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勳武土劐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首先,她統治時期政治較清明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 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璨。唐中期的宰相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其次,經濟有發展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白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
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環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裡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採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
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以上詳見拙作《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收入《武則天與洛陽》,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第三,國力很強盛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係,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
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著、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著,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於聞、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長安二年(702) 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第四,文化已發達。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發展。
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的難度.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
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讚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勳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的土族勢力。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武則天又有殘暴的一面。她不惜殺害一代宗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於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
對於王皇后、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置之於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不過歷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F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總的來說。
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並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改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於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