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23日下午1點,央視新聞頻道、央視新聞新媒體、央廣中國之聲、國廣環球資訊廣播同步播送互動節目《兩會你我他》,節目中主持人現場連線上海華翔羊毛衫有限公司董事長毛萍華為大家講述稅企攜手同心戰疫的故事。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文字實錄一起往下看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要給大家帶來的是會場之外的嘉賓,今天請到了兩位很特別、有故事的網友,她們一位是成都串串店的老闆娘,叫李佩雯,另外一位是轉產口罩的上海老紡織廠的負責人叫毛萍華。剛才楊宇先生提到了「韌性」兩個字,這兩位可都是很有韌性的女人。我們現在已經連線了她們的信號,兩位好!李老闆,我看你現在身後就是你的店是嗎?今天的生意怎麼樣啊?
李佩雯:
今天是周末,生意還是挺好的,基本上我們門店的堂食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百分之七八十的情況了。
主持人:現在是中午,已經剛剛過了飯點兒,但我覺得還可以給大家拉個仇恨,你那邊有沒有小吃給我們展示一下?
李佩雯:
介紹成都小吃(略)。
主持人:毛大姐,你能聽懂「巴適」是什麼意思嗎?
毛萍華:
沒聽懂。
主持人:一會兒讓小李給你解釋一下。毛大姐,我看你身上穿的這件衣服應該就是廠子裡做的是吧?
毛萍華:
是的,我是上海華翔羊毛衫有限公司的,我身後都是我們做的衣服,還有轉產做的口罩。
主持人:之前在疫情期間轉產做了口罩,那現在你們紡織廠生產衣服的工序恢復了嗎?
毛萍華:
恢復了,已經有工人又轉過來做服裝了,口罩也有人在做。
主持人:好的毛總,我們稍後再聊。小李,給毛大姐解釋一下「巴適」是什麼意思?
李佩雯:
我們成都人的整個生活方式是比較悠閒的,我們形容這種悠閒的生活方式或者去形容一個可口的食物時,我們都會誇獎一句「巴適」,就是很舒服、很好的感覺。(介紹疫情期間成都允許佔道經營,解商戶燃眉之急的情況,略)
主持人:毛總,首先想問一下您去過成都嗎?想去嘗嘗當地的小吃吧?
毛萍華:
很想去,聽她講了很想去,但是我好久沒去了。
主持人:其實過去的幾個月毛大姐日子並不好過,回想一下最困難的是什麼時候?
毛萍華:
最困難的時候是工人來了,沒事可以做,有的訂單也不能做,因為國外的那些客人,還有國內那些客人,商店都關了,有的客人就開始減單,取消訂單,下的訂單也開始減少,那個時候真的是很急。我們那麼多工人,上海有六七百人了,那這些人來了怎麼辦?總歸要幫他們解決工作,一個工人就代表一個家庭,所以說我們那個時候正好國內外有疫情,馬上就緊急轉產口罩。在做口罩的過程當中,口罩機也買不到,價高還買不到。當時真的是沒有想到,稅務部門來了,幫我們實施了快速退稅的措施,我們第一筆申請退稅約300萬的資金申請三天後就到帳了,這些錢也可以幫我們買口罩機,真可謂是「及時雨」,所以對我們來講意義非凡。
主持人:小李,聽到毛大姐說這些困難的時候,有什麼想問毛大姐的?
李佩雯:
深有同感,像毛大姐這樣的女性創業人士是我學習的榜樣,希望自己到了毛大姐的年齡,能夠以一個更從容的心態、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
主持人:毛大姐接著說,現在還有什麼困難嗎?
毛萍華:
現在我們有的工人轉產做口罩了,那麼現在歐洲的快消品牌訂單也開始恢復了,我還要講講做口罩當中遇到的困難。轉產做了口罩,可是熔噴布又買不到了,這個應該全中國人都知道,真的一點都買不到,但那個時候我們也真是沒想到還是稅務部門,他們利用了稅收大數據給我們找了幾家熔噴布的供應商,所以我們也根據需要找到了合適的符合我們要求的熔噴布供應商。我們生產型的企業培養人才是不容易的,特別是技術人員和熟練的員工,這些管理人員你培養一個人才出來,真的要幾年時間,不是馬上上來就可以緊急培養做的。在轉產口罩的過程當中,我們保住了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和熟練的員工,還有那些跟了我們幾十年的管理人員,使企業的生存有了保障,工人也可以有工資拿。
主持人:好的,謝謝毛大姐、小李,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期待我們在小李的小吃店相見,謝謝兩位!
原標題:《【媒體視點】兩會你我他——老牌民企轉產戰「疫」 稅務部門助力添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