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經典詠傳承」 詠唱會雲上舉辦

2021-01-08 文旅中國

傳唱經典,傳誦詩詞,傳承文化。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持,北京市海澱區文化館舉辦的2020年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經典詠傳承」活動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在雲端與觀眾朋友們見面。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以貫徹落實「兩新兩高」戰略為切入點,通過高品質演出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各類文化和旅遊活動,著力營造具有海澱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鬱文化氛圍,積極展示海澱深厚文化底蘊、充滿創新活力的良好形象。根據文化季時間節點,緊密結合節日特點,突出文化主題與節慶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海澱區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並順應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人民群眾對線下活動的期待和高品質文化需求,通過舉辦各種豐富的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本次活動通過詩歌朗誦與合唱相結合的形式,邀請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於曉鵬、米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郝磊;首鋼藝術團首席女高音馬文博、馬文慧以及區域優秀朗誦合唱團隊同臺演出,以詩言志、以歌詠言、和詩以歌,一起回溯文化經典,感悟詩詞風韻,抒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為大家傳遞新年的祝福和溫暖。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五千年文明的長河中,古詩詞一直散發著魅力,連綿不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這句1200年前的詩句直到現在讀起來依然讓人血脈噴張。詩人筆下噴薄而出的情感跌宕起伏,讓我們感受到了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本次詠唱會讓大家走進詩詞的世界,感受詩詞的魅力。第一篇章「詠史懷古」,首先由中國北京首席合唱團帶來經典合唱《滿江紅》。朗誦家、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理事於曉鵬帶來古詩詞朗誦《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讓大家感受到詩人蘇軾那種弔古懷秋,感慨世事之悲的情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首都警察合唱團獨唱演員郭凇男演唱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最後跟隨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語言藝術教育家米鷗帶來的古詩詞朗誦《蜀道難》,一起去體驗蜀道的絕壁之險。第一篇章讓大家感受到了經典詩歌的豪情壯志,當下,很多詩歌愛好者組織表演詩歌,表達了對詩歌的喜愛之情。第二篇章「經典怡情」,首先是愛之聲朗誦俱樂部帶來古詩朗誦《陽關三疊》。接著,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理事柏荷帶來古詩詞朗誦《愛蓮說》。首鋼藝術團首席女高音、北京群文青歌賽一等獎馬文博、馬文慧表演了女聲二重唱《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郝磊帶來散文朗誦《以心換心》。第三篇章「冬去春來」由童年之聲藝術團詠唱經典《聽,四季的聲音》,於曉鵬、柏荷表演古詩朗誦《春江花月夜》。最後中國北京首席合唱團帶來合唱《祝酒歌》。

從漢賦到唐詩宋詞,從元曲到明清小說,詩詞唱罷,餘音嫋嫋,詩詞是傳承古今的歌唱,感天動地的情懷,是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詩詞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樂章,是祖先送給世界的一份厚禮,更是勞動人民用勤勞和睿智築起的韻律長城。本次活動讓大家一起以詩會友、以情相聚。共享華夏璀璨的詩篇,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宛轉悠揚,在抑揚頓挫中低回不盡,傳承詩詞文化,讓五千年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繼續大放異彩,讓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歷史的詩歌在新時代的中國繼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長期以來海澱區以保留、挖掘、喚醒、傳承民族文化為宗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與人文精神,通過聚合各類傳統文化資源,努力推動了海澱傳統文化供給的多樣性發展。

責編:吳敏

相關焦點

  • 青春新時代,詩讚中關村——中關村舉辦青春主題詩歌朗誦會
    青春詩歌朗誦會在優雅的《詩經》古典舞蹈中拉開帷幕,展現著古老文明優雅與動人的畫面;原創詩歌《中關村的腳步》,禮讚了在中關村青年創業者的精神風採。誦詩會先後朗誦了胡適的《少年中國說》、李瑛《我的中國》、孫學林《為祖國放飛心中的理想》等16首詩歌作品。演出場地背景製作融入了多項現代科技元素,音畫倶美、聲情並茂,高潮迭起,受到了觀眾,特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廣泛讚譽。
  • 「紅色傳承——新中國美術作品成就展」 在北京海澱區開幕
    讓廣大受眾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洗禮,激發健康向上的力量,愛祖國愛人民,傳承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補充精神營養,激發精神動力。反映紅色時代風貌,弘揚紅色經典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 用詩歌之美表現奮鬥者之美,這臺詠唱會將在各衛視輪播
    由中央宣傳部、中共北京市委、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主辦,中宣部宣教局、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作協《詩刊》社承辦錄製的「奮進新時代 禮讚奮鬥者」音樂詩歌詠唱會,繼央視一套首播後,將在全國各地衛視陸續輪流播出。
  • 超越詩樂,《經典詠流傳》美育背後的文化創新與傳承
    深度閱讀指南:主題曲「吟一首詩看千年經典惹人戀,歌一闋詞讓盪氣迴腸詠流傳。」《經典詠流傳》意味著很長時間,當主持人撒貝寧和三名欣賞小組成員在節目第二季結尾再次演唱這首歌時,中國式的審美震撼縈繞在觀眾心中。
  • 大地之約邀來壯鄉歡歌 雲上歌臺即將震撼開唱
    「壯鄉歡歌·圓夢小康」雲上歌會 邀您共賞「壯鄉歡歌•圓夢小康」2020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臺」群眾文化活動開幕式晚會即將震撼開唱啦!今年的「綠城歌臺」群眾文化活動,主要開展線上活動展播,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及新媒體平臺,打造一場穿越時空的「雲」上民歌盛會。開幕式晚會共分為「人民至上」「家鄉歡歌」「共享未來」三個篇章,展示在2020這不平凡的一年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取得抗擊疫情重大戰略成果、夢圓小康、向世界唱響中國新時代歡歌的光輝歷程。
  • 指尖綜藝榜|《經典詠流傳》為文化傳承尋找到新落腳點
    受採訪人:許文廣(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經典詠流傳》總策劃) 田梅(《經典詠流傳》製片人兼總導演)「門檻恰恰反過來決定了這檔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經典詠流傳》總策劃許文廣
  •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或是傳承經典最合適方式
    原標題:和詩以歌,或許是 傳承經典最合適的方式 其實,除了《經典詠流傳》(配圖為海報)外,還有不少歌曲的歌詞源於古詩詞,不少觀眾認為,在歌唱中學詩詞、背詩詞,或是經典最合適的傳承方式之一。   知多D   記者獲悉,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錄製完成,即將跟觀眾見面。   去年,《中國詩詞大會》火爆全國,據統計,首輪播出,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兩套節目收看人數累計11.63億人次。
  • 2020中關村舞劇節:以舞劇重啟生活,以藝術節重塑城市
    9月26日,隨著北京民族劇院裡《中國舞蹈家專場》的大幕落下,首屆中關村舞劇節也圓滿閉幕。匯集王亞彬、張傲月、劉巖、胡陽、周格特力加、華宵一等一眾中國頂級舞者的《中國舞蹈家專場》正是本屆中關村舞劇節的絕佳縮影——是精彩的匯聚,是經典的傳承,更是藝術與思想、與科技、與生活的永恆碰撞。
  •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 華山第四小學舉辦迎新年詩詞詠誦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值此新年到來之際,華山第四小學舉辦「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迎新年詩詞詠誦會!華山第四小學優秀的小華仔小華妹們登上這多彩的舞臺,共讀中華經典,聆聽詩詞美韻。
  • 《經典詠流傳》:以千秋英雄氣打造國人「精神殿堂」
    「歌聲自然地將傳統文化的美感傳遞出來,意境紛呈,餘音繞梁」「傳唱人將一首首詩詞演繹得淋漓盡致,詩詞之美與音樂之美完美融合,身臨其境,耐人尋味」「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拓展,讓經典重新煥發出人文精神,並讓人文精神以音樂的方式繼續流傳下去」。正如《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表示:當「致敬英雄」成為這一季《經典詠流傳》的主題詞,經典所蘊含的精神內核與人文特質便更加清晰彰顯。
  • 乘經典文化之風,破傳播之浪,《經典詠流傳3》打造多樣產品布局
    本季《經典詠流傳》在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上進行全新布局,開發了 「雲上音享會」等直播產品,以及「豎屏看經典」、《經典冷知識》等短視頻產品,並多樣化挖掘節目素材,推出「撒貝寧詩詞開場合集」「精彩未播花絮」等碎片化傳播物料。產品與傳播的雙向升級,體現了節目在傳承經典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文化表達的更多方式。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高分開播 戰「疫」詠志激活「經典」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高分開播戰「疫」詠志激活「經典」讓這檔節目成為開年首部超9分綜藝文以載道,歌以詠志。作為央視打造的高品質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在春節期間與觀眾見面。第三季《經典詠流傳》繼續由撒貝寧擔任主持人,康震、廖昌永、朱丹擔任鑑賞團成員,節目依舊邀請明星或音樂家「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
  • 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經典詠流傳》傳遞力量
    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經典詠流傳》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以樂為媒,連接起古人先賢與歌者的情感世界。每一首詩、每一闕詞,在保留原有人文內涵的同時,也融入了當下的時代精神,讓經典獲得新生,也讓力量得以傳承。傳播升級,經典之聲溫暖出圈經典永葆生命力,除了要做好「代代傳承」,也離不開創新傳播。
  • 濰坊文昌中學「經典詠流傳」詩詞藝術節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品味詩詞魅力,濰坊文昌中學高一語文組同音美組聯合組織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涉及書畫、硬筆書法、演講、朗誦、詩詞創作等多種比賽形式,歷時兩個月的層層篩選與高一各班級的精心準備,於12月9日在學校綜合報告廳舉辦了濰坊文昌中學第一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展演暨頒獎晚會。
  • 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經典詠流傳》傳遞詩詞力量
    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經典詠流傳》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以樂為媒,連接起古人先賢與歌者的情感世界。每一首詩、每一闕詞,在保留原有人文內涵的同時,也融入了當下的時代精神,讓經典獲得新生,也讓力量得以傳承。傳播升級,經典之聲溫暖出圈經典永葆生命力,除了要做好「代代傳承」,也離不開創新傳播。
  • 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 《經典詠流傳》傳遞詩詞力量
    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經典詠流傳》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以樂為媒,連接起古人先賢與歌者的情感世界。每一首詩、每一闕詞,在保留原有人文內涵的同時,也融入了當下的時代精神,讓經典獲得新生,也讓力量得以傳承。
  • 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經典詠流傳》傳遞詩詞力量
    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經典詠流傳》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以樂為媒,連接起古人先賢與歌者的情感世界。每一首詩、每一闕詞,在保留原有人文內涵的同時,也融入了當下的時代精神,讓經典獲得新生,也讓力量得以傳承。
  • 《經典詠流傳》:讓傳統文化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
    這檔節目不是對詩詞文化的淺層沿用,而是通過重訪經典、再造經典,「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深層地喚起了大家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01彰顯使命感、責任感,原創佳作飽蘸文化深情2020年推出的第三季《經典詠流傳》秉持立足當下的創作原則,從《嶽陽樓記》到《和你在一起》,再到《守護》,戰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借千百年前的經典篇章,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唱出「豈曰無衣?
  • 漢家經典詠流傳 屠洪剛央視唱響《大風歌》
    元月2日晚,由張逸馬、王虎作曲,屠洪剛演唱的歌曲《大風歌》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播出,豪邁雄壯的歌曲配以氣勢恢宏的屏幕背景,感染了屏幕內外的觀眾。《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臺於2018年開創的名牌欄目,憑藉精緻有創造力的「央視氣質」展示了國家平臺的高水準和創新實力,讓經典作品具有穿透性。節目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對《大風歌》進行了精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