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志電影我愛你, 無關性別

2021-01-15 時尚星秀

臺灣同性戀合法!

在歷經重重爭議之後,臺灣大法官在24日下午宣布「釋憲」結果,認定「沒有保障同性婚姻為違憲」,意味著備受爭議的同性婚姻應該受到法律的保障。因此,讓臺灣成為亞洲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

這個歷史性的決定一出,全世界譁然。

回想一下,這些年臺灣的同志電影拍了也不少。

其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今天星姐給你推薦一些好看的臺灣同志電影。

提到臺灣電影,不得不讓人想到青春電影,白衣飄飄的校園時代,性意識的覺醒和青春的躁動都是非常好題材,臺灣同志電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青春電影,講年少往事,講初戀,講成長痛楚。

《藍色大門》

提到臺灣青春片很多人都會想到這一部,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的故事,桂綸鎂,陳柏霖嫩得都可以掐出水來。桂綸鎂飾演的孟克柔在牆上反覆寫著:「我是女生,我愛男生?」,道出了其中隱藏的同性情愫。

《帶我去遠方》

故事發生在海邊寧靜的小漁村裡。講述一個色盲小女孩阿桂和同性戀堂哥阿賢的故事。 妹妹對阿賢哥產生了朦朧的愛戀,哥哥卻愛著同性。很多感情我們都無法觸及,因為它太靠近。他們都在守護彼此的秘密,一起計劃離開生活的小漁村,奔赴不會被人當做異類的自由天堂。

《盛夏光年》

由張睿家和張孝全主演的這部電影,應該算是臺灣同志電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了,兩男一女的經典人物設定。 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孩,長大後這份友誼在慢慢變質。大概也是從這部開始,張孝全連續演了好幾部同志電影。另外還有五月天獻唱的主題曲。

《女朋友·男朋友》

還是兩男一女的三角戀,跟盛夏光年有點類似,這部由張孝全,桂綸鎂,鳳小嶽主演的電影,Q叔覺得比盛夏光年要好不少。青春加上學生運動的背景,道出自由的主題。我們友誼無法長存,因為我對你動心了。

《渺渺》

範植偉,柯佳嬿和張榕容主演的這部,對比前面幾部還是比較特別,說起來就是,她愛她,她愛他,他愛他的故事。他,直到他離世後才敢承認愛著他;她,直到她離開時都不敢說喜歡她。人生渺渺,世事難料。

《花吃了那女孩》

本片由四段感情故事「在一起很快樂」「不在一起很快樂」「不在一起不快樂」「在一起也不快樂」獨立交錯的演繹愛情的味道,四對女孩之間的故事。部分演員也都挺出名有林嘉欣、、王心凌、莫子儀、陳綺貞等。

《夜奔》

《林衝夜奔》是崑曲中的一齣劇目,本片由黃磊,劉若英和尹昭德三人主演,背景為民國,講述海歸徐少東和未婚妻英兒以及戲班主演林衝之間的感情糾葛。本片最大的亮點是那些文藝的念白。

導演徐立功說:在我的世界裡,只有真愛,沒有性別;性別只是肉體結構上的不同,性靈上是不分彼此的。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愛是超越性別的。

《孽子》

這是一部同志劇,根據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改編。跟國內那些耽美劇很大區別在於這事真正意義上的同志劇,殘酷而真實。

本劇也囊括了臺灣不少當年的年輕演員包括前面提到的張孝全、範植偉,楊佑寧等。故事發生在「新公園」荷花池周圍的黑暗王國。「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彷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柴靜在《看見》那本書裡寫到「看見愛情應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

那這樣同性戀有什麼可唾棄的呢?希望每個真心相愛的人,都能被人溫柔相待。

相關焦點

  • 臺灣同志電影簡史
    幾乎是一夜之間,「同志」成了全臺灣地區的社會議題,「酷兒理論」也因此被推動起來,同性戀人權問題更是首次被納入國會公聽會討論。李安也因此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使得此後的臺灣同志電影變得更加豐富與直白。比如1994年的[愛情萬歲]。
  • 愛不分性別,聯署不分黨派,臺灣超半數立委支持同志婚姻!
    畢安生老師與同性伴侶曾敬超相守35年,去年10月,曾敬超先生因癌症病逝,臨終前通過律師和公證人,希望將錢財和房產留給相伴一生的畢老,然而,由於兩人並無婚姻關係,同性戀平權在臺灣也尚未合法,畢老終究無法繼承。最終,在痛失親密愛人,又無依無靠的情況下,畢安生老師抑鬱而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每日一薦】我若愛你,無關性別.——豆瓣8分以上同志電影
  • 2019臺灣同志遊行同志驕傲月系列活動
    今年臺灣同志遊行將於10月26日盛大登場,期望透過「同志好厝邊」的主題讓大家可以了解同志就在你我左右
  • 性騷擾、變性人、同性戀……2017同志電影不止有《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這是一部美到肝顫的藝術電影,關於它的評價有太多太多。唯一讓我覺得有必要站出來反駁的是有人說它不像是同志電影。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建立在同志電影有一個「固定範式」的基礎上。你覺得同志電影應該充滿陰暗掙扎?應該見不得光?應該被歧視打壓?應該以悲劇收場?當你預設的框架無法套住你看的電影時你就把電影給否了?你不覺得很扯扯扯扯扯扯扯扯蛋蛋蛋蛋蛋蛋蛋蛋嗎?
  • 2019臺灣同志遊行同志驕傲月活動一覽表
    2019第十七屆臺灣同志遊行將於10月26日盛大登場,期望透過「同志好厝邊」的主題讓大家可以了解同志就在你我左右,不分異同都是彼此的盟友,所以今年力邀眾多同志友善商家一同參與和響應。】雙性戀、泛性戀:愛她也愛他之外10/6主辦單位:真光福音教會活動名稱:「基督徒參與婚權運動之回顧與展望」分享會10/6主辦單位:手天使活動名稱:摸摸性10/9主辦單位:婚姻平權大平臺、女書店
  • 臺灣酷兒影展:80場同志電影,要你好看
    臺灣第十三屆同志大遊行火熱登場在即。你知道臺灣參加一次同志影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嗎?去年廣受好評的臺北同志電影節,今年的影片更加精彩。而現在就是最好時機跟著糖罐去參加一次同志影展。對於大陸的同志來說,參加臺灣的同志節慶有另外一種自在:同文同種,也同樣受到傳統社會的壓力,看海峽對岸的他們如何驕傲秀出真我。而今年臺灣同志大遊行的另一個看點,則是已經進行到第二屆的臺灣酷兒電影節。
  • 《我的靈魂是愛做的》拒絕討好同志的同志電影
    撇開意識形態差異不談,《我的靈魂是愛做的》已經惹惱了華人社會的大部分同志。只因他塑造了一個並不正確的男同人物,與近年來男同渴望在公眾面前塑造的形象大相逕庭。電影男主凱文是一位公民課老師,熱衷參與平權運動,也會去三溫暖尋找愛的抱抱。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一位已婚男同發生性關係,並進一步交往、同居。
  • 六月驕傲 彩虹飛揚 華語同志電影20年 大陸/臺灣版目錄
    貳 手冊聚焦關不住的春光:華語同志電影20年 文/範坡坡  我們都愛拍同志《東宮西宮》:揭開禁忌背後的人性溫暖故事 文/張元 程青松和王小波相處的日子 文/張元拍得太政治正確了—— 許鞍華談《得閒炒飯》 文/許鞍華 範坡坡崔子恩 —— 我拍片子就像聚會一樣
  • 2017年同志電影年度報告:同志電影的「至暴之年」
    》後又有一部同志電影《夢囈雨林》獲得世界劇情片觀眾選擇獎;南非電影《傷口》初露黑馬跡象(後來果然進了奧斯卡外語片九強)...聖丹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如此百花齊放的盛況。《只是查理》是兒童題材,主角是一位立志成為英國國腳的小男孩,他的體內一直住著女孩的靈魂;從「他」到「她」的路並不好走,但幸而有家人的陪伴。四、華語動向2017年大陸同志影視的創作環境進一步惡化。廣電總局下轄的某協會對視頻網站發布了《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將同性戀和亂倫、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放在一起,同志電影被認為是「渲染淫穢色情和低級庸俗趣味」。
  • 《誰先愛上他的》:熱淚盈眶的愛情,無關乎性別,卻囿於性別
    這部電影,是計劃上個月就要看完的。不過,還是因為很多事情就耽擱了,久而久之就忘記了。終於,在昨天找到一個空閒的晚上,把這部電影給看完了。看完之後,我就覺得我一定要寫一點東西。正好今天中午吃完飯下午沒有事情,那就用中午的時間來寫下點文字(反正沒有午睡習慣)。臺灣同志的婚姻戀情是儒學文化圈裡最寬容的地方,他們可以光明正大的集會遊行,甚至於打破制度的鐵腕。
  • 臺灣同志公投現場曝出黑幕……
    至此,同性婚姻和性別平等教育平等公投均宣告失敗。此前以為有諸多先行者的帶領,臺灣民眾對同性婚姻的接受度已達到多數,然而,事與願違,沒有勢均力敵,不相伯仲。第14、15號法案,反對人數是支持平權人數的兩倍還多。
  • 愛無所不在的臺灣國際酷兒影展
    Everywhere 愛無所不在www.tiqff.com影展簡介臺灣多元性別意識逐漸抬頭,每年的同志大遊行,動員多達數萬人的龐大規模,使之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爭取同志權益的活動。、跨性別、中老年同志、青少年同志、親子扶養,與多元成家等議題,持續向社會大眾傳遞信息:LGBT朋友跟每個人一樣生活在同塊土地上、同片天空下,只要你我的支持無所不在,「愛」就會無所不在,社會自然更加和諧美好。
  • 從同志到跨性別,《翠絲》讓男人變成了女人
    跟約好了似的,華語LGBTQ題材電影在臺灣院線和金馬影展上扎堆出現——還在檔期末尾的《紅樓夢》,拍的是西門紅樓同志圈的「環肥燕瘦」。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共8項金馬提名的《誰先愛上他的》,則是因保險賠償金而起的同志老公的紛亂身後事。讓上屆金馬影后惠英紅入圍最佳女配角的香港電影《翠絲》則聚焦了一個本不該建立起來的家庭。
  • 我愛你,也愛著你的一切.
    最近臺灣同志電影越來越多,前段剛推薦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及《誰先愛上他》似乎臺灣對於同志合法化後,開始並不是浮於表面有了更深遠、更深刻地探討。親愛的房客豆瓣:7.6如果之前臺灣的同志電影還存在著自我認同、身份認同的層次上,在同志合法化後,臺灣同志電影則針對著社會要面臨的同性婚姻子女照顧以及老年贍養的社會問題上。
  • 2020臺灣同志大遊行——在彩虹旗幟下成人之美
    裴禛攝  異性戀助陣  除了不少同志盛裝打扮出席外,也有異性戀家庭全員出動、小朋友一起來參加。今年34歲、從事醫療業的謝太太,今天特別拉著推車帶3個小朋友從桃園北上參加遊行,謝太太表示,今年是她第一次在參加臺灣同志遊行,帶小朋友來參與,為的就是讓他們知道多元性別的存在。
  • 大銀幕上的」彩虹夢「——臺灣同志電影往事
    但無論怎麼說,《孽子》開創了臺灣同性戀影視形象的書寫之路,在這之後,同志電影開始紛紛湧現,《孽子》也成為了臺灣同志電影史中一枚獨特的文化印記。《喜宴》一舉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有影評人說:「臺灣從沒有過一部電影讓社會造成這麼重大的對(男)同性戀正面同情、尊重與肯定的影響的話題,甚至連反同性戀的人士都開始含蓄了起來,而原本對同性戀既無激情也不排斥的新人類乾脆視為自己的裝飾與時尚。」
  • 【影評】《窈窕淑男的日記》泰國對性別與同志的開放
    《 窈窕淑男的日記》是一部2020上映的泰國同誌喜劇電影,由基蒂法克通瓦姆執導,阿拉雅海格特、帕塔拉莎雅庫耶蘇文絲莉主演,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電影版,劇情講述三位男同志葛斯、高夫、小金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奈媞意外害得女明星「凱薩琳」不慎跌倒昏迷,眼看要因為錯過重要拍攝而支付五千萬賠償金,四人在街上找到長相極為相似的小南
  • 原來2015年有這麼多同志電影值得你看
    ——那些活過的、愛過的人總能讓人唏噓,這就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分量。找一個墨西哥愛人吧,讓他在性與死的雨夜為你插紅旗~二、關鍵字解讀9471萬美元這是去年北美票房收入最高的四部同志電影之和。新片票房最高的三部依次為:《與外婆同行》、《丹麥女孩》和《卡羅爾》,三部電影創造了1822萬美國票房。
  • 臺灣直人如何看待同志婚姻?
    作為一個臺灣人,興奮、期待之餘,我還想知道身邊的其他人對於相關議題的看法,因此採訪了我身邊的異性戀臺灣親友——@朝陽區熱心群眾我支持同志婚姻,因為我認為婚姻不應該只局限於異性之間,畢竟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同性戀排除在精神病外,那同性戀者也應該要享有同性婚姻的權利,而且婚姻其實也是保障同志戀人雙方權益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