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方面軍過草地時,根據方面軍總部的規定,重傷員就地安排。
就地安排意味著九死一生。
因為紅軍後面緊跟著國民黨大軍,國民黨大軍一旦發現受傷的紅軍,勢必採取殘忍的手段進行報復洩憤。
既然如此,總部為何還要下令就地安排重傷的紅軍呢?
這也是無奈之舉。面對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如果帶著重傷員行軍,勢必影響整個軍隊的轉移速度,就難免被國民黨軍追上。而一旦被國民黨軍追上,遭到報復的,可不僅是傷員本人,而是整支軍隊。
而且,紅軍的條件艱苦,帶著重傷員行軍,也不利於傷員的恢復。
所以,對於重傷員的安排,真是一個無比艱難的選擇。
對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團長張吉厚而言,這個選擇就更加艱難。
他知道這樣做違背紀律,但是,他真的很想帶著手下的一位重傷員轉移。
這位重傷員是個小紅軍,只有十七八歲,張吉厚捨不得他。他甚至可能認為,如果「就地安排」他,自己良心難安。
在過草地前,這位小紅軍幫了張吉厚一個大忙。
當時,張吉厚率領三十三團參加反四川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部隊損失慘重,營、連指揮員也大多犧牲。張吉厚急得直跺腳,可面對慘重的損失、低沉的士氣,他一時卻想不到解決之法。
關鍵時刻,團裡一位司號員挺身而出,說:「團長,給我兩個連,我以攻為守打過去,打不退敵軍,殺我的頭!」
張吉厚看著這位年輕的司號員,他長得非常機靈,滿臉堅毅,渾然不懼,是個打仗的好苗子,可他畢竟只是個司號員。
然而,當時正值用人之際,張吉厚也顧不上那麼許多,既然司號員是能者,那就只能請他「多勞」,希望他能一舉扭轉戰局。
張吉厚沒有看錯人,司號員果然是名悍將。他揮起手槍,帶著兩個連隊躍出戰壕衝進敵群,來回幾次拼殺,如入無人之境。敵軍被這支精兵殺得措手不及,一時喪膽,而紅軍見狀,士氣陡然大振。
張吉厚乘機指揮大部隊反攻,士氣大喪的敵軍面對紅軍大舉反擊,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退,連退30餘裡。
三十三團終於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可在戰鬥的結尾,也發生了一場意外。
司號員率部追擊,突然,一顆冷彈擊穿了他的前後胸。
司號員身負重傷,奄奄一息,搶救後,躺了三天三夜才醒過來。
這位身負重傷的司號員,正是張吉厚不捨得「就地安排」的那位小紅軍。
紅四軍快出發時,張吉厚還沒有做出選舉,站在小紅軍的擔架前,左右為難。紅四軍軍長許世友見狀,忙走過來詢問情況。
張吉厚說:「這小鬼太可愛了,實在捨不得。」
許世友看了一眼擔架中的小紅軍,頓有惺惺相惜之感,說:「捨不得抬上就走嘛!」
當時的許世友,恐怕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救下的,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也是自己未來的搭檔。
那麼,這位幸運的小紅軍究竟是誰?
他正是開國少將肖永銀。
肖永銀,河南新縣人,13歲參加紅軍,被編入紅一軍第一師三大隊任勤務員。1933年6月,肖永銀被調往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任司號員,成為許世友的部下。
建國後,肖永銀回憶這段往事,還對許世友感激不已。
1955年,肖永銀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司令員,後任南京軍區(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而他當時的搭檔軍區司令員,正是他的救命恩人許世友。
許世友感慨地對肖永銀說:「我真沒想到,那小鬼就是你!」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