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美好 老北京童謠你記得多少?

2021-02-14 史事挖掘機


關注本平臺後,每天為您挖掘8篇罕見史事

    回憶起遙遠的童年就想起一首首難忘的童謠。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歌謠,也可以說是孩子學前教育的第一課。童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有趣,孩子愛聽想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我家門前的大槐樹下,母親哄著我哼唱那京味兒十足的童謠,情景仿若昨日,歷歷在目。

  記得那會兒大人哄孩子玩兒時,經常與孩子面對面坐好,握著孩子小手一拉一送,模仿著拉鋸姿勢唱的是:「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孫子也要去……」非常親切。下雨後,潮溼的地方會出現很多蝸牛,孩子們有的蹲著看、有的拿草棍兒撥弄,有的把蝸牛託在手裡,邊玩邊唱:「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喲哎,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喲哎,你不吃不喝,全讓老貓給叼走了喲哎。」這流傳久遠的童謠,至今仍有孩子在唱。

  繞口令式童謠更富有情趣,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仙女來摘果,七隻籃子手中提。七種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慄子、梨。」既練了數數,又訓練了兒童發音。「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裡咕嚕滾下來。」「小板凳四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給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沒擱油,我給奶奶磕仨頭。」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

  遊戲童謠更是鮮活,比如跳猴皮筋的童謠:「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直到九八九九一百一。跳皮筋的過程是由兩個人抻著皮筋,一個人跳,一關一關過,一共九關。第一關皮筋套在腿肚上,一關要比一關高,直到最後一關,皮筋要舉過頭頂。這是女孩子普遍愛玩兒的遊戲,手腳配合,一邊唱,一邊跳,載歌載舞,非常活潑。

  顛倒歌謠別有意趣,其特點是運用「故錯」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說。比如:「吃牛奶,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出門碰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砍磚頭,又怕磚頭咬了手。」這首童謠幽默詼諧,在男孩子中間流傳較廣。

  上世紀50年代初,曾流行的一首貨郎童謠也很有意思:「搖鈴的,你別搖,人家的孩子剛睡著。買你的針兒,買你的線兒,買你的頭繩兒扎小辮兒!」歌中所說的「搖鈴的」,就是指過去北京城裡走街串巷叫賣針頭線腦兒的貨郎。孩子們一看到,就會圍著貨郎唱這首童謠。貨郎不急不惱,微笑著收起銅鈴,因為孩子們一唱反倒給他招攬了生意。

  連珠體童謠是一種傳統形式,比如這首:「誰跟我玩兒,打火鐮兒。火鐮花兒,賣甜瓜。甜瓜苦,賣豆腐。豆腐爛,攤雞蛋。雞蛋雞蛋磕磕,裡邊坐個哥哥。哥哥出來買菜,裡邊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燒香,裡邊坐個姑娘。姑娘出來點燈,燒了鼻子眼睛。」這首童謠將前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逐句相連,獨具特色,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十分有益。

  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有首童謠,每年春節前伴隨孩子們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迴響在千家萬戶四九城:「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形象生動地概括了人們過大年的傳統習俗,在京城更是廣泛流傳,家喻戶曉。

  作為民間文學的組成部分,老北京童謠不但積澱了優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長久以來口耳相傳,其形式簡短、語言生動、富有童趣、朗朗上口。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這些老北京童謠有些內容可能已顯得陳舊過時,但是它真實記錄了那個年代的歷史風貌,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呈現出老北京民間文學的獨有魅力。(來源:北京日報,作者:錢安明)

附:老北京童謠五十首

一、小耗子

小耗子,上缸沿;拿小瓢,舀白面;

烙白餅,卷瓜菜;不吃不吃吃兩筷。

二、小老鼠

小老鼠吱吱叫,穿著灰色衣裳,別的地方不藏,偏偏躲在小貓旁。小貓回來碰正著,小老鼠滿身傷,小貓哈哈笑,這餐又可吃飽飽。

三、老鼠嗅著油豆香

油一缸,豆一筐,老鼠嗅著油豆香。

爬上缸,跳進筐,偷油偷豆兩頭忙;

又高興,又慌張,腳一滑,身一晃,

「撲通」一聲跌進缸。

四、小耗子兒,上燈臺

小耗子兒,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吱兒吱兒」叫奶奶;奶奶不肯來,嘰裡咕嚕滾下來。

五、一個蛤蟆四條腿兒

一個蛤蟆四條腿兒,兩隻眼睛,一張嘴。

兩個蛤蟆八條腿兒,四隻眼睛,兩張嘴。

一個蛤蟆十二條腿兒,六隻眼睛,三張嘴。

一個蛤蟆十六條腿兒,八隻眼睛,四張嘴。

……

六、小白兔兒白又白

小白兔兒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

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七、水牛兒

水牛兒(即蝸牛),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

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煎餅果子燒羊肉嘞哎……

八、耗子長了一身毛

同來看,同來看,黑雞下了個白雞蛋。

同來瞧,同來瞧,耗子長了一身毛。

九、小小子兒坐門墩兒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嘛呀?

點燈,說話,吹燈,作伴,

明兒早兒上起來梳小辮兒!

十、拉大鋸,扯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上唱大戲。

接閨女,叫女婿,就是不要小妞去。

小妞跟著跑,當道拾了個花子襖。

扔了吧,可惜了,穿上吧,蝨子咬。

撕啦撕啦作棉襖。

十一、板凳板凳四條腿

板凳板凳四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給奶奶下掛麵,

奶奶嫌我下得稠,我給奶奶澆香油,

奶奶嫌我澆得多,我給奶奶蒸窩窩,

奶奶嫌我蒸得大,我給奶奶說好話。

十二、碑兒頭窩窩眼

碑兒頭,窩窩眼兒, 吃飯挑大碗兒。

十三、新年來到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十四、臘八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十五

逗……逗……乞逗乞逗強;

年糕蘸白糖,棗兒慄子大海棠。

十六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十七

月亮月亮照東窗,張家姑娘好嫁妝,

金皮櫃,銀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

錠兒粉,棒兒香,棉花胭脂二百張……

十八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門子給我捎個信兒。搭大棚,帖喜字兒。

牛角燈,二十對兒,娶親太太兩把頭,送親太太拉翅兒。

八團褂子大開禊兒,四輪馬車雙馬對兒……

十九

大銅子兒,沒有眼兒,

如今時興洋菸捲兒;洋菸捲兒,真叫香,

如今時興機關槍;機關槍,打得遠,

如今時興千裡眼;千裡眼,照得明,

如今時興大飛艇;(「艇」讀ting亭)大飛艇,飛得高,

如今時興大片兒刀;大片兒刀,真叫快,

如今時興武裝帶;武裝帶,真有準兒,一心要打小日本兒!

二十、頭字謠

一老頭,剃光頭,戴帽頭,穿靴頭,

背著筐頭到地頭,從東頭,到西頭,

掄鎬頭,拾楂頭,背回家燒炕頭,

搬坯頭,壘牆頭,隔牆頭,扔磚頭,

砸了老婆子的腳趾頭。

二十一

小兩口打架,

小板凳,一仄歪,

小兩口打架要分開。

下關東,到口外,

撅搭撅搭又回來。

二十二

羊巴巴,

羊巴巴蛋腳上搓,

你是弟弟我是哥,

打瓶酒,咱倆喝,

喝醉了,打老婆,

打死老婆怎麼過?

有錢的再娶個,

沒錢的背起鼓子唱秧歌。

二十三、小三兒

小三兒,小三兒,上樹尖,

樹尖有火炭,

燙著小三屁股蛋。

二十四、小貓

小貓,小貓,上樹摘桃。

聽見狗咬,下來就跑。

丟了花鞋,回來再找。

二十五、摟豆葉

摟,摟,摟豆葉,

一摟摟了個大甜瓜,

回到家裡哄娃娃,

爹一口,娘一口,

咬了孩子的手指頭。

「娃娃你別哭,

打你爹的下巴骨」

二十六、蛤蟆弔孝

小老鼠兒,爬谷穗,

掉下來,沒有氣兒,

大老鼠哭,小老鼠叫,

一對蛤蟆來弔孝,

給它孝帽它不要,

蹦搭蹦搭又走了。

二十七、小麻喳,尾巴長

小麻喳,尾巴長,

娶了媳婦不要娘,

把娘背到山窩裡,

把媳婦背到炕角上,

烙油饃,炒雞蛋,

媳婦媳婦你先嘗,

我去後地背咱娘,

咱娘變了個屎殼郎,

老鴰啄她邦邦響。

二十八、牆頭草

牆頭草,

風兒一來兩邊倒,

扶得東來西又倒,

扶得西來東又倒,

狗不吃,貓不咬,

枯了不能當柴燒。

二十九、放羊

馬蘭花,開山旁,

我幫爺爺放綿羊,

馬蘭花,花瓣長,

我採馬蘭餵小羊,

馬蘭甜,馬蘭香,

小羊吃了不找娘,

馬蘭綠,馬蘭黃,

秋天小羊變大羊。

三十、懶二嫂

饞嘴貓,懶二嫂,

日出三竿還睡覺,

聽見門外賣金棗,

起來抓個爛棉襖,

頭不梳,臉不洗,

提著褲子往外跑,

要去換吃大金棗,

絆住門檻摔一跤,

嗑破了鼻子摔傷了腰,

「哎喲媽呀」連聲叫,

爬起來還去換金棗,

換了金棗吃個飽,

金棗好,好金棗,

再不得穿那爛棉襖。

三十一、二姑娘

你怎麼不梳頭?沒有桂花油。

你怎麼不洗臉?沒有胰子鹼。

你怎麼不吃飯?沒有同桌伴。

你怎麼不點燈?外面颳大風。

你怎麼不關門?外面還有一個人。

三十二、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十三、長豆角

長豆角,兩頭尖,

王老三,眼睛紅,

娶個媳婦本姓佟,

佟老妞,長的浪,

花紅手巾圍腰上,

大坎肩,繡鑲邊,

等子荷包張子煙,

吃一口,冒青煙。

三十四、芝麻杆兒

芝麻杆兒,頂花碗兒,花碗破,狗拉磨,雞打水,貓燒鍋,兔子上前捏窩窩,乒一個,乓一個,一捏捏了一笸籮。

三十五、關東城

關東城,八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十七八的閨女叼著大菸袋,公公穿著兒媳婦的鞋,睡起覺來頭朝外,草苫房,籬笆寨,煙囪安在牆兒外,養個孩子吊起來。

三十六、小白菜

小白菜呀,地裡黃呀,三歲兩歲沒有娘呀,跟著爹爹還好過呀,就怕爹爹娶後娘啊。

娶了後娘三年整,有了個弟弟比我強啊,他穿新來,我穿舊呀,他吃麵來,我喝湯呀,拿起筷子想起娘啊,端起碗來淚汪汪啊,爹爹問我哭什麼,我說碗底燙得慌。

河裡開花,河裡落呀,誰想親娘誰知道,白天聽見蟈蟈叫,黑夜聽見山水流,有心跟著山水走,又怕山水不回頭。

三十七、跟我學(讀xiao2),

長白毛; 白毛老,

吃青草; 青草青,

長大丁; 大丁大,

穿白褂; 白褂白,

死了沒人埋。

三十八

大拇哥,二拇弟,鐘鼓樓,護國寺,小妞妞,一齣戲。

三十九

一顆星,葛倫登,兩顆星,嫁油瓶,油瓶漏,好炒豆,豆花香,嫁辣醬,辣醬辣,嫁水獺,水獺尾巴烏……

四十

火車一拉笛兒,粥廠就開門兒。小孩給一點兒,老太太給粥皮兒;擦胭脂抹粉兒的,給一盆兒。

四十一、讀書郎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喲,沒有學問,就無面見爹娘,叮叮格槍格裡弄格裡槍,沒有學問,就無面見爹娘。

四十二

跟人學,長白毛,跟人走,變黃狗。

不理不理罵自己,不聽不聽小和尚念經。

四十三

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打魚,三網撈了個小尾巴尾巴尾巴……

四十四

一米二米三,三么三,星星走,走走星……

四十五

小河流水譁啦啦,兩口子吵架要分家,小明怎麼辦?

與狗睡,狗咬他,與貓睡,貓抓他,小明小明你別哭,前面就是你大姑,你大姑脖子粗,原來是個大胖豬。

四十六、拉駱駝

駱駝駱駝瑟瑟,王八是你哥哥。駱駝駱駝拜拜,王八是你太太。

四十七、蟲兒飛

蟲兒飛,蟲兒飛,小孩兒拉屎一大堆。

四十八、背背馱馱

背背馱馱,賣大蘿蔔。

四十九、一個毽兒

一個毽兒,踢兩半兒,打花鼓,繞花線兒,裡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

五十、丟手絹

丟喲丟喲丟手絹,輕輕地丟在他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她。

【精彩閱讀推薦:

🔟性是人類最深刻的欲望

11,很多人抱怨婚後夫妻生活不理性,其實是沒…

③,中國最恐怖的貪官是誰?令人震驚!

①,仕途無悔

②,最牛村長有多牛,房百套、車百輛、情人你猜猜有多少?

④,1號首長

⑤,鴻途官路

⑥,縣長成長記

⑦,官場現形

⑧,官場如登山,步步驚心,步步艱難,且看段昱如何從一名鄉政府小文書逐步登上仕途之顛

撞見領導與女下屬「私情」,仕途無望的他做出了驚人舉動…

相關焦點

  • 那些快消失的紹興童謠,你記得多少?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 音樂人小河尋找全國消失的童謠:「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今年六一,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與孩子們見面,因此「迴響兒童節」與小河的另外一個項目「尋謠計劃」結合,在線上舉辦了一場「長不大的童謠」音樂會。黃綺珊、彩虹合唱團、安娜伊思·馬田、斯斯與帆、以及小河、周雲蓬及萬曉利組成的「橫切面」樂隊……這些著名音樂人都帶來了好多好聽的歌曲。這不是小河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記憶裡的美好童謠。
  • 拯救中國童謠
    碰到公園裡玩樂器的老人,他更抱期待了,拿出阮琴跟老人互動一段,閒聊到童謠,老人的記憶沉澱在底下,要一層一層地打撈起來。每個公園一逛就是3、4個小時,像大河中撈金,儘管98%沒用,小河的笑容裡依然有極大的熱情,他等待著旋律好聽、又不太為人知的本土童謠的出現,為它們洗去泥沙。
  • 上海話童謠,你還記得嗎?
  • 我的童謠記憶(上)
    我的童謠記憶(上) 2020-11-04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音樂圈鬼才歌手小河,拯救中國童謠
    45歲的音樂人小河,在2018年開啟了音樂公共藝術項目「尋謠計劃」,尋找收集各地老人記憶中的童謠。碰到公園裡玩樂器的老人,他更抱期待了,拿出阮琴跟老人互動一段,閒聊到童謠,老人的記憶沉澱在底下,要一層一層地打撈起來。每個公園一逛就是3、4個小時,像大河中撈金,儘管98%沒用,小河的笑容裡依然有極大的熱情,他等待著旋律好聽、又不太為人知的本土童謠的出現,為它們洗去泥沙。
  • 得了《小白船》PTSD,得用這首童謠治
    老童謠是一份關於童年的美好記憶是一份我們的爺爺奶奶們兒時的美好記憶更是一份可以由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美好記憶它可以是春天的毛毛雨 是夏夜的火熒蟲同時,童謠來源於老人。在時下的城市或鄉村,廣場舞和公園練嗓等行為在老年人群體中非常盛行。但從另一個視角來看,老年人的音樂愛好相對封閉,與更為主流的青年文化並沒有太多交集。而「尋謠計劃」把邊緣化的老人和主流青年連結到了一起,深挖老人記憶中殘存的兒歌,由專業音樂人、老人和年輕人共同組建一個臨時的音樂互動場景,大家一起在歌聲中度過愉快的一天。
  • 粵語童謠你仲識唔識唱?
    童謠徵文比賽昨揭曉 《佛山好》《滴滴答》等上榜本報訊 (記者廖銀潔 通訊員湯紅旺)「月光光,照地堂……」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首熟悉的童謠呢?那單純的旋律,輕柔的歌聲,恬靜而悠遠,帶人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昨日,由佛山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的「佛山童謠、童話徵文活動」公布得獎名單。《佛山好》、《滴滴答》等一首首具有童年氣息的童謠獲得獎項。佛山不少70、80後網友也在ttx等論壇上發帖感嘆,童謠評選勾起了他們不少快樂的童年回憶,尤其是粵語童謠《月光光》等,更是勾起了他們無數美好記憶。不過記者採訪發現,新一代的「00後」對這些童謠非常陌生。
  • 六一回憶殺:你說你聽過這些童謠 那證明你已經開始老了
    長大的你,還能說出幾首童謠?兒童節前夕,小編在辦公室走廊遇到一枚微胖的95後記者,隨口說了一句「胖娃胖嘟嘟,跟到姐姐上成都。」,95後胖娃一臉懵地盯著小編:姐姐,你在說啥子哦……作為70後、80後的集體回憶,童謠就是童年的一部分。
  • 粵語童謠串燒 ︱ 那些年陪我們長大的粵語童謠,每一首都是童年的記憶 (尤克裡裡彈唱教學+譜)
    aloha~各位童心未泯的琴友們六一快樂今天沙拉老師送上超經典的粵語童謠帶大家提前快樂過節~當你聽到這些熟悉的旋律的時候有沒有想起小時候那些年最美好的回憶你最記得的兒時童謠又是什麼1、何家公雞何家猜2、氹氹轉3、打開蚊帳4、有隻雀仔跌落水5、排排坐6、落雨大7、月光光
  • 南溪人,兒時的童謠你可記得?
    挨呀挨,       挨米來飼雞。 林林林(讀一聲),食糜(稀飯)配菜心,菜心辱×(多少的意思,不知怎麼寫)叢,成柏合,做媒人。媒人做地塊?做大房,大房人抬(殺)豬。做二房,二房人抬羊。來去暹羅牽豬哥,賺有錢銀多少寄,寄返唐山娶老婆。月光,月光,月疏躲。照籬照壁照瓦槽,照著眠床腳踏板,照著蚊帳繡雙鵝。
  • 失傳已久的老南京童謠,念不順別說自己是南京人!
    >你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念的童謠嗎?現在能用南京話念童謠的人少了,就連童謠本身也很少有人提及,那些記錄著南京文化歷史,聽上去親切無比,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童謠你還記得多少呢?調侃歌1、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2、黑皮黑皮大鴨蛋, 我請黑皮吃晚飯,黑皮說沒得菜,我把黑皮撕八塊。
  • 佛岡這些快絕跡的」童謠「,你還記得多少?
    對很多佛岡人而言,童謠意味住歡樂同懷舊。
  • 老南京的兒歌童謠 | 季之康整理/20010
    南京老門西文化守望者協會主辦按:老南京的兒歌童謠豐富多彩,在流傳中還融入群體的改編、外地作品的借鑑等創作活動。
  • 這些好聽的童謠你們都聽過嗎?
    PonyBoy 圖散落在記憶深處的童謠上海是「尋謠計劃」到訪的第四座城市。從2018年8月在北京前門打磨場發起尋謠計劃以來,音樂人小河帶領的演耳團隊走過了北京、長沙與杭州三座城市。尋謠計劃的目的是重拾那些失落在城市裡的年代久遠的童謠歌曲,並且整理出十來首進行改編和再創作。
  • 淄川童謠,你聽過嗎?還記得幾首?
    兒時的童謠留在記憶的深處,隨著歲月的流逝,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每每回憶起那曾經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長輩們教給我們的一首首兒歌,仿佛就在昨天一樣,令人久久回味,難以忘懷,現在就讓我們再重溫一遍那段美好的時光吧!
  • 你還記得這些潮汕經典童謠嗎?
    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潮汕童謠,耳熟能詳。隨著時代的發展,又似乎被漸漸淡忘。有哪些童謠是你能夠脫口而出的呢?又有哪些是你未曾聽過的呢?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閒過老石靠...拍胸肝飼大大...拍胸後食到老...食到老...刺仔花,摘一PAO(朵)細妹趕笨(飯)到田腳,保號阿兄年冬好。金花重重插一PAO。
  • 日有所誦:從古詩詞到現代童謠,我感受到了親近母語的美好
    直到今年8月份,我無意中發現了《日有所誦》幼兒版,也許它不及那些詩詞「高級」,但是讀起來朗朗上口,幸福感滿滿,我一眼就愛上了。也是此時,我終於把我認為好的、有用的詩詞放了下來,決定給孩子念這些好玩兒的童謠。
  • 老北京童謠,看看你還會多少?
    048、半夜三更黑咕隆咚,你們家發生了遼瀋戰爭,你媽指揮,你爸衝鋒,你爺爺奮勇當先,掉進了茅坑。049、光葫蘆蛋,磨電線,磨到北京10點半。050、臭美臭美,一個鼻子倆嘴。051、青椒炒辣椒,土豆煮山藥。你爸爸愛吃你媽不會炒。你爸一瞪眼,你媽一叉腰,你爹一菸袋,你媽一飯勺。小兩口兒,就這麼打呀麼打起來。
  • 因為一位奶媽,這位老外發現了北京童謠的價值!︱英文版《水牛兒》什麼樣?
    ▲總策劃、製作人中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鈞先生2008年,北京童謠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不同地域的民間童謠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特點,北京童謠自然少不了濃鬱的「京味」。我們在錄製時加入的京胡、三弦、京劇唱腔、老北京叫賣、天橋相聲以及文冊中的老北京民俗插圖等,將「京味」烘託得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