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2020-12-20 慢遊赤水

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是國家第二批公布的全國56個歷史文化名鎮——貴州省僅此二家之一。這歷史文化名鎮並非浪得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鎮。

土城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就曾在此設平夷縣,轄如今赤、習、仁三縣,可謂歷史之悠久,而早在7000多年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

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其中的一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元厚鎮和土城鎮;二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四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九溪口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

1965年10月,貴州省為了調整赤水河流域中下遊三縣的農業結構需要,土城鎮從此由赤水縣劃歸習水縣管轄。從此,四渡赤水變成了有三渡在習水,四渡赤水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為「四渡習水」。

當時的習水縣地域大部分位於高原上,當初的農業技術春季無法育苗,早春秧苗就只能依賴低海拔的土城區進行,這樣土城區就作為育種基地劃給了習水縣。這樣,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長徵文化的「四渡赤水」在貴州的主要旅遊戰場就在習水縣了。

現如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溫室大棚、二段育秧,高原山區農業育種難題早已解決,而土城作為過去育種基地作用已經全部喪失。土城這座歷史文化名鎮成為了習水縣在赤水河畔最重要的港口碼頭和文化旅遊重鎮。

相關焦點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第二天紅軍一渡赤水的地方是在遵義市習水縣的土城鎮。我們還是到茅草鋪汽車站坐車去,買的是中午11點50分的車票,這回車票上寫的是準確的時間了。票價89元。按照票價乘2的算法,從遵義到土城估計180公裡。感覺汽車走了很久。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會議制定了紅軍以後的任務和戰略方針,決定北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這是中國的歷史拐點,是我黨我軍在生死關頭作出重要決定的裡程碑會議,確定了下一步行軍的方向,並加強了黨中央的領導,開始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央紅軍總司令部令旗一揮,大軍往北。只過了一個多星期,大軍到達習水縣土城鎮。這時,前有川軍潘文華部在長江南岸布防,後有郭勳琪的追兵。
  • 赤水河:中國美酒河,一條最美的河谷旅遊公路連接茅臺和赤水
    古代為習國之都,也是習水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土城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這裡「濱播枕永,襟合帶瀘」,地理位置重要, 明代設有四大軍事設施,分別是九龍屯、七寶屯、金子屯、天賜屯,以及養馬司。有詩云「萬裡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壯襟懷」,「鎮依山而建,水繞鎮而流」。古鎮位於赤水河古鹽道上,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8) | 赤水行記之:茅臺醬香!
    當地宣傳部門為今天的行程作了精心的安排,講到紅色文化,專門安排了仁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會長劉一鳴先生隨行介紹,劉一鳴先生當過老師,退休已三年,但出於對地方文化的熱愛以及對茅臺紅色文化的宏揚傳承,成了很多外來團隊的紅色文化義務宣傳員,他把魯班場戰鬥與紅軍三渡赤水的故事講得生動完整
  • 赤水將迎來大發展:赤水機場、瀘遵高鐵、渝赤敘高速、赤水二橋…
    起於四川省瀘州站,向東南經赤水、習水、仁懷,止於遵義東站,估算投資351億元,建設工期60個月。 據介紹,按目前設計,該條高鐵沿線共設置7個車站。分別是:瀘州北站、瀘州站、赤水站、習水站、仁懷站、毛石站、遵義站。瀘州至遵義高鐵為雙線,設計時速350公裡,正線全長241公裡。
  • 赤水河畔一塊巨石上的吊腳樓,1000年的丙安古鎮,見證古鹽道繁華
    擁有全國唯一的紅一軍團陳列館,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可見赤水河畔的明珠地位之高。停下車,首先看到的便是紅軍橋,懸掛在兩岸的懸崖之上,看上去就十分兇險,紅軍的標誌在正中間閃閃發亮,訴說著昔日的故事,從這看懸崖對面的建築,更是讓人瞠目結舌。丙安古鎮整個主建築群都是建造在河灘的巖石上,因此也被稱為大石頭上的一座城。
  • 醉美遵義 清涼愜意|古鰼國vs新習水 年年風景更迷人
    從漢代枸醬美酒到宋元明清時期的軍事重鎮,從土城十八幫商業文化的興盛到1935年紅軍激戰於此,青槓坡、四渡赤水河無處不彰顯著這裡厚重的歷史。目前,習水縣土城鎮擁有13座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星羅棋布的構成小鎮博物館群,成為古鎮上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享有「貴州博物館第一鎮」的美譽。
  • 看懂四渡赤水,領導力上一個臺階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如果我們還原一下四渡赤水整個戰役的經過,就會發現,四渡赤水並不是事先設計出來的。一渡赤水的時候沒有想到要二渡,二渡赤水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三渡。但是,三渡赤水的時候想到了四渡。可見,四渡赤水是一個不斷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根據環境調整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機動中尋找新的機會的過程。
  • 土城古鎮這個景區不得了,《亮劍》總導演張前傾力打造「四渡赤水出奇兵」大型實景實戰演出!
    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俯瞰圖據了解,「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是習水縣委縣政府要點引入的創新紅旅項目,項目擇址土城古鎮紅創區,總投資約七千萬元,佔地70餘畝。(習水新聞聯播新聞稿) 9月25日,沿著紅軍足跡,全國騎行者來到了千年土城,在美女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千年土城古鎮。不僅感受到了四渡赤水的壯懷激烈,更感受到了千年土城獨有的古樸與厚重。
  • 赤水:打造紅綠輝映示範帶
    赤水市將紅色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整合統籌發展,著力打造一條以紅帶綠、紅綠輝映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赤水段示範帶。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 按照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人才提升六個基礎要求,該市建設赤水長徵精神展示
  • 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54)
    古藺是紅軍四渡赤水的主要徵戰地,四渡赤水戰役歷時72天,在古藺境內就轉戰54天,其間三進三出,兩渡赤水河。紅軍在古藺取得了「二郎背水戰、太平阻擊戰、鎮龍山奔襲戰、打雲莊」等系列戰鬥的勝利。赤水河畔: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來到四渡赤水太平渡紀念館,在講解員楊平的精彩講述下,我們再次聆聽了「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戰役是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獨竹成舟渡赤水
    古時赤水習水盛產楠木,被朝廷所專用。當時赤水河不通航運,楠木又很珍貴,每一棵木料都要委派一人或多人運送,到長江邊再綁成排或用船運至江南,轉運京城。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站在獨木上撐竿運送楠木,並競爭嬉戲、打鬧而演變成為一種水上遊戲。長此以往,就將這項活動作為民間娛樂遊戲的形式固定下來,稱為獨木漂。
  • 玩轉赤水河谷音樂季!40位眾星雲集赤水河谷!
    11月3、4、5三天貴州·赤水/習水野心在召喚,只待你來!因為他們是來自Modernsky Museum 策劃的藝術項目——《流浪到赤水》的一部分。Modernsky Museum 首次將當代藝術策展放在赤水音樂季,試圖將過去、現在、未來在赤水河邊重疊交錯。
  • 貴州這座千年土城,被稱為「活著的古鎮」,是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口
    對於習水土城的由來,還和一段歷史相關,人們都說當地有一種魚,名為「鰼」,因此習水古城在古時被稱為「習水鰼國」,當地還有十分罕見的鰼魚圖騰,該圖騰被認為是土城內最具有靈氣的物品,在建立古城之時發現了這裡有許多土城牆,便直接以「土城」進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