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向果,機械工程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曾參與國家科研項目並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目前發表SCI/EI 15篇;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會員,擔任多個摩擦學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入駐網易雲音樂人,創作歌曲《簡單》《遠行》《綻放》《閃亮的你》以及《渝愛相隨》等。曾獲重慶大學十佳歌手、2016中國好聲音重慶賽區總決賽6強。在校期間多次參加重慶大學研究生新年晚會、仲夏夜音樂節、室內樂團音樂會等文化藝術活動。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他一直探索著自己的科研和音樂道路,並展現出獨一無二的風採......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果,搞科研,使勁兒就好」
剛過完27歲生日的向果,收到一個好消息,第7篇以他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發表了。迄今為止,他一共發表了15篇SCI/EI論文。作為一名機械專業的摩擦學博士,能取得創新成果並非易事。
摩擦現象廣泛存在於機械動力系統中,因此摩擦學研究對提高機械傳動性能有重要意義。向果相信,通過不懈的探索可以在摩擦學領域取得創新發現。
然而,在讀博的前兩年,向果並沒有什麼成果。他意識到,自己還走在前人鋪好的路上,想要創新,必須另闢蹊徑。於是,他從頭開始,翻閱經典著作,閱讀前沿文獻,不放過每一個疑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孜孜不倦的無悔付出才能破解一路上遇到的困難,才能為做出創新成果打好堅實基礎。」
為了提高創新能力和辯證思維,他努力延伸自己的知識邊界,在導師的指導下嘗試多學科協同創新。關於機械摩擦學領域的創新方向,向果有自己的見解。「機械傳動系統動態摩擦行為是多學科協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做交叉學科的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和立足點。將界面微觀機制映射到宏觀現象中,進行多尺度跨尺度研究是摩擦學創新的另一個前沿方向。」
「學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做科研起初都很寂寞。」向果回憶將自己的研究發現寫入第一篇英語論文時,老師直言不諱地指出:「很多內容邏輯混亂,還有許多語法錯誤。」他反覆修改,經過大半個月才終於有了成稿。
成功總是眷顧努力的人。向果在逐漸摸索後,忐忑地投出第一篇論文。本以為會石沉大海,然而令他驚訝的是,論文不僅發表了,還收錄於行業高水平雜誌,這讓他備受鼓舞,並隨後陸續在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從讀博第三年起,日積月累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正像他的原創歌曲《綻放》所唱:「人生道路固有迷茫,亦或是心理壓力大,但都可以繼續向上走,終會有所回報。」
音樂讓科研也充滿色彩
如果說科研是博士生活的常態,音樂則是一種饋贈。有時,科研之餘的某個周末,寫段歌詞、找個話筒、掃些和弦,一首歌就這麼誕生了。
向果大一自學吉他,大四開始嘗試創作。由於自己不善言辭,每當內心有所思所想卻不知如何表達時,他都會拿起吉他寫歌。這時的心情很放鬆,可以把科研和生活中的感受盡情釋放在歌曲中。
《簡單》這首歌就創作於他陷入科研瓶頸期時。「那個時候心理壓力很大,希望通過寫歌能讓自己輕鬆一些。」他把科研心路歷程寫入歌裡,也把歌曲帶進了實驗室。科研多是枯燥的,師兄弟們常常在實驗室裡改編他的《簡單》,唱起「科研其實很簡單(原句為「快樂其實很簡單」),沒有那麼多道理」,互相加油打氣,讓科研生活也能充滿色彩。
「創作歌曲首先是取悅自己,其次也要讓別人從歌曲中獲得激勵或心理上的愉悅放鬆。」這是他對創作的理解。除了和師兄弟分享自己的作品,他也會把歌曲放在網易雲上,讓更多人聽見他的聲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向果作為主創者創作了一首抗疫歌曲《渝愛相隨》。在創作這首歌時,他想像著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在武漢,雖然各在一方,但互相牽掛思念著對方,懷著這種感情,他寫下了第一句歌詞「縱然相隔千裡,我依然能聽到你的呼吸」 。
摩擦學遇上音樂,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詞曲是一首歌的靈魂,編曲則是一首歌的皮囊。為了歌曲的好皮囊,向果下了不少功夫。他剛開始嘗試自己編曲時,常常在獨自做完科研後,躺在寢室床上思考如何編曲。他自學編曲軟體,還時不時找一些樂手幫他做伴奏。但臨時找人始終不是長久之計,苦惱之際,他在琴行遇到了一位外國友人。他很欣賞向果的音樂才華,於是開始和他一起創作。他們經常周末一起在琴行討論編曲,碰撞思維火花。在創作《閃亮的你》時,向果提出用一段弦樂來編曲,他倆一拍即合,很快就做出了這一首抓耳的歌曲。
閒暇時,向果也愛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本科和研究生期間,他都參加了學校的十佳歌手比賽,分別獲得了亞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2016年,還進入了「中國好聲音」重慶賽區總決賽。
作為樂隊主唱,他多次參加新年晚會、仲夏夜音樂節等重慶大學研究生文化活動。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則是演唱許巍的《曾經的你》,當他唱完第一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時,鼓點,貝斯、吉他聲完美地交融在一起,給人很強烈的衝擊感。
許多人認為樂隊需要長期的磨合,但由於科研任務重,向果無法建立固定長久的樂隊。於是他打破常規,組建臨時樂隊,但即便如此,他的「小鮮肉樂隊」仍讓他自豪;每一次演出,成員們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展現著他們獨一無二的風採。
當摩擦學遇上音樂,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感性與理性的調和與碰撞,帶來了不一樣的嚴謹和溫暖。在向果的眼裡:「科研和音樂都是在為這個世界創造內容,也許這些內容十分微小,但它們都是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最美的證據。」
文案 / 蘆鈺雯 王秋鑫 裴佳藝
圖片來源 / 採訪者本人提供
原標題:《才華橫溢的重大機械博士:做得了科研,寫得了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