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29日,美軍援越司令部在西貢機場舉行降旗儀式:根據巴黎協議規定,自協議籤定60天內,美國和其它國家軍事人員必須全部撤出南越:最後一批美軍作戰部隊撤離南越時,僅攜帶了一點裝點門面的輕武器,重武器和大部分輕武器全部留給了南越軍隊。同一天,最後一批被釋放的美軍戰俘列隊走出了「河內希爾頓大飯店」(戰俘給河內戰俘監獄取的綽號),河內群眾擠在監獄的門口圍觀,並平靜地注視著他們踏上回京的路。據最後統計,越南北方共俘獲美軍飛行員600多人,除關押期間死亡的,共交還美國597人。
越南人沒想到,在他們抓獲的「美國飛賊」中,會有一位未來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 008年3月6日,美國聯邦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麥凱恩與越南戰爭聯繫到了一起,越南首都河內也颳起了一陣「麥凱熱」。在聞名遐邇的「河內希爾頓」監獄.麥凱恩曾經穿過的飛行服與使用過的物品被陳列進櫥窗,一些黑白囚照也被掛上了牆。
麥凱恩還真是個有著傳奇經歷的人物:他生於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一個美國海軍基地。儘管生於美國境 他的雙親皆為美國公民、在出生時皆已取得公民籍,這代表麥凱恩仍有資格參選總統:麥凱恩的父親和祖父皆為知名的美國海軍上將,當麥凱恩于越戰中被俘虜時,他的父親仍在越南戰區指揮軍隊。他的祖父曾在1945年二戰的衝繩島戰役中指揮海軍飛行隊。
在從安那波利斯畢業後,麥凱恩先後前往位於佛羅裡達州彭薩克拉以及德州的柯柏菇克裡斯提的海軍飛行基地接受訓練,在柯柏斯克裡斯提的一次練習飛行中,麥凱恩的飛機發生意外墜落至柯柏斯克裡斯提灣,但麥凱恩僥倖逃生只受到了輕傷。最後他終於畢業.並且進入海軍的輕型攻擊部隊。
麥凱恩在1967年7月29日又一次死裡逃生。當時美國海軍的「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CV-59)正遊弋在越南沿海準備發起攻擊行動,一架停在甲板上的F-4「鬼怪式」戰鬥機掛載的火箭突然意外發射,擊中了麥凱恩所駕駛的正準備起飛的A-4E天鷹式攻攻擊機。撞擊力量擊破了天鷹攻擊機的油箱,造成燃油開始洩漏,緊接著兩枚機載的炸彈也掉下在航母甲板上。麥凱恩爬出了駕駛艙,逃離正在燃燒中的戰機,就在意外發生的90秒後,掉落的炸彈在飛機底部爆炸。麥凱恩的腿部和胸部都被彈片擊中,但仍僥倖逃過一劫。
爆炸和接踵而來的大火造成艦上134名水手死亡,62人受傷,摧毀了至少20架飛機,並差點造成航空母艦沉沒。在「福萊斯特號,事故後,麥凱恩加入了海軍VA-163「聖徒」飛行中隊。
在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駕駛的A--4天鷹式攻擊機被一枚北越的防空飛彈擊落,墜毀在白竹湖附近,在彈射出飛機時他還摔斷了雙臂和一條腿。北越軍民對天天在他們頭上扔炸彈的「美國飛賊」恨之入骨,麥凱恩逐漸恢復意識後,發現自己已被一大群越南人包圍,不斷對他吐口水和踢踹,還扯掉了麥凱恩的飛行員服裝。北越軍人在拷問過程中還用刺刀戳擊他的左腳和鼠蹊部,他的肩膀也被步槍槍託擊碎。接著麥凱恩被轉移至花爐監禁所,也就是被美軍俘虜們戲稱為「河內希爾頓」的地方。麥凱恩被監禁於一間小囚房裡,並且每天都會被審訊。由於麥凱恩拒絕向北越提供任何的情報,他經常被拷打至失去意識為止。
北越發現麥凱恩的父親是美軍太平洋指揮總部的總指揮官——所有美軍在越南的部隊的指揮官時,北越人給了麥凱恩被釋放回國的機會,但他斷然拒絕了交換條件。有一次在經過嚴厲而殘忍的拷打後,當麥凱恩的手臂已被打到抬不起來時,他被迫籤下一份由越南文寫成的反美宣傳文件。依據麥凱恩的說法,誤籤這份文件是他身為戰俘的數年裡最感到後悔的一件事。不過在麥凱恩籤下文件後,北越人覺得這份文件不夠好而沒有使用,試著強迫他籤下第二份聲明,這次麥凱恩拒絕了。由於不斷拒絕北越的要求,麥凱恩每周固定都要被拷打兩到三次。
麥凱恩在北越當了五年半的戰俘,大多數時間都被拘禁「河內希爾頓」,最後他終於在1973年被釋放。在被釋放後不久麥凱恩重新返回崗位,成為海軍VA-174「地獄剃刀」飛行中隊的指揮官:一支駐紮在美國東海岸、配備A-7海盜式攻擊機的海軍訓練中隊。在1976年他成為美國海軍在參議院的聯絡官,1981年以上校的軍階自海軍退休。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他總共取得一枚銀星獎章、一枚銅星獎章、一枚功勳勳章、一枚紫心勳章,以及一枚十字勳章。
越南戰爭爆發到1969年,包括上面提到的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麥凱恩上將的兒子——海軍少校飛行員約翰·S·麥凱恩在內,被越軍俘虜的美軍飛行員及其他人員達近500名。戰俘問題是美國詹森政府、尼克森政府最為頭痛煩心事之一。美國國內風起雲湧的反戰浪潮中,美國戰俘親屬們也不繼質疑政府的戰爭策略,要求政府儘快營救被俘人員。美國媒體也大炒戰俘問題,民間組織和反戰團體不停地訴責美國政府,要求解決美軍戰俘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尼克森政府為了緩和國內的北越利用戰俘問題向美國施加政治壓力和反戰風潮,體現對戰俘問題的重視,同意美軍於1970年實施了「絕密·山西」計劃。
1970年5月,美空軍特種部隊——第1127部隊的計劃部長艾爾斯上校,在資料室分析北越的情報資料,試圖從上萬張關於越南的衛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中獲得有用的情報。他發現一張航拍照片有異,放大後的照片顯示位於河內市以西37公裡處的山西戰俘營的院子裡攤曬著許多洗好的衣服,衣服在地上組成「K」字,這使他異常激動,因為在美國空軍的信號中,「K」表示「要求營救」。寫在地面上的美術字可以判斷是表示有55名俘虜,另外,還發現一種符號,據分析是有6名俘虜在計劃越獄,並指定了地點,要求營救。
6名俘虜聯名要求在山西西南方13公裡處巴比山寮國一側的山下進行營救。艾爾斯很快將這一新發現,向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了專題報告。
當時,戰俘主要關押在花爐、杏村、祿村和山西4個俘虜營。花爐監獄位於河內市區裡。是法國人建的,裡面各種設施比較完備。杏村監獄在河內的北面。祿村戰俘營在河內市以西約50公裡處。山西戰俘營在河內市以西37公裡處。艾爾斯認為:祿村監獄背靠大山,前面有條河,雖然地形條件好,但由於設施較差,面積較小,且年久失修,目前裡面只關有約20名戰俘。最近北越準備將其關閉。山西戰俘營周圍是一片稻田,它原是一所小學,後改成戰俘營。最近還擴大了內部設施,新建了崗樓和圍牆,裡面關押了60名戰俘。它的地理位置也十分有利於對它發動襲擊,它處在由一串低矮的山丘環抱裡,而在正西方向,那環狀的地帶豁然開了一個大口子,簡直就像是有意為直升機的進出而準備的。他認為最便於進行襲擊的是山西戰俘營,「如果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成功的把握是比較大的。聯席會議最後決定由反破壞活動和特種活動顧問室主任——布萊克伯恩準將負責計劃制定。
「絕密 山西」計劃初步確定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從離山西170公裡的寮國境內一處中央情報局基地,用直升機空運特種部隊,這不需要空中加油。第二個方案,從泰國基地用7架直升機運送較大規模的部隊。但由於距離拉長,需要空中加油,而且易受氣候影響。山西收容所院內有一塊空地可供小型直升機起降。他們認為如果採取空襲的方法,可以在北越部隊應戰前救出俘虜。不管第一種還第二種方法,在天晴月 明的夜晚實施最為理想。為了迷惑越南方面,分散其注意力,最好從北部灣派海軍飛機同時襲擊海防港。最後決定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要在6月30日以前制定好方針大綱和計劃概要;第二階段,要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實施方案,進行訓練,付諸實行。6月5日,在國防部地下作戰室召開的由國防部長、陸空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各部長參加的會議,布萊克伯恩第一次將營救俘虜計劃向與作戰有關的首腦做了報告,並得到了他們的首肯。同時,會議決定埃格林空軍基地的空軍特種部隊的司令官麥納空軍準將擔任整個行動的指揮官,塞蒙茲擔任襲擊部隊的指揮官。
緊接著的時間內,行動小組開始了營救準備工作。他們一邊在埃格林基地和布雷堡基地召募了自願參戰的突擊隊員,一邊收集相關情報,一邊研究制定營救訓練計劃,按照計劃,訓練從9月6日開始,10月6日以前結束,10月10日以前將部隊布置在東亞,在10月20日至25日之間好天氣的某一天實施襲擊。
訓練場地設在埃格林基地的第三輔助訓練場,並建設了一個模仿山西收容所的模擬場地。訓練採取先分訓後合訓的方式依次展開。飛行訓練總共完成368架次,1017個飛行小時。無線電靜默狀態下的夜間編隊飛行是主要的訓練科目。地面部隊的訓練科主要是武器操作、無線電操作、破壞訓練、巡迴盤查、生存訓練、疏散訓練、直升機乘坐練等。學習急救法和手語信號也是重要的訓練科目。在野外還進行過搜索訓練和夜間訓練,以及地面和直升機上的目標識別、射擊訓練。地面部隊還按作戰分工進行訓練襲擊隊(共14人,代號「藍色少年」,由邁德維斯上尉指揮)乘直升機在院內著陸,從事俘虜的尋找營救。警戒隊(20人,代號「紅色車輪」,希德納中校指揮)在院外著陸,從事建築物的破壞和警戒。支援隊(22人,代號「綠色暗礁」,塞蒙茲上校指揮)乘大型直升機在院外著陸,支援前兩隊。各隊按分工反覆進行了訓練。隨後,進行了3次空中地面合成襲擊訓練。
在物質準備上,特戰隊員除配備了手槍、突擊步槍外,還準備了可攜式無線電發報機、燒毀障礙物的氧乙炔切割裝置、汽油動力式鏈鋸、螺絲切斷機、防塵眼鏡、夜視眼、防護手套、提高射擊效果的曳光彈、彈痕標誌彈、炸藥、輕型反坦克炮、梯子、被營救俘虜用的睡衣等。中央情報局的有關人員就寮國邊境附近的形勢,向特戰隊員進行詳細介紹,又教給每個人在地面掉隊時要求營救的特別信號,發給一幅小型地圖和血型證明地圖是絲織的,正面畫著地圖,角上縫著一個極小的磁鐵。而反面則是注著發音符號的求救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用語,例如:「哪邊是北?」「請給水喝!」「請給找醫生來!」等等。應該說把應該想到的一切都想到了。
為了尋求配合,布萊克伯恩和麥納拜會了太平洋總部司令麥凱恩,向他公開了計劃的全部內容,請求他屆時派艦載機襲擊海防港,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麥凱恩上將的兒子三年前就被越軍俘虜,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從整體角度,麥凱恩上將都十分願意協助這次的行動。11月1日,布萊克伯恩、麥納、塞蒙茲3人到達西貢,向駐越美軍司令布拉姆斯陸軍上將匯報了襲擊山西的計劃,請求給予支援。爾後,麥納和塞蒙茲又乘海軍的飛機,來到了正在北部灣遊弋的第7艦隊第77特混艦隊的旗艦,拜會了司令巴德薩,請求派海軍飛機對海防港進行佯攻。
現在看來,好像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但情報問題卻成了整個行動準備的難題。雖然美國國家保密局神通廣大,搜集了有關越南的許多情報,但從越南戰爭以來,卻沒有搜集到有關俘虜的一份資料。關於俘虜方面的主要情報,都是空中照片。因此,他們請求增加SR-71偵察機的高空偵察和「水牛·獵人」偵察機的低空偵察次數。由於受惡劣氣候的影響,不管是「水牛·獵人」所拍攝的照片,還是SR-71拍攝的照片,都不能提供足夠的情報。從寮國潛入北越的秘密特工和秘密打入北越的美國間諜也沒有獲得充分的情報。10月8日,麥納準將和塞蒙茲上校得到情報:山西收容所的活動有所減少,根據SR-71拍攝的照片分析,已看不到人影了。也許是收容所轉移了,也許是俘虜們不再被允許到室外活動。緊接著,情報顯示,山西的活動再次減少,俘虜究竟在不在還是個未知數:那6名據認為正計劃逃跑並要求單獨營救的俘虜也已經死亡。10月19日,根據來自河內間諜的情報,山西收容所是空的,而在新收容所洞海關押著150名左右的俘虜。而空中偵察表明,山西收容所裡仍然有人,儘管不知這些人是什麼人。
不準確的情況最終沒有影響整個救援行動的實施。麥納準將10月20日向塞蒙茲上校的襲擊部隊下達了起飛的命令,同時通報了第77特混艦隊和太平洋總部。計劃將如期實施。
整個訓練過程中,保密工作非常嚴密。在103名預定參加襲擊部隊的人員中,只有4名指揮官知道計劃,其他人都認為或是去營救因劫持事件而卷進去的大使館官員,或是向非洲、中近東出擊。
在他們到達泰國的打卡裡空軍基地的11月18日,麥納和塞蒙茲才第一次向全體隊員宣布了作戰計劃。但是襲擊的目標是哪座戰俘營,士兵們現在停留的地方叫什麼,誰也不知道,也不允許他們知道。20日18點,全體隊員第一次清楚了要襲擊山西俘虜收容所的計劃。特戰隊員隨後從打卡裡空軍基地飛往前線的吳通空軍基地,又換乘正在那兒待命的直升機。襲擊部隊分乘1架HH-3和2架 HH-53直升機與預備機一起在HC-130P加油機的引導下,向預定地點飛去,它們要在23點18分同支援機隊在寮國上空會合,當初預定要參加引導的C-130一號機因發動機故障,遲了23分鐘才出發。21日0點4分,支援機隊也從那空拍依空軍基地起飛。襲擊部隊和支援部隊在寮國上空會合後,採取低速低空飛行,當襲擊部隊飛抵山西上空的時候,已是21日2點以後。整個作戰部隊由襲擊部隊和支援部隊組成,襲擊胡以C-130一號機為先導,包括HH-3直升機1架,HH-53直升機5架;支援部隊以C-130二號機為先導,包括AH-1直升機5架,HC-130P機1架負責加油、救難,F-4戰鬥機10架用於壓制米格機,F-105戰鬥機5架用於攻擊和吸引薩姆飛彈,A-7、F-8海軍飛機若干,用於提供空中支援。
按照計劃,從航空母艦「奧裡斯坎尼」、「漢科克」、「突擊者」號上起飛的海軍A-7、F-8攻擊機群也起飛,開始佯攻行動,造成美軍要轟炸越南海岸線的假象。但由於是佯攻,飛機只允許使用照明彈,而不能配載炸彈,機群過後,海防港在大量照明彈的作用象白晝一樣明亮。這時,C-130投下的照明彈也把山西收容所照的一片光明。突然HH-53直升機三號機上黃色的危險顯示燈開始閃光,這表示變速器出現故障,但三機仍然繼續飛行。德納林少校發現因大風的原因,飛機被刮到收容所以南200米處。低頭一看,南側也有一個類似山西收容所的建築物。他認出這是一所中學,於是他趕掉轉機頭,對準出現在眼前的收容所的監視塔按下了機關炮的按鈕,監視塔立即衝起股濃煙。德納林少校駕機向預定的待命地點飛去。
HH-3直升機在收容所院內強行著陸時,樹木被掃倒,直升機的旋翼也脫飛,搭承者被重重地摔在地面上。2點17分,「綠色貝雷帽」部隊的貝特納中尉第一個跳了出來,一邊高喊著:「我們是美國人,不要抬頭!」一邊和襲擊隊長麥德韋斯上尉一起衝進建築物。脫離領頭的HH-3機後,HH-53一號機機長布裡頓中校認錯了目標。儘管襲前已再三提醒,但結果還是搞錯了。HH-53二號機機長阿里森中校注意到了這一點,立刻向北掉轉機頭直撲收容所而去。
警戒隊隊長希德納中校當即判斷不能指望援隊參加了,便馬開始執行「綠色計劃」(只有警戒隊和襲隊的34人參加的襲擊計劃)。這時,由塞蒙上校率領的支援隊收容所以南400米處的中學著了陸。塞茲上校發現牆上圍一圈情報中沒有的鐵絲網,但他並沒有以為出現了差錯,情況卻有些異樣。小型火器對射開始後不久,建築物被燃燒彈擊中,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塞蒙茲上校終於發現了差錯,放下支援隊而退到空中的布裡頓中校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一陣對射之後,塞蒙茲喚來了直升機,在熊熊烈火旁邊,直升機降了下來。在確認全體隊員已經到齊之後,直升機起飛飛向收容所方向飛去。這是在襲擊開始8分鐘後的事。後來才知道,駐紮在中學裡的不止是北越士兵,還有蘇聯士兵。
麥德韋斯上尉率領的襲擊隊一齊湧進了建築物,找遍了收容所的每一個角落,但沒發現一名俘虜。希德納中校率領的警戒隊對重要建築物全部予以摧毀。塞蒙茲率領的支援隊也正巧趕過來,越軍很少抵抗,也沒有增援。
襲擊開始後16分鐘,布裡頓中校的HH-53一號機載著23名隊員和HH-3直升機3名乘員起飛向西飛去。毀壞的HH-3被裝上炸藥。襲擊開始後27分鐘,比預定時間延遲1分鐘,二號機也載著23名隊員升空。在空中清點了人數,沒有死亡者,看來已經全部撤出。二號機起飛6分鐘後,收容所方向響起了爆炸聲,這大概是安裝在HH-3直升機的定時裝置已經引爆。直升機向預定的空中加油地點飛去的時候,一號機又清點一次人數,發現少了一人。立即同二號機進行了聯絡,原來該機多乘了一個人。德納林少校的HH=53直升機監聽著一、二號機清點人數的無線電聯絡,在通過無線電聯繫證實全部登機之後,三號機打開節流閥向編隊追去。直升機於5點28分在吳通基地著陸。襲擊計劃執行的天衣無縫,但營救俘虜的目的卻沒有達到。
本來美國不想把此事再擴大,但問題卻被越南捅了出來。越南向全世界控訴美軍轟炸其一座戰俘營。為避免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美國不得不召開發布會以澄清事實。國防部長萊爾德和穆勒主席、麥納準將、塞蒙茲上校一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萊爾德緩慢而沉穩地宣布了特種部隊襲擊山西收容所一事。關於襲擊的經過,他只做了短短3分鐘的介紹,爾後說:「遺憾的是,收容所是空的,沒能救出俘虜。」記者團立刻出現了嘁嘁喳喳的低語和驚詫之聲。面對記者們的提問和質疑:是怎樣制訂作戰計劃的?為什麼要襲擊一個空的收容所?不是已經知道俘虜不在,收容所是空的?是不是洩了密?國防部長麥納準將和塞蒙茲上校只能不作正面回應、敷衍了事了。
事後很久美國人才知道,原來由於紅河上遊多年罕見的大暴雨,河水上漲,一直漲到距離山西戰俘營西牆只有14米。為安全起見,越南早在7月14日就用汽車把戰俘轉移至山西東面24公裡處的另一個戰俘營去了。單從軍事行動來看,這次行動從計劃的制定,準備到具體實施,得到了美國海軍、空軍和情報部門的密切配合,突襲行動開展的相對比較順利,且自身沒有人員傷亡,為實施救援行動積累了經驗,對振奮戰俘和家屬們低落的士氣起到巨大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成功的。為此,美國眾院和參院還一致通過一項聯合議案,表彰特種部隊的大無畏精神。但也有人認為行動是失敗的。因為,整個救援行動並沒有達到營救戰俘的根本目的,且主要原因是由於相關情報的失誤,或則更準確地說是由於無法及時獲得準確的情報,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武力解救戰俘行動失敗了,戰俘的親屬們由於耽心北越就此對戰俘進行報復,對尼克森政府施加了更大的壓力。美國也只有走巴黎談判這條路了。
第一批美軍戰俘是在巴黎和平協定籤定後半個月內釋放的。他們從「河內希爾頓大飯店」乘車前往河內機場,美國軍方代表與越南人民軍代表在機場辦理交結手續,戰俘們登上美國軍用運輸機直飛克拉克空軍基地。由於有的戰俘在關押期間,按照北越的調子發表過反美言論,所以五角大樓決定對戰俘被關押期間的所作所為一律不予追究。尼克森及其夫人在白宮的大草坪上舉行招待晚會,招待全體回國的戰俘及他們的妻子。戰俘們畢竟還是活著回到了美國,而許多美國青年卻是裝在覆蓋美國國旗的棺材裡運回家鄉的。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陣亡58000餘人,超過了朝鮮戰場的陣亡人數;有30多萬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傷殘;在美軍參戰部隊輪換中,先後有200多萬美國人到越南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