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兵之歌》看俄羅斯民族的精神世界

2021-02-21 蕭功秦論評

今天早上在家看蘇聯上世紀五十年代老電影《士兵之歌》碟片,又一次得到心靈的淨化。電影中說的是,從前線回家探親而在旅途中誤了時間的士兵阿廖沙,對過路的汽車司機說:「讓我搭上車吧,我只想到家與母親擁抱一次。」就這樸素的話語感動了司機,他決定即使被關禁閉。也要滿足阿廖沙的心願。於是就讓他上了回家鄉的車。

 

電影中,母親在俄羅斯廣闊的田野上狂奔著向他而來。阿廖沙與母親見面只有短短的十分鐘,這是充滿了普通人樸素的愛的十分鐘,又是讓人感覺到殘酷的十分鐘。馬上又要分別了。母親說,「我一定能等到你回來,因為我沒有等到你的父親回來。」看到這裡,觀眾都會被打動。愛是不需要邏輯的,母親這句不合邏輯的話,卻充滿愛的力量,同時,又讓人感覺到,她所相信的東西是多麼美麗,然而又是多麼纖弱。

                                           

珍貴的幾分鐘馬上要就過去了,汽車喇叭不停地響著,在觀眾眼裡,那是一種近乎殘忍的聲音。後來,阿廖沙乘坐的卡車消失在田野大地的遠方。

 

……然而,電影告訴我們,他永遠沒有回來,他在異國的一條陌生公路邊的樹邊土地上永遠睡眠著,雖然陌生人有時會獻上一些鮮花。

 

近代以來,俄羅斯始終是一個不幸的民族,多災多難卻又感情世界極其豐富而深沉,看了電影以後,頭腦中浮現的一個的想法是,為什麼這樣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細膩、充滿人性敏銳感受能力的民族,這個產生過《三套車》的民歌、產生過普希金、託爾斯泰、妥思陀也夫斯基、葉賽寧與帕斯捷納克的偉大民族,在整整一個世紀裡,卻承受著巨大的悲劇命運?而美國人在精神方面,始終如同它傳統的西部牛崽一樣,什麼《黑客帝國3》之類的大片,無非是西部牛崽文化的現代翻版。讀讀十九世紀以來以馬克吐溫、德來塞為代表的那些美國文學,給人的感覺是,相比而言,美國人儘管充滿活力,然而在精神世界,卻粗獷並略顯膚淺,遠沒有俄羅斯人那麼深沉而細膩的內在感情世界,然而,正是這樣的民族,卻在經濟上、科技上與國力上卻成為佼佼勝利者。

 

這裡面有沒有某種必然的關聯?我想,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感情豐富、多愁善感、思想深刻的民族,常常會為某種不切實際的宗教理念而犧牲,佔據他們思維的是「主義」與獻身精神,而充滿理想的「主義」的大話語所具有的吸引力,最容易經由理性的畸變,而發展為集權的烏託邦。更具體地說,明明是宗教執迷,卻被人們以「理性」的名義標榜為神聖事業,人們像燈蛾撲火一樣被宗教執迷所吸引而不自知,這樣一個民族,精神世界越豐富,感受力更敏銳,詩情夢幻越多彩,他們的宗教執著感也會更強烈。

 

我總是會想到中學時代就讀過的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門檻》:陰沉的大門前,站著一個俄羅斯女孩,她想跨入門檻,黑洞洞大門裡傳出一個低沉的聲音,那聲音問女孩,你知不知道進來就意味著什麼,飢餓、寒冷、黑暗、誤解,屈辱、疾病、死亡,無名的犧牲,犯罪……。那女孩回答:知道。那個聲音沉默了一會說,那就進來吧,於是女孩踏進了那黑沉沉的大門,大門永久地閉上了……。

 

這個俄羅斯少女意象,多少年來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屠格涅夫的《門檻》中的少女,過去往往被膚淺地解讀為俄國沙皇時代的革命者的英勇不屈,實際就是為某種宗教理念而獻身的俄羅斯民族精神的符號。

 

相反,美國人的民族性格儘管粗獷、簡單而膚淺,熱衷於享受個人主義的世俗樂趣,然而恰恰是這一點,使他們對建構主義意識形態與烏託邦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更具體地說,一個追求務實效果的商業頭腦,天生就與常識思維有親緣性,對於烏託邦有天然的免疫力與解構能力,這種解構能力是那些具有詩人般的豐富想像力的民族所難以具備的。務實的商業頭腦,加上牛崽式的精神充沛,這能使他們在實務的世俗競爭中,充分地發展多元文化與經濟的活力,(當然還有其他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而多元經濟與文化的競爭力,卻成為經濟上科學上不斷進取的關鍵。

 

當然美國文化也有它的問題,商業思維有助於抑制烏託邦衝動,但美國人的宗教同樣會干擾這個民族的理性思維。並對左右兩派的意識形態打上烙印。激進的自由主義與極端的右翼,都是美國病的新來源。儘管如此,重建烏託邦政治則在美國主流社會是很難實現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

 

某種意義上,一個多世紀以前中國知識分子中那種看來過於簡單的比喻:東方講精神,西方講物質,一個世紀後再反思一下,或許還能讀出前人沒有體悟過的新意。

相關焦點

  • 寫給《士兵之歌》
    《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 1959文:張慧姝俄羅斯電影大師展於2020年8月21日至30
  • 【觀影隨記】《士兵之歌》與《上升》
    自七月舉行了電影節,八月即有「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各方都在努力吧。        這次大師展共放映9部影片:《俄羅斯方舟》、《雁南飛》、《我是古巴》、《士兵之歌》、《自己去看》、《狂歡之夜》、《上升》、《通訊員》、《潛行者》。其中後8部是蘇聯時期電影。票少,我買到兩張。        《士兵之歌》(黑白,1959)。
  • 《西伯利亞的理髮師》:一部俄羅斯民族的壯麗史詩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文化藝術品味極高的民族,不管是文學、音樂、建築還是電影,在以英美為輿論主導的近幾十年,俄羅斯的藝術從業者能夠打破政治壁壘,取得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認同,不得不令人嘆服,而電影界的佼佼者,就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莫屬。
  • 20首俄羅斯歌曲,經典懷舊之音!
    在俄羅斯人的生活中,音樂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音樂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悠揚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調,對世界民間音樂創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該曲描述一個叫「喀秋莎」的女孩對在邊防軍服役的愛人早日歸來的思念和盼望之情。 06 瑪麗諾之歌
  • 一首悲壯的民族精神之歌——淺談電視紀錄片《尋找都仁扎那》
    這樣的英雄歷史增強了蒙古人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提升了他們對英雄的崇拜。從薩滿教的英雄化的保護神中,從民間文學中的對英雄的歌頌中,從對祖先和成吉思汗虔誠熱烈的崇拜中,我們都能看到並深深感受到英雄崇拜之盛行不衰及英雄精神之深入人心。紀錄片《尋找都仁扎那》中,並沒能找到都仁扎那其人。在這樣一段沒有結果的尋找旅程中,卻尋找到了都仁扎那的英雄故事,同時也把無限崇拜英雄的草原牧民一一展現了出來。
  • 俄羅斯世界盃開幕颳起戰鬥民族風潮,哪些漫威角色有俄羅斯色彩
    北京時間6月14日23時也就是昨晚第21屆俄羅斯世界盃揭幕戰在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打響,賽前誰都沒想到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隊會以5:0的比分比分戰勝沙烏地阿拉伯隊。目前俄羅斯世界排名僅僅在70位,是世界盃32強排位最低,而本場揭幕戰賽前也被廣大球迷調侃為「菜雞互啄」可沒想到變成「虐菜之戰」。俄羅斯世界盃上颳起了戰鬥民族風暴,而戰鬥民族風潮也正式在世界上颳起。
  • 辭去工作週遊世界,當代「精神遊牧民族」的異想天地
    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後,按理說「世界是平的」,信息全球化應該也影響了中亞吧?他們的年輕一代在文化和信息上能夠與世界接軌嗎?劉子超:中亞是多面的,跟世界接軌的年輕人也不少,但在文化上,中亞年輕人更多接觸的是俄羅斯的流行文化。比如說,一些夜店歌曲在莫斯科火了之後,第二個月就會傳到中亞。
  • 容中爾甲《牧人之歌》:追尋藏民族的心靈之歌
    容中爾甲《牧人之歌》:追尋藏民族的心靈之歌   容中爾甲有極好的漢語文學基礎,同時又有極其強烈的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所以他能從流行音樂的喧囂中超拔出來,製作藏民族心靈舞劇《藏迷》。這次,他用了八年的時間創作唱片《牧人之歌》,完成了向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的致敬與頌讚。《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博大精深,文辭瑰麗,故事蜿蜒曲折,情節驚心動魄,卻完全靠民間藝人口口相傳,已知的詩句有110多萬行。
  • 俄羅斯是出了名的冷,他們的士兵如何過冬呢?一方法我軍嚴格禁用
    俄羅斯被外界稱為戰鬥民族,這個稱號的來源是因為該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公民體格彪悍,性格豪爽,最與眾不同的是,俄羅斯位於亞歐大陸北部,是出了名的四季寒冷,在這樣的環境下,該國軍隊的實力和公民素質如此之高,也是實屬不易。那很多人就產生了疑惑,他們的士兵是如何過冬呢?除了特殊的防寒服,另一方法是我軍嚴格禁用的,那就是飲酒。
  • 體現在俄羅斯歌曲中的民族性格
    這讓我想起前一陣在網際網路上的一則有趣的謠傳,稱俄羅斯當局為了嚇唬那些不聽勸阻的居民,把獅子放到了大街上,並且還煞有介事地附上了一張照片。這個消息隨後就被證實是假的。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一次發布會上調侃說,如果真需要利用兇猛的動物來阻止居民上街,那麼「我們會按照傳統在大街上放出幾頭熊。」扎哈羅娃的這個回應無疑體現了俄羅斯民族一種特有的幽默。
  • 為什麼稱呼俄羅斯為戰鬥民族!看完就知道名不虛傳!
    說起戰鬥民族,大家想到的就是俄羅斯!世界上那麼多強悍國家,為什麼偏偏把俄羅斯,稱作戰鬥民族呢?我覺得首先,俄羅斯是個敢玩命的國家。二戰期間,為了勝利,全國的男人都上戰場,死了也不在乎。所以直到現在,俄羅斯還是女人多,男人少。
  • 俄羅斯電影《勒熱夫之戰》:人性戰勝仇恨的一部經典之作
    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我們不陌生,其勇武好鬥全世界聞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戰的民族在這方面的認識都已經遠遠走在了很多國家前面。其中之一就反映在俄羅斯的很多電影裡。曾經因為不熟悉俄羅斯文化,所以也很少看俄羅斯的戰爭片,但一次偶然看過《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後被深深打動了,才發現俄羅斯的戰爭電影原來這麼有人情味,這才是真實的戰爭和戰爭中真實的人性。
  • 世界最好聽的國歌被外國網友評為俄羅斯國歌 群星高唱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歐洲】6.葡萄牙人【葡萄牙共和國,(葡萄牙)歐洲】5.馬賽曲【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歐洲】4.上帝保佑女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歐洲】3.歡樂頌【歐洲聯盟,(歐盟)歐洲
  • 俄羅斯現在被稱為戰鬥民族已經是婦孺皆知,但怎麼來的你懂嗎?
    看過俄羅斯電影《煉獄》、《風暴之門》、《第九連》的,一定為影片中的戰爭鏡頭所震撼,電影裡沒有過多的說教,簡單粗暴的紀實手法,就把戰場的血腥、激烈體現了出來。因此,這些年一談到俄羅斯必然提到戰鬥民族,俄羅斯戰鬥民族這個稱號已經婦孺皆知。
  • 為什麼說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分裂性的民族?(完結)——紅色帝國
    流亡者在海外繼續堅持他們的主張,認為他們才能代表真正的俄羅斯民族,站在蘇聯政府的對立面,同時他們也將俄羅斯的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了,紅色帝國帶來的分裂也驟然消失了,俄羅斯又處在了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向何處去的問題又擺在了俄國面前,或許是經歷蘇聯解體和之前革命的重大歷史教訓,目前的俄羅斯社會還沒有出現重大的「分裂」,但「雙頭鷹」在之前向西看受挫之後又轉向了東方。
  • 雖遲但到,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在滬開幕
    而大力支持此次影展的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經理卡連·沙赫納扎羅夫也特意拍攝視訊,遙祝影展順利舉行。本次影展將於8月21日至8月30日在大光明電影院舉行,放映八位大師執導的九部經典作品,全面回顧近一個世紀來在世界影壇產生重要影響的俄羅斯電影。
  • 【音樂】20世紀懷舊聲音:經典的俄羅斯民歌
  • 雖遲但到,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在滬開幕
    而大力支持此次影展的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經理卡連·沙赫納扎羅夫也特意拍攝視訊,遙祝影展順利舉行。本次影展將於8月21日至8月30日在大光明電影院舉行,放映八位大師執導的九部經典作品,全面回顧近一個世紀來在世界影壇產生重要影響的俄羅斯電影。
  • 民族精神的脊梁 血肉之軀譜寫的一部愛國主義讚歌
    這是一群鮮活的生命,他們也有父母妻兒,在抵禦日寇入侵之時,義無反顧的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部壯麗的愛國主義讚歌。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是由管虎執導的一部勵志電影。留下這支孤軍的意義,就是留給外國人看,中國的軍隊沒有放棄。在四天血戰中,他們寫下了298封遺書,當一個軍團的日軍反覆進攻,以十幾個突擊兵把鋼板託在頭頂擋子彈,用炸藥包強行炸開倉庫的牆體時。四川人陳樹生全身綁滿了手榴彈,拉開引線直接從窗口跳下去,與樓外進攻的日軍同歸於盡。在犧牲前,用血蘸在白襯衫上給四川巴中的母親留下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 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捍衛者,擁有崇高藝術靈魂的偉大畫家——列賓
    列賓作品《巴黎咖啡館》一、巡迴展覽畫派的起源60年代受到俄羅斯唯物主義美學理論的影響,列賓的老師克拉姆斯柯依組織成立了巡迴展覽畫派,倡導傳播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團體,是個與學院派對抗,走藝術和生活結合之路的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