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魚之家》
——@海安讀書 推薦
腦死亡之後的人究竟算不算已經死了呢?或許對於旁觀人來說,他人的腦死亡,一定會被人認定為已經死了,那麼如果那個人是你的孩子呢?你還會這麼想嗎?如果你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足以支持你的孩子在腦死亡後繼續成長,那麼你會去做嗎?這些問題其實已經提高到了人性,道德倫理,哲學層面,所以你不需要一下子給出答案,我希望你可以靜靜的思考,同時尊重別人不同的答案。
六歲的活潑女孩瑞穗,在本應該享受快樂玩耍的年紀遭遇了一場不幸,導致腦死亡,失去了自主意識以及自主行為能力。
在即將醫學判定腦死亡並捐贈器官的那一刻,不知是巧合還是單純的人體神經反應,在弟弟的呼喚下,瑞穗動了一下手指。
將這一些看在眼裡的母親燻子,認定自己的女兒並沒有死,果斷放棄了死亡判定以及器官捐贈,將女兒接回家照顧。
丈夫在一家研究意識控制人體的公司任職,在丈夫的公司員工星野的幫助下,燻子給女兒身上安裝了各種儀器其中包括自主呼吸裝置,這樣瑞穗就不用依靠笨拙的呼吸機進行呼吸。
慢慢的女兒似乎除了不可以思考以及說話,其它的地方都和正常人一樣沒有任何區別,身體甚至還在成長還可以微笑。
這樣的生活相安無事經過了兩年的時間,燻子帶著瑞穗參加了兒子生人的小學開學典禮,但是兒子的同學都認為瑞穗其實是個死人,還為此嘲笑兒子,讓兒子的院校生活充滿了陰影。
忍無可忍的兒子說出了「姐姐其實已經死了」相關的話語刺激到了母親,同時家中其他成員也表露出了這種看法,其實這幾年都是為了照顧燻子的情緒在配合她演戲而已。
飽受刺激的燻子並不承認女兒已經死了,在即將崩潰的邊緣,當年瑞穗出事時和瑞穗在一起的女孩若葉說出了當年一切事情的真相,其實瑞穗是為了幫助若葉才遭遇的意外。
燻子恍然大悟,女兒從小就是一個無比善良的女孩,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現在因為她自己的極端想法以及任性導致兒子和其他家人的痛苦,這樣是錯誤的。意識到自己錯誤的燻子不再對家人有過多的要求,自己獨自照顧女兒,不久之後一天深夜,燻子夢到自己女兒站了起來對自己說「謝謝媽媽這麼多年來的照顧,我要走了。」之後的燻子完全釋懷,也接受了女兒的死亡並捐獻了女兒的心臟,女兒的器官很快移植到了另外一個小男孩體內繼續跳動。本書一直在糾結的一個問題:腦死亡究竟算不算死亡
看完這本書,甚至在看書的過程當中我就料到了,這本書的口碑一定不好,肯定有人又說東野圭吾超冷飯。
看完之後網上搜了搜相關的書評,確實是大部分人還是不認可這本書的,覺得炒冷飯,不是本格推理,推理真不行這類的。
我只想問這些人你們真的懂東野圭吾嗎?
我很費解費什麼許多人非要給東野圭吾扣一個本格推理的帽子,東野圭吾大部分作品就不是本格推理我覺得沒必要根據本格推理的標準去評判他的作品。
這本《沉睡的人魚之家》也不是本格推理,大家可以當做一本探討腦死亡的小說來看,從文筆和故事的設計以及核心觀點的衝突上來說這完全算的上一本優秀的小說。
同時會讓你了解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像燻子這樣的人,懷揣著希望等待著失望。
《飽食窮民》
——豆瓣讀書推薦
泡沫經濟年代的日本社會,宛如夢幻泡影一樣變化無常,又像斷梗浮萍一樣飄忽不定,到處充斥著不安的色彩。
被眼前的欲望迷住雙眼而深陷連環債務不能自拔的他們,在IT革命的洗禮中被機器同化的他們,在食慾和失衡的內心世界間痛苦掙扎的他們……
每個人都在成功強迫症的驅動下隨波逐流、筋疲力盡。我們究竟想要做什麼?想要度過怎樣的人生?漂泊於飽食時代的新窮困人群,將會走向何方?
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日本終於走出了戰後在生存線上掙扎的饑荒時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沒有減少人們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僅僅是從「貧困中的貧困」轉變為「繁榮中的貧困」。
在這個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新時代依然陷入窮忙和債務纏身的極限狀態的人們,被稱為「飽食窮民」。他們既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企業戰士」,又是這個殘酷競爭社會的犧牲品。
本書記載了這樣一群「飽食窮民」的故事,他們中有因自我迷失而參加心理諮詢團體尋求慰籍的OL、難耐超負荷的工作節奏而人間蒸發的金融從業者、背負貧窮家庭期待而在東京打拼的保險銷售者、為了不落人後的生活水準被貸款消費逼入窘境的夫婦……
一邊是超飽和、讓人身心臨近崩潰的工作狀態,一邊是同儕壓力和鼓吹消費的宣傳導向下的過度購買,表面的經濟繁榮背後日本人的陰影,害怕競爭失敗而跌入底層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埋藏在每個「飽食窮民」心中,也預告了即將到來的泡沫經濟崩潰的危機。
本書是日本著名記者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認為是描寫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社會問題的經典之作
《詩人的遲緩》
——豆瓣讀書推薦
西語文學讀書札記,《百年孤獨》譯者的私房書單。
全書涉及尼加拉瓜的魯文·達裡奧,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墨西哥的富恩特斯,秘魯的阿格達斯和巴爾加斯·略薩,阿根廷的博爾赫斯和科塔薩爾,智利的聶魯達和波拉尼奧,西班牙的貢戈拉、烏納穆諾、馬查多、洛爾迦和羅薩萊斯……
西語世界由古至今數十位文壇大家其人其作,嘗試以平易節制的風格引領讀者走進不同的世界,分享西語文學獨特的魅力。
來一起漫遊洛爾迦的南方,博爾赫斯的南方,科塔薩爾的曼陀羅,聶魯達的海;去結識安達露西亞的浪遊者,馬孔多的來客,墨西哥的狂野偵探……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煥然一新,就好像剛剛和所有的朋友都握了一遍手。
——富恩特斯第一次讀完《百年孤獨》興奮莫名,立刻給科塔薩爾寫信,告訴他美洲有了自己的《堂吉訶德》那個輕輕的聲音不停地說:真有意思!真有意思!你說的有些作家的作品,我沒讀過。——羅伯託·波拉尼奧《護身符》
作者簡介:
範曄,文學博士,任教於北京大學西葡語系,貓科動物之友。
譯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科塔薩爾《萬火歸一》《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塞爾努達《致未來的詩人》,波拉尼奧《未知大學》等西語文學作品數種。
歡迎廣大書友參與【南鑼薦書】,撰寫書評、分享心得、共同學習。
凡採用者書店贈送南鑼飲品一份,以資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