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為主,是造成很多人認為經典無法超越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一次往往在我們的大腦中佔據主導地位,類似於新老三國,新老水滸也可以來說明這個問題,老版水滸也是經典,好漢歌那真的是從小聽到大。
這邊的大河向東流,那邊的好漢闖九州,經典的氣息撲面而來,是一代人樂此不疲的電視常客,雖然小時候經常斷斷續續地陪父母看老版水滸,但是當我真真正正讀完水滸並好奇電視劇是怎麼選的角色和拍的這部名著時,迎接我的是新版水滸,老版在我腦海裡的印象已所剩無幾(當然好漢歌例外,這種上頭的神曲這輩子怕是也忘不掉)
而當我看完一遍又一遍的新版水滸後再反過來看老版,心裡是有落差的,從場景到畫面從角色選擇到武打拍攝,我真的覺得新版比之老版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不否認新版水滸在我這裡留下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但這恰恰證明了我們有時候覺得經典永遠是經典不能被超越的情況只是一種假象,我相信看著新版水滸長大的一波再看老版會得出和我同樣的結論,所以經典真的不可被超越嗎?
新版水滸就很好證明了這一點
好漢歌上頭嗎?上頭,但新版的兄弟一二三四五也同樣上頭,還有毛阿敏獻唱的《四海盟約》也一樣;老版的潘金蓮美嗎?演技好嗎?既美又好,可新版的甘婷婷又差在哪裡了?再說王婆,老版的容嬤嬤自然是老戲骨,王婆的角色也演得淋漓盡致,但是新版的王婆真的沒有重現原著嗎?我倒是認為處處逼真。
再說其他人,新版的林衝,魯智深,武松,李逵,吳用,晁蓋,盧俊義,燕青不見的就此老版的差,相反我覺得人物性格體現得更加鮮明,從衣著造型到配音武打,每一點都同老版一樣精心布置設計過,而且有著以前沒有的拍攝技術,化妝技術和製作技術,而反觀老版,我剛開始看還沒分清楚的時候只覺得打扮都差不多並不鮮明,就這一點來說或許本身就是進步。
舉個例子,李逵,這個角色新版就真的和我看小說時所想像的別無二致,新版也演的削微有點俏皮,是個憨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宋江哥哥罵~
老版李逵呢?真的不可同日而語嗎?如果說新版水滸有哪裡沒做好,那只能是一部分設定與原著相背離(比如李師師在原著中並不像新版中的那樣情深義重憂國憂民),也刪減了很多片段(比如少華山的那一段),但同樣的問題老版水滸也是有的,一部電視劇不可能完完全全的重現原著,有時候完全重現最後也很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與以上相同,新老三國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優勢,明明都是經典,但是先入為主的一方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從而也導致了不同年齡的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但是就如刻板印象一般很難糾正一樣,人性就是如此,既然老一輩更執著於舊版,那為什麼新一代不能更歡迎新版呢,新舊總有更替,以前的經典固然是經典,到新的奇蹟也在不斷創造,遺忘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