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血清澱粉樣蛋白A促進炎性疾病發生

2020-12-22 生物谷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Serum Amyloid A Proteins Induce Pathogenic Th17 Cells and Promote Inflammatory Disease」的文章,發現了血清澱粉樣蛋白A通過誘導致病性Th17細胞促進炎性疾病的發生。

淋巴細胞產生白介素(interleukin,IL)-17保護屏障組織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它們也是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效應器。由產生IL-17A和IL-17F而定義的輔助性T細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從原始CD4+T細胞進行微生物群定向分化後在腸道中發揮穩態作用。在非致病性環境中,Th17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受到相鄰腸上皮細胞分泌的血清澱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調節。但是,Th17細胞的活動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該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SAA可以調控病原性促炎性Th17細胞分化過程,與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激活細胞因子協同直接作用於T細胞。使用功能喪失和功能獲得的小鼠模型,科研人員發現SAA1,SAA2和SAA3在促進Th17介導的炎症性疾病中具有獨特的系統和局部功能。

該研究表明由SAA調節的T細胞信號傳導途徑可能是抗炎療法的潛在靶標。(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血清澱粉樣蛋白A作為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誘導2型免疫
    血清澱粉樣蛋白A作為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誘導2型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3 15:01:26 血清澱粉樣蛋白A是可誘導2型免疫的可溶性模式識別受體,這一成果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arsha Wills-Karp
  • 血清澱粉樣蛋白A升高有什麼意義?
    血清澱粉樣蛋白A,簡稱SAA,其升高多見於機體出現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時。SAA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正常情況下,血漿中含量很少,當機體受到病毒、細菌等抗原刺激後,肝臟會合成大量的SAA入血,當抗原清除後,SAA又可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可作為反應機體感染和炎症控制程度的敏感指標。SAA是一個非常靈敏的參數,在炎症發生後5-6小時就開始升高,上升時間早與C反應蛋白,在病毒感染時上升更為顯著,所以與病毒感染的相關性更高,而且其升高程度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
  • 基蛋生物(603387.SH):血清澱粉樣蛋白A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等三隻...
    截至2020年6月30日,血清澱粉樣蛋白A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累計已發生的研發投入約為65.25萬元;血清澱粉樣蛋白A/C反應蛋白二合一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累計已發生的研發投入約為79.82萬元;血清澱粉樣蛋白A/C反應蛋白二合一檢測試劑盒(乾式免疫螢光法)累計已發生的研發投入約為79.82萬元。
  • 基蛋生物:血清澱粉樣蛋白A檢測試劑盒等三隻產品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
    截至2020年6月30日,血清澱粉樣蛋白A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累計已發生的研發投入約為65.25萬元;血清澱粉樣蛋白A/C反應蛋白二合一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累計已發生的研發投入約為
  • 總群主138號--轉甲蛋白相關家族性澱粉樣周圍神經病(TTR--FAP)
    4.腦病十肌病,突出表現是聽力下降十心肌受累,線粒體病要考慮,澱粉樣變性?確診可能要反覆肌活檢5.糖原累積病也可以心肌+骨骼肌,腦部不知如何解釋。POMPE也有報告腦血管擴張的,但這人是發作腦病樣表現。不知如何解釋。
  • 我國科學家發現SHP2蛋白相分離異常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的新機制
    SHP2蛋白的突變與多種人類發育性疾病密切相關,50%努南綜合症和90%豹皮綜合症病人攜帶SHP2的生殖系雜合突變。努南綜合症中的SHP2突變使SHP2處於激活狀態,而豹皮綜合症中的突變位於SHP2催化結構域上,使SHP2處於失活狀態。但是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患者的臨床症狀極其相似。為什麼SHP2兩種不同的突變方式會導致臨床表型如此相似的疾病?這一直是本領域尚未解決的難題。
  • 【匯總】特定蛋白的常見項目、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
    在IVD試劑廠家的市場宣傳菜單中不難發現「特定蛋白」套餐或者檢測系列,看似自成一派,卻又跟其他檢測套餐有交錯。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但低分子量蛋白為主,如MA、TRU等,稱為選擇性蛋白尿;若高分子量的蛋白排出增多,如IgU等,稱為非選擇性蛋白尿,後者表示病變嚴重。腎小球性蛋白尿可見於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等。腎小管性蛋白尿系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所致,主要是小分子蛋白排洩增高,如β2MG、A1M。
  • 【論著】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硫酸脫氫表雄酮、抗苗勒管激素及骨形態發生蛋白6在快進展型青春期女童中的早期預警價值
    引用本文:張丹丹,謝蓉蓉,吳海瑛,等.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硫酸脫氫表雄酮、抗苗勒管激素及骨形態發生蛋白6在快進展型青春期女童中的早期預警價值[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21,36(2):94-99.DOI:10.3760/cma.j.cn101070-20191009-00950.
  • 科學家揭示腸炎沙門菌免疫逃逸新機制
    該團隊研究了沙門菌TcpS通過幹擾TLR-NFκB信號通路發揮抑炎功能的分子機制,揭示沙門菌免疫逃逸的新策略;通過評價TcpS的功能性肽段在過度炎性反應中的抑炎效應,為新型抑炎小分子藥物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沙門菌是一類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對畜禽養殖業危害嚴重,也會引起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對沙門菌感染和免疫機制的研究意義重大。
  • Sci Adv|甲之蜜糖,乙之砒霜-HSF1直接調節澱粉樣蛋白的新功能
    熱休克/蛋白熱激反應(PSR)是一種進化上保守的細胞保護機制,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起關鍵的作用。PSR對於蛋白質或蛋白質組穩態以及脅迫下的細胞存活至關重要。在受到環境侵害時,細胞發生熱激反應,細胞中的熱激蛋白(HSP)將顯著增加。
  • Science:新研究揭示VDAC蛋白寡聚體促進線粒體DNA釋放和自身免疫反應
    比如,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中,可以發現靶向多個線粒體區室的AMA。一些AMA靶向通常在線粒體外膜中發現的蛋白,而另一些AMA靶向mtDNA。由此自然產生的一個問題是鑑於mtDNA在正常情形下位於線粒體基質內部,那麼免疫系統如何發現從線粒體中釋放出來的mtDNA。
  • 血清白蛋白低是怎麼回事?或是肝硬化發出的信號,得警惕了
    血清白蛋白是對身體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如果血清白蛋白低出現問題的話,那就說明身體的機能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平時的檢查中發現血清白蛋白低的話一定要引起重視,最好做個全身方面的檢查。不過,出現血清白蛋白低要怎樣治療會比較好一些呢?
  • 第二大代謝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可是不容小覷,還需重視起來
    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不容小覷1、高尿酸血症的概念高尿酸血症臨床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由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不僅是一個獨立性疾病,而且還是腦卒中、心血管事件、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疾病的危險因素,已經成為第二大代謝性疾病,僅次於糖尿病。按照高尿酸血症的發病機理,西醫治療高尿酸血症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抑制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洩、鹼化尿液。
  • 研究發現:促炎飲食是多種疾病的禍首!4樣促炎食物,少往嘴裡送
    扁桃體炎、某個部位腫脹疼痛這樣的炎症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小毛病,但是日常中,炎症的發生還是很常見的,如果炎症持續存在,身體長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就有可能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這並不是聳人聽聞,有研究發現,促炎飲食是多種疾病的禍首,什麼是促鹽飲食?你平時吃的食物是促炎還是抗炎?
  • 研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繼東與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C-反應蛋白能反映什麼?一文掌握!
    註:急性時相反應包括感染、炎症及創傷時某些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這些蛋白除CRP外,還包括血清澱粉樣蛋白A、纖維蛋白原、觸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其中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濃度很低(<5 mg/L),而在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其濃度顯著升高,故被認為其最有價值。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血清AFP正常參考值為0-25ng/ml,當血清AFP>400 ng/ml提示腫瘤可能性大。CEA是一種具有人類胚胎抗原決定簇的酸性蛋白,成年時期,胃腸道可將合成CEA分泌至腸腔,當發生消化道腫瘤時,CEA返流至血液或淋巴中,致使血清CEA升高。因此,CEA最初被用作消化道腫瘤,如結直腸癌、胃癌等輔助診斷。
  •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黃琨 • 2020-05-21 09:02:08
  • 營養與健康所發現RIPK3蛋白RHIM結構域調控細胞死亡和炎症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小鼠RIPK3蛋白V448P突變破壞C端RHIM結構域導致RIPK1-RIPK3相互作用缺失從而抑制體外、體內細胞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的發生;同時在FADD敲除小鼠中RHIM結構域的V448P突變還導致嚴重的全身系統性淋巴增生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ystem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而進一步敲除RIPK1基因可以緩解系統性的淋巴細胞增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