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毛偉芳 檢驗醫學網
作者:毛偉芳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紹興市立醫院)
今天又是平凡的一天,輪到我生化室中班,常規的儀器狀態查看,試劑準備,做質控,標本上機。
突然一個結果引起了我的注意,下面是該病人的生化結果:
可以發現該病人的總蛋白,球蛋白很高,白蛋白明顯偏低,且白球蛋白比倒置,再結合幾個酶的結果,是肝功能有異常嗎?但一般肝功能受損時蛋白合成受影響而降低,嚴重的肝臟合成功能下降如肝硬化、重症肝炎會導致白蛋白合成不足,可能會出現白球蛋白比倒置。
難道結果有誤?
隨即對標本進行了複查,結果還是如此。或許該患者還做了其他檢查?查找發現如下:
紅細胞、血紅蛋白明顯降低,B肝表面抗原、e抗原陽性、核心抗體陽性,難道真的是肝病?不對呀,臨床診斷是「肩痛」?「貧血」、「球蛋白高」、「肩痛」、「57歲」,血沉呢,血沉怎麼樣?檢查單裡沒開,我們就自己給她加了一個。
結果出來了,ESR 120......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漿細胞病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我們科有檢測血清蛋白電泳,要不先給她檢測一下。
結果出來了,γ區蛋白異常增高。馬上聯繫臨床醫生,並諮詢了病人的相關情況,告知我們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檢查的建議。
幾天後結果陸續出來了:
最終診斷:多發性骨髓瘤(IgGλ型,DS II期 ISS II期),臨床醫生聯繫血液內科,病人轉入血液內科,進行相關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單克隆漿細胞(即骨髓瘤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同時分泌異常免疫球蛋白。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臨床表現為骨痛、骨骼破壞、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副蛋白血症、腎臟功能異常等。
但由於大量異常漿細胞的浸潤及所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高使其臨床表現多樣化,首發症狀可能表現在身體的各個系統,患者首診時常常到其他科室,難以及時確診,甚至有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國內早年報導,多發性骨髓瘤的誤診率可達54%~69%。
曾有小樣本調查發現,初診患者僅14.17%~23.37%直接到血液科就診,其他患者分別就診於骨科、腎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感染科、心血管科、消化內科、風溼免疫科等。首診科室以骨科最多(29%~39%),其次為腎病內科(16.54% ~16.57%)。因此加強對MM的全面認識,通過詳盡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全面的輔助檢查,綜合的臨床思維,從現象認識本質是防止誤診的關鍵。
在這個方面,目前臨床化學檢查可以做的更多。異常白球比出現,結合血沉結果、貧血實驗室結果等都可以提示進行血清蛋白電泳來篩查M蛋白;根據蛋白電泳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進行免疫固定電泳、骨髓塗片檢查。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體會到:檢驗人員對每一份標本應保留一份負責的態度,運用專業知識,善於發現問題並及時與臨床溝通,給臨床精準診療提供合理化檢查建議和方向,我們檢驗人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原標題:《揭秘生化血清球蛋白升高中隱藏的秘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