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
自覺不能落後的張藝謀,趕緊尋找優秀小說,準備大展拳腳。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不過餘華並沒有同意讓他拍這部小說,而是對他說,自己還有一部更好的小說,只是還沒有最終定稿,只能看個樣稿。
沒想到張藝謀看完樣稿,興奮地自拍大腿叫道:「太好了,就拍這部小說。」
電影《活著》就這樣誕生了。
1994年,張藝謀帶著主演葛優、鞏俐去參加了第47屆坎城電影節。在頒獎最佳男主角時,葛優聽到了第二遍才確認得獎的是自己。
除了最佳男演員,影片《活著》還獲得了電影節評委評審團大獎,人道精神獎。
一年後,《活著》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確定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張藝謀蜚聲國際,風頭無兩,國內導演無人能及。
當張藝謀帶著大堆獎項興致衝衝的回國時,張藝謀傻眼了,電影《活著》被禁止上映了。
除了在國外可以上映《活著》,國內是全面禁止。這部被電影業內人認為是張藝謀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從此只能在民間「暗度陳倉」。
還好,大眾對電影的評分讓張藝謀有了些許安慰。豆瓣61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位於豆瓣電影排行榜第28位。(包括外國電影在內)
觀眾評分這麼高的電影,為什麼會被禁止上映?這自然繞不開電影的內容。
電影講述了一個叫富貴的人的一生命運,從他青年時代一直到老年。他本是一個富家少爺,奈何年輕時嗜賭成性,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被迫靠賣母親的首飾,租了一間破茅屋生活。
富貴痛改前非,決定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好好生活。無奈苦難總是與他如影隨形,每當他看到生活的希望時,都會遭受到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
生活就像一個大錘,一點點砸向富貴,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剩下一個人孤老終身……
電影《活著》是一部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通過富貴一生的遭遇,揭示了人在歷史的命運中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於「如何活著」的思考。
這是一個小人物的一生,也是國人無法迴避的生存狀態。
不過,正因為電影太過寫實,涉及到某些時代因素,所以電影被禁止了。
其實,電影比原著小說溫和多了,因為張藝謀只截取了小說的前半部分,後面更精彩的部分他不忍拍出。
儘管沒有呈現出小說的全部內容,張藝謀依然拍出了他最精彩的電影。不過對於原著作者餘華而言,活著的後半部分才是小說的核心精神。
餘華曾說《活著》是他所有作品當中最好的一部,也是他寫人性最透徹小說。
他說:
「我想寫《活著》,是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我想告訴所有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張藝謀也曾說:
「《活著》最打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寫出了中國人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和頑強,求生存的精神。」
但是也正因為《活著》寫得比較大膽,一開始並沒有哪個出版社敢出版。餘華拿著手稿去了好幾家她比較熟悉的出版社,都被拒絕了,直到後來,有一個編輯對他說了實話:「你寫的內容太大膽了,估計沒有一家出版社敢發表。」
就在餘華失望之際,張藝謀電影《活著》獲獎的消息傳到了國內,立馬就有出版社上門找到他,要發表小說《活著》。
餘華和出版社都信心滿滿,首印了2萬冊,從首次出版到如今,《活著》一直排在銷售榜單前列,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冊,給餘華帶來了1550萬元的版稅收入,創下了當代中國純文學的銷量奇蹟。
在豆瓣評分榜上,餘華的《活著》排在小說榜第2名,僅次於《紅樓夢》,可見影響了無數人。
餘華之所以把人性看得如此通透,在於她從小就經歷了太多死亡,看遍了人間離別。「活著」是他送給世人的一本人生箴言,是每個人都要想明白的事情。
餘華父母都是醫生,他自小就住在醫院宿舍。離他家最近的是醫院的太平間,每次餘華上廁所都要經過太平間的門口。
幾乎每一天,餘華都要聽到各種各樣的哭聲。那是人們面對生死離別的哭聲,感情悲切蒼涼,透著無法言說的疼痛。
見慣了生死離別的餘華,對這一切並不害怕。相反,他對生死的感悟比同齡人早,也比一般人更能接受生命的變化無常。
他覺得死亡是每一個人的終點,坦然接受。但是,活著,就要用力。好好活著,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正因為親眼目睹了太多的生死離別,見證了他人的苦難與痛苦,餘華的小說才會如此真實,引起讀者的共鳴。
《活著》、《兄弟》……儘管餘華的小說總是逃不開死亡和苦難,可那才是最真實的人性。
正如餘華自己所言:「我所有的創作都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
當然,除了真實外,還包含了作者的悲憫之心。
在小說《活著》當中,餘華告訴我們,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遠,比我們自己想像中要大得多。
小說主人公富貴一次次承受住了生命的打擊,像頭老牛一樣倔強而頑強的活著!我們看到,一個人對苦難承受的能力是如此之大。
這是人性本能,也是活著的本質。
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會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現在有了確切而本能的答案: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就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好好活著。
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但是只要好好活著,苦難終究會過去。
《活著》既是小說的名字,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人性真相:「活著,在我們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這部小說字數不多,卻以非常犀利大膽的文筆吸引到了全世界讀者的眼光。
《活著》不僅入選了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10部作品之一,還獲得了義大利卡佛文學獎、法國文學騎士獎,義大利國際文學獎等,並且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銷量已經超過千萬冊。
餘華本人,也成為一位蜚聲國際的小說家,被稱為中國的巴爾扎克。
《活著》既展示了生命的無常,又展示了人的局限,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展示我們頑強的生命力。給了全世界讀者永不放棄的勇氣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讓我們學會對生命的忍讓,學會苦難中保持樂觀和希望。
排名僅次於《紅樓夢》的小說,值得每一個人看一遍。只需要28元,少喝一杯奶茶或者少抽一包煙,讓你徹底看透活著的意義,擁有向死而生的勇氣,面對困苦時想想《活著》,心中邊生出更多的勇氣,看到更多的希望。
如果你想對生命和人性有更加透徹的了解,不妨看看餘華最具有代表性的四本小說。除了《活著》,還有《兄弟》、《許三觀賣xue記》、《在細雨中呼喊》。原價142元,現在只需要88元,每本平均22元,非常划算。
經典永流傳,好的文學作品讓我們對生活、人性有更清醒的認知。而餘華的作品,讓我們在苦難中看到生命的頑強和忍耐。人,只有一輩子,面對生活,無論經歷多長坎坷和不平,始終應該銘記活著才是第一要事。
關注,解讀經典書籍,一起在閱讀中成長!歡迎閱讀、點讚、收藏、轉發、評論,你的每一次互動都是我獨一無二的喜歡!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