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張藝謀拍了部被封至今的影片,讓餘華賺了1550萬

2020-11-02 千夏語記

01.

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

自覺不能落後的張藝謀,趕緊尋找優秀小說,準備大展拳腳。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不過餘華並沒有同意讓他拍這部小說,而是對他說,自己還有一部更好的小說,只是還沒有最終定稿,只能看個樣稿。

沒想到張藝謀看完樣稿,興奮地自拍大腿叫道:「太好了,就拍這部小說。」

電影《活著》就這樣誕生了。

1994年,張藝謀帶著主演葛優、鞏俐去參加了第47屆坎城電影節。在頒獎最佳男主角時,葛優聽到了第二遍才確認得獎的是自己。

除了最佳男演員,影片《活著》還獲得了電影節評委評審團大獎,人道精神獎。

一年後,《活著》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確定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張藝謀蜚聲國際,風頭無兩,國內導演無人能及。


當張藝謀帶著大堆獎項興致衝衝的回國時,張藝謀傻眼了,電影《活著》被禁止上映了。

除了在國外可以上映《活著》,國內是全面禁止。這部被電影業內人認為是張藝謀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從此只能在民間「暗度陳倉」。

還好,大眾對電影的評分讓張藝謀有了些許安慰。豆瓣61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位於豆瓣電影排行榜第28位。(包括外國電影在內)

觀眾評分這麼高的電影,為什麼會被禁止上映?這自然繞不開電影的內容。

電影講述了一個叫富貴的人的一生命運,從他青年時代一直到老年。他本是一個富家少爺,奈何年輕時嗜賭成性,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被迫靠賣母親的首飾,租了一間破茅屋生活。

富貴痛改前非,決定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好好生活。無奈苦難總是與他如影隨形,每當他看到生活的希望時,都會遭受到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

生活就像一個大錘,一點點砸向富貴,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剩下一個人孤老終身……

電影《活著》是一部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通過富貴一生的遭遇,揭示了人在歷史的命運中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於「如何活著」的思考。

這是一個小人物的一生,也是國人無法迴避的生存狀態。

不過,正因為電影太過寫實,涉及到某些時代因素,所以電影被禁止了。

02.

其實,電影比原著小說溫和多了,因為張藝謀只截取了小說的前半部分,後面更精彩的部分他不忍拍出。

儘管沒有呈現出小說的全部內容,張藝謀依然拍出了他最精彩的電影。不過對於原著作者餘華而言,活著的後半部分才是小說的核心精神。

餘華曾說《活著》是他所有作品當中最好的一部,也是他寫人性最透徹小說。

他說:

「我想寫《活著》,是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我想告訴所有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張藝謀也曾說:

「《活著》最打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寫出了中國人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和頑強,求生存的精神。」


但是也正因為《活著》寫得比較大膽,一開始並沒有哪個出版社敢出版。餘華拿著手稿去了好幾家她比較熟悉的出版社,都被拒絕了,直到後來,有一個編輯對他說了實話:「你寫的內容太大膽了,估計沒有一家出版社敢發表。」

就在餘華失望之際,張藝謀電影《活著》獲獎的消息傳到了國內,立馬就有出版社上門找到他,要發表小說《活著》。

餘華和出版社都信心滿滿,首印了2萬冊,從首次出版到如今,《活著》一直排在銷售榜單前列,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冊,給餘華帶來了1550萬元的版稅收入,創下了當代中國純文學的銷量奇蹟。

在豆瓣評分榜上,餘華的《活著》排在小說榜第2名,僅次於《紅樓夢》,可見影響了無數人

餘華之所以把人性看得如此通透,在於她從小就經歷了太多死亡,看遍了人間離別。「活著」是他送給世人的一本人生箴言,是每個人都要想明白的事情。

餘華父母都是醫生,他自小就住在醫院宿舍。離他家最近的是醫院的太平間,每次餘華上廁所都要經過太平間的門口。

幾乎每一天,餘華都要聽到各種各樣的哭聲。那是人們面對生死離別的哭聲,感情悲切蒼涼,透著無法言說的疼痛。

見慣了生死離別的餘華,對這一切並不害怕。相反,他對生死的感悟比同齡人早,也比一般人更能接受生命的變化無常。

他覺得死亡是每一個人的終點,坦然接受。但是,活著,就要用力。好好活著,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03.

正因為親眼目睹了太多的生死離別,見證了他人的苦難與痛苦,餘華的小說才會如此真實,引起讀者的共鳴。

《活著》、《兄弟》……儘管餘華的小說總是逃不開死亡和苦難,可那才是最真實的人性。

正如餘華自己所言:「我所有的創作都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

當然,除了真實外,還包含了作者的悲憫之心。

在小說《活著》當中,餘華告訴我們,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遠,比我們自己想像中要大得多。

小說主人公富貴一次次承受住了生命的打擊,像頭老牛一樣倔強而頑強的活著!我們看到,一個人對苦難承受的能力是如此之大。

這是人性本能,也是活著的本質。


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會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現在有了確切而本能的答案: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就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好好活著。

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但是只要好好活著,苦難終究會過去。

《活著》既是小說的名字,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人性真相:「活著,在我們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這部小說字數不多,卻以非常犀利大膽的文筆吸引到了全世界讀者的眼光。

《活著》不僅入選了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10部作品之一,還獲得了義大利卡佛文學獎、法國文學騎士獎,義大利國際文學獎等,並且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銷量已經超過千萬冊。

餘華本人,也成為一位蜚聲國際的小說家,被稱為中國的巴爾扎克。

《活著》既展示了生命的無常,又展示了人的局限,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展示我們頑強的生命力。給了全世界讀者永不放棄的勇氣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讓我們學會對生命的忍讓,學會苦難中保持樂觀和希望。

排名僅次於《紅樓夢》的小說,值得每一個人看一遍。只需要28元,少喝一杯奶茶或者少抽一包煙,讓你徹底看透活著的意義,擁有向死而生的勇氣,面對困苦時想想《活著》,心中邊生出更多的勇氣,看到更多的希望

點擊下面連結快「看一看」吧!正版包郵!

如果你想對生命和人性有更加透徹的了解,不妨看看餘華最具有代表性的四本小說。除了《活著》,還有《兄弟》、《許三觀賣xue記》、《在細雨中呼喊》。原價142元,現在只需要88元,每本平均22元,非常划算。

經典永流傳,好的文學作品讓我們對生活、人性有更清醒的認知。而餘華的作品,讓我們在苦難中看到生命的頑強和忍耐。人,只有一輩子,面對生活,無論經歷多長坎坷和不平,始終應該銘記活著才是第一要事。


關注,解讀經典書籍,一起在閱讀中成長!歡迎閱讀、點讚、收藏、轉發、評論,你的每一次互動都是我獨一無二的喜歡!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1994年,張藝謀拍了部電影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賺了1550萬
    《活著》是餘華的經典作品之一,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自覺不能落後的張藝謀,趕緊尋找優秀小說,準備大展拳腳。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
  • 張藝謀拍了《活著》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因此大火
    《活著》是餘華的經典作品之一,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不過餘華並沒有同意讓他拍這部小說,而是對他說,自己還有一部更好的小說,只是還沒有最終定稿,只能看個樣稿。
  • 餘華:當5年牙醫拔過1萬顆牙,靠12萬字賺1550萬!莫言:他是天才
    1977年,餘華中學畢業後,在口腔科當了一名牙醫。而當醫生也是因為家庭父母的影響。身為外科醫生的兒子,餘華的童年大多數時光都是在醫院度過的。父親從手術室出來時,白大褂上總是沾滿了血漬,手中還提著一桶桶血肉模糊的東西。
  • 《活著》並非張藝謀第一選擇,他當時看中的,是餘華的另一部作品
    1992年,張藝謀想把作家餘華的《河邊的錯誤》拍成電影;可交談時餘華的一個舉動,使張藝謀徹底打消念頭,而後的決定讓餘華狂賺1550萬。餘華的經歷,幾乎與魯迅一樣:棄醫從文!1977年,高考落榜的餘華,在父母安排下成為了牙科醫生;每天過著手握鋼鉗拔牙的八小時生活,枯燥但也穩當!
  • 莫言室友餘華:當了5年牙醫拔過1萬顆牙,卻靠12萬字掙了1550萬
    若干年後,其中一個小男孩成為了莫言室友,再後來他寫了本小說,賣了2000萬冊,張藝謀看後拍出了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活著》。由於餘華所在牙齒店的「顧客」,大多為農民工,他們只有在牙快「搖搖欲墜」時才會來拔牙,因此,餘華的第一次拔牙過程非常順利。在牙齒店幹了5年、拔了1萬顆牙後,餘華實在幹膩了——每天反覆觀看「毫無風景」的嘴巴,簡直無聊至極!於是,餘華開始留意轉行機會。
  • 餘華《活著》:從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暢銷長篇小說的獨特魅力
    1993年,餘華和妻子擠在一間平房的單人床上。張藝謀給的一筆巨款,《活著》改編費20000元,在枕頭下壓著了好幾天。他擔心剩下的5000元會不會被賴掉?沒想到《活著》讓他賺了1550萬,讓葛優成為了第一個華人坎城影帝。開始的時候,餘華只是一個牙醫,每天的工作就是給人拔牙。
  • 《活著》:張藝謀最偉大的電影,卻被禁26年,葛優憑此片成影帝
    ——《活著》提起張藝謀,人們首先會想到他的謀女郎和他拍攝的電影,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堪稱是經典。但是大導拍出來的電影也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地在國內上映,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拍了這樣一部片子。在國外獲獎無數,葛優也憑藉影片中精彩的表現,獲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1994年張藝謀改編了部電影,讓無數人淚目,因為原著實在太強大了
    1994年張藝謀導演的巔峰之作上映,主角葛優、鞏俐輪番飆戲,令無數觀眾落淚,葛優更是憑此片一舉拿下坎城影帝,然而,在拍這部戲之前,初張藝謀本來是想拍一部驚悚片叫《河邊的錯誤》,他跟原著作者餘華談了十幾天,第一稿都出來了,結果餘華突然又拿出另一部新作品,張藝謀立刻改了主意。
  • 鞏俐.餘華.張藝謀.
    「我終於活到27歲以後,看見了第一部電影,以前看過的都不是電影。」 那是一種更為廣闊的環境,帶給餘華一種新的生機。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離開故鄉成就了餘華。因為只有離開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再回來後才知道自己的財富在哪裡。 也是在這年,他寫出了小說作品《活著》。
  • 餘華《活著》:張藝謀拍成電影成其巔峰之作,卻被禁播26年
    年,張藝謀執導了一部電影,由葛優和鞏俐領銜主演 。影片獲得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坎城國際電影節人道精神獎、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葛優也憑藉影片中精彩的表現,獲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餘華《活著》拍成電影,觀眾指責太慘了,張藝謀:我已經收著拍了
    寫死29人後,終於被張藝謀發掘1983年,餘華剛開始寫作生涯,當時他正巧到北京參與改稿工作,本以為會因此而走上人生巔峰,卻不料和其他作家一樣懷才不遇,寫出的作品沒有人認同,被退稿了無數次。餘華自己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那幾年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到頭來卻沒有絲毫的收益。
  • 窮到只能住9平出租房,剛離婚完卻又新婚,餘華:初見新妻就淪陷
    1993年,餘華33歲,他辭去了海鹽縣文化館的工作,離開了這個只有8000人的小鎮去了北京,家住在雙榆樹的一位朋友請他去家裡做客,邀請他一起看了伯格曼的《野草莓》,餘華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電影,晚上激動地從雙榆樹步行回到十裡堡,整整30公裡。
  • 那些年張藝謀被禁的電影!
    1994年,是影史上最輝煌的一年,這一年全世界誕生了無數佳作。其中,有一部電影和《霸王別姬》,並稱為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只可惜,兩部電影在上映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被禁26年,至今未能上映,張藝謀最偉大的電影,只可惜生不逢時:《活著》丨To Live影片《活著》是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張藝謀導演生涯最特別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他所有作品中,唯一的一部被禁的電影。
  • 從默默無聞的縣城牙醫,到年收入1550萬,餘華娶二任妻子後開掛
    ——餘華《活著》有人說餘華的文字冷靜裡透著力度,就像一把泛著銀光的手術刀。餘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每次看他的作品,總是不太忍心看下去。書中的主人公,前半生有多幸福,後半生就有多殘酷,但又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餘華從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至今已經出版過多部小說。
  • 他曾是莫言的舍友,當了5年牙醫轉行寫文章,靠12萬字掙了1550萬
    若干年後,其中一個小男孩成為了莫言室友,再後來他寫了本小說,賣了2000萬冊,張藝謀看後拍出了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活著》,全書共12萬字,餘華透漏他靠《活著》賺了1550萬。他的名字叫做餘華。1988年,在短、中篇小說領域積累了一定經驗和名氣後,餘華進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進修,他的同學有:嚴歌苓、劉震雲、遲子建、洪峰,還有後來得了諾貝爾獎的莫言,當時餘華還和莫言住在同一宿舍。
  • 餘華沒做什麼,也就是寫了部《活著》...
    今天是導演張藝謀68歲的日子。提起張藝謀,不可避免地要說兩部電影,一個是《紅高粱》,另一個是《活著》。前者讓他首次亮出導演身份就驚豔眾人,後者則用近乎「華語第一電影」的實力直接把張藝謀推上了神壇,這也是公認他拍的最好的作品。這背後離不開劇本原著這兩位「貴人」,一個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另一個是餘華。巧的是,4月3日餘華也迎來了他的58歲生日。
  • 張藝謀曾經活著
    張藝謀在90年代初解釋88年的《紅高梁》時說要做激情,第四代太溫吞水。與他們比較,餘華狂放不足,荒誕有餘,人物往往不可自拔。起碼這後一點與蘇童沒有差別。年齡和創作感覺上,餘華比張藝謀小一輪。毛主席去世的時候,餘華還沒上中學,而張藝謀已經在鄉下、工廠體驗了數年生活。《活著》作為影片,相對於小說,最大的變動在鞏俐扮演的人物。
  • 1994年
    這個票房數意味著,賈玲即將憑藉著《你好,李煥英》一部電影的票房,將成為超越馮小剛34部電影50.47億的總票房,也將超越張藝謀45部電影41.48億的總票房。看完後,不禁啞然失笑,哪呢能這麼比呢?這麼比豈不是關公戰秦瓊,呂布戲西施嘛。
  • 搜鼠第五季——餘華最給力的貴人絕對是張藝謀,……蕭遙
    /當代作家搜鼠第五季——餘華最給力的貴人絕對是張藝謀,他感恩的卻是別人 蕭遙 沒有人不承認張藝謀是餘華最給力的貴人。沒有張藝謀把那剛列印的清樣改編電影的消息,《活著》能否順利發表肯定是未知。沒有張藝謀這部電影被禁演,就沒有那麼多獵奇的讀者買書,沒有張藝謀的影片在國際屢屢獲獎就不會為外國人所知。沒有張藝謀的光環國人廣眾更是不知餘華何許人也。甚至在特定的作家群裡也要問一聲「餘華是誰」。
  • 27年前,如果沒有餘華的拒絕,就沒有張藝謀的《活著》
    1994年,對於張藝謀而言,這是個難熬的年份。半信半疑之下,張藝謀收下了這份樣稿,在看完以後,興奮地拍腿大叫:「太好了,就拍這個。」張藝謀也想拍,可無奈於後面的情節太過於敏感,作為中國電影界標杆性的人物,他實在不敢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