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青春片是唯一靠題材就有票房的類型,但不會拍《我們》電影版

2021-02-19 新劇觀察

當青春片在墮胎、出軌、自殺、搶救等套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最好的我們》橫空出世。《最好的我們》如清新空氣注入光怪陸離的網劇市場,迅速得到大眾追捧。自4月8日在愛奇藝開播至今,視頻播放量23億,豆瓣評分8.6,可謂叫好又叫座。

近日,《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接受了《新劇觀察》的獨家專訪,實在的他直言不考慮翻拍《最好的我們》電影版,並提出了自己對於青春片的一些獨特見解。

‍‍‍‍‍

「不應該去迎合受眾,拍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自然就有人去看」

 

新劇觀察:《最好的我們》在開發前是不是就有一個定位,比如定位觀眾是90後、00後或者80後?

 

劉暢:這事一直有爭議,其實我中間也提過,大家討論過到底受眾主要是在哪一塊。後來覺得這事兒不應該這麼幹,不應該去迎合受眾,應該是拍出我們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自然就有人去看。所以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到底是80後,90後,還是00後。

 


新劇觀察:對比原小說,劇中增加了男二號路星河這個原創人物,是出於怎樣的一個考慮?

 

劉暢:我覺得現在的好處是,這個劇如果沒有路星河,那餘淮也是不成立的。因為之前餘淮的好,他的帥,他對耿耿的好,全在耿耿的心中,我們不可能把耿耿心理描寫大段大段拍出來或者大段大段旁白讀出來。

 

所以有了路星河,他和餘淮互為鏡像的話,其實是互相加分的。再加上我也是在那樣的高中畢業的,我在高中會更像路星河。他其實還是真實高中會存在的人,也是大家能見到的人,只不過可能會稍微誇張一點點。

 


新劇觀察:您剛才提到路星河是小說影像化的一個做法,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小說改編成電影、網劇。您對這方面有什麼看法嗎?

 

劉暢:其實我覺得最簡單的,我們看這個小說,老闆為什麼要買這個小說,我們看這個小說的時候被什麼打動。我覺得所有事情都要圍繞這個核心服務。你不能為了情節,為了爆點,為了網感,把這件事兒破壞了,那就失去了所有的意義,失去了這個IP或者這個小說本身的價值。

 

《最好的我們》改編的時候,我覺得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真實、不狗血,它非常細膩地還原了相對接近真正高中生的生活。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在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丟的事兒。就像有些小說我們買了它就是因為狗血,你非要把它編的不狗血,那就沒價值了,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我沒考慮過翻拍《我們》的電影,因為我覺得電影和劇是兩回事」

新劇觀察:拍振華三姐妹的戲時通過喝啤酒來讓她們升溫,這個是怎麼想到的?

 

劉暢:那就是一場喝酒的戲,本身就是醉酒。再加上一個特殊的情況是開機沒幾天拍,演員並沒有那麼熟,但是那是她們最後幾場戲,就是馬上要走了,在劇本裡面,她們的關係是非常非常好的。我在想我要想個什麼招兒才能讓她們迅速熟悉,然後就是說喝酒。結果沒想到她們喝酒喝的還挺投機的,迅速熟了,把自己都喝多了。

 

新劇觀察:《最好的我們》已經播完,接下來有考慮過翻拍成電影或者說別的形式?

 

劉暢:我沒考慮過,可能是也有人來接觸,我實在是不想去拍這個電影。因為我覺得電影和劇是兩回事,我已經很難從劇裡的思維轉化過來。在這個人物和故事上,我覺自己和自己比挺沒意思的。我還挺想看看別人拍出來的效果,看比我拍的技術好還是不好。

 


新劇觀察:您認為市場上哪些校園題材劇算好作品,好的校園劇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劉暢:我覺得《匆匆那年》挺好的,我看過的不多。什麼叫好呢,我還是那句話,核心形態和你要說的事兒是統一的,只要是比較統一的在各個環節,我覺得就是好的。不一定非得說像《最好的我們》還原才是好的。我看過《熱血高校》,那個比較狗血,但他的形態做的特別好,他走的可能是另一個路線,也是好的。還有《壞小子斯科特》、《上帝之城》等好多國外的青春片,我覺得只要把一個事兒說圓了,他其實可能性特別特別多。

 

新劇觀察:早戀這個話題對於校園劇來說是無法避免的,《最好的我們》用一種小心翼翼對待這種懵懂的愛戀。這是為了尊重原小說還是代表了導演您個人的看法?

 

劉暢:第一是尊重原小說,小說就是他倆高中沒在一起。這是一個特別難的事兒,對於一個創作者,你要在一個閥值很窄的情況下,完成矛盾的起伏,人物關係的遞進。《八月長安》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第二,我覺得這事兒本身也是成立的,這的確是很普遍的現象。第三,可能迫於國家審查政策的一些壓力。

 

我個人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事兒它都有可能發生,只不過我這次拍了《最好的我們》,他倆沒在一起。

 


新劇觀察:您對這部劇有遺憾之處嗎?

 

劉暢:遺憾挺多的,基本是自己手藝不到的情況。我最遺憾的就是開場,我只能給它打40分。因為真的花時間花心力去做了,最終因為各方各面的原因吧,沒有實現!那個開場和我想的很遠很遠,一度讓我很絕望。

 

「青春片是中國唯一可以靠題材就有票房的類型,只不過大家需要找到新的路子」

新劇觀察:您現在是拍《二十歲》這個片子,您能講一下這個片子嗎?

 

劉暢:這是翻拍了韓國去年的一個高口碑高票房的青春喜劇,一個純男性的青春片。在我這兒我會認為他喜劇的標籤大於青春的標籤。也挺對不起老闆的,因為老闆把版權買過來挺貴的,我們做了很多修改,和原片的關係已經很少了。

 

《最好的我們》當時出來,大家可能就覺著,這是沒見過的青春片。我們這代人都是看盜版電影長大的,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好電影,都知道路子在哪?《二十歲》出來以後跟之前的青春片可能也會不太一樣。

 


新劇觀察:今年以來,青春片比如《青茫》,《睡上鋪的兄弟》《致青春》,票房都沒有像前幾年到3、4個億,都是在1、2個億左右,您對現在院線的青春片有沒有什麼看法或者角度?

 

劉暢:我覺著青春片是中國比較成熟的類型,沒有之一。《致青春》還沒看,《睡上鋪的兄弟》和《青茫》同樣的卡司、同樣的製作班底,去拍其他類型的片,絕對不可能是這個票房,可能票房會特別特別慘。但是因為他們是青春片,本身有保底,雖然不會再那麼火,但是它本身也是有保證的。

 

青春片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靠題材就有票房的類型,只不過大家需要找到新的路子。因為青春片我覺得他不是一個類型,是一個偽類型,青春可以套各種各樣的副標題或副標籤,可以犯罪,可以懸疑,可以同性戀,可以恐怖,可以玄幻,也可以各種喜劇,都可以。


 

可能大家之前套的都是懷舊,都是懵懂愛情,我覺得這事兒挺難走的了。大家吃這樣的菜可能已經吃飽了,吃的太多了。不是說菜不好,是滿街都是沙縣小吃,來一家黃燜雞米飯,就比那個沙縣生意好,但是大家都在做沙縣小吃。

 

新劇觀察:剛才也提到了,《二十歲》和以往的青春片不太一樣,能介紹一下他的主創、演員?

 

劉暢:演員保密,反正演員選得挺痛苦。看過原片的人都知道它是三個男孩的戲,這三個男孩我是覺得找到了國內目前所謂的小鮮肉裡最合適和最棒的人選。

 

主創都是特別棒的,攝像師是臺灣一線的攝像師,副導演是和正午陽光合作的一個團隊。錄音師特別牛逼,拍過捉妖記。美術也是之前寧浩御用的美術。反正我覺得水準上,就還是像《最好的我們》那樣,所有的主創我是最次的。

 



新劇觀察:在《匆匆那年》之前,網劇這個形式在國內比較偏,這兩年網劇才慢慢的火起來,您對網劇未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劉暢:我覺得現在電視劇所有人都想做,但是很難成功,原因在於電視劇其實固化了受眾。現在掌握遙控器的人就是我們父輩的這些人,年輕的人看什麼,網絡平臺,我覺得這是觀眾上的一個劃分。

 

無論從劇的黏度,還是所謂的潛在購買力和消費能力,其實網劇的受眾能力更強,本身的商業行為能力也更強。所以我覺得網劇未來的發展前景比電視劇要好,電視劇不會被網劇幹掉,但是網劇確實是一個趨勢。

 

新劇觀察:您對自己之後的發展有一個定位嗎,比如只拍青春片?

 

劉暢:好故事我都拍,青春片我也願意繼續拍,但是可能我不會拍科幻片。我覺得科幻片觀眾看不懂,我也不會拍,別的都挺願意嘗試的。

微信公眾號【新劇觀察】所有原創文章,版權均歸【新劇觀察】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加微信dannyer2929了解具體要求)並註明出處。

歡迎加主編微信,一起玩耍、交流。


電視劇&網劇投稿,請發送至xinjuguancha@163.com,一經採納,稿件發布當天稿費及時到帳。

相關焦點

  • 「成為」劉暢丨從《最好的我們》到《獨家記憶》
    那時的劉暢雖然有了不少跑劇組的基層經驗,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執導長片,編劇陳瀟驍回憶,「《最我》開機前一兩天,能明顯感覺到劉暢壓力非常大,整個人身邊的空氣都繃得特別緊。」事實證明,這個後來經常被外界稱為「細膩」的導演做到了。
  • 《棋魂》導演劉暢:我真正擅長的是現實主義題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憑藉高分爆款劇《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青年導演劉暢的名字,與青春校園劇緊密綁定。「之前我做了很多青春片,更多的經驗來自我所經歷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積累了一些別的東西。」 劉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 《棋魂》導演劉暢:我真正擅長的是現實主義題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憑藉高分爆款劇《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青年導演劉暢的名字,與青春校園劇緊密綁定。「之前我做了很多青春片,更多的經驗來自我所經歷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積累了一些別的東西。」 劉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正在播出的改編自日本高人氣漫畫作品的《棋魂》,是劉暢所作的一次風格異於以往作品的嘗試。
  • 《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做擅長的事,我是什麼樣片子就是什麼樣
    「最大的改變是我可以靠著我的職業過得很好,我覺得我現在過的很好,以前真的有吃不上飯的時候。現在生活穩定了,很多人找你,也有一定的機會選擇自己想拍的東西。」作者 | 邵樂樂以下是《三聲》與《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的對話整理:
  • 高票房低口碑的《最好的我們》不會是爛俗劣質青春片最後的輓歌
    2016年,《最好的我們》被改編成網劇,大獲成功。當時不僅點擊率達到20億,而且劉昊然與譚松韻這對男女主角也被稱為最好的「耿耿餘淮」。 在這樣的巨大的光環下,在龐大的「振華」粉的期待下,《最好的我們》電影版終於上映了。
  • 網劇《最好的我們》導演:死死守住,不讓耿耿餘淮牽手
    得到這樣的高度認可,《最好的我們》導演劉暢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其實播之前,甚至拍之前我們就想到了會這麼成功,因為現在還沒有哪個影視劇真正拍出大部分人的青春。」《李晚我想和你好》 片中主角就是導演劉暢。劉暢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製片人選擇與他合作,是因為看了他拍的一部短片《李晚我想和你好》。
  • 專訪《棋魂》導演劉暢:網友都罵造型,我還挺高興的
    過去,我們提到他,會想起他拍的青春劇、網劇,還有他的幸運。在網劇初興的階段,劉暢抓住時機,拍出至今被奉為經典的《最好的我們》,一炮而紅。《最好的我們》是導演劉暢的電視劇處女作之後的三年,他連續做出兩部青春劇:《獨家記憶》和《棋魂》,「為了證明《最好的我們》不是蒙的」。他穩定且高產的發揮也讓劉暢,以及背後的小糖人成為青春劇的「標杆」、第一廠牌。
  • 專訪丨《棋魂》導演劉暢:原著黨的質疑,我很理解
    《棋魂》劇照該劇導演劉暢,在得到這個項目的邀請後,看了《棋魂》的原著漫畫,非常喜歡,而且作為一位拍過不少青春題材的導演,他也很看重《棋魂》在青春劇外皮下,所包含的奇幻、競技等新元素的嘗試。因此,不顧這類題材的改編難度,爽快答應接拍。劉暢曾經執導了爆款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口碑青春劇《獨家記憶》等,他頗善長在容易懸浮的青春情感故事中,自然地加入時代感和生活感,讓故事和人物真實可信。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棋魂》故事和人物的本土化做得可圈可點,日漫式的熱血和誇張,沒有成為無源之水,放在人物身上,頗具可信度。
  • 前作豆瓣8.8,這名國內最擅長拍青春片的導演,新作依然夠水準
    但皮哥覺得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畢竟我們看青春片真正為之動容的是祭奠那些被遺忘的時光,感慨年輕時自己的無所顧忌、放蕩不羈,所以能碰上一部過硬的青春片,還是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感動的。2015年,由金宇彬等主演的青春片《二十》口碑票房雙線飄紅,在韓國勁攬235億韓元(折合1.2億元人民幣)成為當年票房前十中唯一的青春片,更因貼近生活和極高的娛樂性掀起現象級觀影熱潮。
  • 《二十歲》曝預告 當《前任》遇見《最好的我們》
    《二十歲》曝預告 當《前任》遇見《最好的我們》 共11張 1905電影網訊
  • 「偶像製造」青春劇,愛情不再是唯一
    新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製作過多部高分青春劇的小糖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振華、《最好的我們》《棋魂》的導演劉暢、《風犬少年的天空》的導演張一白、新世代年輕人聚集的B站COO李旎等業內人士。以當時的市場環境,新人新面孔的劇因為缺乏收視保障,很難賣給電視臺,而視頻平臺卻可以靠反覆點播獲得長尾收益,給這類創新的小成本劇集提供了成長的機會。「《匆匆那年》的確成為了國產青春劇的一個分水嶺,之前青春劇數量少,之後大批湧現。它是應運而生的。」  導演劉暢從《最好的我們》(2016)開始和青春劇結緣,此後執導的《獨家記憶》(2019)《棋魂》(2020),也都是青春題材。
  • 《最好的我們》亞洲上映「振華三部曲」之二《暗戀》電影版將開拍
    由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最好的我們》表現亮眼,以黑馬姿態拿下超4億票房,成為自2016年以來票房最高的國產校園青春片。告別盛夏暑期檔後,電影《最好的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徵程——又一輪「出海」之行。繼今年6月在北美新澳等地上映後,影片自10月開始陸續登陸韓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國院線,屆時將有更多海外觀眾有機會了解中國青春校園故事,感受當代中國年輕人的青春面貌。
  •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和電視版《最好的我們》一比 差多了
    看完電視版最好的我們,收索時發現了另一款電影版的最好的我們,看了之後,感覺倆個差多了。電影版的無論各個方面都比不上電視版的。演員演技自然,有代入感,尤其是譚松韻的一顰一笑和溫和的性格,劉昊然的一聲小爺。其餘的演員演技也非常到位,當所有的演員演的都好的時候,就考慮這個片子是不是有個好導演了。導演劉暢。
  • 《最好的我們》逆襲《追龍Ⅱ》國產青春片對香港工業片的降維打擊
    上映首日,《追龍Ⅱ》以4760.2萬票房領先《最好的我們》,前者排片佔比27.4%,後者首日票房2453.3萬,排片佔8.6%。上映第二日,《追龍Ⅱ》單日票房達到6573.3萬,排片佔比21.9%,《最好的我們》單日票房5467.3萬,排片上升至20.2%。上映第三日,《追龍Ⅱ》單日票房跌至4342.7萬,排片佔比18.1%,《最好的我們》票房達到5374.6萬,排片佔比17.3%。
  •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青春襲來,尋找你平凡而真實的青蔥歲月
    電影版《最好的我們》 7月26日下午4點正式登陸百視通由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最好的我們》以四億票房位居六月國產影片票房冠軍。這部沒有流量明星加持,沒有製造話題進行宣傳的青春校園影片,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了觀眾。來看看它憑藉什麼成為6月影視的一匹黑馬吧!《最好的我們》作為八月長安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大受歡迎的青春題材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子耿耿意外考進了重點中學,還與學霸餘淮成為了同桌,兩個人在接觸的過程之中,感情漸漸升溫的故事。
  • 市場都在「撒糖」,我們就「撒把鹽」|《棋魂》小糖人專訪
    數娛為了得到一個最全面的答案,找其製作公司——小糖人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朱振華,小糖人籤約導演劉暢,以及《棋魂》的粉絲們都聊了聊。  小糖人,是拍出了《匆匆那年》、《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的青春片頭部公司。以現實主義和青春片聞名於世的小糖人,是怎麼把一個二十年前的圍棋競技熱血日漫IP,拍成一個市佔率排名前三的網絡劇的?
  • 【中國電影票房吧】2016年中國十佳導演榜單出爐
    【話娛】獨家專訪時曾表示,她選擇一部電影的標準是看與哪位導演合作,而不是劇本。影片雖稱不上黑馬,但也給了觀眾足夠多的驚喜,在這個國產青春片已被拍爛的時代,對《七月與安生》這樣一部沒有「跪在九零後錢包面前」的青春片,已是滿滿的感動。該片最終取得1.66億票房,對一部小成本電影來說,這已經是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要知道,曾國祥曾執導過的兩部電影長片:《戀人絮語》、《醉後一夜》,當年在國內的票房僅為412萬、1000萬。
  • 導演劉暢有話說
    《棋魂》的導演劉暢,此前曾執導過《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等一大波優質青春劇劉暢:因為它不是一個兒童片,是一個青春片,肯定大部分是由胡先煦這個歲數的演員去完成。但是胡先煦也就演到讀初三了吧,你讓他演初一、初二的學生太過分了。我們後來決定必須要有小孩的部分,是因為原著寫的主人公是一個圍棋神童,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說是圍棋神童就不成立了。而且有時間的跨度,也會讓時光和褚嬴,時光和俞亮的羈絆更深刻一些,所以小時候他們的人物關係就建立了。
  • 【獨家】專訪彭順:如今最好還是拍國產片
    提及新片,彭順難掩興奮,他強調「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戰爭題材香港根本不會有,很多導演都沒機會拍攝戰爭片」。事實上,對於從影即將20年的彭順來說,這不過是他第二次完全參與內地電影公司的拍攝計劃。即將於7月24日上映的《宅女偵探桂香》是他首度與完全沒有港資參與的出品方合作的電影。
  • 《最好的我們》:最好的我們一直都在
    當初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火了,不是因為耿耿,餘淮還有路星河到最後扯不清的關係,而是因為他真實。他打破了以前那些青春劇的狗血橋段和百轉千回的情節,它讓看到的人都說:「這不就我的高中嗎?!」電影版的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