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江水商業電訊 (北京時間12月3日 文藝範兒) 經過100多年的美學嬗變,今天畢卡索的作品又在全球掀起新一輪審美風潮。21世紀的藝術創作隨著量子力學和哲學的嶄新開拓,正在嘗試觸及多維宇宙世界。在巨大的生化物理和數學理論創新思潮的衝擊下,人類對於未來及多維時空的憧憬與嚮往正在變得愈加強烈。
一、立體主義在21世紀的全新啟示
立體主義思潮起源於20世紀初葉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其代表人物就是帕布羅·畢卡索和喬治·布拉克等。
帕布羅·畢卡索和喬治·布拉克在立體主義方面的創作靈感大體源自模仿非洲原始部落巫戲中所用的面具、雕塑或者埃及金字塔出土的文物。
1907年,當畢卡索向世人展示其最新立體主義作品《亞維農少女》時,世界為之震驚。他的作品拋棄了「從一個視點觀察表現事物的傳統技法」「把三維空間變成二維展示」:線條、輪廓、塊面堆疊交錯成為全新審美趣味。
畢卡索和布拉克的作品,對於色彩、形式、結構提出理性解析原則,形成了「分析立體主義」。
受他們影響的雕塑家們,後來又向建築、玉雕、鑄陶、剪紙等門類藝術借鑑技巧,將立體主義發展成一個容人文歷史關懷於空間、色彩、結構多元創新手法中的主流派。
立體主義自誕生起便和佛洛依德主義、存在主義、解構主義、達達主義、野獸派、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諸多美學思潮相互激發、交融,現在的立體主義創作更是在綜合各家美學思想的基礎上越發深入內心空間,盡情展示極端個人、個性、主觀、抽象、錯雜、幾近癲狂的狀態。
立體主義的創作材質幾乎無所不包。比如身邊的舊報紙、海報殘片、廢棄的公共汽車票、木片、沙、金屬等等。其藝術創作自由已達空前高度。
立體主義對哲學和美學思想的融會貫通,對時間、空間交匯處理的手法,對新材料的運用無疑給後世所有流派的藝術創作帶來了靈感的激發。
二、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創造了人類審美世界對科學、技術、未來、宇宙、生態的崇拜。其代表人物是義大利詩人費裡波·馬裡內諦,他1909年在法國報紙《費加羅報》發表《未來主義宣言》成為該審美思潮的奠基人。
費裡波·馬裡內諦認為,速度、戰爭和暴力是未來的本質。他反傳統,認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應來源於科學技術成果,而不是古典傳統。他崇拜技術美學、暴力美學、速度美學。
當然,未來主義的創作也吸收了解析立體主義、新印象主義的技巧,其構圖狂放自由,用點彩、線條、塊面、立體圖形等突出動感速度。它對後來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等畫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又吸收借鑑各流派的最新成果,在追求抽象元素、線的力量、運動速度、字體形態、線面組合方面做出了更加大膽的嘗試與創新。
如果用關鍵詞來描繪未來主義的話,以下這些詞彙大概能表述其一些顯著特徵:宇宙、未知、機械、金屬光澤、化工材質、AI、智能、工業、立體、多維、幾何、運動、速度、黑白、透明、光、輻射、外星文明、冷硬、徵服、自由、錯雜、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主義還催生了未來學,對後世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主義改良,對當今自然生態理論的確立,都是有思想啟迪價值。
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目前仍然在藝術創作實踐中創新嬗變。
隨著科幻作品的持續拓圍,隨著物理、化學、生態、數學等門類學科理論的推陳出新,未來主義可能成為主導未來世界的主流美學。而將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完美結合,在無序未知而自由的世界中挖掘、探索、創造美規則,那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人類美學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