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四渡赤水,領導力上一個臺階

2020-12-20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宮玉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學院副院長、學術委會員副主任、EMBA學術主任。

來源|商業評論(ID:shangyepinglun)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軍事指揮生涯中的「得意之筆」。《長徵組歌》中也有一句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我所在的商學院有一個專門的課程,就是四渡赤水。開這個課程,就是想通過這個戰例,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才是不確定環境下的戰略與領導力。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

如果我們還原一下四渡赤水整個戰役的經過,就會發現,四渡赤水並不是事先設計出來的。一渡赤水的時候沒有想到要二渡,二渡赤水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三渡。但是,三渡赤水的時候想到了四渡。

可見,四渡赤水是一個不斷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根據環境調整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機動中尋找新的機會的過程。

這就是不確定環境下的戰略。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戰略不可能完全事先設計好。就像四渡赤水一樣,戰略的形成是一個開放的、探索可能性的過程,進而是動態的演化過程。

有句話叫: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戰略一開始只能是一個框架、一個假設、一個初步的計劃,最終的戰略路線是在打的過程中一步步明晰起來的。

戰爭的特點是什麼?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人的理性總是有限的。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能看到結果,沒有人對大勢的理解能夠一步到位,更沒有人能一次性地看清所有的過程和細節。同時,戰爭必須有計劃,沒有計劃或者計劃漫不經心,從來都是戰略的大忌。但是,在戰爭史上,完全按照計劃來實現的戰略,只能是例外,而不可能是常態。

這就是戰爭中最大的悖論。

所以,好的戰略計劃必須具備兩方面的要素。一方面,一定要提供清晰的戰略意圖作為行動的基本框架。就像四渡赤水的戰略意圖,是要北渡長江。有了這樣的戰略意圖,就可以為組織的行動提供一個大致的範圍和總體的方向。

但是另一方面,在行動方案中,還要給種種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留出足夠的隨機應變、臨機處置的空間。你必須適應環境,必須隨著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必須隨時準備迎接意外。就像四渡赤水,如何達成北渡長江,要因敵、因地、因時而動。

在這樣一種環境中,你的戰略和計劃不可能是事先一次性的決策,更不可能是僅靠邏輯推導、甚至憑空想像基礎上的決策。不要奢望一次性就可以制定出一個深思熟慮的計劃,然後完美地執行到底。

你一開始所能明確的,最多是總體的戰略意圖和大致的戰略方向。你所能提出的,最多是基本的戰略假設和初步的行動計劃。你的總體戰略意圖要保持不變,但最初的行動計劃,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大概率是需要修正的,甚至可能全部放棄。

因此,在動態的、不確定的環境中,更需要依靠對變化環境的感知、對未來走勢的前瞻,而不只是依靠此前制定的戰略計劃來取勝。

明茨伯格曾經警告說:千萬不要把戰略變成馬的眼罩。戰略可以使組織直線前進,但僵化不變的戰略思維,會讓組織失去觀察周圍世界的眼光。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孫子在談到用兵時,有一段精彩的話:「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核心思想就是,要根據對手的情況、雙方的實力對比,來決定打不打、如何打,避免計劃與行動的僵化。

相比國民黨軍隊的正規戰、陣地戰,共產黨軍隊更擅長遊擊戰、運動戰。什麼叫遊擊戰?「遊」而後「擊」。什麼叫運動戰?「運動」之後再「戰」。把「走」和「打」結合在一起,「走」是為「打」創造條件,「打」是建立在「走」的基礎之上。共產黨軍隊的戰爭,從紅軍時期,到抗戰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都是這樣打的。

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毛澤東曾給各個軍團發過一封電報:「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所以,這種打法展現了紅軍高度的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流動性和響應能力。更主要的是,這種打法還可以讓對手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戰爭永遠是不確定的,這對戰爭雙方來說都是如此。所以,關鍵是誰能夠儘量減少自己的不確定性,同時增加對手的不確定性。給自己儘可能大的確定性,把最大的不確定性給對手,就可以增加自己取勝的概率,尤其是對弱者來說。

如果一切都是確定的,戰爭就成了拼資源、拼實力、拼消耗。在這種環境下,弱者很少有顛覆對手的機會。

而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弱者反而可以充分利用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機會,通過機動靈活的行動、虛虛實實的策略,給對手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讓對手發生更大、更多的錯誤,使對手的整個作戰體系陷入崩潰,從而為自己打敗對手創造條件。

四渡赤水中,紅軍的機動,從自己角度來說,是尋找機會的過程,從對手角度來說,則是製造混亂、讓對手防禦體系在手忙腳亂之中出現大漏洞的過程。紅軍搶渡金沙江的機會,就是這樣湧現出來的。

所以,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排斥不確定性,相反會接納、擁抱、順應、利用不確定性,甚至有意給對手製造更大的不確定性,由此把不確定性帶來的收益發揮到極致。這樣的不確定性,就成了打敗對手或拉開和對手距離的最好機會。

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就不能依靠常規的、線性的戰略思維,你的戰略思維必須是彈性的、開放的、靈動的、隨機應變的,不能陷入偏執與片面。

在真正的戰爭中,形勢永遠是易變而不穩定的,它就像水一樣,會持續不斷地流淌演變。

正是因為形勢的這種易變性,所以在真正的高手看來,任何失敗都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機會,任何成功也都可能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這就需要你的思維高度靈活。

打造水一樣的組織

要真正做到戰略上的機動靈活,除了思維的彈性,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有一個柔性的、靈活的、敏捷的、適應性的組織。

長徵的時候,紅軍在組織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敏捷。紅軍基本上就是三級指揮體制:中央、軍團、團,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扁平化。而且,中央與軍隊一起行動,中央做了決策,馬上就可以行動,所謂「頭過身就過」,機動應變能力極強。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組織中,上下溝通效率極高。一線的信息可以迅速傳到中央,一線指揮員的建議也可以迅速成為中央決策的參考和依據。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參與決策,決策就不再是某個人或某一小部分人做出,然後交給其他人來執行這樣一個僵化呆板的過程,而是一個上下不斷互動和反饋的過程。

組織也因此可以高效地將一線的真實變動迅速納入到決策之中,並做出最優選擇,從而最大程度保證了對動態環境的適應能力。

商業管理中有一個著名的帕金森定律。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行政人員會越來越多,組織成員會越來越忙,而組織效率卻越來越低下。再優秀的組織,一旦出現官僚化,就註定會走向平庸,而平庸化的組織又註定會走向衰敗。

所以,在今天,大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大概就是如何在保持正規軍規模優勢的同時,保持遊擊隊那種敏捷與活力。任正非就警告華為說:方向可以大致正確,組織必須充滿活力。

用德魯克的話說,在動蕩的環境中,一個組織「必須做到既能夠經受住突如其來的打擊,又能夠充分利用突然的意外的機會」。

這是一種典型的敏捷型組織,它可以隨時在行動中調整計劃和改變目標,可以適應多種作戰環境、作戰條件、作戰形態,也可以完成多種作戰任務。它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迅速調整資源配置的能力。

這也就是孫子所說的水一樣的組織。這樣的組織才能有效地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挑戰。

找到那些不變的東西

當然,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隨機應變,不斷調整,那還要戰略幹什麼?戰略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

不是的。行軍路線不斷調整和變化的背後,第一個不變的因素,是一定時間段內相對穩定的戰略意圖。四渡赤水是一個不斷調整方案的過程,但是四渡赤水有一點沒有變,就是北渡長江到四川去。

當然,戰略意圖只是相對穩定,是階段性的,從長遠來說也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調整。所以,不同的戰略階段就會有不同的戰略意圖。

就像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紅軍的戰略意圖是挫敗國民黨的進攻、保衛蘇區;長徵時紅軍的戰略意圖是尋找落腳點、重建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意圖是鞏固和發展壯大根據地。

在組織階段性的戰略意圖背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不變因素,就是組織的使命與願景。

回頭看四渡赤水,我們會發現,在不斷轉換作戰方向的過程中,雖然部隊有情緒、有困惑,甚至有質疑,但是即使在最不確定的情況下,紅軍也沒有散掉,全體將士始終堅決執行命令。

為什麼?因為有一個最深層的東西從來沒有變,就是共產黨軍隊的政治目標和追求,以及對於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的信念與信心。

環境是不確定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當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時候,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對未來的強大信念,所能依靠的只能是堅定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馬雲講過一句話:「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真正的遠見往往來自強大的信念。當有了清晰的使命和願景,就會擁有足夠的穿透不確定性迷霧的眼力和定力。

只要有助於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使命,挑戰再大也要做,比如雲計算。而只要與這個使命無關,機會再好也不做,比如自營電商。

我們不妨看一下組織進行戰略決策的全過程:

● 組織在對大勢做出判斷的基礎上,找到自己清晰的使命。

● 因為有了強烈的使命感,就會比別人看得更遠,知道所要達到的終局,也就有了願景。

● 有了願景,就知道要到哪裡去,也就明確了大致的戰略方向。

● 大的戰略方向有了,組織上下就會形成戰略共識,並明確階段性的戰略意圖。

● 有了階段性的戰略意圖,就可以根據當前的戰略環境,制訂計劃,並採取行動。

再反過來看,在不確定的、多變的環境下,組織的行動必須隨機應變,計劃也必須隨時調整。隨機應變與計劃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階段性的戰略意圖,走向要去的大的戰略方向。而戰略方向的終點就是在遠見中所見的終局。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清晰的使命。

從使命到行動再回到使命,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你的變化與調整不再是無目的、無方向的隨波逐流,而是使命和戰略意圖指導下的靈活應變。你就能真正做到變與不變的統一。你的靈活應變就會為組織上下所接受,並且變成組織文化的組成部分。

所以,組織的信仰與使命越堅定越好、越清晰越好,而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手段與路線越靈活越好、越敏捷越好。堅定的使命與靈活的路線相結合,是所有好組織的共同特點。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不確定的戰略環境中,最大的戰略能力就是感知、駕馭和利用不確定性的能力,甚至包括給對手製造更大的不確定性的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把不確定性作為常態,並且主動地去塑造未來和創造未來。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創造未來永遠比預測未來更為重要。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並把戰略變成利用不確定性來創造機會的過程,讓不確定性變成我們的朋友。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不確定環境的最大受益者。

* 本文摘編自作者新書《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中信出版集團)。

本內容有刪節

原文《不確定環境下的戰略決策

——來自四渡赤水的啟示》

刊登在《商業評論》2020年8/9月號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商業評論(ID:shangyepinglun)

本文來源商業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從此,揭開了「四渡赤水」的神奇篇章。或許,後來的事實,大家都很知道與熟悉了。我這裡,簡略記述一下四渡赤水的時間和地點。1935年1月29日,紅軍從習水縣土城、猿猴渡(今元厚渡口)渡過赤水,進入川南,並於2月5日至10日,進入威信在扎西召開扎西會議,對部隊進行縮編。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遵義市文體旅遊系統體育工作業務培訓在四渡赤水培訓學院開班
    12月1日,2020年遵義市文體旅遊系統體育工作業務培訓班在四渡赤水培訓學院舉行開班儀式。遵義市文體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韋禕出席並作動員講話,四渡赤水培訓學院副院長李宛儒致歡迎辭,遵義醫科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專業理論教研室主任範洪彬以及培訓班48名學員出席開班儀式。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聽說「四渡赤水紀念館」在鎮子的西頭,我們加快腳步,從東趕到西,到紀念館門口已是下午4點。紀念館4點半關門,有幾個工作人員在門口衝洗地板,快要關門了。我們趕緊進去。赤水河彎彎繞繞,大體上是由西南往東北方向流入長江,沿岸的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鎮,分別是紅軍一渡、二渡、四渡和三渡赤水的地方。
  • 重新拍攝《新四渡赤水》非常有意義
    由中國國際文化促進會紅色文化委員會和原電視劇《亮劍》的創作團隊正在策劃拍攝《新四渡赤水》,紅委會參與前期規劃,毛主席的特型演員施詠之和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安俊銘到習水、仁懷魯班、壇廠等地考察,投資1.2億,100名特型演員參與,陣容強大,預計在明年2021年元月1號開機。
  • 四渡赤水中誰發揮的作用最大?有人說:那都是情報的功勞
    四渡赤水中,紅軍在赤水河兩岸,採用大規模的運動戰,以各種佯動調動敵人,靈活穿插,聲東擊西,最終在敵人的眼皮地下,成功地在雲南姣平渡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將士,保存了革命火種。毫不誇張地講,四渡赤水展現了毛主席的高超靈活的軍事指揮藝術。
  • 李雪健在電影《四渡赤水》中首演林彪,開創之功功不可沒
    比如《四渡赤水》中紅軍一渡赤水、經過浮橋的場景,電影用了一個旋轉三百六十度的航拍鏡頭來立體呈現,最後鏡頭對準了橋上的領袖人物這樣,重拍的《四渡赤水》就有一些尷尬。原來電影有一個自成體系的故事架構,通過虛構的基層團隊——瑞金團,來表現戰爭的起承轉合,現在加進領袖的指揮部的戲,這兩者之間,便少了一個中間過渡的階層,好像是領袖直接指揮了一個團,那麼,這不是把領袖降到師一級的層次了嗎?
  • 看四渡赤水電影,老紅軍笑:王家烈的兵,哪敢和我們拼刺刀
    這場戲,是電影《四渡赤水》中的重頭戲。為了協助拍攝,部隊特意派出了一個步兵團,分成兩批分別飾演交戰雙方。攝製組還特地租了一架直升機進行航拍,這在當時算得上大投入、大製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創作的黃金時期,而《四渡赤水》可以算是八一廠在《大決戰》開拍之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貴州這座千年土城,被稱為「活著的古鎮」,是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口
    土成內還有一個「十八幫」,它代表的就是十八種不同的行業,由此也可看出商業在古鎮內的大放異彩,其中有許多我們非常熟知的鹽幫、馬幫,也是他們成就了古鎮的商業興盛。習水土城也是我國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我我紅色文化的遺址地,這是由於在「四渡赤水」當中,這裡就作為第一渡口,因此也被稱為「四渡赤水的開端,這裡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同時又弘揚了我國偉大的長徵精神。為了充分讓人們學習到紅色文化,專門在古鎮裡建立了四渡赤水的紀念館,並以現代高超的技術,採用各種媒體形式充分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 土城古鎮這個景區不得了,《亮劍》總導演張前傾力打造「四渡赤水出奇兵」大型實景實戰演出!
    與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一牆之隔的遊客中「四渡赤水」實景體會園為立異體會型紅色旅遊景區,一改傳統紅旅景區以參觀為主的單一形式,在玩法和體會上做了很大的立異,以四渡赤水戰役為背景,深挖實在戰役情節,拆分出若干實戰參與的劇本玩法,親自體會
  • 《四渡赤水》挑大梁的他,復活了一代領袖,失去了本色
    1982年的冬天,飾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古月,連續趕了十個小時的車,要前往《四渡赤水》的劇組,當時攝製組在赤水河畔。這部電影是中國影壇首次以毛澤東為主角的電影,古月在這部戲裡是十分重要的。可不料,開車技術極好的司機,因為疲勞駕駛,在江西省一段地界猛地將車子駛向了稻田,讓車子打了兩個滾。
  • 《四渡赤水》創作方案入選「雙百」創作工程 厲害了word教授
    我校藝術學院遲連城教授的油畫《四渡赤水》創作方案入選「雙百」創作工程,小夥伴泥萌有沒有敲激動啊?!日前,從中國美術家協會網獲悉,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發起的多彩貴州大型書畫「雙百」創作工程美術公開徵集草圖的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常州大學藝術學院遲連城教授的歷史題材油畫《四渡赤水》創作方案成功入選。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其中的一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元厚鎮和土城鎮;二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四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九溪口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
  • 重兵圍追堵截,我軍四渡赤水,全軍讚譽:毛主席用兵,神了!
    在艱難困苦的鬥爭環境中,毛主席懷著對革命事業的一腔熱血,懷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懷著對革命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強信念,率領部隊克服著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困難,英勇頑強地同敵人進行著周旋和搏鬥……長徵路上的四渡赤水,無疑是世界戰爭史的奇蹟,是毛主席領導我們紅軍取得的一個偉大勝利。
  • 底部出現「四渡赤水」形態,不可賣出,主力洗盤結束必火箭式沖天
    介紹一下「四渡赤水刑天」的技術特徵:1、這種形態一般是經歷長期下跌之後,股價開始築底的時段。2、經過一定時間的底部整理後,衝擊前期反彈高點,如此反覆,形成三四個高點。實戰要點:1、四渡赤水形態,一般未必就恰好出現4個高點,一般以4個高點的概率相對更大一點2、股票在下方築底過程中,波動幅度明顯要比下跌累計幅度要大。
  • 千億郎酒起航醬酒產能擴充,汪俊林:郎酒要再來一次四渡赤水
    來源:華夏時報10月25日,重陽佳節,在這五穀飄香的豐收之際,2020吳家溝生態釀酒區啟用儀式在郎酒莊園隆重舉行,800位嘉賓齊聚赤水河畔,共同見證千億郎酒從吳家溝揚帆起航。對此,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吳家溝生態釀酒區重大技改升級,一步新增一個百億醬香郎酒,使郎酒醬酒產能、儲能、勢能站到了行業最前列。作為郎酒百年發展史上的關鍵工程,郎酒將從吳家溝再出發,再來一次四渡赤水,加速實現郎酒三大目標。
  • 赤水河畔一塊巨石上的吊腳樓,1000年的丙安古鎮,見證古鹽道繁華
    擁有全國唯一的紅一軍團陳列館,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可見赤水河畔的明珠地位之高。停下車,首先看到的便是紅軍橋,懸掛在兩岸的懸崖之上,看上去就十分兇險,紅軍的標誌在正中間閃閃發亮,訴說著昔日的故事,從這看懸崖對面的建築,更是讓人瞠目結舌。丙安古鎮整個主建築群都是建造在河灘的巖石上,因此也被稱為大石頭上的一座城。
  • 精品自駕路書|沿著赤水河谷公路,看紅色記憶與世界自然遺產交織
    會址內的垣門裡,是一個青石鋪就的天井,天井北側就是遵義會議會址的主樓。遵義會議會址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 土城古鎮: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歷史悠久,位於赤水河古鹽道上,是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
  • 赤水:打造紅綠輝映示範帶
    赤水市將紅色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整合統籌發展,著力打造一條以紅帶綠、紅綠輝映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赤水段示範帶。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 按照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人才提升六個基礎要求,該市建設赤水長徵精神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