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已過,還有幾天,2020年就過完了!
從年初COVID-19爆發到現在的「PAST COVID-19」,這個魔幻的2020年就要結束了。而同樣「魔幻」的,還有今年的二級市場上竄出來的幾匹「黑馬」——1984年出生於多倫多的華裔藝術家王俊傑(Matthew Wong)、1982年出生於巴西的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和1983年出生於巴基斯坦的薩勒曼·圖爾(Salman Toor)。也許「魔幻」這個詞用的並不太客觀,但他們這一整年在二級市場上的成績,確實是叫人印象深刻的。
從左到右依次是:王俊傑、盧卡斯·阿魯達、薩勒曼·圖爾
「黑馬」NO.1 :王俊傑
「王俊傑2020年拍賣成交曲線」
對比盧卡斯·阿魯達和薩勒曼·圖爾來說,王俊傑的市場表現實在太突出了!
都是近年方進入二級市場,王俊傑的作品自今年5月份第一次上拍,就以驚人的成績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首件於二級市場成交的作品,是今年5月在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日間拍賣上,以6.25萬美元成交的,王俊傑創作於2018年的紙本水彩《無題》(Untitled)。一幅尺寸僅25.4 x 20.3cm的水彩畫作,以約合人民幣近45萬元的價值成交,對於一位剛進市場的「80後」藝術家來說,不可謂不驚人。而如果對比他此前在一級市場中均價近數千美元的售價,「6.25萬美元」已經是個價值區間「飛躍」。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個月之後,王俊傑作品市場價格更從五位數直接越級至七位數,進入了百萬美金的行列——其創作於2018年的布面油畫作品《表象領域》(The Realm of Appearance)以高出估價近三十倍的價格,18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88.8萬元)成交。
王俊傑《表象領域》2018年 成交價:1,820,000美金
然而這還只是2020年王俊傑在二級市場上創造的第一個價格高峰。三個月之後,紐約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日間拍賣會上,一幅王俊傑創作於2017年的布面油畫作品《香格裡拉》(Shangri-La)以447萬美金(約合人民幣2922.6萬元)成交。這幅畫作,紐約佳士得當時給出的估價是50-70萬美元。
從第一個價格高峰到第二個價格高峰,「王俊傑」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而第三個價格高峰,產生於本月初,由富藝斯香港締造——就在2020年12月的富藝斯與保利「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王俊傑創作於2018年的布面油畫《夕陽之河》(River at Dusk)以3776萬港幣的成交價,由富藝斯亞洲區主席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拍出。這也是王俊傑目前最高的市場拍賣紀錄。
王俊傑《夕陽之河》2018 年 成交價:37,760,000 港元
短短半年時間,從6.25萬美元到486.9萬美元,將近80倍的增長,絕對稱得上「魔幻」。上一個締造類似現象軌跡的,應該是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拍賣成交曲線」
「王俊傑今年的市場成交可以現象類比Basquiat創作於1981年後半年到1982年左右作品的市場表現」,資深藝術工作者「南山大人」(應採訪者意願的化名)回應到:「當然,王俊傑的創作不管從藝術史或者文化影響上,與巴斯奎特都無法構成同比性,縱然輿論將他稱作』當代梵谷』。但也許是因為兩人都是非常年輕就遺憾去世,且市場成交曲線具有比較明顯的類同點——就今年來說,王俊傑表現最好的作品基本集中在2017-2018年。
從王俊傑的人生和創作軌跡來說,這個時期藝術家對於自我的創作核心和創作方向已經瞭然於心了,因為從2012-2019年間,是王俊傑的集中創作期。在這個時期裡,前期的作品有比較明顯的如學習或模仿大師畫作的痕跡,甚至也有學習中國山水的跡象,而在2016年到2019年,包括技法和風格越發成熟了之後,個人風格也慢慢顯現了。再之後,隨著他2019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家中自殺過世,2017-2018年也就很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創作的』最高峰期』。當然,成交反應好的作品集中在2017-2018年也可能是因為,2019年的作品目前似乎還沒有在二級市場上出現」。
王俊傑,《星光》(Starlight),2018年,圖片來源:Karma畫廊
那麼究竟,王俊傑的市場是怎麼起來的?這種突然的「爆紅」是否是合理的?究其原因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富藝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資深專家佟立華女士表示:「通常在拍場上表現亮眼的新晉藝術家,其實已經在一級市場備受關注多時,並且參加過藝博會、舉行過個展、有知名畫廊代理,或是被美術館及學術機構收藏。在2016年,當著名策展人馬修·希格斯將王俊傑的幾幅作品選入他在Karma畫廊策劃的展覽《局外人》時,那時王俊傑的作品便已經開始獲得好評。2017年即有作品獲美國達拉斯美術館所藏購。2018年,在這家紐約畫廊 Karma舉辦了王俊傑的同名個展時,已在藝壇獲得很大迴響。作品不但大受歡迎,且引起一些最具盛名的藏家爭相求購,以及MOMA、古根海姆和惠特尼等美術館的興趣,而我們也是在該個展推出後,立即關注到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藝術家。王俊傑的作品不局限在某種風格或框架中,作品中散發的真誠和對內心世界的投射,感動了很多業內的評論家和收藏家」。
「藝術界一向不停地尋找有潛力和才華的新星,就如同《紐約雜誌》藝評家傑裡·薩爾茨 (Jerry Saltz) 當年看完王俊傑在2018年紐約個展後的讚譽,稱其為『一段時間來,我在紐約見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個展之一。『 對於業內的拍賣專家、畫廊主、藝評家、資深藏家來說,藝術的技巧是可以訓練和學習的,但是畫中要傳遞出畫家真切的感受和能感動人心的因素是很難得的,尤其是看過王俊傑的作品,就很難忘懷。相信這也是王俊傑可以在近期獲得熱烈關注的原因之一「。
王俊傑《香格裡拉》油彩畫布 2017年 成交價:4,470,000萬美金
」另外,因為王俊傑的藝術創作生涯短暫,留下來的除了頗為有限的油畫作品,其它作品則多為紙本創作 (例如這次在富藝斯日拍創作於2015年的《奧德賽》)。而對於二級市場來說,拍賣行除了要保持對一級市場的敏銳觀察,同時密切關注西方及亞洲各重要畫廊、世界級藝博會、美術館的展覽,留心藝術家在創作上的論述和表現外,還需要根據所掌握的藏家的口味和喜好,將新晉的藝術家引入市場。王俊傑作品此前在一級市場已經有了足夠的鋪墊,因此一進入市場,就引起強烈的反應。這種反應完全是基於時間鋪陳的結果,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特殊的』刺激效應』,應該就是他去年10月份突然離世的消息。但歷史上英年早逝的藝術家不在少數,也有不少被書寫在藝術史上。因此就像很多年輕藝術家的情況一樣,現在就給王俊傑定論似乎還太早,藝術史和市場的發展還在不斷梳理和書寫中,我們應該再留待多一點的時間,來觀察藝術史會如何給予這位有才華的藝術家定位「。
」而以目前藏家的追捧以及對他作品的需求來看,未來只要有他精彩的代表作品出現在市場,預計依然會有非常好的成績表現。當然,以拍賣公司來說,我們的拍賣估價依然會努力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區間,並隨時依照他的市場表現慢慢調整。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王俊傑的家屬將會成立藝術家遺產管理,整理出他的完整作品清冊和作品全集,以確保更完善地保護藝術家的作品和穩定的市場發展」。
「黑馬」NO.2:盧卡斯·阿魯達
「盧卡斯·阿魯達2018-2020年拍賣成交曲線」
從上面的成交曲線圖不難看出,盧卡斯·阿魯達自2018年到2020年的市場反應可以說是非常穩定的。雖然從2018年的第一件作品以8573美元成交到2019年第二件作品以312500美元成交已經增長超過三十五倍,但就今年的整體增長趨勢來看,只能算穩中有進。可是以一個80後藝術家來說,在兩年間,市場價格從一萬不到直接晉級至十萬的區間,增長不可謂不迅速。那到底,盧卡斯·阿魯達的市場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如果說,王俊傑的市場成長是由一次次刷新紀錄打造的,那麼盧卡斯·阿魯達的影響力則是通過一系列重要機構的展覽被逐漸鞏固之後,又在二級市場上被進一步確認的。而他進入中國藏家的視野,其實早在7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盧卡斯·阿魯達《無題》2013年 成交價:3,780,000 港元
盧卡斯·阿魯達1983年出生於巴西,現在工作和生活在巴西聖保羅,被西方藝術市場認為是巴西藝術界的一枚「新星」。自2009年,盧卡斯·阿魯達獲得了他的B.F.A學位之後,就開始正式成為藝術家進行工作。但其真正開始在藝術界活躍,應該是從2013年開始的——自2013起參加紐約巴裡奧博物館的展覽「Here is Where We Jump」開始,他平均每年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兩個以上的展覽項目。而其中2015年,是他展覽項目活動的高產期,不僅參展了第一屆亞松森國際雙年展和維也納施瓦茨瓦德美術館(Galerie Schwarzwälder)舉辦的展覽「As if in a foreign country」,更分別有兩個個展在墨西哥和巴西聖保羅舉辦。而中國觀眾正在開始對「藝術家盧卡斯·阿魯達」產生認知,應該也是從2015年開始的,得益於木木美術館館藏專題展「險怪: 繪畫的普世性」;
2016年,盧卡斯·阿魯達的作品被盧貝爾家族珍藏館(Rubell Family Collection)收藏之後,分別在羅馬和紐約Mendes Wood DM畫廊舉辦了自己的個人展覽。
盧卡斯·阿魯達《無題(來自「沙漠-模型」系列)》,2018
圖片由Mendes Wood DM和卓納畫廊提供
攝影 | Everton Ballardin
2018年,也許可以說對盧卡斯·阿魯達而言是比較特別的——這一年,他雖然只在Mendes Wood DM位於布魯塞爾的畫廊有唯一的個展,但卻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專著。這本專著不僅是由巴黎Cahiers D』Art出版,且是由著名策展人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Hans Ulrich Obrist)、Pivô的創始人費爾南達·布倫納(Fernanda Brenner)和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策展人克裡斯·夏普(Chris Sharp)聯袂撰寫。而也是在這一年,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宣布代理盧卡斯·阿魯達。
當然,2020年對於盧卡斯·阿魯達毫無疑問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他的作品在今年首次進入亞洲拍場就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並同時,在上海池社舉辦了其在中國的首展。
盧卡斯·阿魯達《無題(來自「沙漠-模型」系列)》,2018
圖片由Mendes Wood DM和卓納畫廊提供
攝影 | Everton Ballardin
著名策展人背書、著名藝術機構收藏再加上國際一線畫廊代理,這樣的履歷背景,似乎使其進入二級市場就備受關注成為了必然?
對於這一觀點,佟立華女士的回應是肯定的:「盧卡斯·阿魯達確實是近年在西方藝術界表現非常活躍的藝術家,不僅參加過許多世界大型展覽、由知名畫廊代理和著名美術館機構收藏到為他進入市場打下了絕佳的基礎。但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其藝術的內核依然是最本質的。作為一個出生成長於巴西的藝術家,盧卡斯·阿魯達的筆下總使人回想起學院派傳統風景畫,甚至讓人聯想起它與浪漫主義之間的歷史淵源。然而在其對於光線的執著、近乎痴迷的追求中,阿魯達憑藉一種截然不同的當代視角超越了這一繪畫題材。阿魯達與前人不同的是作品中的景象皆來自腦海,不帶有任何特定的視角,表面上對單一圖像主題的迷戀,並非對自然的單純臨摹,而是以此作為視角出發去做內在的深省。」
「黑馬」NO.3:薩勒曼·圖爾
「薩勒曼·圖爾2018-2020 年拍賣成交曲線」
薩勒曼·圖爾,中國觀眾知道這個名字,應該是因為其2019年在拉合爾(Lahore)O藝術空間的展覽《幽靈故事》(Ghost Story),該展覽展出之後,迅速吸引了國內不少藝術自媒體的關注。但薩勒曼·圖爾在中國開始「火」,絕對是今年才開始的,一則是因為藝術家今年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另外也是因為其目前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個展「Salman Toor: How Will I Know」。
就市場而言,薩勒曼·圖爾雖然是今年才進入二級市場的,但一上來的作品成交價就列進了十萬美元的價格區間,以超過於估價4倍多價格的138,600英鎊(約合188,120美元)成交,也絕對叫人驚詫。這個紀錄,是由今年10月20日的富藝斯倫敦「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拍出的。
一個月多月之後,就在2020年12月3日的富藝斯與保利「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上,一幅尺寸為119x152cm,由薩勒曼·圖爾創作於2012年的作品《團體舞蹈》(Group Dance)就以超過出估價十倍有餘的4,032,000 港元(約合520,170美元)成交。而就在富藝斯香港宣布該價格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的幾個小時之後,紐約佳士得以822,000美元的成交價再一次刷新了藝術家的拍賣紀錄。不同時區的同一天內,薩勒曼·圖爾的拍賣紀錄被兩次刷新,如果抽象一點說,幾個小時就漲了300多萬美金。這個表現,太驚人了!
薩爾曼·託爾《團體舞蹈》,2012 年 成交價:4,032,000 港元 富藝斯香港成交
薩勒曼·圖爾 《Rooftop Party with Ghosts》2015年 成交價:822,000美金 紐約佳士得成交
那到底,這個1893年出生於巴基斯坦,畫面敏感憂傷又詩意的藝術家的創作市場何以能夠這樣驚人?他並沒有時尚跨界的背景,也沒有如盧卡斯·阿魯達一樣的過硬的國際策展人背書,唯一引入矚目的展覽經驗當屬目前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個展——這個展覽也是他個人的首個博物館個展,其次是2019年獲得了瓊·米切爾基金會(Joan Mitchell Foundation)的畫家與雕塑家獎助金,那麼他今年締造的這張成績單,是偶然嗎?
關於這一點,佟立華女士回應到:」薩勒曼·圖爾(Salman Toor)是近一年來迅速竄起的藝術家,前景看好。這位來自巴基斯坦的藝術家近兩年來備受藝術評論的讚譽,例如布蘭特基金會當代藝術研究員、藝術史教授亞歷克斯·基特尼克(Alex Kitnick)就認為,薩勒曼·圖爾的創作主旨中所隱含的對於性別,性和種族的社會建構的探討,是一種對更廣泛的系統的探討所具有的獨特智慧;時尚藝術雜誌《Galerie》則稱他是新一代的具象畫家,通過自己的筆觸表現的是社會與現實的烏託邦。
而根據富藝斯的獨家數據合作平臺Articker顯示,薩勒曼·圖爾在過去一年內的媒體網絡聲量增長了281% ,尤其從2019年10月到現在,他的媒體網絡聲量是一路飆漲。這也是他的今年為什麼會如此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還是那句老話,藝術家的創作才是他價值成長的核心「。
阿莫奧克·博福 (1984年生)《巴巴·迪奧普》 成交價:8,890,000 港幣(新紀錄) 香港佳士得2020秋拍
戴納·舒茨(b.1976)《升降機》 成交價:50,050,000 港幣(新紀錄) 香港佳士得2020秋拍
當然,就今年藝術市場來說,表現突出的80後藝術家不在少數,如戴納·舒茨(Dana Schutz)、阿莫奧克·博福(Amoako Boafo)、莎拉·休斯(Shara Hughes)、貝蒂·薩爾(Betye Saar)、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黃宇興、王光樂等等,只是這上面闡述的三位藝術家大約是今年拍賣比較「異軍突起」的案例。然而就像佟立華女士所言,這幾位藝術家都還很年輕,藝術史和藝術市場有它的客觀性和梳理邏輯,這份報告僅僅是一個小階段的現象觀察,雖然也呈現了某些問題回應了某些疑問,但未來究竟如何,依然要留待市場來做根本的檢驗。
-END-
圖片來源:嘉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