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時刻】
北京軍區後勤部第六分部257醫院戰士詹振煥參加了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是女兵方隊第6排面的「釘子兵」。
為了參加1984年的閱兵,詹振煥(後排左一)人生第一次燙了發。燙完後,她與同班戰友一起合影留念。
【祝福祖國】
作為第一支女兵方隊中的一員,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這次接受檢閱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現在雖然轉業到地方,還有一年多就退休了,但我始終牢記自己軍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在共和國70年華誕之際,我衷心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詹振煥
詹振煥擦拭當年參加檢閱發的行李箱
198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改革開放後舉行的第一次國慶閱兵。一支燙了頭髮、胳膊上戴著紅十字袖標、穿著85式新軍裝的女兵方隊,颯爽英姿地走過天安門。
為了這短短的3分多鐘,女兵們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艱苦訓練。
「當時是石家莊軍醫學校作為代表參加閱兵,但她們人不夠,就在北京軍區挑人。」今年54歲的詹振煥回憶,當時對身高的要求是160釐米至170釐米之間,166釐米的詹振煥被選中了。
那年春節後的一天,北京軍區後勤部第六分部257醫院19歲的小戰士詹振煥,接到院務處通知,上軍醫學校去參加閱兵訓練。雖然內心狂喜,可回到家裡,詹振煥卻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千萬別跟別人說我要去參加閱兵了,萬一選不上,多丟人啊。
選不上的可能性其實還挺大。那一年,女兵方隊是14排,每排25人,但每排是按30個人集訓的,也就是說,共有70名替補隊員。
當年2月,女兵方隊就進入了集訓狀態。每天清晨,大卡車將她們拉到石家莊航校訓練,中午拉回來吃飯,下午接著練,一天至少8個小時。一開始只是基礎訓練,踢正步、齊步走、站軍姿,過了「五一」,女兵方隊正式進入北京的訓練基地,此時已有部分隊員被淘汰了。
天氣漸熱,訓練也更加嚴格。女兵方隊雖被稱為「熊貓」,是重點保護對象,但訓練起來和男兵一樣:踢正步用尺子量,每步75釐米,抬腳25釐米,雙腿沒有力量,就綁沙袋練踢腿;站軍姿時,在領子上別大頭針,頭稍微一歪就會被扎到,教練還會忽然過來推你一下,檢查是否站穩,稍有鬆懈或走神,就會摔倒。
訓練場地在機場跑道上,毫無遮擋。軍姿一站就是兩個小時,綠色的軍裝都被曬白了,姑娘們也一個個曬得皮膚黝黑。「那時年輕,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苦也不覺得。」詹振煥的回憶充滿了幸福感。
女兵方隊14個排面,為了行進中隊形的整齊,方陣四角上的4個人是「框子兵」;每一排5個人還要設一個「釘子兵」,向右看齊時,「釘子兵」和「釘子兵」之間看齊,其他人看「釘子兵」。詹振煥就是「釘子兵」。
「當時住的宿舍是臨時搭的帳篷,一個帳篷住8個人,正好一個班。大家卯足了勁兒,正式閱兵8個人都要上。訓練的時候,班長就去問教官,我們班誰不行、哪兒有問題,下來後大家幫著她單練。」詹振煥至今說起這段,還帶著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兒。
詹振煥走正步時稍微有點外八字,她就自己偷偷加練,走路時刻意往裡收。「每天訓練完,腳都是腫的。回到帳篷裡用熱水泡完腳後,就趕緊把腳抬高。」
訓練基地裡也有歡樂時光,每天晚上會組織看電影、跳集體舞、歌詠比賽等。歌唱家馬玉濤、蘇小明等還來訓練基地慰問演出過,那是詹振煥第一次見到明星。
為了這次閱兵,女兵們還都人生第一次燙了發。
「帽簷周圍會露出一圈兒頭髮,燙了會好看一些。燙髮是政治任務。我記得是在四聯美發做的,他們的師傅什麼客人都不接待了,專門給我們400多人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燙髮。燙完後我們班8個姐妹還一起去照了一張合影。」詹振煥說。
女兵方隊是第15個接受檢閱的。「先是齊步走,過了東華表,開始踢正步。當時很興奮,腦子裡一片空白,好像忘了時間一樣,全神貫注聽著音樂走,就想著不要在自己身上出錯。」詹振煥說。過了西華表,恢復齊步走。到了今天國家大劇院的西側,女兵方隊退到路南,開始當觀眾。這個時候,詹振煥的心情才輕鬆下來,看著花車隊伍從眼前經過,郎平等中國女排隊員站在花車上向大家招手。
閱兵式結束後,女兵們還穿著參加閱兵的新軍裝到天安門、故宮、中山公園等處參觀遊覽了一圈兒,展示女兵形象。「遊客看見我們都說,這是哪兒來的女兵?怎麼這麼黑!」詹振煥忍不住笑了。
「一輩子能參加一次閱兵,很榮幸。正好生在那個時代,趕上那個歲數,爹媽給的身高合適,特別自豪。」至今,詹振煥還珍藏著當年的行李箱和訓練時穿的軍裝。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於麗爽 文 和冠欣 攝
流程編輯:孫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