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間世》其中有一期,一位24歲的小夥子腦死亡,醫生諮詢他的父母是否願意捐贈器官,爸爸媽媽思考一會,說同意捐贈,當醫生拿出捐贈單,需要父親籤「放棄治療「四個字的時候,父親卻猶豫了,遲遲下不了手,怕籤了這四個字,萬一又有一線生機,等於自己放棄孩子的生命。
看到這位父親的舉動,我想起了東野奎吾的《沉睡的人魚之家》。這部作品是2017年初出版的簡體中文版, 這是一部繼《解憂雜貨店》之後,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既悲傷又溫暖,這是一部讓我們重新面對人生的故事。
和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因出軌,妻子燻子要和他離婚,這時女兒瑞穗卻因溺水被醫生診斷為腦死亡,準備捐贈器官時,瑞穗的手突然動了一下,這個動作,讓夫妻倆看到希望,之後燻子利用和昌公司高科技讓瑞穗「活著」,而她的做法很多人卻無法苟同,認為這是她的自我滿足。
許多人無法理解燻子的做法,認為她是一個自私、偏執的人,操縱傀儡來達到自我滿足,但在我看來這種偏執和怪異都源於對孩子的愛,看著臉色紅潤,心臟仍然跳動的瑞穗,作為母親,願意用盡一切,博得一絲機會讓孩子能夠活下來。雖然偏激,卻也是母愛的極致體現。
東野圭吾塑造的故事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而這部《沉睡的人魚之家》更是如此。今天我將從「情節設置 、題目隱喻」兩個方面,來解讀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在第三部分,結合自己看書的感受,解說書中人物情感變化。
01、東野圭吾通過巧妙地情節設置,將主人公面對抉擇時的艱難,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淋漓盡致的進行了展現
1.通過瑞穗溺水腦死亡的背景設定,凸顯捐贈器官時無奈和欣慰的情感交織
燻子希望女兒瑞穗能夠讀知名的私立學校,這天燻子跟丈夫和昌參加女兒入學面試,燻子的母親帶著外孫瑞穗、若葉和生人去遊泳,瑞穗因幫表妹若葉撿戒指,手指被卡進池底排水孔的網上,被發現時,已經沒有心跳了。經過搶救,心跳雖然恢復了,但大腦受損嚴重,可能永遠醒不過來。
醫生告知燻子夫妻,是否願意捐贈孩子的器官時,燻子不知所措看著丈夫,在她看來,心跳恢復,就代表著有治癒的可能性,而醫生的話語直接撲滅她心裡的最後一絲希望,讓她置身於蜘蛛網的絕望之中,但絕望中還得做出艱難的抉擇,這讓她無所適從。
這種突如其來的不幸,如同墜入大海的漩渦,越陷越深,讓人無法自拔。在面對至親生命戛然而止,甚至連個緩和期都不曾給的無可奈何。
燻子夫妻經過一晚的思考,面對這種生死抉擇,他們最後以瑞穗的身份進行思考,相信善良的女兒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這也是他們希望瑞穗的生命在需要的人身上延續。
這種黑暗中行走的絕望,難以開口的決心,面對「生命延續」四個字,似乎給人注入無限的力量,只要瑞穗的心臟還能在某個角落跳動,她就還活著,這就是無奈中的欣慰。
2.新章的出現,為燻子借用她的名字捐贈埋下伏筆,內心隱藏的需求慢慢展露
新章是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也是瑞穗第二任教師,由於她的教育風格跟第一任教師截然不同,她總是朗讀那些別有深意的故事,這引起燻子的懷疑,認為她並不是全心全意幫助女兒。而此時,偶然間看到新章皮包裡掉出一張宣傳單,宣傳單中的『移植』兩字引起了燻子的注意,她更加肯定新章的別有用心。
為了了解新章真實意圖,她借用新章的名字加入「乃雪拯救會」,這段時間,她研究器官移植的相關知識,了解病童家長的真實想法,燻子驚訝的發現,以前的自己太無知了,所以她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幫助千千萬萬等待著器官捐贈的孩子發聲。
在我看來,燻子是一個愛女痴狂的母親,而她為了說服自己,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這得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我想是這個活動讓她想通女兒的生死,這也是她最終願意捐出女兒器官一個拐點。
3.若葉的坦白,與周圍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了不敢面對現實終會被反噬
對於若葉的描寫,筆墨並不多,瑞穗會腦死亡跟她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是她戴著戒指去遊泳,才導致瑞穗昏迷不醒。面對瑞穗的這件事,家中其他人都選擇小心翼翼在燻子面前表演,演著對瑞穗的關心,實際上他們內心是排斥見到瑞穗的,甚至可以說是討厭自己的行為,可他們不得不在燻子面前表演。
正如陳奕迅的歌詞一樣,謊話說了三次就會當真,所有人編織的謊話中,燻子誤以為家人都是跟她一樣看待瑞穗的。而家人的謊言在生人的生日宴會被撕破了,導致燻子情緒大爆發,正是若葉的坦白,燻子放下心結,重新看待女兒的生死。
02、書名中的文字,用「沉睡」和「人魚」來象徵故事的結局,但這並非是人生的結束,而是東野圭吾的匠心之處
1.「沉睡」兩字,暗示著瑞穗最終的結局
文章開頭,以宗吾的角度來敘事,他第一次見到瑞穗,看到一個穿著紅色衣服漂亮的小女孩,坐在輪椅上睡著。這樣現象勾起他的好奇心,希望能再次看到她,於是他想盡各種辦法,終於如願以償,小女孩依舊坐在輪椅上沉睡著,女孩的母親告訴他,也許今天她無法醒過來,使他相當疑惑。
儘管東野奎吾已經告訴我們,這個女孩再也不會醒過來,可在讀文的過程中,我始終希望瑞穗能夠張開眼看看這個世界,這是大部分人共同的心願。我們總喜歡看完美的結局,而東野奎吾用極端的情節,讓我們直面生死的震撼。
2.人魚代表「長生不死」,預示這並非真正的死亡
美人魚代表著美麗、善良,它沒有雙腳,而這也預示著瑞穗雙腳無法站立。東野奎吾把瑞穗的善良作為輔線,雖然最終瑞穗並沒有醒過來,這點可以說是讀者的遺憾,可她的結局卻給我們釋然的欣慰。
03、結合自己看書的感受,談談書中人物情感變化的原因及帶來的思考
1.千鶴子的小心翼翼,照射出她的不安與愧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就像一面鏡子
千鶴子帶著瑞穗去遊泳,當瑞穗溺水昏迷不醒時,她非常的難過,始終認為是自己的疏忽,才導致這樣的慘劇,同時她也擔心遭到女兒女婿的責怪,總是小心翼翼地講話,連正視女兒的勇氣都沒有,這種不安的情緒如同潮水似的急速向她湧來,壓得她喘不了氣。
千鶴子一直懷著愧疚的情緒,即使女兒燻子說出過分的話,提出過分的要求,她總是默默的承受著。在這樣的環境中,導致她的體重急速下降。這種內疚的情緒生生折磨她的靈魂,摧殘著她的內心。
內疚是因自己的過失,而產生一種強烈不安的羞愧和負罪情緒體驗,當我們出現這樣的情緒時,總會想通過一些彌補的行為來緩解自己的內疚感。
就如當年的胡歌,因為一場車禍奪去助理張冕的性命,而胡歌也是懷著內疚的情緒,此後每年都去看望張冕的父母,並以張冕名義捐贈30多所希望小學。
2.生人的情緒爆發,是暗暗積攢的負面情緒,其實是一個人內心能量的折射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詮釋生人當時的情緒,在這個家中,生人基本是透明的存在,所有的人都圍著姐姐轉,以前,他也認為姐姐總會睜開眼醒來和他一起玩,可當他讀小學的時候,所有同學都在嘲笑他,說姐姐已經死了,只是媽媽強制把姐姐留在家裡。這樣兩種認知衝突著他的感官,使他非常排斥跟姐姐接近。
一個人壓抑久了,黑暗中的情緒終會爆發的,更何況生人只是6歲的小孩子,這是他長期以來積壓的委屈,最後爆發出的恨與怨,他也試圖釋放,可沒人能夠關注他,導致他的情緒無法得到舒緩。
丁點的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緩解,它可能在心中慢慢的發酵,隨著時間發展會越來越激烈,最終會演化成一場可怕的龍捲風,會在你的的內心翻江倒海,當這種情緒來臨時,我們要找情緒的出發口,讓這樣的惡氣、臭氣流動。
3.燻子三次與田的見面,是她心路歷程的轉變,放過別人其實是放過自己
田是燻子的醫生,他的是一個富有魅力的人,無論你用多麼粗暴的態度對待他,他總是溫柔的接受。而燻子正被他的魅力所吸引,雖說丈夫出軌在先,在離婚之前,即使知道田對自己也有好感,但她始終克制著這樣的情感,帶著這種複雜的情緒,等待離婚時刻的到來。
而此時女兒瑞穗昏迷不醒,她卻要跟田見面,甚至對妹妹撒謊和同學見面,她帶著糾結的情緒跟田見面,實際上是這種痛苦的情緒壓倒她的思考能力,她希望在田這裡找到出口,而田確實是一個優秀的醫生,善於疏導病人的情緒,傾訴前的顧慮在田這裡統統不見了,她很快找到自己的情緒出口,最後忍痛割斷與田的聯繫。
最後一次見面是偶然間碰到,此時,田感受到燻子的變化,她已經放下心結,如果說每一次的傷痛都是一次的成長,而燻子在這樣的創傷下,她學會了釋然,她坦然面對自己的遭遇,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只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
最痛苦的莫過於徘徊在放與不放之間的那一段,我們能做的只有在還擁有的時候懂得珍惜,這樣即便有一天無可挽回的失去,心中總會釋然。我相信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寫在最後:
去年外婆突然去世,當姐姐打電話告訴我時,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一路狂奔回家,希望能在最後的一刻見到外婆,可當我看到外婆緊閉的雙眼,那種懊惱的情緒蔓延整個心胸,第一次直面生死的懊喪,看著至親的生命在自己眼前一點一點流失,而我卻無可奈何。而這本書給我治癒的機會。
《沉睡的人魚之家》側面講了一個母親奮不顧身守護女兒的身影, 儘管有些極端,但又合乎情理。燻子這種深沉的愛,無不體現母愛的無私,即使她有動搖過,不知守護著瑞穗是不是一種正確的做法,可這一切,在母親的面前就不存在無所謂的對錯。我認為這是所有母親共同心願,希望自己的兒女平安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