德也因他的黑人身份需要這樣一本綠皮書外加上白人保鏢的協助才能順利進行巡演。
  • 《綠皮書》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為何是它?
    《綠皮書》為何能從眾佳片中脫穎而出呢?讓我們一路南下,共同回味這趟跨越美國、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層的公(人)路(性)之旅吧!▲綠皮書《Green Book》《綠皮書》講述了1962年聖誕節前夕,白人夜總會保鏢Tony為黑人音樂家Dr. Don Shirley擔任司機,載他開展在美國南部多個城市巡迴表演的真人真事。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