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蘿蔔,除了胡蘿蔔,我們統稱「麻蘿蔔」。聽起來很有意思,表達很直觀,把紅皮的、白皮的、青色的、紫色的,一切非胡蘿蔔都歸於一類。胡蘿蔔是甜的,其他的蘿蔔總是有一點點辣,就叫「麻蘿蔔」。我們這對「麻」和「辣」分得不太清。比如說辣椒,有人就稱為「麻椒」。這也是地方特色了。平時我們常吃白蘿蔔,用來涼拌、燉湯、紅燒或者做餡兒,「心裡美」當然是生吃,青蘿蔔卻不常吃。
本來想去超市買些白蘿蔔做包子,可只剩下些青蘿蔔,就買了兩個青蘿蔔,包了包子,還做了些春卷。包子做得非常煊軟,晚上做好以後,爺兒倆都吃了,說太好吃了,不解饞地說:明天早上至少吃兩個。可是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兩個人都說只能吃一個。不是包子不好吃,是因為吃了青蘿蔔有飽脹感,兩個包子實在吃不下。看來吃蘿蔔得先了解各種蘿蔔的功效。白蘿蔔順氣化痰、開胃健脾,青蘿蔔低熱量高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還有飽脹感。這也蠻好的,正好可以減肥啊。
春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想減肥又怕餓肚子的人,可以吃點青蘿蔔抗餓,可以少攝入主食。所以,還是來說說包子和春卷是怎麼做的吧。
食材清單:
普通麵粉一千克
高活性酵母五克(如果是普通酵母需要十克左右)
青蘿蔔兩個,近兩千克
豬肉四百克
生薑一塊
蔥一百克
餃子皮十五張
食用油、白糖、生抽、五香粉、料酒適量
做包子,首先要發麵。發麵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水的用量。剛剛學做麵食的人一般是參考別人的數據,其實,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有數據只能摸索一個大概,其他的還要看經驗,要看,要聞,要憑手感。影響面和水的比例的,除了麵粉的含水量,還跟季節有關,跟氣溫有關。平時發麵的時候,稍微注意一下這些因素,發麵效果會更好。今天發麵的時候,特地稱了一下水的重量,做出來的包子跟賣的一樣。一千克麵粉,用了588克的溫水。溫水中加入酵母,攪拌化開後靜置片刻。
麵粉中加入5克白糖,緩緩倒入酵母水,邊倒邊攪拌,最後形成大的面絮狀。
面絮看上去比較軟乎。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蓋子發酵。
然後準備餡兒。
首先,把青蘿蔔洗淨,去皮,只要刨去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
青蘿蔔擦絲,放少許鹽醃製後,入開水鍋中炒燙一下下就好了,不要再次等水開。擠去蘿蔔絲裡面的水分。
豬肉剁成肉泥,倒入鍋中炒至變色,加入料酒、白糖、生抽和鹽調味,然後倒入擠幹水分的青蘿蔔絲,加入蔥碎,攪拌均勻即可。
下午,這些都準備好了以後,去公園溜達了一圈,晚飯後開始做包子。春暖花開,梅花溪裡花香濃鬱,走一走心情瞬間變得舒暢。
因為發酵的時間長,沒有人為的加溫促進發酵,麵團已經發酵好了。
用手指戳一下,不回縮。大概好多人都有這個習慣。
扯開麵團看看就知道了,發酵成功了。
然後就開始揉啊揉,把麵團揉得跟原來差不多大小。把揉好的麵團分成四大塊,每一大塊再揉成長條,切成六小塊。
每一小塊都搓圓擀薄,包入餡料,然後再醒發三十分鐘左右。因為天氣還不是很暖和,醒發的時間稍微有點長。
鍋中水開後,放入蒸籠屜,屜上刷油,放上醒發好的包子胚,蒸二十分鐘,關火,燜五分鐘左右即可。如果包子不是很大,可適量的縮短時間,十八分鐘左右就可以用手指輕輕地按一下包子,包子不粘手不回縮就可以了。
最後的六個麵團揉的時間不夠,蒸出來的包子雖然非常暄軟,但是表面不夠光滑不太好看。老公說只要好吃就行。
邊做邊品嘗,剩下了二十一個了。
做包子還剩下一些餡兒,正好家裡有餃子皮,可以煎春卷吃了。是的,煎春卷,不是炸,因為炸春卷油太多了。
最後一籠包子做好了,放在砧板上醒發的時候,就可以加工春卷皮了。
兩個餃子皮中間刷油,這面擀一擀,翻過來再擀一擀,可以擀成四倍大。刷餃子皮的油,是刷蒸籠屜剩下的,所以碗裡有很多水,不要怕刷油太多。
撕開看看,很薄。放上青蘿蔔餡兒,兩邊摺疊,向前捲起來就好了。
皮子很薄,餡兒清晰可見。
不粘鍋中放少許油,煎至兩面金黃即可。想控制體重的人,就不需要用油炸,雖然油炸的更香。
早上一個包子或者兩三根春卷,搭配一杯牛奶或者一碗粥,到中午都沒有飢餓感。這是我們一家人吃過後最大的體會。
想控制體重控制飲食的朋友可以試著吃點青蘿蔔,看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