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片在墮胎、出軌、自殺、搶救等套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最好的我們》橫空出世。《最好的我們》如清新空氣注入光怪陸離的網劇市場,迅速得到大眾追捧。自4月8日在愛奇藝開播至今,視頻播放量23億,豆瓣評分8.6,可謂叫好又叫座。
近日,《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接受了《新劇觀察》的獨家專訪,實在的他直言不考慮翻拍《最好的我們》電影版,並提出了自己對於青春片的一些獨特見解。
新劇觀察:《最好的我們》在開發前是不是就有一個定位,比如定位觀眾是90後、00後或者80後?
劉暢:這事一直有爭議,其實我中間也提過,大家討論過到底受眾主要是在哪一塊。後來覺得這事兒不應該這麼幹,不應該去迎合受眾,應該是拍出我們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自然就有人去看。所以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到底是80後,90後,還是00後。
新劇觀察:對比原小說,劇中增加了男二號路星河這個原創人物,是出於怎樣的一個考慮?
劉暢:我覺得現在的好處是,這個劇如果沒有路星河,那餘淮也是不成立的。因為之前餘淮的好,他的帥,他對耿耿的好,全在耿耿的心中,我們不可能把耿耿心理描寫大段大段拍出來或者大段大段旁白讀出來。
所以有了路星河,他和餘淮互為鏡像的話,其實是互相加分的。再加上我也是在那樣的高中畢業的,我在高中會更像路星河。他其實還是真實高中會存在的人,也是大家能見到的人,只不過可能會稍微誇張一點點。
新劇觀察:您剛才提到路星河是小說影像化的一個做法,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小說改編成電影、網劇。您對這方面有什麼看法嗎?
劉暢:其實我覺得最簡單的,我們看這個小說,老闆為什麼要買這個小說,我們看這個小說的時候被什麼打動。我覺得所有事情都要圍繞這個核心服務。你不能為了情節,為了爆點,為了網感,把這件事兒破壞了,那就失去了所有的意義,失去了這個IP或者這個小說本身的價值。
《最好的我們》改編的時候,我覺得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真實、不狗血,它非常細膩地還原了相對接近真正高中生的生活。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在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丟的事兒。就像有些小說我們買了它就是因為狗血,你非要把它編的不狗血,那就沒價值了,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新劇觀察:拍振華三姐妹的戲時通過喝啤酒來讓她們升溫,這個是怎麼想到的?
劉暢:那就是一場喝酒的戲,本身就是醉酒。再加上一個特殊的情況是開機沒幾天拍,演員並沒有那麼熟,但是那是她們最後幾場戲,就是馬上要走了,在劇本裡面,她們的關係是非常非常好的。我在想我要想個什麼招兒才能讓她們迅速熟悉,然後就是說喝酒。結果沒想到她們喝酒喝的還挺投機的,迅速熟了,把自己都喝多了。
新劇觀察:《最好的我們》已經播完,接下來有考慮過翻拍成電影或者說別的形式?
劉暢:我沒考慮過,可能是也有人來接觸,我實在是不想去拍這個電影。因為我覺得電影和劇是兩回事,我已經很難從劇裡的思維轉化過來。在這個人物和故事上,我覺自己和自己比挺沒意思的。我還挺想看看別人拍出來的效果,看比我拍的技術好還是不好。
新劇觀察:您認為市場上哪些校園題材劇算好作品,好的校園劇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劉暢:我覺得《匆匆那年》挺好的,我看過的不多。什麼叫好呢,我還是那句話,核心形態和你要說的事兒是統一的,只要是比較統一的在各個環節,我覺得就是好的。不一定非得說像《最好的我們》還原才是好的。我看過《熱血高校》,那個比較狗血,但他的形態做的特別好,他走的可能是另一個路線,也是好的。還有《壞小子斯科特》、《上帝之城》等好多國外的青春片,我覺得只要把一個事兒說圓了,他其實可能性特別特別多。
新劇觀察:早戀這個話題對於校園劇來說是無法避免的,《最好的我們》用一種小心翼翼對待這種懵懂的愛戀。這是為了尊重原小說還是代表了導演您個人的看法?
劉暢:第一是尊重原小說,小說就是他倆高中沒在一起。這是一個特別難的事兒,對於一個創作者,你要在一個閥值很窄的情況下,完成矛盾的起伏,人物關係的遞進。《八月長安》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第二,我覺得這事兒本身也是成立的,這的確是很普遍的現象。第三,可能迫於國家審查政策的一些壓力。
我個人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事兒它都有可能發生,只不過我這次拍了《最好的我們》,他倆沒在一起。
新劇觀察:您對這部劇有遺憾之處嗎?
劉暢:遺憾挺多的,基本是自己手藝不到的情況。我最遺憾的就是開場,我只能給它打40分。因為真的花時間花心力去做了,最終因為各方各面的原因吧,沒有實現!那個開場和我想的很遠很遠,一度讓我很絕望。
「青春片是中國唯一可以靠題材就有票房的類型,只不過大家需要找到新的路子」
新劇觀察:您現在是拍《二十歲》這個片子,您能講一下這個片子嗎?
劉暢:這是翻拍了韓國去年的一個高口碑高票房的青春喜劇,一個純男性的青春片。在我這兒我會認為他喜劇的標籤大於青春的標籤。也挺對不起老闆的,因為老闆把版權買過來挺貴的,我們做了很多修改,和原片的關係已經很少了。
《最好的我們》當時出來,大家可能就覺著,這是沒見過的青春片。我們這代人都是看盜版電影長大的,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好電影,都知道路子在哪?《二十歲》出來以後跟之前的青春片可能也會不太一樣。
新劇觀察:今年以來,青春片比如《青茫》,《睡上鋪的兄弟》《致青春》,票房都沒有像前幾年到3、4個億,都是在1、2個億左右,您對現在院線的青春片有沒有什麼看法或者角度?
劉暢:我覺著青春片是中國比較成熟的類型,沒有之一。《致青春》還沒看,《睡上鋪的兄弟》和《青茫》同樣的卡司、同樣的製作班底,去拍其他類型的片,絕對不可能是這個票房,可能票房會特別特別慘。但是因為他們是青春片,本身有保底,雖然不會再那麼火,但是它本身也是有保證的。
青春片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靠題材就有票房的類型,只不過大家需要找到新的路子。因為青春片我覺得他不是一個類型,是一個偽類型,青春可以套各種各樣的副標題或副標籤,可以犯罪,可以懸疑,可以同性戀,可以恐怖,可以玄幻,也可以各種喜劇,都可以。
可能大家之前套的都是懷舊,都是懵懂愛情,我覺得這事兒挺難走的了。大家吃這樣的菜可能已經吃飽了,吃的太多了。不是說菜不好,是滿街都是沙縣小吃,來一家黃燜雞米飯,就比那個沙縣生意好,但是大家都在做沙縣小吃。
新劇觀察:剛才也提到了,《二十歲》和以往的青春片不太一樣,能介紹一下他的主創、演員?
劉暢:演員保密,反正演員選得挺痛苦。看過原片的人都知道它是三個男孩的戲,這三個男孩我是覺得找到了國內目前所謂的小鮮肉裡最合適和最棒的人選。
主創都是特別棒的,攝像師是臺灣一線的攝像師,副導演是和正午陽光合作的一個團隊。錄音師特別牛逼,拍過捉妖記。美術也是之前寧浩御用的美術。反正我覺得水準上,就還是像《最好的我們》那樣,所有的主創我是最次的。
新劇觀察:在《匆匆那年》之前,網劇這個形式在國內比較偏,這兩年網劇才慢慢的火起來,您對網劇未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劉暢:我覺得現在電視劇所有人都想做,但是很難成功,原因在於電視劇其實固化了受眾。現在掌握遙控器的人就是我們父輩的這些人,年輕的人看什麼,網絡平臺,我覺得這是觀眾上的一個劃分。
無論從劇的黏度,還是所謂的潛在購買力和消費能力,其實網劇的受眾能力更強,本身的商業行為能力也更強。所以我覺得網劇未來的發展前景比電視劇要好,電視劇不會被網劇幹掉,但是網劇確實是一個趨勢。
新劇觀察:您對自己之後的發展有一個定位嗎,比如只拍青春片?
劉暢:好故事我都拍,青春片我也願意繼續拍,但是可能我不會拍科幻片。我覺得科幻片觀眾看不懂,我也不會拍,別的都挺願意嘗試的。
微信公眾號【新劇觀察】所有原創文章,版權均歸【新劇觀察】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加微信dannyer2929了解具體要求)並註明出處。
歡迎加主編微信,一起玩耍、交流。
電視劇&網劇投稿,請發送至xinjuguancha@163.com,一經採納,稿件發布當天稿費及時到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