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始終有前輩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才有了如今中國電影的地位。
其中第四代導演,憑藉較為紮實的理論基礎,和不斷地探索實踐精神,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第四代導演的電影多是展現農村題材,其中吳天明更是憑藉著濃重的民族情懷和個人強烈的藝術責任感,造就了他電影中質樸而凝重的獨特風格。
他細心地沉重地包含憂思的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藝術的手法去發現弘揚中國美。
數十年如一日,一生只拍了10部電影,而這10部電影花了他將近37年。
2016年,《百鳥朝鳳》作為吳天明導演的遺作上映,製片方方勵,更是通過直播平臺用下跪磕頭的方式懇求增加排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而這一跪一磕,被很多人罵道德綁架。
可方勵並不在意,他感悟「這個電影出來就沒指望票房多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觀眾看到吳天明導演最後這部傑作。」
以方勵的地位,是斷然不會用炒作的方式,他是真的欣賞吳天明導演的才華,不忍心如此佳作卻無人觀看。
而這部電影也獲得了張藝謀,李安,徐克,陳凱歌,賈樟柯等眾多導演的支持援助。
可惜無法挽救電影的票房。
西影人生
「吳天明導演是我的靈魂導師,他是今天中國電影工業的奠基者,繼先者之志,踐先者之行。」
每一位導演的挺身而出,都是對情懷的堅守,都是電影人對優秀電影人和優秀電影作品的尊重和愛惜。
吳天明是優秀的電影人,更是優秀的導師。他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電影人,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迎來新的時代。
他從西安出發,最終落葉歸根也在西安。
如果去查找資料,會很明顯的發現,吳建明導演最開始的作品,大多都出自於西安電影製片廠。
但比起《百鳥朝鳳》,以及未完遺作《農民日記》,其他的九部電影也同樣的優秀。
吳天明導演的電影淳樸,充滿了人情人味。
從第一部電影《生活的顫音》便是如此。
故事的內容真實又富有韻味,滿含深刻的寓意又達到了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是經典,每一部電影都獲得了獎。
而在拍攝電影《人生》時,更是跟隨路遙一起兩次深入陝北生活。
演員和拍攝劇組都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才能夠展現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吳天明導演的創作初衷始終是以歌頌和鞭笞為主的,他一面盡力地去歌頌美好,也一面去為我們展現最真實的醜惡。
真正的大師
後來我們最熟知,最欣賞,最喜歡的電影國師張藝謀,曾經在吳天明導演的劇組擔任攝影師。
最開始拍《老井》的時候,是並沒有找到男主角的合適人選的。
最後才有了大膽的想法,讓張藝謀來飾演孫汪泉。
張藝謀並沒有底氣,是吳天明導演的鼓勵和支持,才讓他放開了演。
而這部電影也讓張藝謀獲得了東京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
生動細膩,真實震撼,這是電影最直觀的感受。
《老井》也讓吳天明導演的創作過程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電影本身也獲得了國內外大獎。
吳天明導演的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新的挑戰。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他的電影優秀,卻產量不高的原因。
吳天明導演更是從原先的看時代背景到探索人心,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人內心的痛苦,進而研發出對封建社會的思考。
後來,吳天明導演更是擅長去發現真實的故事,真情實感進行改編,以尋求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012年,吳天明導演主演電影《飛越老人院》。
這部電影對於吳天明導演來說意義非凡,73歲的他在劇中扮演的主角。為我們留下了最後的光影。
老人賦予了這部電影年輕與活力,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這樣的電影並不算很多。
尤其是以男性老人的角度拍攝,我相信吳天明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玩」的挺愉快的。
吳天明導演也曾為中國電影留下過足跡,張藝謀,陳凱歌皆是由他提拔。
如今通過《百鳥朝鳳》再次相逢,我感受到了吳天明導演對電影的熱情。
中國電影不缺少娛樂片,缺少的是像吳天明導演作品這樣的文藝片。
引人深思,才是電影最好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