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裡也有大學生?香港露宿者你了解多少?

2021-12-29 港漂圈
圈君聽說超帥最近迷上了一個妹子,好奇到底什麼樣的妹子能讓我們的顏值擔當淪陷,原來是個混血美女!這個名叫Janine Cheung的中德混血髮型師,本在中環高級髮廊任職的她,為了能讓那些流浪露宿者也能享受這份體驗,號召了好幾位行家替露宿者義務剪髮,今天就跟著這個暖妹子一起來看看香港流浪者們的現狀。

一雙巧手、一把剪刀,轉眼間能讓客人華麗變身,這就是中德混血兒髮型師Janine Cheung的日常任務。

《晴報》還專門對她進行了專訪,九年前Janine從德國來港定居,也算是港漂的一員,憑著靈巧的理髮手藝進駐中環髮廊,由她操刀剪髮,收費從五百至八百元不等,客人中當然也不乏中產人士。

Janine擁有的好手藝,「用武之地」又豈止於髮廊?當她得知香港有不少流浪露宿者,都是缺乏關懷的弱勢群體,就在兩個月前決定籌辦義剪服務的活動,她在自己的個人facebook發布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加「Hair Aid」,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幫助這些露宿者剪髮,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換個心情」。

Janine Cheung在FB上發布號召大家參與義剪的信息

儘管可能Janine與這些露宿者的語言不通,但在她看來幫他人「換心情」特別是這一樣需要關愛的群體,自己也會很快樂。她希望每個人都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來集合更多的力量幫助更多人,向弱勢社群傳達愛。



正在義剪的Janine(圖片來自《晴報》)

也許你也曾在天橋下偶遇過流浪漢露宿者,但也許更多的是會記住那些中環的西裝革履精心打扮過的男男女女們。看起來相當富裕的香港,仍有不少人面對三餐不繼的問題。

聖雅各福群會服務經理黃雄生說以他的經驗估計,香港每年新增的露宿者有120至130人,大多年齡介乎40至50歲。負責港島、離島及東湧區露宿者服務的他說,露宿者主要集中在跑馬地近馬場的隧道及鄰近天后地鐵站,部分人仍有工作,收入在一萬元或以下;亦有部分人因有不良嗜好,為不幹擾家人,最終選擇露宿街頭。


油麻地渡船街天橋底的露宿者。(圖片來自《參考消息》)

其實早在2004年,香港社會福利署就一直向三家非政府組織撥款,以便為露宿者提供援助服務。去年,這三家機構共獲得1140萬港幣的撥款。

雖然有這麼大的專項撥款,但在過去五年在社會福利署登記的露宿者人數依舊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從2010年12月的393人升至2014年11月的784人。(圈君覺得應該不止這些吧)


2010-2014年香港露宿人數增加


其實已經有報導說真實數字恐怕只會更高。香港城市大學曾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街頭統計顯示,香港有超過1400人沒有穩定或永久的住所。而上面提到過的三家非政府組織在今年年初召開的聯合會議還估計說,到2014年底全港共有1000至1200名露宿者。


天橋底的鐵絲網上掛著洗淨的衣物。(圖片來自《南華早報》)

最可怕的是,現在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底,香港有718名露宿者,其中大學生佔整體露宿者的2%科生及中學生更佔40%。圈君簡直不能相信現在就連流浪都要講學歷?!

但其實了解實際情況後,發現原來是圈君誤會了。香港生活成本高是出了名的,特別是住房方面,堪稱港人一生最大的「哀愁」,相信各位港漂們想想自己的房租也是深有體會的。有人用盡大半輩子收入,也存不夠一個二手房的首付;有人每月付出工資一半,也只能分租到一個幾平米大的小房間。

這就是香港傳說中的劏房

也是因為這租金的持續高漲,香港的流浪露宿者中出現了學歷提升及年輕化的趨勢,開始有不少大學生也因付不起房租而露宿街頭。

在現在學歷貶值的情況下,這些露宿者中有個中學或大學學歷的大有人在,他們選擇露宿的原因也因人而異。

服務經理黃雄生就說他曾遇到過退休大學教授因為精神問題,家人接受不了他而露宿街頭;也有會計師在金融海嘯中被裁掉,又不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換個比較低的職位從頭來過,礙於面子也不肯讓家人知道,失業兩年花光所有積蓄,最後流落街頭。


天橋底用衣服搭建了一個住所的露宿者(圖片來自Dickson Lee)

再就是有不少年輕人任性地離家出走露宿,最年輕的也只有20歲出頭而已,也就中學剛剛畢業而已;還有不少年輕人把兼職賺來的薪金,全都砸在了打遊戲機上,因為這事兒跟家人關係鬧的太僵,也選擇離家露宿街頭。(這麼任性也是看醉了圈君)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黃洪在一篇報導中表示,政府協助露宿者的計劃欠缺彈性

他說,一般香港的社工會按他們需求提供協助,如果是有工作能力的露宿者,就會給他們提供車費、面試衣服什麼的;也會經常留意租房街招,幫他們找找木板隔間房,但有些露宿者寧願睡大街上也不願入住。

因為曾有流浪漢抱怨說這些所謂隔間房,地板上都是厚厚黏乎乎的汙漬,走過去的時候腳上就像沾了膠水一樣,屋裡也總飄著股垃圾的臭味。只要一關燈,就會有許多木蚤跑出來,這樣教人怎麼睡呢?圈君想想也是背後一涼。


這樣的小隔間在香港並不少見

根據黃教授的總結,其實香港主要有四種露宿者:精神病患者、吸毒者、釋囚及極度貧困人士。但其實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在政府服務的惠及範圍內。相信看過TVB的小夥伴都記得香港政府會提供一種補助叫「綜援」,但其實就算想這些露宿者提供資助,但欠缺後續服務,效果也並不是很好。

特別是一些精神病患者或吸毒人士如果沒有得到持續性的幫助和輔導,這樣的一次性補助也然並卵啊。


義工在深水埗向露宿者派飯。(圖片來自Dickson Lee)

在香港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促成的這樣一些群體也是讓圈君心疼不已,這樣一種鏈條反應影響下的現實情況可能在短時間內還是非常難撼動的。整體社會的發展狀況,經濟結構,政府政策輿論狀況都會對香港的露宿者現狀產生巨大影響。


露宿者戴著口罩以免吸入過多汙染空氣(圖片來自Dickson Lee)

如果能夠有更多的港漂小夥伴關注並參與到幫助這些露宿者的行列當中,圈君相信這個問題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從各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的進程也都將加快。跟圈君一起,把你的關愛一起擴展到香港更多的角落。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本文系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繫港漂圈。

下面又是你不想看的超帥廣告時間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超帥的調查問卷,那就來捧個場吧。你們想知道超帥求咱們打廣告時賣萌的神情嗎?快戳下方「閱讀原文」,超帥說,大家捧場之後就爆賣萌照哦!~

如果你有勁爆的、好玩的問題或投稿可以點文章右下方的「寫評論」留言~要是覺得幾句話說不清楚,也歡迎投稿給我們,投稿請聯繫這個郵箱:nancy.zou@gangpiaoquan.com

公眾微信號:gangpiaoquan
歡迎大家給我們留言投稿哦~

然後你就可以愉快地對(tiao)話(xi)圈君和超帥啦~


相關焦點

  • 和風和露宿者
    其中一個人群就是露宿者,我們還聽到過很多對他們的稱謂:乞討者、流浪漢、街友等等,但是「露宿者」這個和風社工對他們的稱謂,更中立和形象,在和風的夥伴眼裡,「他就像一個鄰居,只不過沒有房子」。他們因為各種原因,露宿在街頭,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常常認為的那樣乞討、流浪,他們有的是到城市求職、看病、務工、訪友等途中遇到了困難,有的因為失業、被偷竊、被欺騙、被搶劫而暫時走投無路。如果在網上搜索流浪漢,會出現不少像下面這樣的新聞,負面新聞可能多一些,他們邋遢、打架、罵人甚至搶東西,有時候也會出現不少正能量:餵流浪狗,拾金不昧,在雨裡幫人推車等等。
  • 露宿者派發項目的Q&A
    每個人都有參與行善的權利,也不要因為這樣有抱怨,否則與自己行善的發心相抵消了。 特別強調的是,在項目剛開始的2013年8月的颱風雨夜,能堅持來的就是三臺車八個人,走完所有線。這是最缺資源的時候,也有朋友說下雨就不要派了。就如二沙島橋底的萬叔說的一樣,下雨你們就不要那麼辛苦來送飯了,我們這種人你們幫不了多少的。我們真的能堅持下去嗎?在這最缺資源的時候。
  • 香港富翁變清潔工、流浪漢,揭秘130萬香港底層的真實生存狀態!
    也許是香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M」型社會現象愈來愈明顯因此,香港電臺公共事務組製作了探討香港階層固化、貧富懸殊問題的真人秀系列節目——《窮富翁大作戰》湊巧的是幾年前,有人批評香港地鐵的票價過高,當年任職地鐵管理局主席的田北辰說了這樣一句:「如果你覺得貴,可以有其他選擇,我們的鐵路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機構。
  • 來香港你可以抽出三個小時,去跟洪金寶一起幫他給香港的流浪漢送次飯
    △最上癮的旅行短視頻丨讓平淡的生活撒點野全香港沒有一個人不認識明哥。他不是明星、不是政要、更不是商業大鱷,明哥,就是一個64歲的普通香港市民。在香港蜂窩一樣密集的人群中,你甚至根本不會留意到這樣一個面容滄桑、白髮依稀的六旬老人,但只要你見過一次他、聽過一次他的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忘記。
  • 從「好心」到「專業」,給露宿者一份留得住的尊嚴
    對北京露宿者開展的社會救助中,和風社工採用外展社會工作的方法,在與露宿者構建平等信任的人際關係的基礎上,以露宿者的需求為中心開展專業化的個案管理,傳播露宿者的正能量,開展外來務工滯留人員的就業幫扶, 並將社會性別視角納入女性露宿者的救助之中。社會工作的介入,對於構建創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案例 18名露宿者通過社工找到工作僅5人堅持,他們在想啥?
    他們衣衫襤褸,風餐露宿,在這座鋼筋水泥的城市裡繁衍生息。他不願稱自己為流浪漢,而更認可「露宿者」這一身份。 露宿者這一底層群體,近年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更是展開了「露宿者有工開」的行動,試圖幫助這一群體回歸社會。一年多來18人通過啟智的社工找工作,如今堅持工作的僅剩5人。阿海和勇哥都是其中被幫扶的對象。
  • 吸毒,暴力,日收入200鎊...他臥底英國流浪漢人群,讓人看到了這個群體的黑暗一面...
    ,Ed Stafford本身曾經是一個陸軍上尉,還是亞馬遜河徒步冒險者,他住在英國萊斯特,家裡有妻子孩子,生活穩定,在英格蘭,就有多達50000個街頭露宿者,這個數據當時震驚了Stafford,但同時也令他不解:英國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差到這個地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露宿者?
  • 日本岐阜縣5位大學生殘忍殺害流浪漢老爺爺!
    日本岐阜縣發生了一起大學生等5位少年殺害流浪漢的事件,真的看得我好難受,好人難道就非得被欺負嘛!靠買易拉罐為生,把賺來的僅有的一點錢拿去餵遺棄貓的流浪漢老爺爺。某天被虐待貓的大學生們責難。學生們那天開始就經常找老爺爺的茬,終於在3月25日集體對他進行了暴力襲擊,住在一起的同是流浪漢的女性逃走了,而老爺爺卻去了。
  • 恭喜美國流浪漢,聖誕節可以安心睡「大街」了!
    2019年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了12%。大量增加的流浪者無處可去,只能露宿街頭。為了公共安全,洛杉磯政府禁止他們在公共場所睡覺。流浪漢們起訴政府,在法院的判決下,洛杉磯政府與那些流浪漢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只允許他們晚上9點到早上6點露宿街頭。再比如拉斯維加斯市。
  • 億萬富翁突發奇想,用垃圾桶製作「睡袋」,讓流浪漢在裡面睡覺
    億萬富翁突發奇想,用垃圾桶製作「睡袋」,讓流浪漢在裡面睡覺。英國億萬富翁彼得達威是BryxIT政黨的政治候選人,最近因為他突發奇想,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設計的一個奇怪的睡眠艙而引發了爭議。在建造塑料睡眠艙的過程中,他嘗試著鑽進了垃圾桶裡,馬上他就驚訝於它的舒適感。這不是一張床,但絕對比在街上睡覺要好,所以這位經營多家企業和項目的千萬富翁開始行動,用簡陋的垃圾桶為無家可歸者創造了一個可行的睡眠解決方案。
  • 【港聞】香港暴增大量無家可歸者,在「麥當勞」當難民!
    暴、疫連番打擊下,本港新露宿者人數急劇增加近千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認為數字驚人。他說,近半年來收到不少以往未曾求助過的新露宿者求助,當中四成人曾月入逾12000港元。
  • 流浪漢蘇大爺有了包頭戶口……
    流浪漢露宿街頭拒絕政府幫扶3年前的2017年11月23日上午,記者跟隨「巴盟人在包頭」公益微社群的10多名成員第一次在油房幸福家苑小區外見到蘇大爺時,蘇大爺剛剛從自己的睡鋪——「上好火鍋」餐館門外臺階上的墊子上睡醒,慢騰騰地收拾著東西。
  • 又有香港麥難民身亡!
    圖片來源:橙新聞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麥難民數量在過去5年激增6倍。早上一般聚集的都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而晚上,就聚集了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和社會底層的人。與高價的房租和露宿街頭相比,他們更情願花費一杯飲品的價格,留在溫暖舒適的麥當勞內過夜,甚至有人以此為家。據報導,其中還有來自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來港打工的人。
  • 可憐的泌陽街頭流浪漢,您願意幫助他們嗎?
    在路邊、房簷下凍的瑟瑟發抖流浪漢們……看一下當下這個社會,普通人是怎樣對待流浪漢的(請耐心觀看)流浪漢無家可歸,其情可憫,是事實。但社會普遍上對流浪漢印象惡劣,心存反感甚至畏懼,同樣是事實。最後,泌陽微幫呼籲大家:如果你發現了流浪者,請不要歧視他們,請給予他們關心理解,了解他們流浪的原因並給予力所能及的救助(一瓶水、一袋麵包、一點水果、一件棉衣或閒置的被褥)為他們遮寒,如果可能請幫忙聯繫他們的家人,讓他們不再露宿街頭。
  • 【濁水漂流】吳鎮宇極貼地演活露宿者 連環爆粗盡訴香港悲哀
    對於有幸入圍該影展的重要競賽單元,導演李駿碩表示該影展一直都十分支持各地的新銳導演,而他景仰的婁燁和洪常秀導演都是早年出身於鹿特丹,故他很榮幸今年也可以入選:「這是一部與香港一起歷經兩年跌宕後完成的電影,感謝團隊的努力,希望來年可以儘快放映給香港觀眾。」
  • 幫露宿街頭者找「家」,他們是「多管閒事」嗎?
    在北京已經跌至零度的氣溫裡僵持幾分鐘後,張瀅灝只能無奈走開。在她做社工的三年裡,「破冰」失敗已成為一種常態。一直在路上張瀅灝是一名94年出生的安康姑娘,也是為街頭露宿者提供幫助的社工,今年是她工作的第四年,對她來說這是一份一直在路上的工作。
  • 流浪漢沈大師給人寫字,每個字賣2萬元,真的嗎?
    曾經被流浪漢打罵的中國好人尚丙輝,幫助了無數的流浪漢,他不僅僅幫助過女扮男裝的殺人犯還救助了許多80年代的大學生流浪者,下面講一講兩個大學生流浪漢的故事吧!香港明星演唱尚丙輝的故事在明珠臺播出人家不僅僅是大學生,還在海外有家庭企業呢!同學還是企業家,更厲害的是送到了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治療時,遇到的博士專家竟然是他的同班同學!
  • 英紀錄片揭秘「流浪漢生活」 不缺食物比想像得更「掙錢」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會聰】現年43歲的前英軍上尉埃德·斯塔福德告別妻兒,「離家出走」兩個月,體驗無家可歸的流浪生活,並將此拍攝為電視紀錄片《露宿街頭60天》。3月28日,該紀錄片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片中展示的流浪漢的真實生活引發了廣泛討論。流浪漢問題並不僅限於發展中國家。
  • 每月30%收入幫助露宿者找回「家」,尚丙輝慈善家庭將好事傳遞給更多人 | 慈善家庭
    本次參評的家庭約60%為普通職業者家庭,他們也許是你身邊的鄰居、學校老師、公交車駕駛員……在廣州,慈善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參與的事,《善城廣州》將為大家一一帶來慈善家庭背後的溫暖故事~圖:受助者在尚丙輝好人工作室「又一個街頭的朋友回家了」「14小時900公裡!