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竹成舟渡赤水

2021-01-19 歆雯工作室


奇秀古鎮,老木房青石街,逶迤而上,茶亭熱鬧,商賈來往,客棧碼頭人聲鼎沸。忽然,對岸有人足踏河面,手持竹器似在指點江山,背上背著背蔞,長嘯幾聲,正在眾人驚奇之際,又有數人跳到河裡,立於水面,似有神助,兩邊河水譁譁分開,在眾人的驚呼聲中這群人向碼頭踏浪而來。


待及近,眾人才看清,原來過河的人足踏著半截竹子。竹子像有靈性一樣,任其驅動,在河灘險石間絲毫未損,他們背上都背著特產山貨,在竹上轉身挪拐,滿載的山貨居然未見有損。在眾人的掌聲歡呼聲中,他們走上碼頭,向圍觀的人擺手致意,背著山貨向街上走去。如果你認為我現在寫的是武俠小說,描寫的是古代的武林高手,身具「水上漂」「草上飛」「凌波微步」這樣的絕世輕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只是赤水河邊一群普通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踏著一根竹子就渡河,全是因為他們有一門赤水河絕技:獨竹漂。相傳達摩祖師渡江時,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蘆葦上過江的,所以有了「一葦渡江」之說。獨竹漂就是把蘆葦換成了竹子,任何學過獨竹漂的人都可以用一根竹子漂流渡河,這不是神話。在赤水河,拿根木頭拿根竹子就能如履平地在有水上走來走去,唱著山歌,做做伏地挺身什麼的,這太常見了。

外地人肯定有十萬個為什麼在心上,為什麼靠一根竹子就能在水上自由往來?為什麼赤水河畔有這麼神奇的絕技?這個獨竹漂是每個赤水人都會嗎?

親們,別急,繼續往下看你們就明白了。



獨竹漂是黔北民間絕技,俗稱劃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於一根直徑大約20釐米左右,長約8米以上的筆直楠竹上作水上載體。手拿一根直徑約5釐米、長約4米的筆直小竹竿當槳,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駕舟乘風破浪搏擊激流險灘,或輕拈竹竿穩立舟上悠閒蕩舟水面。其形其態美觀大方,動作協調連貫一致。各種花樣表演讓人大為讚嘆。兩根竹竿一根立足,一根用來保持平衡,都必不可少。


獨竹漂起源於秦漢時期,據考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時間。古時赤水習水盛產楠木,被朝廷所專用。當時赤水河不通航運,楠木又很珍貴,每一棵木料都要委派一人或多人運送,到長江邊再綁成排或用船運至江南,轉運京城。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站在獨木上撐竿運送楠木,並競爭嬉戲、打鬧而演變成為一種水上遊戲。長此以往,就將這項活動作為民間娛樂遊戲的形式固定下來,稱為獨木漂。想下一下當時的畫面,赤水河畔運木之人,執長竿,踏楠木,群山中,暴雨傾盆,濁浪排空,他們躲避著駭浪,聲聲長嘯,相互呼應著,在絕壁懸崖下的赤水河裡穿行著,躲避著各類暗石險礁,是何等驚心動魄的一幅情景。


到清初,楠竹發展起來,人們發現用竹比用木料更好,遂將獨木漂改成了獨竹漂。一些遠離村莊、集市的人們為了急需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就利用長期與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獨厚條件,劃著獨竹或獨木去購物,這樣既省時又方便。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就曾以獨竹為舟渡過赤水河。1998年,赤水復興馬鞍山發掘的漢晉時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雙手持竿立於一獨木上的石刻圖案。後有詩云:「茅臺斜陽映赤水,殘陽幾葉販酒船。獨竹飛流飄然過,縴夫逆行步步難。   由此可見,獨竹漂是當時赤水河畔人們水上交通不發達時的獨有生存技能。



在赤水居住後,我聽聞過很多次獨竹漂這項神奇運動,在各類宣傳赤水的圖片上也時有看到,但真正看獨竹漂表演,只有一次。獨竹漂在端午節或重要場合才會表演,表演地點一般在大同鎮,大同是赤水以前的重要水碼頭,明末清初,川黔邊境內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均在此中轉,由水路再出發。時至今日,鎮裡斑駁的古街、古碼頭、古井,依舊默默地記錄著集鎮昔日的繁榮。其中,最能喚醒當地人記憶的當屬有「一葦渡江」之妙的「獨竹漂」。


那天是端午節,人真多,擠得古街和下碼頭水洩不通,好不容易站穩了身子,發現離河邊太遠了,根本拍不到好相片,就只能遠觀了。

只見碗口大小的楠竹,在獨竹漂隊員的操縱下,猶如一條條遊龍在河中逆流馳騁,引來岸邊無數的叫好聲。有整齊一式的動作,也有花樣各式的表演,大家互襯著,配合著,有的倒著劃,劃著劃著跳轉過身;有的在楠竹上走動著,不時做出滑稽的表情,讓大家哄堂大笑;有的裝著要落水的樣子,讓大家心提到了嗓子口,結果虛驚一場;還有的從這根竹子跳到另一根竹子,準確無誤的站好後還來個金雞獨立,贏得陣陣喝彩聲……


端午的時候,河水大漲有著丹霞地貌的炫紅,熾熱的太陽把河面照得明晃晃的,隊員們在竹上做著各種高難動作,讓人就像看一場絕世的功夫大片,在這遠山紅水的純樸風情裡,看醉了眼。最精彩的當數在獨竹漂上抓鴨子,活的鴨子放進河裡,獨竹漂隊員們踩在竹上,誰抓到的鴨子多誰就是冠軍。竹子是圓的,踩上去是滑的,鴨子是活的,在水裡跑得那個歡騰,八到十米長的竹筒上,要閃騰挪移調頭抓鴨子,想想都讓人覺得這遊戲不是一般的難。於是一個河面都撲騰了起來,鴨叫聲,驚叫聲,河水歡笑聲,沿河兩岸都感染了遊戲的氣氛。這樣的大同鎮,因為獨竹漂,魅力十足。


那一刻,我真的被這一根木頭,一截竹子就能漂河渡水就能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的神奇絕技所徵服。據聞,獨竹漂還可以有水上婚禮,水上太極,爭搶龍珠,紅軍獨竹渡赤水等等大型的表演,真難以想像,一根竹子所延伸出的歷史和文化,會這麼精彩。那天獨竹漂表演完後,有興趣的遊客還可以現場試教,讓大家體驗獨竹漂之樂。也有膽大水性好的,真的去試了,一踩上去,竹子一晃,直接就掉水裡喝水去了。有的好不容易在竹子上穩住身子,剛得意的向同伴炫耀著,就從竹竿上一劈叉坐在了竹上,然後再翻進了水裡,引得大家開心大笑。


有人好奇的詢問著與獨竹漂相關的問題,我在旁邊聽著,才了解到剛剛看到的那些精彩表演,其實都是隊員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才能做到的。我們見到的幾十分鐘的表演,是他們幾年十幾年日復一日和堅守和堅持,畢竟,作為一項並不為大家熟知的地域性明顯的運動,在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能傳承和發展到現在就已經是奇蹟了。



看過獨竹漂表演後,這種與眾不同的民間絕技就留在了心裡,雖然赤水常有獨竹漂表演,據聞也組建了幾個獨竹漂表演隊,但一直沒有機會再見,直到前幾天在河邊散步,見到了正在河裡訓練的冬泳協會的獨竹漂隊。這些人因為對獨竹漂的熱愛走在了一起,經常會在冬泳基地進行訓練。


正是夕陽夕下,有的隊員把手裡的竹竿輕鬆一抵,一蕩,便穩穩的站在了水裡的楠竹之上,逆著光影,向河裡漂去,手裡的竿不時變動調節著身子的平衡,波光裡的夕陽被他們的竹竿攪碎,一片金燦燦的河流,他們就立在光影中,甚是獨特,我拍著這難得的景象,心裡欣喜讚嘆不已。有一個人踩著竹子從對面疾速而來停到了我面前,和我打著招呼,我一看,原來是詩逸。詩逸以前經常參加自行車協會的活動,因此大家熟悉。我讚嘆這麼高難的運動他都學會了,他笑著說:「你也可以做到,你會騎車,平衡性好,很容易就學會了!」我很是詫異,難道我心裡高不可攀的獨竹漂入門這麼簡單?


詩逸看出我的心思,指著竹竿說:「獨竹漂最主要是掌握平衡點,這項運動對人的平衡穩定性掌控要求極高,找到平衡點你在竹竿上任何一個位置都不會掉水裡,先適應在水上的感覺,找到平衡,懂得站立,學會基本姿勢,再逐步練習發力。現在學獨竹漂的女隊員少,你對獨竹漂有興趣,這正好,來試試看」。


我盯著那擱在河邊的竹竿,心想誰怕誰啊,上就上,騰騰的就跳了上去,腳下竹竿劇烈晃動起來,眼看著我就要掉在河裡,我慌亂把手裡的竿晃了幾下,穩住了身子,然後找到感覺乘風破浪向河中划去,河水在我的身後哼著小曲,我用竹竿打著節拍,古時俠女豪氣風發仗劍走天涯的感覺油然而生……



」你傻笑啥啊,要去試嗎?我教你!會遊泳嗎?「詩逸的話喚醒了我,我一看,原來剛才只是我的想像!天啦,獨竹漂最基本的條件,會遊泳就難倒我了,我可一入水就成秤砣,喝著水直往下掉,哪敢去試?不過這一席話揭開了獨竹漂的神奇面紗,獨竹漂可以是全民運動,只要願意學,並不很難,前提必須是會遊泳。現在赤水的獨竹漂隊員差不多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極少願意去學,獨竹漂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主要還是因為場地太特殊,訓練太苦,一般人捱不了。


前幾天剛看過中央臺《傳承》欄目裡介紹大同獨竹漂的視頻,裡面有個年輕的小帥哥學獨竹漂的艱難過程。他想過很多次放棄,最後因為不願獨竹漂技藝失傳,咬牙堅持了下來。世間所有的絕技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禮敬著祖先的智慧和習俗,忍受刻骨的孤獨和不被人理解的境遇。傳承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所謂傳承,傳自歷史,承自人心,這其中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苦和磨難。


一根竹子江河走,獨竹一漂天下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於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都不容易,在傳統裡創新,讓獨竹漂散發民族運動更大的時代風彩,生命力才可以更旺盛讓更多人了解。希望這赤水河畔的民間絕技能得以代代傳承,不要湮滅在浩翰的歷史長河裡。


圖片:歆雯(前四張圖來於網絡,感謝拍攝者,後面圖片歆雯手機隨拍)

文字:歆雯(有些資料來於網絡)

喜歡請轉發分享支持

長按下面二維碼可讚賞支持


相關焦點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赤水河:中國美酒河,一條最美的河谷旅遊公路連接茅臺和赤水
    1998年,赤水復興馬鞍山發掘的漢晉時期的古崖墓群,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出現了獨木漂的石刻圖案。後有詩云:"茅臺斜陽映赤水,殘陽幾葉販酒船。獨竹飛流飄然過,縴夫逆行步步難。」貴州素不產鹽,而四川的井鹽豐富,於是古代四川的鹽大量運往貴州銷售,史稱「川鹽入黔」。赤水河是「川鹽入黔」的主要通道之一。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其中的一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元厚鎮和土城鎮;二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四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九溪口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看懂四渡赤水,領導力上一個臺階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如果我們還原一下四渡赤水整個戰役的經過,就會發現,四渡赤水並不是事先設計出來的。一渡赤水的時候沒有想到要二渡,二渡赤水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三渡。但是,三渡赤水的時候想到了四渡。可見,四渡赤水是一個不斷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根據環境調整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機動中尋找新的機會的過程。
  • 在赤水拍的這部電視劇已經播放2157.5萬次!赤水簡直太美了!
    四洞溝景區以四個階梯瀑布為主景區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滿山滴翠飛泉成瀑,被稱為「沒有敗筆的景區」地址:景區西北距赤水城區44公裡,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裡。《夜天子》開播養眼高顏值,迷人的赤水風景劇迷們想看更多精彩劇情和赤水美景趕緊看起來吧赤水也等待你的到來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大好消息
  • 今天依舊為舟渡暴風哭泣
    改編默讀,能否讓舟渡走出二次元?姐妹們衝呀,舟渡女孩絕不認輸!!!
  • 赤水取景拍攝的電視劇《夜天子》點擊量破2000萬,大赤水上鏡更美!
    ▎赤水大瀑布遊玩攻略中國第一瀑、世界丹霞第一瀑,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景區之一。地址:兩河口鄉,距赤水城區38公裡。地址:景區西北距赤水城區44公裡,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裡。《夜天子》開播,養眼高顏值,迷人的赤水風景,劇迷們想看更多精彩劇情和赤水美景,趕緊看起來吧,赤水也等待你的到來!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第一次是耿飈當團長、楊成武當政委的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南往北趕跑黔軍,守住婁山關,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第二次是紅軍二渡赤水回來,由北往南攻打婁山關。通常說的婁山關戰役指的是這第二次打婁山關。婁山關戰役是紅軍長徵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殲敵兩個師八個團,意義堪比當年的大柏地戰鬥。
  • 漁夫與舟
    之前改名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通過,後面在徵集名稱中,有一個我比較中意的,是一位看官朋友推薦的【渡知書館】投稿原文是這樣的:「渡知書館」 「渡」取自日本動漫番劇《編舟記》(已拍成真人電影)。這部片概括起來就是主角在一家出版社裡編輯一本叫《大渡海》的辭典中所發生的故事。。
  • 赤水河畔一塊巨石上的吊腳樓,1000年的丙安古鎮,見證古鹽道繁華
    貴州的神秘著重體現在冬日十分,地處高原雖然靠南,每到冬天依舊十分寒冷,又因為水汽重,大霧成了常態,大霧似乎要把整個貴州都隱藏起來,讓貴州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我們的旅程離開堯壩古鎮沒多遠就進入了貴州地界,貴州的山也很有辨識度,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時不時出現的山間洞口,有一種沉醉於山水之間的感覺。
  • 玩轉赤水河谷音樂季!40位眾星雲集赤水河谷!
    因為他們是來自Modernsky Museum 策劃的藝術項目——《流浪到赤水》的一部分。Modernsky Museum 首次將當代藝術策展放在赤水音樂季,試圖將過去、現在、未來在赤水河邊重疊交錯。11月4日下午,五條人在街頭踩著三輪車,沿著赤水河谷在赤水市中心賣唱。他們將展現街頭口水歌王的風採,假如你有幸在赤水街頭與這兩個靚仔狹路相逢,別忘了多賞幾張鈔票,當然,你也可以加入——中華卡拉大家唱。
  • 赤水將迎來大發展:赤水機場、瀘遵高鐵、渝赤敘高速、赤水二橋…
    初步確定在赤水設立長期、天島湖、旺隆、仁友溪、孔灘橋5個互通站點。據國道G546線改建工程項目辦副主任鄭六齡介紹,納溪至赤水段公路經過白節大旺竹海、白節雲溪溫泉、九支鎖口水庫,以及貴州赤水、習水的風景區。利用公路改建的契機,將在大旺竹海和鎖口水庫分別建設兩個觀景平臺,供遊人觀賞美景。
  • 《編舟記》丨編詞典之舟,渡語言之海
    你看,生命就是個天然的杯具,你讀不完所有的書,看不完所有的電影,走不遍所有的地方,愛不盡所愛的人,編不完無盡的辭海……那麼,如何投入當下以自持,又如何放眼無垠而自處,成了影片的主題思想核心。對於第一個問題,藉由主編給出了回答:「用手觸碰詞語,就像觸碰世界的喜悅」。
  • 紀曉嵐詩詞分享:惆悵舊來紅葉渡,不堪重棹木蘭舟
    惆悵舊來紅葉渡,不堪重棹木蘭舟。 4、夜泊吳江 紀昀〔清代〕 已是銀蟾掛柳梢,才收官舫泊塘拗。 昏煙欲合孤城閉,遠水微明小港交。 寒鷺多情時近客,棲烏貪睡懶離巢。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8) | 赤水行記之:茅臺醬香!
    當地宣傳部門為今天的行程作了精心的安排,講到紅色文化,專門安排了仁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會長劉一鳴先生隨行介紹,劉一鳴先生當過老師,退休已三年,但出於對地方文化的熱愛以及對茅臺紅色文化的宏揚傳承,成了很多外來團隊的紅色文化義務宣傳員
  • ...死回生後瘋了渡成了妖是什麼歌 瘋了渡成了妖瘋了渡成了妖歌詞...
    起死回生後瘋了渡成了妖是什麼歌?最近抖音上經常有一個人的歌被眾多網友翻唱,每次都是陣容首歌無限單曲循環,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起死回生後瘋了渡成了妖是什麼歌,一起來看看吧。最近抖音上經常有一個人的歌被眾多網友翻唱,每次都是陣容首歌無限單曲循環,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起死回生後瘋了渡成了妖是什麼歌,一起來看看吧。
  • 《編舟記》渡
    人類以詞彙為舟在大海上漂浮,能找得到能把自己的心意精準表達的詞彙,也就是獨一無二的語言的奇蹟。」編舟記這名字可能會讓人疑惑,編舟?編什麼舟?但當明白詞典編輯部這一設定便會明了,詞典便是那渡人的舟。全劇貫穿著一個人為自己所熱愛的職業奉獻一生的態度,松本如此,荒木如此,馬締如此,香具矢亦如此。一份職業可以改變一個人,馬締從一個無法正常交流的人變得逐漸開朗,是詞典編纂工作的功勞。
  • 赤水:打造紅綠輝映示範帶
    赤水市將紅色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整合統籌發展,著力打造一條以紅帶綠、紅綠輝映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赤水段示範帶。 赤水紅軍烈士陵園 按照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人才提升六個基礎要求,該市建設赤水長徵精神展示
  • 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54)
    古藺是紅軍四渡赤水的主要徵戰地,四渡赤水戰役歷時72天,在古藺境內就轉戰54天,其間三進三出,兩渡赤水河。紅軍在古藺取得了「二郎背水戰、太平阻擊戰、鎮龍山奔襲戰、打雲莊」等系列戰鬥的勝利。赤水河畔: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來到四渡赤水太平渡紀念館,在講解員楊平的精彩講述下,我們再次聆聽了「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戰役是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