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魔的名義 | 評電影《冒牌上尉》

2021-02-21 拾味揚州

▼ 本文恰好寫於一戰塵埃落定後的百年紀念日。

血腥的一戰已然過去一個世紀,二戰的硝煙也在73年的時光裡慢慢消弭。而在難民危機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下,如今的歐洲卻氤氳著右翼暗流湧動的氣息。在這樣的2017年,德國UFA電影公司出品了二戰題材電影《冒牌上尉》,港譯《以希魔的名義》,如同《我們的父輩》、《元首的精英》一樣,德國電影工作者對戰爭的反思一以貫之地承襲下來。

不同於好萊塢的炸藥、熱血與時不時的輕俏皮,德國二戰題材電影總是迴環著深沉的文藝格調。其在創作細節方面的考究也堪稱極致,不僅是在服裝武器、禮儀制度等方面的高度還原,更是用幾個電話的對白容量,便在輕描淡寫間,將軍中各方勢力制衡的局面清晰勾勒。而這樣的考究,最為基本的用處,就在於告訴你這是一個真實的舊事,它就曾發生在我們所站的這片土地上。

電影講述逃兵赫洛德意外拾到一件空軍上尉的制服,在區區一周內從平實的士兵一步步走向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的故事。很多影評員用「恐怖」這個字眼來形容這部電影,誠然,這部電影裡沒有乍現的恐怖鏡頭,也沒有血腥的讓人作嘔的場景,而這深邃的恐怖感,大比例源自於那句冷靜到可怕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 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不夠高

《斯坦福監獄實驗》告訴我們,無所限制的權力,能夠讓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變成殘暴兇悍的惡魔;《浪潮》的水花拍打在上層建築的岸沿,提醒著觀眾看似成熟的民主制度被獨裁侵蝕有多麼易如反掌。這世界上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性,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不夠高。

在戰爭結束前兩周的德國,到處都散落著潰敗的逃兵。衣不蔽體、滿面泥汙的赫洛德狼狽地躲避著憲兵隊的追剿。此時的他和尋常人一樣,敏感善良,而心存畏懼。他在一輛拋錨的軍車裡意外地找到一件空軍上尉軍裝,抱著避寒的心態將它披在身上,一轉頭便進入了角色,成為老兵心中的長官。人需要多長時間去喜歡和適應擁有權力的感覺?電影告訴我們,就在那轉念的一秒鐘。

至此,原有的道德基準消弭了。

接下來,他以高級軍官的名義騙吃騙喝,只要有人懷疑他的身份,他便背誦起黨章,化身法律與公正的使者,甚至不惜制裁其他打家劫舍的潰兵。在槍殺他者的時候,鏡頭裡的赫洛德完全失去了表情,與開頭上演絕地逃亡的那個人判若雲泥。

「戰爭中逃跑之人,瓦解部隊鬥志,對於在前線英勇奮戰的將士是極大的不公、是對已經陣亡的將士極大的侮辱,必須予以清除。」一個加入赫洛德麾下的逃兵義正言辭道。

他制裁,他收編,他組成了赫洛德衛隊,在瀰漫著戰敗陰霾的普魯士大地上橫行,他的軍車承載著整個赫洛德衛隊的希望和意志,也被這希望與意志深深的綁架著,直到集中營的大屠殺,把肉體留在人間,把靈魂交給撒旦。

他們明明剛剛從憲兵隊的槍口下死裡逃生,卻在下一秒裡,把屠刀揮向和他們之前一樣的人。在舔舐完刀尖的鮮血後,卻依舊能嚴肅冷靜地冠之以公正、法律甚至文明的名義。

人的動物性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壞的制度會使人更壞,而好的制度不是使人更好,只是約束了壞;而一旦制度框架被打破,人性之惡便得到無可隱匿的釋放。

▼ 脆弱的懷疑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相比於事實真相,他們更願意獲取自己希望獲取的信息。人對信息的選擇性獲知,終究無法擺脫主觀意願的操縱。這部電影無疑放大了這一人格的弱點。

謊言發展的初期,赫洛德在某個農莊裡遇到了一大夥兇神惡煞的潰兵,他的心理恐懼在特寫鏡頭下畢露無疑,依靠身上的制服將錯就錯是唯一的選項,他裝模作樣地念誦著大義,那夥潰兵的頭子早就看出了他的蹊蹺,但相比於此他無疑更需要一個有說服力的領頭羊,以獲取庇護和最終推卸責任的機會;在小酒屋裡,人們看著赫洛德的老兵狼吞虎咽而陷入了沉思,但是赫洛德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補償保證便打消了他們的念頭,因為平民更需要的是一個主持正義、補償損失的政府代表。

不僅是下層階級的人們需要這樣的赫洛德,在進入軍官林立、信息交匯的集中營後,他竟依然能如魚得水。憲兵頭領太需要一個把「後方真實情況」匯報給他元首並同時表達自身忠誠的介質,於是對赫洛德元首特使的身份如獲至寶,待以上賓;一個一開始便認出赫洛德逃兵身份的長官,竟然也沒有揭穿他,而是在有意無意的點撥與警告中傳達自己對他的知根知底,因為他太需要一個能繞開繁雜司法程序、「清洗」逃兵的方法,一個元首特使的身份簡直是神助,既然有了他的把柄,當然要好好利用,何必早早清算他的冒牌身份呢?

所有人,所有人,都需要有人為自己的暴力欲望發放通行證。而事後只需要高喊一句「為了赫羅德上尉」,就能讓一切私慾正義化、合法化,大家都是在假借希魔的名義。

而最令人荒誕且絕望的是,在騙局徹底破產後,我們天真的以為已經陷入惡魔泥淖的赫洛德終將面臨法律的制裁,軍事法庭的成員們卻以需要一個「在戰爭後期抵禦日益膨脹的失敗主義,領導士兵繼續戰鬥」的「英雄」為由,進而認可了赫洛德的上尉身份,讓他繼續投身到前線,做一個炮灰。

至於事實究竟如何,who  care?

其實赫洛德褲子完全不合身材,赫洛德從來不敢展示自己的士兵證。但凡有一次例行檢查,但凡有一個求證的電話,都會讓他立時暴露無遺。而他卻可以僅僅憑藉著一身制服,在這個充斥著暴虐和原始欲望的世界裡穿梭自如,遊刃有餘。

▼ 穿越時空的彩蛋

片尾,導演安排了一個教人無言的彩蛋。

赫洛德衛隊的軍車在二戰落幕下的德國城市街頭行駛,畫面由灰白變彩色,從70餘年前穿越到了當代。赫洛德衛隊成員穿著二戰納粹軍裝,肆無忌憚地騷擾街頭的來往人們。

而,人們,卻笑著迎合,沒有反抗。

《浪潮》說:世界離獨裁只有五天。

《希特勒歸來》說:人們為何追隨我,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都像我。

在去年的德國大選中,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該黨收穫了13.1%的選票,將首次進入聯邦議院,這也是二戰後首次有右翼民粹主義政党進入德國聯邦議院。《冒牌上尉》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一幅當代群像。

這荒唐至極的殘酷事實,就發生在人類自詡文明的70年前。一件制服所泯滅的人性,足夠讓我們時時警惕著歷史車轍的痕跡。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圖片版權,因部分文圖來源網絡等各種渠道,無法追溯作者,請主動與我們聯繫,以便奉寄稿酬!同時,歡迎各位作者積極向我們投稿,投稿郵箱:gemaike@126.com

-   往期精選  -

 有一種愛叫做轉發朋友圈 

文字 | 楊嘉辰

排版  |  拾味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電影預告 | 冒牌上尉
    片名:冒牌上尉導演: 羅伯特·斯文克編劇: 羅伯特·斯文克主演: 麥克斯·胡巴赫 / 米蘭·佩舍爾 / 弗雷德裡克·勞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波蘭 / 葡萄牙 / 法國語言: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7(多倫多電影節) / 2018-03-
  • 《冒牌上尉》
    [2018] [歐美] [戰爭] [BT下載][冒牌上尉][BD-MP4/1.64G][德語中字][720P][多國合拍歷史戰爭電影]
  • 以希魔的名義 | 極權主義的皮膚
    《冒牌上尉》The Captain / Der Hauptmann (2017) 講訴了一件發生在二戰期間令人震驚的真實事件:在1945年四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兩周,一個潰逃的德國士兵,因在無人雪地的車裡發現一套掛滿勳章的上尉制服,因而穿上這身衣服並開始假冒上尉(德國歷史上被稱為「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列兵威利赫羅德)電影展現了其從被下級士兵誤認,再到一系列的有意矇騙正牌憲兵及憲兵隊長
  • 《冒牌上尉》:系統性作惡與個人作惡
    整個故事,最有趣的設定,就在二個字:「冒牌」。 如果不是冒牌,上尉真是來自最高領袖的任命,有權不擇手段整頓後方紀律。那麼這個電影估計就拍不出來了,而有些內容恐怕會被當做軍國主義的復燃,而要受到廣泛的批判。即便德國反思了二戰的所有原因,但只能從自身開始找失敗原因。
  • 《以希魔的名義》 | 地獄空蕩蕩,小丑在人間
    這周給大家推薦的是2017年的德國反思二戰的影片:《冒牌上尉》縱觀大部分主流的二戰反思片,《冒牌上尉》獨樹一幟,這是一部荒誕
  • 心頭好| 《冒牌上尉》:沒有一個恐怖鏡頭,卻有勝過所有恐怖片的可怕
    以二戰反思為主題的電影,是西方電影界經久不衰的話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塵埃落定的百年紀念當天,德國UFA電影公司出品的二戰題材電影《冒牌上尉》上映。不同於好萊塢的炸裂、熱血與時不時的輕俏皮,德國電影總是迴環著深沉的文藝格調。
  • 《冒牌上尉》:這可能是今年最恐怖的電影了
    今年,又一部二戰題材的德國電影《冒牌上尉》上映,雖然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歷史劇情片,但當看完之後,卻讓我全身汗毛倒豎,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應該是本年度最恐怖的一部電影了。《冒牌上尉》講述了德國歷史上被稱為「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列兵威利赫羅德的故事。
  • 《冒牌上尉》:對於人性和權力的深度挖掘
    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劇情電影——《冒牌上尉》。該片於2017年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於2018年在德國上映,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國內豆瓣也給出了8.5分的評分,並且排在豆瓣2018年度冷門佳片排行榜的第二位,不少觀看過這部影片的影迷將它稱之為「比起恐怖電影還要恐怖的電影」。
  • 電影資源推薦:冒牌上尉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冒牌上尉導演: 羅伯特·斯文克編劇: 羅伯特·
  • 冷門高分電影《冒牌上尉》:19歲的屠夫是如何煉成的?
    他們無理地要求路人出示證件,沒人敢質疑和反抗,只有一個女人拒絕出示,被男人們制服這荒誕的一幕,是德國電影導演羅伯特斯文克的街頭行為藝術,也是電影《冒牌上尉》的片尾彩蛋。為了這個彩蛋想表達的內核,導演拍了一部電影。
  • 冷門高分電影《冒牌上尉》:19歲的屠夫是如何煉成的?
    >的街頭行為藝術,也是電影《冒牌上尉》的片尾彩蛋。《冒牌上尉》比《斯坦福實驗》更高明的地方在於片尾彩蛋就像《冒牌上尉》片尾彩蛋表述的那樣,沒有人質疑也沒有人反抗。我們很容易就因為權力的至高無上,而陷入到集體無意識。哪怕這個所謂權力的建立十分荒唐。
  • 冒牌上尉 最可怕的在於人性 知道真相卻沉默不語
    影片《冒牌上尉》,想拿影片就點讚關注➕私信博主吧~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兩個邪惡的源頭,日本和德國。今年,又一部二戰題材的德國電影《冒牌上尉》上映,雖然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歷史劇情片,但當看完之後,卻讓我全身汗毛倒豎,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應該是本年度最恐怖的一部電影了。
  • 不比《八佰》差,8天殺了125人 沒有被判刑《冒牌上尉》
    2017年的一個黑白戰爭題材電影,被豆瓣網友拍出高達8.6的分值。不僅僅是因為真實歷史改編。我覺得更多的是整個劇務組用心在拍這個影片。堪比《金剛川》、《八佰》咱今天來聊一聊電影裡最聰明的那個傢伙----容克爾上尉。
  • 杜君立:正確的惡——從電影《冒牌上尉》說起
    中為《冒牌上尉》中主角威利·赫羅德(Willi Herold)。影片根據二戰真實事件改編普羅米修斯和亞當、夏娃一樣,因不服從而受到懲罰。——弗洛姆一那天,在南瓜電影上看了一部德國電影——《冒牌上尉》。這部電影很像《竊聽風暴》和《帝國末日》,全片採用黑白風格,一下子將人帶回到一個古老蠻荒的「史前時代」。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虛構的,一種是非虛構的。
  • 【老徐隨筆】德國影片《冒牌上尉》
    今天介紹一部很特別的德國影片——《冒牌上尉》,顧名思義,一個假上尉的故事
  • 《冒牌上尉》:你離惡魔的距離,只有一件制服而已
    唯一讓這位普通列兵,變成了惡魔的,不過是一件德國空軍上尉制服。德國人自己充滿了勇氣,敢於面對自己曾經不堪的往事,拍攝了這部在全世界好評如潮的《冒牌上尉》,就把這麼一個故事完整的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們看看,到底在人性和惡魔之間
  • F015《冒牌上尉》——《劇變》下的《烏合之眾》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極其荒誕而又很真實,荒誕在於在觀眾看來,這樣的劇情怕不是在侮辱智商,真實則在於,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 馬小鹽:從《基督聖體》到《冒牌上尉》——符號身份與平庸的惡
    波蘭導演揚·科馬薩執導的這部電影,比起側重於左派意識形態政治正確的《寄生蟲》,更有深度與內涵。眾所周知,《寄生蟲》寓含底層關懷以及對貧富差距的批判。《基督聖體》的重點則在於探討人的境遇。也即這部影片想探討這樣一個哲學問題:人什麼時候會作惡,又什麼時候會從善?影響一個人作惡或從善的原因,僅僅出於他的倫理道德觀,還是與外在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 他以希特勒的名義,在兩周內變成了一名劊子手
    這部電影不是虛構。它改編自真實故事。它講述一個人,如何在兩周內成為一名劊子手。而此人在這個過程中,假借希特勒的名義,一路招搖撞騙。香港譯名比較狠:《以希魔的名義》。咱這的譯名,反而咋一看沒那麼吸睛:《冒牌上尉》(豆瓣:8.4;IMDB:7.5; 爛番茄:84%(觀眾分100%))
  • 《冒牌上尉》:19歲少年逃兵的劊子手生涯,極權主義下的人性拷問
    而《冒牌上尉》的誕生,不但足以與上述兩部作品相媲美,並且它已經不是用「深刻」二字就可以形容的,而是更肅殺、更黑色,甚至更恐怖。 期間,他發現了一套空軍上尉的制服,並偽裝成為了空軍上尉和元首特使,混入了埃姆斯蘭德懲戒營,對其中的囚犯進行了滅絕人性的無情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