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7.7,西班牙有帶來一部關於社會和人性的驚悚之作。近日來,《飢餓站臺》幾乎刷爆網絡,這部集懸疑、恐怖、密室等元素於一體的影片,暗藏著無數的明喻和暗喻,哪怕刷了多遍,都沒辦法一一理清。
未來,「反烏託邦」國度中,有一個堆疊式的監牢。這種監牢並不純粹關押犯人,公民可以自願選擇進入。監牢從第一層一直往下,每一層只有兩個人。每天的食物不是等量分配,而是從第一層的人開始吃,不斷往下。越到後麵食物越少,甚至可能最後幾層只能忍飢挨餓。每個人所在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一次。今天你可能在第一層,明天可能就在最後一層。
在這個監獄,人性暴露無遺。上層的人吃完,可以對食物吐口水,可以往下撒尿,可以朝下扔東西。有些人受不住餓,要麼殺了同伴,靠吃同伴的肉存活;要麼被同伴所殺,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理想主義的男主
影片的男主,是自願選擇進入這裡的。格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抱著「戒菸」的目的進來。他幻想和自己的同伴友好相處,希望這個監獄是一個烏託邦。他的同伴是一個帶著武士刀的老頭,早已摸清了監獄的規則。
格倫見證監獄殘酷的第一步,就是從這個老頭開始。在上層的時候,老頭將口水吐在食物中,並且將酒瓶往下扔。在兩個人換到了底層的時候,由於老頭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層是不可能有剩餘食物的,他提前用布條將格倫捆綁,等到自己飢餓難耐之時,格倫就會成為他的腹中餐。
但是哪怕男主經歷了如此殘酷的現實,他依舊抱著希望,試圖去改變這個監獄。他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不會被邪惡同化。
結局究竟如何?
影片中有一個亞裔女人,她隔一段時間就會和食物一同下去。格倫從老頭的口中得知,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孩子。
在影片的最後,格倫深知用文明的感化不如暴力來得有用,他一直堅信,平臺的食物只要分配好,是足夠所有層的人維持生存的。他和黑人試圖用武力平均分配食物,並且護著一個布丁到達最後一層,他想用這個布丁向地面上的人證明,在不吃人的情況下,他們也可以靠著這些食物存活到最後。
到了最後一層,他才明白監獄有333層。他在最後一層遇見了一個小女孩,並將這個女孩認為是亞裔女人的孩子。他將布丁給了小女孩吃,讓小女孩乘坐送食物的升降託盤上去,而格倫則是走向了黑暗。
然而,有多處細節可以證明,小女孩根本不存在,只是格倫自己臆想出來的。
影片播放大約半個鐘左右的進度,上面的廚師收到了一個布丁。廚師長認為下面的人不吃這個布丁,是因為布丁上的一根頭髮。
這樣的言論和監獄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活在上面的人,不會理解監獄中為了一口食物可以殘殺同類的行為,更不會理解格倫將這個布丁送上去的意義。
同理,哪怕小女孩真的存在,地面上的人對待她的態度,怕是和布丁無異。
亞裔女人是來做什麼?
這個監獄有一個管理員,她是自願下來體驗的。她和格倫一樣,同樣是理想主義者。她每天都在號召下面的人,不要暴飲暴食,為最下面的人留有食物。但是在人性的自私面前,言語顯得非常無力。
亞裔女人也正是這個管理員選進來的,她表示,亞裔女人無父母無孩子,隻身一人。這種說法與老頭告訴格倫的相悖,但是鑑於她的為人和身份,她的話語顯然更有可信度。
如果不是為了找孩子,那亞裔女人下去做什麼?
如果說管理員是第一個用語言號召的人,那麼亞裔女人大概就是監獄中第一個行動的人。她們存在的目的和格倫一樣,尋找希望。希望憑藉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個監獄殘酷的結局,只不過最後,以失敗告終。
333個監獄站臺,隱喻什麼
333個站臺,其實隱喻的是社會階級。就如同在這個社會,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擁有財富的永遠是少數人。
按照333個站臺,每個站臺兩個人來計算,這個監獄中的人數是666。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說法,「6」代表人性的墮落,也代表依靠自己行為得救的人。放在這個監獄,就顯得耐人尋味。
這本身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在一個充滿邪惡與黑暗的地方,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同化,總有人在向著光前進。雖然最後可能會失敗,但至少證明我們從沒有放棄。
總有人需要堅持去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