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易雲還不是「網抑雲」的時候,
人們醉心於它的精準日推和私人FM,
滿足於它簡潔的界面與通知,
看見自己喜歡的音樂有感動的評論也會感動。
那個時候,
有的是風花雪月,有的是人間冷暖。
收拾疲憊的身子,嵌進溫暖的被窩,打開網易雲的每日推薦,音樂如水緩緩流進耳蝸。
在這裡,有一個個簡短的故事
甚至能遇到發人深省的詩
甚至能見到網易CEO本人的評論
當時的網易雲,真的是一個可以讓人放鬆休息,甚至是治癒傷口的地方。
這並不是無病呻吟。
抑或說,是這些分享是網易雲成為網易雲。
後來的後來,網易雲蒸蒸日上,評論區也自然「豐富」起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溫柔嗎,半條命換的」
「有的人八歲就埋了,八十歲才死」
真的有必要麼?
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網抑雲」一詞應運而生。
可是,當「網抑雲」還沒有出現的時候。
每一個玩梗、調侃的用戶,他們有考慮過那些真的抑鬱麼。
如今,網易雲被全網打上「網抑雲」的標籤。
全網都在對網易雲中的抑鬱評論進行調侃。
但那些在深夜中無聲哭泣,可能距離死亡只有一線之緣,抱著僥倖心態來網易雲留下自己一條求救信號,希望得到陌生人的溫暖的真抑鬱用戶呢?
胡亂的玩梗,把那些「真抑鬱」的傷口也一同撕開,向他們的傷口之中注入久久迴響的笑聲。
現在,網易雲回應了網抑雲。推出了「雲村治癒計劃」。
別管這個計劃有沒有用,有沒有效果,到底會不會檢測虛假樂評,惡意樂評,刷梗樂評。
在我看來,這就是網易雲對用戶的一種保護、一種呼喊。
網易雲在呼喊,相信音樂的力量,給每個人安靜分享的權力。
那些真實脆弱的人,需要一片淨土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