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2021-2025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我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起步期。在這個時間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這個時期裡,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新冠疫情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全球化進程、科技產業、世界秩序等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這些都給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
尤其是現在國內旅遊行業出現產品過剩、資源讓步於產品,遊客需求從單一化轉向個性化、多樣化和細分化,產業向複雜化、精細化發展等現象,使得整個旅遊行業面臨深刻變革。
正略諮詢認為,作為旅遊產業資源端的重要市場競爭主體、地方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推手,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在「十四五」期間進行戰略升級是十分有必要的。
正略研判
根據多年行業經驗,正略諮詢研判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十四五」戰略升級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
找準戰略定位創新發展模式升級新產品,打造新業態打造專業人才隊伍擴展投融資渠道本文為上篇,為讀者解析前兩個方面的內容。
01找準戰略定位
對於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而言,要想做好戰略升級,首先就要找準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這是關係到公司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問題。戰略定位可以從產業、功能、區域等角度出發。
1、產業定位
大部分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的早期雛形是國有旅行社、國有飯店或景區管委會,還有一部分則是地方政府為了解決當地旅遊企業小、散、亂、差問題,通過資源整合、資產重組的方式組建而成。
目前來說絕大多數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手上掌握的資源以旅行社、酒店、車船為主。所以重點是向產業鏈上遊的資源延伸,沿著「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進行業務布局。這就導致了經營理念依賴旅遊資源,一味的圈地、搶資源、搞項目開發,缺乏創意、策劃、創新等方面的軟實力,競爭陷入無序、低效、同質化。
在「十四五」期間,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應當認識到,資源整合的目的在於經營,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為資源整合提供明確方向。
旅遊產業鏈本身長且細分領域眾多,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所以要同時發展好各旅遊業態難度高、壓力大。這就需要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做到專業化和差異化。
在資源選擇層面上,一定要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要選擇有利於形成企業優質產品和核心主業的產業資源,找準產業發展領域定位、合理布局,這樣才能夠提高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對本地旅遊產業發展的控制力及影響力,並形成企業的獨特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例如,安徽旅遊集團根據實際情況將自己定位為「安徽旅遊行業中產業鏈條最為完整、服務要素最為齊全、綜合優勢最為明顯、企業文化最為先進的、深受信賴的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大連旅遊集團將自己定位為「旅遊目的地投資運營商、旅遊全產業鏈創新引領者」。
2、功能定位
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多是區域旅遊產業發展的骨幹企業和支柱企業,是區域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和主要推手,因此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在「十四五」期間的功能定位上也要兼顧政府與市場角色。
一方面要考慮承載地方政府旅遊產業發展的重任,承擔政府功能。要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起到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還要承擔市場化功能(旅遊項目開發、旅行社服務、會議會展服務等),積極拓展業務類型(餐飲服務、交通服務、商業服務、酒店服務、旅遊旅行服務及旅遊地產、景區景點、投資管理等)。
總的來說,對於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而言,要注意政府角色和市場角色的不同。在把控行業發展的同時,要避免利用政府背景對企業經營和市場競爭進行過多幹預,要注重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保持市場活力。
如新冠疫情後,很多民營中小微旅遊企業面臨正面衝擊,甚至被迫退出市場,國有旅遊企業就要注意給民營資本以及民營企業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3、區域定位
在考慮區域定位時主要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個方面出發。
從供給端來看,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的資源大多在本地,且多數由地方政府給予;而地方政府成立旅遊公司的本意就是推動本地旅遊產業發展,通過旅遊產業強省、強市。
所以國有旅遊企業就必須找準區域旅遊產業發展的角色定位,充分考慮各級政府的發展訴求,匹配區域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深耕當地旅遊資源,支撐當地旅遊產業發展。
從需求端來看,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發展情況,確定主要面向的市場,是打造省域還是國內還是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城市。
例如,浙江旅遊集團就緊緊圍繞《浙江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浙江建設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將集團定位為「旅遊目的地投資運營商和旅遊全產業鏈創新引領者」,深耕當地旅遊產業及旅遊交通、旅行服務、酒店投資等業務,通過業務邊界的不斷突破,實現向全域旅遊研發商、投資商和運營商的轉型。以此帶動地方旅遊產業發展,助力傳統旅遊行業轉型,推動文化和旅遊業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極。
02創新發展模式
好的發展模式更容易突出一個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之下的獨特性。對旅遊企業來說,這種獨特性表現在它怎樣贏得顧客、吸引投資者和創造利潤。
目前我國旅遊行業的發展現狀是資源過度開發、發展模式雷同、旅遊體驗質量低下。因此要想改變現狀,將企業做大做強,在「十四五」期間創新模式發展十分有必要。
1、營銷模式創新
在旅遊產品供給豐富、行業競爭激烈的現階段,如果沒有成熟的營銷推廣運作模式、沒有創新出奇的營銷方案,再好的旅遊硬體設施和服務水平也無法立即吸引遊客關注。
在「十四五」期間,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應多用、善用各種新媒體,從內容、形式、渠道等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營銷模式創新。靈活運用新媒體營銷方式,建立文旅融合多方位、全方面的整合營銷系統,達到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旅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重作用。
同時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也應發揮自己的帶頭示範作用,充分調動其他涉旅企業、區域夥伴參與進來,將景區的營銷串點成線、規模營銷、形成集群效應。
2、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在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上提出文旅融合要做到「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
在「十四五」期間,省市級旅遊公司要注意文化創意與旅遊融合發展,明確文創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領域定位,完成當地文創產業發展的結構調整和重構,制定出文創產業發展的詳細戰略和實施方案,挖掘文旅消費的新動能,構建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建設文旅融合創新業態系統。
3、產業鏈、空間鏈聯動發展
(1)深耕產業鏈
正略諮詢認為,對於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來說,「十四五」期間深耕「產業鏈」有重要戰略意義。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在產業鏈的橫向上,應與各相關產業部門直接和廣泛地融合發展,實現小旅遊產業鏈向大文旅產業鏈的轉型。以大文旅產業鏈的整體價值為目標,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之間形成有機聯動,提升產業的整體效益。
2)在產業鏈縱向上,要注重與產業鏈上中遊各個環節的滲透與融合,形成旅遊消費帶動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要圍繞旅遊者的潛在消費需求構建新型產業鏈,創造全新的產業空間。
3)公司可以打造一些核心IP帶動產業群的發展,如打造產業IP(製造業、手工藝、旅遊業、文創業、健康養老業、教育產業、體育產業)、項目IP(特色小鎮、餐飲、民俗)、服務IP(社區教育、商業、金融、裝修服務、創意家居、親子、綠色食品)、文化IP(文學、遊戲、動漫、影視)、運營IP(園區、景區、商業、房產、會議)等。
(2)延伸「空間鏈」
對於省市級國有旅遊企業而言,本身就在區域內擁有各類資源優勢。所以更應注意旅遊產業鏈在空間上的延伸,可以通過搭建旅遊平臺的方式加快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行政區域的聯動,可以在更大的地理範圍內優化配置旅遊產業資源。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鄉村振興和區域產業聚集(比如大灣區、京津冀)等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作為地方旅遊業的領頭者,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應全面整合跨城鄉、跨區域的文旅資源,加快泛文旅產業的集聚性發展,將文化旅遊發展規劃融入貫徹到城鄉建設、脫貧攻堅、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各類規劃中,使文化旅遊成為推動城鄉發展要素共享、城鄉產業結構升級、城鄉風貌及環境優化的載體,形成文化旅遊引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
正略諮詢《省市級國有旅遊公司「十四五」戰略升級思考(下篇)》,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