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司令許世友,無錢請客,為招待貴賓常擺許氏「野味席」

2020-12-23 紅史錄

前言

許世友退休後,工資大幅度縮水,無錢請客,為此設宴便以「野味」為主!

「你有許世友那酒量?」

許世友愛喝酒,酒量大如牛!有人曾作過測算,許世友將軍一生飲酒,平均每天飲一斤,總共飲酒23000多斤。如果按照當時的標準來計算,那麼用解放軍牌卡車,可以拉三四車。許世友善飲酒,不僅光在南京軍區有名,在全軍也是掛得上號的。

許世友將軍對於自己飲酒一事,向來自豪,他曾多次向警衛提過:「我在8歲就開始喝酒了,我在少林習武,學會兩樣東西,一是武功、二是飲酒。」當然許世友將軍在入寺時,年僅8歲只是個小雜役,這就決定他喝不上太多的酒,只能說培養了他對酒的嚮往。

真正讓許世友將軍,酒量大增是在紅軍時期。從舊軍閥隊伍出來的許世友,早已經沾上酒癮,在紅軍隊伍中,他是被首長特批可以飲酒的人。當時作為軍長的許世友,有著部隊配置的挑夫,其他首長的擔子裡一般都是行李、報紙。可許世友的挑夫擔子裡都是酒,據說那會還專門有個通訊員給許世友釀酒喝。

一些紅軍將領,也喜歡喝酒,只不過只能偷偷的喝。有不服氣的將軍,便找到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徐向前和陳昌浩抱怨,在得知他們的牢騷後,這三位便不約而同地扔出一句話「你喝酒,有許世友那酒量嘛?」這些將軍在聽後,便再也不吭聲!

從紅軍開始,許世友便酒不離身,水壺裡面全都是酒。往往他喝酒,都是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高興時,他喝酒;悲傷時,他喝酒;遇到坎坷後,他借酒消愁。

打了勝仗,許世友便會組織「慶功宴」,邀請手底下的幹部來參加。酒,是普通百姓家釀造的高粱酒,往往大家圍坐成一圈,每個人面前都放一大碗。許世友就座後,先往每個人碗中倒酒,然後挨個敬酒,大家一碗一碗的「幹」。只要是下屬敬酒,許世友都不會推辭,直接就舉頭喝完。

許世友不僅自己能喝,他的下屬多半也是海量。當初在抗美援朝時,許世友所率領的第九兵團,其中幾位領導酒量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為此這個兵團也被大家稱為「酒兵團」。在戰爭年代,誰也不會勸誰少喝,畢竟誰也說不準,下次聚會誰又會「不在」。

「從沒見許司令,酒後失態過」

許世友喝了一輩子酒,在建國之後便迷上了茅臺酒,一頓一瓶茅臺根本不在話下。某次建軍節,聶鳳智夫婦便前來看望許世友,問他節日過得快樂不快樂。許世友便說道:「我今天中午一瓶喝乾了,晚上一瓶見底了,一天兩瓶茅臺,你說我今天開心嗎?」

許世友本身生性好客,只要有人來看望他,那麼他都會熱情招待。往往這種招待的規模的還挺高,喝酒只喝茅臺,以至於當時「許司令請我喝茅臺」,成為他宴請的一個代名詞。至於說買茅臺酒的錢,主要是看招待的性質如何。

倘若是因為公事宴請,自然是南京軍區出錢,如果是私人宴請,都是許世友將軍用工資付帳。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上將軍銜,定為行政五級,一個月的工資也夠他開銷。只不過在隨後的二十年中,他的工資便因各種原因而下降。在80年代初,他一個月工資僅有400元。

許世友的這400元,一部分用於家庭開支、一部分用於買酒喝,還有一部分用來宴請。儘管南京軍區有自己的下屬農場,可以按照優惠的價格,賣給許世友。但是許世友將軍宴請很頻繁,又是私人請客,為此消費很大,很容易導致後面無錢請客。

為能夠解決這個辦法,許世友便在設宴時,主要是以野味為主。既美味、又省錢,還極具特色!至於說野味的來源,當然是許世友親自外出打獵,那時國家還未禁止打獵。根據許世友女兒的回憶「父親喜歡野外,不喜歡都市生活,每個禮拜都會去野外一次。只要父親出動,必定是狼狐狗兔滿載而歸。」

一般人或者常來往的客人,都是以喝酒為主,順便吃幾個菜。除非是那種貴賓,許世友才會提前兩天讓廚師進行準備。品嘗過許氏「野味」的客人,無一不稱讚味道鮮美。當初葉劍英、李先念等人,也曾受到過許世友的款待,事後他們談起這頓飯,都是點頭稱讚。許世友的「野味席」,食材有麻雀、斑鳩、野鴨、野兔、野雞、狗肉、水蛇、山狸等。

許世友在飯桌上,一般都是以飲酒為主,經常性的「喝多過」。他的老部下周志堅曾說:「認識許司令十幾年,他喝酒恐怕有上千次,可從沒見他酒後失態過,怪了。」正如許世友本人所言,「只有喝多過,沒有喝醉過」。

「勸勸許世友,不要讓他喝那麼多酒」

許世友將軍自己不醉酒,也不允許自己手下的人醉酒。某次許世友外出參加宴會,有個隨從工作人員,喝酒喝得快要吐酒了。許世友自己也喝得差不多,為此便飯也不吃,上車就走。在車上,那個工作人員便譁譁地吐開了。許世友半閉著眼,不緊不慢的說道:「不能喝,就別硬喝,要吐就吐在外面,別吐在人家家裡,活丟人!」

對於許世友的酒量,毛主席也是清楚的。只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毛主席便有些擔憂許世友。1973年5月5日,毛主席在參加完會議後,便特意接見了李德生。

在詢問相關工作後,主席便叮囑李德生「你去南京一下,聽說許世友同志天天飲酒,酒喝多了傷肝,你去勸勸許世友,不要讓他喝那麼多酒。」

李德生知道許世友的脾氣,去了沒有直接勸,反而是先跟他吃飯。慢慢在喝酒過程中,將主席的意思轉述給他。許世友聽後便說道:「少喝嘛,又不是不喝,我什麼時候喝,什麼時候不喝,我心裡有數。」在這次談話後,許世友雖然一如既往的喜歡喝茅臺,但還是控制了下自己的酒量。

相關焦點

  • 王必成與許世友的恩怨
    1982年初,王必成剛住進南京普陀路1號,許世友便前來看望。春節這一天,王必成前往中山陵8號看望許世友。兩位老戰友的心情都很好,他們談了許多,談了許久。王必成感慨地對許世友說:「許司令,當年我們100多位赤衛隊員,現在只剩下你一個隊長和我一個隊員了,我們都是倖存者。」攝影記者還為兩位老戰友拍攝了合影,氣氛十分融洽。然而,令王必成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風波又起。
  • 南京軍區一副參謀上任,司令特意為其接風,三位軍長親自迎接
    王近山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此後又先後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等要職。然而,由於個人生活原因,他因與配偶的離婚訴訟遭到了組織的懲罰,被擼到底降為一名大校軍銜,還被派到河南西華縣的一個農場當場長。直到六年後,深知錯誤的王近山才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而長期駐紮在南京的「王瘋子」則得以重返部隊。
  • 聶鳳智晚年回憶:許司令總有股「江湖義氣」,敢為落難老戰友出頭
    在成功會師後,大家便準備北上,當時的許世友為紅四軍軍長,陳錫聯為紅11師的政治委員。在進草地之前,陳錫聯便得了重病,經常是上吐下瀉。可儘管如此,陳錫聯在戰友的幫助下,8月31日成功地走出草地。本以為能夠休整一段時間,結果沒想到遇到胡宗南部的圍追堵截。為能夠打開局面,紅軍便準備發動包座戰役,打開向甘南進軍的門戶。
  • 許世友嗜酒如命,被周總理喝得滑到桌子下.
    當時紅四方面軍全面禁酒,但是許世友卻是紅四軍中唯一一個可以公開喝酒的將領。長徵時期,許世友率部路過一個彝族山寨,這個山寨的頭領早就聽說了許世友的大名,想要和許世友比試一下酒量,於是就找人向許世友傳話「三碗不過寨」。許世友收到消息後,當即就答應下來,一是為了保證行軍進度,二是許世友本人也確實愛喝酒。為了招待許世友,山寨頭領特意烤了一隻野山鹿,許世友也拿著好酒上山赴約。
  • 為勸誡許世友逼人喝酒,總理「以酒製酒」,許世友喝得滑落到桌底
    許世友自豪地說。周恩來淡淡一笑:「許司令是老實人,可我聽人說,就是喝酒不老實,酒量不行還吹牛。」「啊,總理,這是誰說的?媽了個巴的,我去找他!」許世友就怕人激,怕人說他不行,一激就急:「我喝酒不是吹牛,還從來沒遇到過對手。」
  • 許世友上將夫人田普去世享年93歲 田普簡歷照片子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十三歲老八路、中共江蘇省省委信訪部原部長、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原工程兵某科研所副政委、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的夫人田普同志,於2017年6月30日10:40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 許世友前妻在落難時離開他,幾十年後有事相求,許世友批下8個字
    許世友將軍戎馬一生,戰功無數,他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而今天要說的就是他和他第二任妻子雷明珍之間的故事。在許世友落難的時候,許世友將軍想要得到雷明珍的安慰。但是雷明珍卻選擇離婚,這讓脾氣耿直的許世友將軍怎能忍受,當即答應下來。但是在幾十年後,面對前妻提出的要求,許世友將軍批下8個字。
  • 唯大英雄能本色——許世友將軍快人快語,彰顯英雄本色
    許世友望著母親滿頭的白髮,想起二哥前不久在戰鬥中光榮犧牲,母親還蒙在鼓裡,眼淚奪眶而出。母親安慰道:「孩子,大丈夫盡忠不能盡孝。娘願意讓你去盡忠,盡孝只為我一個人,盡忠是為咱普天下的窮人哪!」許世友情難自製,珠淚兒成線直流,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地說:「娘啊,兒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看您,我活著不能伺候娘,死後一定要埋在娘的身邊,日日夜夜陪伴娘。」
  • 許世友給兒子許光寄50元,為他做一個棺材,希望死後可以盡孝
    許世友身體每況愈下,趁著許世友昏睡的時候,醫院對他進行了搶救。中央知道了許世友病危的消息,專門派人前來探望。昔日的戰友與工作同伴楊尚昆、李德生等人都來到許世友的病床前。原來生龍活虎的將軍,已經渾身插滿管子,奄奄一息。10月20日,許世友將軍的情況再度陷入危機,醫學專家等人為將軍進行搶救。但由於將軍的肝、腎、肺已經不再工作。
  • 他是許世友帳下第一猛將,許世友晚年時,他像兒子一樣養老送終
    聶鳳智十幾歲的時候就加入軍隊,不久後成為了許世友將下的一員,許世友對這位年紀輕輕的同志很是看中,走到哪裡都帶著他。許世友曾經被派到北方去執行任務,聶鳳智也隨著許世友去了北方,成了他的一個得力助手。他們兩都擔任過南京某個軍區的司令員,聶鳳智更是在老部長的推薦下去接班的,聶鳳智作為許世友手下的一名大將,得到了許世友的喜歡。
  • 許世友一生習武,對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評價非常精準.
    同時,在上世紀70、80年代,以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為代表的功夫巨星,在銀幕上掀起了中國功夫的熱潮,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電影最熱門的題材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許世友將軍也很喜歡看這三個人的電影,還對三個人有過非常經典的評價。1973年12月,許世友調任廣州軍區司令。
  • 許世友上將解甲歸田後發一個大脾氣,遲浩田上將忙了大半年!
    眾所周知,遲浩田上將曾是27軍的小兵,也是許世友上將的部下。50年代末,許世友在南京軍區當司令員時,有人要將遲浩田調出27軍,遲浩田不願走,結果許世友親自發話,誰也不準調走遲浩田!人稱許世友在關鍵時刻幫了遲浩田一個大忙,也成就27軍出了兩個上將。
  • 許世友當軍長時,手下有個戰士,後成他的搭檔、大軍區副司令
    紅四軍軍長許世友見狀,忙走過來詢問情況。張吉厚說:「這小鬼太可愛了,實在捨不得。」許世友看了一眼擔架中的小紅軍,頓有惺惺相惜之感,說:「捨不得抬上就走嘛!」當時的許世友,恐怕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救下的,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也是自己未來的搭檔。那麼,這位幸運的小紅軍究竟是誰?他正是開國少將肖永銀。
  • 許世友的兒子入伍30年,卻只做到「副團級」,許世友如何評價?
    前言許世友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權時,也從不會為子女撈取任何好處;無權時,更不願求別人為子女謀取私利。許世友對待子女許世友一共有7個子女:3個兒子,4個女兒。他當時的權利有多大也無需多贅述了,完全可以決定一名軍職幹部的去留,甚至會因為他的幾句話,影響到一位大軍區副職幹部的升遷調動。
  • 貼身警衛解密真實的許世友:他原先最服張國燾
    他早年一直在四方面軍,張國燾來鄂豫皖之後,曾中生、許繼慎等人對張國燾的許多做法都很不滿,他們曾經召集過包括許世友在內的一些人開會,議論張國燾,許世友不發言,後來一定讓他說,他就說:「張是中央的代表,反對他不是反對中央嗎?中央不比我們高明?」這個會議後來被張國燾定義為「反黨」,而許世友這個講話卻大受張國燾的歡迎,以後,張國燾對許世友大加提拔,成為四方面軍的主將之一,名次在王樹聲之前。
  • 【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張世貴 ‖ 上將許世友的家風
    孝順慈母 許世友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所以他對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他認為母親是最了不起的人,自己的倔強、果斷、勤儉、自立等個性,大都來自母親。戰爭時期,許世友常常在睡夢中因思念母親淚溼衣襟。 許世友離開家鄉幾十年,常為自己給母親帶來的種種苦難而深感不安,也常為自己不能親自伺候母親而備感內疚。
  • 許世友身體亮黃牌,變得愛照相了,喝酒還是只喝茅臺
    不少老同志們,為許世友出奇的好心境而高興。許世友身邊的工作人員,也為他健康狀況的好轉而高興。眾多隨行人員,為能跟許世友合影而高興。 在場的人沒有不笑的,只有一位女性,聶鳳智的夫人何鳴。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什麼講究?十人九不知
    無規不立。千百年來,除了散發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外,還流傳著一句老輩口口相傳,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還有什麼意思?菜品不擺三,字面上的意思是,請客的場合,餐桌上的菜品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時,三個菜的話就少些,顯得不那麼重要。並且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個字和「散」字讀起來很接近,自然這個意思並不好,總覺得有些不快。
  • 「旋風上將」韓先楚:許世友最服他,杜聿明最怕他
    當時沈澤民已經病逝,紅25軍軍長為程子華,副軍長為徐海東,政委為吳先煥。出發後不久,紅25軍就遭到了國軍3個師和5個支隊的圍追堵截。旋風部隊東野3縱,人稱「旋風部隊」,而其軍長韓先楚則被稱為「旋風司令」,杜聿明曾說過: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衛立煌曾說:韓先楚所部動作之快,如同旋風。廖耀湘被俘後,曾慨嘆:貴部不愧為旋風部隊,行動如疾風驟雨,鄙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